12.23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12月2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主办,以“指数赋能新生态”为主题的“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在山城重庆举行。这是一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年终问道,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碰撞,是一场融合指数、品牌、技术和消费者的行业盛宴。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作为中国汽研首次举办的以“指数”为主题的盛典,整场活动全程用数据说话。盛典上,中国汽研分享了指数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汽车安全技术与保险》《汽车智能化技术研究》《汽车健康技术研究》《汽车驾乘及舒适性技术研究》最新研究报告。

此次盛会惊喜满满。

盛典上,中国汽研与汽车之家联合发布了《中国汽车技术发展与消费者洞察研究报告》,为在场的来自汽车行业的政策制定者、产业推动者、技术创新者、企业领军者以及消费者、专家、媒体等深度解读了消费者需求与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针对当代消费者更理性的购车决策需求,以指数数据为基础的“艾迪汽车网”也在本次盛会中正式上线,该网站将为车主与准车主们提供一个聚焦汽车技术数据,专注工具化应用,专注汽车技术科普的平台。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除此之外,令麻辣车事感触最深的是盛典最后的颁奖环节,主办方中国汽研根据指数评测的客观数据,智能指数和健康指数测试数据,为车企代表颁发了2019年度车型证书。在这份获奖名单里,麻辣车事见到更多的是

自主品牌的车型。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活动现场,中汽研EMC检测部副部长、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管理中心主任雷剑梅女士在健康指数方面,发表了《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19年度测评报告》。

在报告中,麻辣车事看到,在VOC和VOI两个模块的测评结果中,参与测评的样车共有28款,其中合资(含进口)品牌16款,自主品牌12款。从测评结果的平均分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和自主品牌车辆差异不大;从评价星级构成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获得五星评价样车的比例高于自主品牌;从评价星级构成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获得三星评价样车的比例也高于自主品牌。但是

在获得四星评价的样车数量上,自主品牌要远高于合资(含进口)品牌。

*VOC为健康危害,VOI为气味强度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在EMR模块的测评中,共有20款车型作为样车参与测评,其中国产品牌有7款车型,平均得分为90.1;合资(含进口)品牌13款车型,平均得分87.6,国产品牌高于合资(含进口)品牌。

*EMR为电磁辐射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在智能指数方面,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发中心副主任、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负责人张强在《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19年度研究报告》中表示:

截止目前,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共测试40款车型,基本涵盖中国市场上搭载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主流车型,测试车型中,自主品牌占35%,欧系占20%,美系占22%,日系占18%。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其中,在ACC (自适应巡航)单项,目标车低速场景中,个别外资品牌车型落后整体水平,中国品牌车型表现良好,外资品牌有4款车型该场景得零分,拉低了各个工况点得分率;在LDW(车道保持)单项,样车整体表现比较好,优秀率为79%,无评级为差的车型,在直线行驶时性能较好;在BSD(盲区监测)单项,2019年度相对于2018年度,样车整体BSD性能有所提升,优秀率从42.1%提升到70.0%,有五台自主品牌车型还搭载了DOW(开门预警功能);在APS(自动泊车辅助)方面,自主品牌车型APS性能优于外资品牌车型。

根据各项性能的数据表现,最终,长安CS75 PLUS 2020款2.0T自动旗舰型和威马EX5 2019款400 Extra创新版两款车型获得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19年度i-VISTA年度智能车型。

中国汽研指数年度盛典落幕,自主品牌用数据证明:我们很行

不难看出,如今的自主品牌正在不断突破和刷新自己的产品实力。

他们已经从早期的逆向研发成熟产品的研发机制转向正向研发,很快将会有品牌建立自己严谨的研发流程和完善的体系。不管是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自主车企,还是以长安、一汽、北汽为代表的国有自主汽车品牌,都已经纷纷建立了遍布全球的研发中心体系,形成了更加前瞻的品牌视野。即使是东风启辰、宝骏这样的“合资自主”品牌产物,和“上汽自主三兄弟”、广汽传祺这样依托收购成熟产品线而形成的自主汽车品牌,也让主流合资品牌感到压力不小。

麻辣车事曾经在身边做过一个调查:你会不会选择自主品牌的车?

选择“会”的人一般都是因为自主品牌的车价格更实惠,适合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性价比高,与合资品牌比,同样的价格可以买更高级别的自主品牌,它们空间更大,配置也更为丰富;自主车企也在不断积累进步,不光是技术越来越先进,质量也飞速提升。

而选择“不会”的人,它们的拒绝的原因也无可厚非:开自主品牌车没面子、小毛病比较多、造型不耐看、不舒适等。确实,这也是以往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

如今,有了中国汽研大量直观数据的参照,有了自主车企努力向上的决心,有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相信未来某一天,当初选择“不会”的那些人会骄傲地再说一次“会”,而这一天的到来,一定不会太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