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盛希泰:用常識判斷風口,憑空起高樓式的估值就是風險

在公眾面前,盛希泰看起來像是一位佈道者。

盛希泰:用常識判斷風口,憑空起高樓式的估值就是風險

文|劉思遙

他在創投圈耕耘了整整五年,看起來無所不能。他參加衛視創業節目,做創業引導;常常出席活動和論壇,向企業和政府官員們講解宏觀經濟和金融制度改革;他目光放得很遠,在中美的對比中,討論資本市場的變革與產業趨勢。

這五年並不尋常,盛希泰認為最好的認同來自LP。在2018年進入“資本寒冬”之時,洪泰基金成為第一個國調基金、國同基金兩個國家級基金均參與投資的市場化基金管理人。

2014年,俞敏洪與盛希泰共同創辦了洪泰基金。時隔五年,俞敏洪表示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教育,不在投資:“洪泰做得比較大,主要是因為泰哥屬於資本全產業鏈的全才式人物,他能調動很多資源。”

2019年的寒冬變得更加凜冽。上半年,進入募集階段的基金僅419支,同比下降33.17%。

而在盛希泰的眼中,所謂“行業寒冬”,對洪泰基金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有利於市場的去偽存真,“現在天氣一冷、一退潮,誰裸泳就看出來了”。

是的,洪泰正在寒冬中繼續轉型——要做全生命週期的投資長跑者。盛希泰的底氣很足,根據國調基金對洪泰的盡調結果,洪泰幾支基金的淨內部回報倍數和淨內部收益率均排在全球前25%。

2019年的冬天來得有些早。在洪泰的辦公室裡,斜射進啟皓大廈26層落地窗的陽光,暖得人剛剛好。

用常識判斷風口

在洪泰基金內部,盛希泰強調投資人的“常識感”,能在所謂風口來臨時,依靠自己的常識作出判斷。

“ 什麼叫常識?就是說人話,一加一等於二是常識,收入減成本等於利潤是常識,一個企業不燒錢才能活這是常識。”在盛希泰看來,很多風口是投資人“造”出來的,要麼不懂常識,要麼認為自己可以跨越常識,第二種更可怕。

回顧曾經的幾個著名風口,洪泰基金都沒有盲目跟風,依靠的就是這種”常識”:項目自身要貼合人性的常識、中國國情的常識、還有公司財務的常識。

智能駕駛成為“風口”時,面對動輒幾億美元的估值,盛希泰認為不符合常識,“任何時候,利潤*市盈率=估值是天理,還在燒錢的創業公司,憑什麼值那麼多錢?我當時頂住很大壓力,一個智能駕駛都沒投”。

在盛希泰看來,智能駕駛企業的高估值違反了公司財務的常識,這意味著行業的泡沫。

“我做投行出身,我原來的客戶,辛苦了十年二十年,一年一兩億收入,市值一二十億人民幣,憑什麼你一上來不掙錢就這麼高估值?”在他看來,憑空起高樓式的估值就是風險。

而如今,智能駕駛行業的發展印證了盛希泰的判斷,“自動駕駛仍需要技術沉澱”,資本市場得出了這個看似簡單共識,但它背後是一地雞毛。

常識基於對行業和市場的瞭解。他以互聯網家裝為例,比起傳統的家裝巨頭,互聯網家裝公司無論是供應鏈渠道和資金流動性上都很難與之相比。

基於同樣的邏輯,盛希泰表示並不看好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老牌的汽車製造商多年的沉澱,再加上上市公司的募資渠道,造車新勢力很難與之抗衡。”

“造車新勢力很難不成功,他們資金投入太少了,很容易被寶馬奔馳、中國一汽二汽重汽碾壓。”

他端起茶壺續了杯茶水:“或許被收購是一種最好的歸宿。”

言語跌宕間,折射出盛希泰對投資的態度。“五年來,洪泰對項目的判斷上堅持自身的認知,絕不頭腦發熱。”

除了在認知水平上,他還要求團隊要注重信託責任,嚴把風控。

平均回報和投明星項目,洪泰基金追求前者,“洪泰要給LP一個穩健的回報,穩定預期很重要。”

五年來,盛希泰和他的洪泰基金就這樣始終把握著自己的節奏,注重風控,追求穩健回報,面對所謂“風口”,堅持基於常識的判斷。

資本市場的變局之下,冷靜的洪泰基金顯得像一個“異類”。

在公司內部,盛希泰對員工規訓更加簡單直接:“每一個項目,投的錢要像是你老孃給你的一樣”。

WeWork上市失敗是個好的開始

過去的近一年時間,行業都在訴苦“募資難”,而在盛希泰看來,這些機構統統需要反思。

“募資難”就如同上帝之鞭,懲戒著那些不合格的投資機構。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資機構缺乏信託責任感,錢投出去非常不謹慎。“從去年開始一二級市場倒掛,到今年WeWork上市失敗,兩個事件是連續的,只是到達頂峰而已。因為一級市場最終也要看二級市場,因為二級市場信息公開,所以二級市場的價格更真實”,盛希泰說。

他相信,這些現象是投資機構缺乏信託責任,拿LP的錢不當回事導致的,是這些投資機構助推了一級市場的泡沫。投資機構CDEF輪不停注資,盛希泰對行業“擊鼓傳花”的遊戲也頗有微詞。

“一個企業如果老是缺錢,CDEF輪融個不停,機構還想方設法繼續投,那這就是一種對投資人的不負責任”,盛希泰說,“原來我做投行的時候沒有什麼A輪、B輪、C輪、D輪,就是早期有人投了這個企業,中間PE投資,後面Pre IPO,就這三個階段。為什麼現在這麼多階段呢?”

在他看來,Wework上市失敗是個好的開始,還在“博傻”的投資機構,必然會遭遇募資難的報應。

這意味著市場重歸理性,“大浪淘沙始見金,洪泰就是混在沙子中的黃金。”

而在重歸理性之前,在泡沫化的一級市場中,洪泰基金始終保持著對高估值的警惕,“不管怎麼樣,價格高了我不投”,盛希泰告訴億歐。

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不可能永遠寬鬆下去,魚龍混雜的投資機構正在面臨相同的考驗。是金子總會發光,堅持自己節奏的洪泰,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如今,方向已經確定,五週年的洪泰將繼續前行。

每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至於未來洪泰關注的方向,盛希泰分析了中國經濟依然存在的六大紅利,總的來說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過去被忽略、消費需求從未得到滿足人群;二是技術民主化,這導致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會越來越小。

前一個總結來自拼多多的崛起,這改變了他對消費的看法。

2015年前後“消費升級“甚囂塵上,結果拼多多打了所有人的臉,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很深刻的透視社會的視角。

“中國人大部分是沒錢的”,盛希泰總結道。

透過拼多多,他總結了中國經濟的消費紅利、物質積累紅利、移動互聯網紅利,以及下沉市場紅利。

對於消費紅利和物質積累紅利,盛希泰看到了中國的人口基數帶來的消費潛力,“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世界最多,正成為消費的主力;95後是“獨生子女2.0”,消費能力大約是85後的2至3倍;同時,中國還有2.5億的“銀髮經濟”市場。

與此同時,2017年中國國民儲蓄率為47.0%,遠高於世界平均儲蓄率的26.5%,這些催生未來GDP三分之一的消費市場,這意味著“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而移動互聯網紅利和下沉市場紅利,則與拼多多的邏輯相類似,“中國有71%的低收入人口,2018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超5.5萬億元,增長10.1%,鄉村消費增速連續七年超過城鎮消費增速,這意味著下沉市場的力量”,盛希泰說。

他認為這些人的需求此前從未得到滿足,而要打穿下沉市場,就需要中國領先的移動互聯網,“中國人均智能手機北京城市1.5部,農村0.7部。當農民到1.5部的時候,拼多多就成功了”。

明年洪泰基金在消費領域將會重點關注下沉的消費,這是盛希泰眼中依然存在的紅利。

另外,六大紅利中基於“科創”相關的,分別是製造業升級的紅利,和創新企業的紅利。

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從獨角獸數量來看,2018年,中國共有205家獨角獸,佔比47.79%,排名全球第一。

盛希泰特別強調了技術民主化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帶來的機會。他認為,中美的技術差距越來越短了,但中國有龐大的市場,技術落地前景更廣闊。

中國龐大的市場也會助推科創企業的孵化,“2B產業也孕育著巨大的機遇,中國2B的3000多萬家,等於很多國家的2C。未來中國2B企業級服務市場將會有巨大的空間。”

談及這兩個紅利,盛希泰也分享了洪泰正在關注的項目。

一個與前沿技術密切相關——航空航天業是洪泰未來幾年重點佈局的領域。

“航空是全世界製造業的最頂端,前沿技術很多都是先用在航空業,再傳導到一般製造業。我們會在航空產業鏈這個大的製造領域會有作為,並且在未來,技術民主化,會讓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小。這是未來幾年的佈局,這是我們會做的一個很大的事。”

另一個被洪泰在未來重點佈局的領域是醫工交叉。

投資團隊正在跟進一個項目,這家公司用AI在骨科手術中輔助三維成像,快速找到匹配的人造骨骼,這將常規骨科手術所需要的時間大大縮短。“這個領域會無限廣闊,我們未來兩三年會有很大的佈局,”盛希泰告訴億歐。

除了市場紅利和關注方向,在目前中國面臨的經濟環境下,洪泰在未來對被投企業的要求有了一套清晰的原則。

保持興奮、熱情、有創造力、能自我革新,是盛希泰最欣賞的創業特質。“持續有熱情,持續有創造力,持續能夠自我革新,思維才不會鈍化,才能持續思考,這一點我認為特別特別重要。”

屬於洪泰的傳奇剛剛開始,盛希泰在等待下一個五年。“洪泰是我的命根子,我的佈局決定了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一晃已到午飯時,陽光垂直射進窗來,有些刺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