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走進基層,服務在改革中升溫 金華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十百千萬”競賽工作綜述

2019-04-17 17:54 | 金華日報

走进基层,服务在改革中升温 金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十百千万”竞赛工作综述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當前,隨著“九場硬戰”的深入推進,“十百千萬”競賽正在八婺大地掀起熱潮,“曬拼創”的濃厚氛圍已然形成。提升行政效能,成為助推這場競賽加速的重要環節。

從步步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日益精準的“三服務”活動,實體經濟都是重點聚焦的領域,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是各項舉措殊途同歸的目標。不管是從企業的直觀感受,還是從官方統計數據,都能感受出金華營商環境的溫度和全市上下對標比拼的熱度。

企業少跑路 專注幹實業

“我們抓牢列入全省改革試點的‘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對21家涉企部門的服務流程進行了重構優化,企業現在一次都不用跑了。”4月15日晚,十四屆省委第七次縣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如期召開,金東區委書記李雄偉在金華分會場彙報“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效。

金華在簡政放權方面早有成功探索,“互聯網+政務”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省委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初,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個承諾充滿嚮往又存疑慮:“最多跑一次”真的能實現嗎?

“改革”需要大刀闊斧,“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實踐印證了改革的力量:短短兩年時間,“不可能”成為“可能”,承諾變成了現實。截至去年底,金華“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100%,100%事項實現網上通辦。

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成本。企業是這場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商事等級制度改革中,金華整合資源、再造流程,率先上線全省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系統。從此,辦理工商登記、營業執照,個體戶、企業主只要材料齊全,通過網上預審核或者現場口頭申報,跑一次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

從政府層面來說,優化制度設計是金華與兄弟地市、與自身紀錄的一場賽跑;從企業層面來說,可以降低綜合成本,專心專注主業,在市場上贏得優勢。如一項“標準地”改革,就能為項目落地省出100多天的時間。

“以前項目審批大量的時間都是在等,而且很多程序都很陌生,要跑不少冤枉路。”拿到金華第一塊“標準地”的浙江好易點公司負責人黃飛挺沒想到,原來需要將近200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由於金東區實施了“標準地”改革,最後只用了38天。他更沒想到,這樣的速度還在不斷刷新。不久之後,幾家企業從發改項目備案,到完成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發放,只用了13個工作日。

服務效能一次次跨越提升,有關部門仍在不停追問,是否還有空間,能不能再快一點?去年,金華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定為“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試點地區,原因是金華已率先實現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試點推行後,金華率先上線個體工商戶手機APP申報,今年自主開發的企業開辦全程網辦“零見面”平臺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真正實現了開辦企業“零見面”。

改革催生活力顯而易見。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2018年,全市市場主體總數達到92.4萬戶、增長15.5%。當年金華新設企業網報率高達91%,其中全程無紙化登記率佔35%。

改革貼民心 城市能留人

良禽擇木而棲。抵達“十百千萬”競賽的終點,關鍵要有一大批優質的企業、優秀的人才,首先要有一座能夠留人留企業的城市。

今年市兩會期間,一則全市域打造“無證明城市”的消息讓金華成為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通過前期梳理,全市就以直接取消、告知承諾、數據共享、部門核驗、代辦兜底等5種方式,一口氣取消了2001項證明。

在此之前,義烏作為試點縣市去年初就啟動了這項工作,並率先成為全國首個縣級“無證明城市”。“無證明城市,確實方便。”李女士在當地一家高科技企業工作,幾年前就想辦理居住證,可辦理程序十分繁瑣,一直拖著沒辦。今年春節,她想出國旅遊,發現辦理出入境證件必須持有浙江省居住證,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通過“新義烏人家園”微信公眾號申請辦證:“我需要提供什麼證明材料嗎?”“不用不用,我們通過數據共享,可以直接查詢社保信息。你只需通過微信申報填寫個人信息,上傳身份證及租房協議照片,就可輕鬆申請辦理居住證。辦好之後,我們會給您快遞過去。”

“無證明城市”改革推進過程中,各單位紛紛曬出貼心舉措:

辦理住房公積金,以前需要單位證明、購房合同、房產證件、銀行貸款合同、銀行還貸年度明細單、戶口本、結婚證等證明,現在通過後臺數據信息打通,只要一張本人身份證就可以辦妥。

人社部門取消在校就讀、親屬關係等7項證明,對外實現16項證明數據共享,推動部門辦事“無縫對接”,同時還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辦事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也紛紛“加盟”,如泰隆銀行推行“六個一律取消”,清理了單身證明、結清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等16項證明,一個多月來已惠及客戶1000多人。

“無證明城市”創建還加快了政府數字化轉型及部門間“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進程。它也彰顯著金華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告訴我們只要秉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作風,發展會更快,生活會更好。

一場大走訪 送來及時雨

去年以來,隨著“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的深化,金華拉開“兩送兩增”萬企大走訪序幕,這也成為“十百千萬”競賽的內容之一。大走訪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企業開展集中走訪,想方設法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

東陽市明凱照明有限公司2008年建廠,主要生產塔扇、照明類產品,90%以上產品出口,發展勢頭很好。不過,高速增長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煩惱——資金週轉緊張。“如果能拓展加工貿易,就可以免徵進口環節的進口稅。”東陽市商務局及海關負責人一起走訪了明凱照明公司,認為他們完全具備加工貿易的條件。據測算,僅塔扇的遙控器一項,就可免徵近100萬元關稅。同時,該公司線路模塊、組裝元器件和電池等多方面都可以開展加工貿易,特殊監管區域裡進口還可以進行深加工結轉。明凱照明公司副總經理孟超聽後茅塞頓開:“你們真是雪中送炭!這項免稅政策省下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本。”

企業註銷環節多、註銷時間長是企業反映的服務痛點。經過多方調研,永康市探索推行清稅註銷“套餐式服務+承諾制辦理”機制。通過有效整合前置事項,優化註銷流程,設置“清稅註銷業務專窗”,推行清稅證明免辦、稅務註銷即辦。同時,為符合條件但註銷資料未帶齊的納稅人進行容缺辦理,事後補充報送材料。清稅註銷改革舉措的推出,有效提升了辦事效率,便利市場主體有序退出,受到企業點贊。

在“十百千萬”競賽中,高新技術企業是重點培育對象之一。正是在萬企大走訪中,一些企業“意外”地引進了高端智力。去年10月,浙江天寧合金有限公司遇上了產品技術難題,現有技術人員無法破解。金東區科技局幹部把企業需求記在心上,通過多次專業性和需求性比對,最終確定引進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肖柱,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沒過多久,好消息傳來,肖柱提出了技術改進方案,基本解決銅錫合金變形過程中強度提升問題,為企業增加效益上百萬元。金東區科技局趁熱打鐵,撮合浙江天寧合金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在去年的“兩送兩增”活動中,金華370名市縣四套班子領導、813家機關部門共走訪企業10049家,累計收集各類問題7547個,符合交辦條件的問題4362個,現已解決2752個。活動促進了工作重心下移和幹部作風轉變,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助企貴精準 幫扶幫到點

新年伊始,在省委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通知的第二天,市委立即全面部署,打響“三服務”發令槍。圍繞服務企業,金華在“兩送兩增”萬企大走訪的基礎上,深化推出“精準助企促發展”活動。

“在‘幫幫團’的幫助下能夠這麼快解決,真是太感謝了。”永康陽達工貿負責人杜先生說,由於廠房改造,涉及抵押物變動導致銀行抽貸,他的企業陷入危機。根據“十百千萬”競賽中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要求,政府部門聞訊後立即介入,採取幫扶行動。然而,在第一次幫扶期間,由於涉及銀行的貸款權限問題,幫扶意見難以落地。經過“二次交辦”後,該問題由永康市經信部門牽頭與所在地鄉鎮、農商銀行一起組成“助企幫幫團”,以“轉貸通”為載體,為企業量身定製免擔保的融資授信方案,最終幫助企業解決了500萬元融資難題。

武義縣成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涉企事務一站辦理。今年以來,為切實解決企業“找部門難”問題,武義縣抽調專門力量,開通實體化運作的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和服務熱線——企業110,“一攬子”受理企業訴求,對複雜問題通過多部門聯席會議進行集中研判,形成訴求受理、協調交辦、跟蹤問效和滿意回訪的工作閉環,確保問題解決不落空。企業只需打一個電話、進一個門,一般事項2個工作日內答覆,15個工作日內辦結。自“企業110”上線以來,日均受理涉企投訴、求助10餘次,均第一時間責令投訴屬實問題單位開展整改,落實相關部門為企業上門做好服務對接,服務滿意率100%。

婺城開展“精準助企促發展”活動甚至救活了一家企業。婺城城市廣場2014年底建成後因企業資金鍊斷裂等原因一直處於空置狀態,引起購房群眾的強烈不滿。“三服務”活動開展後,婺城區專門成立項目解困工作小組,聯合區人民法院從引進優秀戰略投資人、盤活優質資產、做好債權人工作等6個方面著手,幫助企業完成從“破產”到“重整”的轉變。3月16日,企業資產已轉移給新的投資方,整個商業綜合體將進行重新改造、定位,在管理人移交全部財產和營業事務之日起一年內開業。至此,這宗事關1298戶購房者權益、有258件業主糾紛訴訟的老大難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今年以來,金華堅持把服務企業作為“三服務”的重點來抓,建立“政企直通車”、聯企幹部、助企特派員、助企服務團等制度,通過織密服務“一張網”、 編好政策“一本通”、 確保難題“一單清”,實現獨角獸企業、規上企業和“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的聯繫全覆蓋。

截至目前,市領導累計走訪企業432家、市外金華商會25個,慰問各類浙(婺)商代表800餘人次,安排助企特派員4000多名,組建系列助企服務團300多個。市級領導和市直屬各單位收集企業反映難題93個,近半已妥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