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走进基层,服务在改革中升温 金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十百千万”竞赛工作综述

2019-04-17 17:54 | 金华日报

走进基层,服务在改革中升温 金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十百千万”竞赛工作综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当前,随着“九场硬战”的深入推进,“十百千万”竞赛正在八婺大地掀起热潮,“晒拼创”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提升行政效能,成为助推这场竞赛加速的重要环节。

从步步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日益精准的“三服务”活动,实体经济都是重点聚焦的领域,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各项举措殊途同归的目标。不管是从企业的直观感受,还是从官方统计数据,都能感受出金华营商环境的温度和全市上下对标比拼的热度。

企业少跑路 专注干实业

“我们抓牢列入全省改革试点的‘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对21家涉企部门的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构优化,企业现在一次都不用跑了。”4月15日晚,十四届省委第七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如期召开,金东区委书记李雄伟在金华分会场汇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效。

金华在简政放权方面早有成功探索,“互联网+政务”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省委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初,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承诺充满向往又存疑虑:“最多跑一次”真的能实现吗?

“改革”需要大刀阔斧,“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实践印证了改革的力量:短短两年时间,“不可能”成为“可能”,承诺变成了现实。截至去年底,金华“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100%,100%事项实现网上通办。

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成本。企业是这场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商事等级制度改革中,金华整合资源、再造流程,率先上线全省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从此,办理工商登记、营业执照,个体户、企业主只要材料齐全,通过网上预审核或者现场口头申报,跑一次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从政府层面来说,优化制度设计是金华与兄弟地市、与自身纪录的一场赛跑;从企业层面来说,可以降低综合成本,专心专注主业,在市场上赢得优势。如一项“标准地”改革,就能为项目落地省出100多天的时间。

“以前项目审批大量的时间都是在等,而且很多程序都很陌生,要跑不少冤枉路。”拿到金华第一块“标准地”的浙江好易点公司负责人黄飞挺没想到,原来需要将近200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由于金东区实施了“标准地”改革,最后只用了38天。他更没想到,这样的速度还在不断刷新。不久之后,几家企业从发改项目备案,到完成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发放,只用了13个工作日。

服务效能一次次跨越提升,有关部门仍在不停追问,是否还有空间,能不能再快一点?去年,金华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地区,原因是金华已率先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推行后,金华率先上线个体工商户手机APP申报,今年自主开发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零见面”平台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真正实现了开办企业“零见面”。

改革催生活力显而易见。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92.4万户、增长15.5%。当年金华新设企业网报率高达91%,其中全程无纸化登记率占35%。

改革贴民心 城市能留人

良禽择木而栖。抵达“十百千万”竞赛的终点,关键要有一大批优质的企业、优秀的人才,首先要有一座能够留人留企业的城市。

今年市两会期间,一则全市域打造“无证明城市”的消息让金华成为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前期梳理,全市就以直接取消、告知承诺、数据共享、部门核验、代办兜底等5种方式,一口气取消了2001项证明。

在此之前,义乌作为试点县市去年初就启动了这项工作,并率先成为全国首个县级“无证明城市”。“无证明城市,确实方便。”李女士在当地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几年前就想办理居住证,可办理程序十分繁琐,一直拖着没办。今年春节,她想出国旅游,发现办理出入境证件必须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通过“新义乌人家园”微信公众号申请办证:“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吗?”“不用不用,我们通过数据共享,可以直接查询社保信息。你只需通过微信申报填写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及租房协议照片,就可轻松申请办理居住证。办好之后,我们会给您快递过去。”

“无证明城市”改革推进过程中,各单位纷纷晒出贴心举措:

办理住房公积金,以前需要单位证明、购房合同、房产证件、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还贷年度明细单、户口本、结婚证等证明,现在通过后台数据信息打通,只要一张本人身份证就可以办妥。

人社部门取消在校就读、亲属关系等7项证明,对外实现16项证明数据共享,推动部门办事“无缝对接”,同时还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办事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一些社会服务机构也纷纷“加盟”,如泰隆银行推行“六个一律取消”,清理了单身证明、结清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16项证明,一个多月来已惠及客户1000多人。

“无证明城市”创建还加快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及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进程。它也彰显着金华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告诉我们只要秉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作风,发展会更快,生活会更好。

一场大走访 送来及时雨

去年以来,随着“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深化,金华拉开“两送两增”万企大走访序幕,这也成为“十百千万”竞赛的内容之一。大走访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企业开展集中走访,想方设法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东阳市明凯照明有限公司2008年建厂,主要生产塔扇、照明类产品,90%以上产品出口,发展势头很好。不过,高速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烦恼——资金周转紧张。“如果能拓展加工贸易,就可以免征进口环节的进口税。”东阳市商务局及海关负责人一起走访了明凯照明公司,认为他们完全具备加工贸易的条件。据测算,仅塔扇的遥控器一项,就可免征近100万元关税。同时,该公司线路模块、组装元器件和电池等多方面都可以开展加工贸易,特殊监管区域里进口还可以进行深加工结转。明凯照明公司副总经理孟超听后茅塞顿开:“你们真是雪中送炭!这项免税政策省下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企业注销环节多、注销时间长是企业反映的服务痛点。经过多方调研,永康市探索推行清税注销“套餐式服务+承诺制办理”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前置事项,优化注销流程,设置“清税注销业务专窗”,推行清税证明免办、税务注销即办。同时,为符合条件但注销资料未带齐的纳税人进行容缺办理,事后补充报送材料。清税注销改革举措的推出,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便利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受到企业点赞。

在“十百千万”竞赛中,高新技术企业是重点培育对象之一。正是在万企大走访中,一些企业“意外”地引进了高端智力。去年10月,浙江天宁合金有限公司遇上了产品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人员无法破解。金东区科技局干部把企业需求记在心上,通过多次专业性和需求性比对,最终确定引进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肖柱,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肖柱提出了技术改进方案,基本解决铜锡合金变形过程中强度提升问题,为企业增加效益上百万元。金东区科技局趁热打铁,撮合浙江天宁合金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去年的“两送两增”活动中,金华370名市县四套班子领导、813家机关部门共走访企业10049家,累计收集各类问题7547个,符合交办条件的问题4362个,现已解决2752个。活动促进了工作重心下移和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助企贵精准 帮扶帮到点

新年伊始,在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通知的第二天,市委立即全面部署,打响“三服务”发令枪。围绕服务企业,金华在“两送两增”万企大走访的基础上,深化推出“精准助企促发展”活动。

“在‘帮帮团’的帮助下能够这么快解决,真是太感谢了。”永康阳达工贸负责人杜先生说,由于厂房改造,涉及抵押物变动导致银行抽贷,他的企业陷入危机。根据“十百千万”竞赛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要求,政府部门闻讯后立即介入,采取帮扶行动。然而,在第一次帮扶期间,由于涉及银行的贷款权限问题,帮扶意见难以落地。经过“二次交办”后,该问题由永康市经信部门牵头与所在地乡镇、农商银行一起组成“助企帮帮团”,以“转贷通”为载体,为企业量身定制免担保的融资授信方案,最终帮助企业解决了500万元融资难题。

武义县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涉企事务一站办理。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企业“找部门难”问题,武义县抽调专门力量,开通实体化运作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服务热线——企业110,“一揽子”受理企业诉求,对复杂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席会议进行集中研判,形成诉求受理、协调交办、跟踪问效和满意回访的工作闭环,确保问题解决不落空。企业只需打一个电话、进一个门,一般事项2个工作日内答复,15个工作日内办结。自“企业110”上线以来,日均受理涉企投诉、求助10余次,均第一时间责令投诉属实问题单位开展整改,落实相关部门为企业上门做好服务对接,服务满意率100%。

婺城开展“精准助企促发展”活动甚至救活了一家企业。婺城城市广场2014年底建成后因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引起购房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服务”活动开展后,婺城区专门成立项目解困工作小组,联合区人民法院从引进优秀战略投资人、盘活优质资产、做好债权人工作等6个方面着手,帮助企业完成从“破产”到“重整”的转变。3月16日,企业资产已转移给新的投资方,整个商业综合体将进行重新改造、定位,在管理人移交全部财产和营业事务之日起一年内开业。至此,这宗事关1298户购房者权益、有258件业主纠纷诉讼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今年以来,金华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三服务”的重点来抓,建立“政企直通车”、联企干部、助企特派员、助企服务团等制度,通过织密服务“一张网”、 编好政策“一本通”、 确保难题“一单清”,实现独角兽企业、规上企业和“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的联系全覆盖。

截至目前,市领导累计走访企业432家、市外金华商会25个,慰问各类浙(婺)商代表800余人次,安排助企特派员4000多名,组建系列助企服务团300多个。市级领导和市直属各单位收集企业反映难题93个,近半已妥善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