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建議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參與本地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首輪定增

建議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參與本地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首輪定增

​隨著中美芯片事件向縱深發展,科技創新型企業再次引發關注。資本市場更是難以錯過這樣的機會,不僅有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火線過會,還掀起了一輪“獨角獸”上市的浪潮。但此時,曾經被寄予培育科技創新型公司厚望的新三板,指數卻頻繁創下新低。掛牌企業總數雖然達到11345家,但新增加公司數量也是在進入10000家以後驟然減少。新三板怎麼了?就此,《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新三板業務部執行董事陳偉,他對此作了分析,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新三板的流動性差,並建議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參與本地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首輪定增,給新三板找一個新的支點。

新三板的新問題

《中國企業報》記者:新三板的發展的確面臨很多問題,遇到很多困難。那麼回頭看,新三板的設置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陳偉:2013年之前,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武漢企業可以掛牌新三板。2013年之後,新三板由區域性試點轉變為面向全國的正式運行,所有地區的企業都可以掛牌新三板了。正所謂“平臺即資源”,這是國家在政策層面對培育科技創新型公司所進行的支持和努力。這以後,國家對雙創的支持是空前的。

事實上這只是中國支持發展科技創新企業所做努力的一方面。並且我認為是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事情應該從總體上看。總體上看,中國的科技創新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的領域有的企業達到了世界水平。這次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本質上是產業發展趨勢主動權爭奪的衝突,是新舊兩種力量的衝突,也就是說你是一種力量了。

《中國企業報》記者:有一種聲音認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而不是新三板,不能讓網絡、金融等虛擬經濟成為主流,這個發展思路對新三板是不是有影響?

陳偉:實體經濟非常重要,基礎產業特別重要,但不能把它們與新經濟對立起來,更不能把新經濟誤讀為虛擬經濟,比如說這次有關中國芯片的貿易衝突,爭端在新經濟,但從另一角度上來看,也是刺激了中國實體經濟,必須發展民族工業,而這個民族工業早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單一的民族工業,而是將新經濟完全融合進來的新工業。而新三板更加關注的就是高科技、創新型的企業。

《中國企業報》記者:非常贊成您的觀點,既然這樣,那麼新三板發展勢頭為什麼減弱?

陳偉:這個問題,主要是流動性不足造成的。新三板對投資者的要求是,金融資產500萬的門檻,這個門檻其實是比較高的,雖然初衷是為了規避中小投資者的風險,但是能達到這個門檻的投資者實際上數量是不足以支撐新三板的市場流動性的。比如說,2013年,新三板剛剛推出的時候,門檻沒有現在那麼高,但是這幾年,投資機構第一輪進去了之後,沒有更多的投資機構參與了,前期投入的機構沒有很好的退出機制,社會上有些想要參與投資的投資者達不到門檻,無法進入。對前期的投資機構來說,投資很難變現,對外圍的小投資者來說,又無法參與投資,這樣的情況造成了流動性不足,資本流動不起來,對企業的融資和增資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好比,投資機構買個彩票中獎了,但是無法兌獎,這樣的示範效應,必然會影響投資機構的跟進。

核心問題是企業本身

《中國企業報》記者:新三板企業的融資難題,除了市場本身流動性不足之外,是不是還有企業自身的問題?

陳偉:對,現在新三板市場中的11000多家企業,以我個人的標準來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是比較好的,具有比較良好的增長空間和投資價值,還有三分之一企業各方面指標都不太好,可以退市了。因為註冊制是國家的新嘗試,一切創新都會伴隨創新出現的問題,良莠不齊的情況就是新三板註冊制帶來的問題,新三板有很多好企業,比如神州優車新三板掛牌後首筆融資,就有4家機構投了46億元,這種好企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中國企業報》記者:近期有一本暢銷書叫《原則》,是一個投資大家寫的。我們很多事之所以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不及預期,有的時候就是不原則。那麼新三板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陳偉:最近兩年,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在群體特徵方面還是創新型的企業越來越多,比如人工智能、生物製藥等,傳統企業越來越少。這方面對於“原則”還是基本遵循了的。這個主要還是市場決定的。機構和市場更歡迎創新科技型企業。他們成長性好。新三板的企業,一般來說規模都不是很大,對這種規模不太大的企業,最主要要看成長性。我個人想法,如果要給新三板市場裡的好企業設置一個“好”的標準,如果只有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成長性。

《中國企業報》記者:成長性好其實市場和學界對它的解釋也是什麼都有。您認為什麼樣的企業算是成長性好的?

陳偉:我個人的定義,是年規模增長30%,連續4年增長30%,就是成長性好的。每年這家企業規模都在增加,比如京東,阿里巴巴,好多年都沒有利潤,一直在投資,一家好的企業,一定是捨得給自己投資的企業,要捨得投資新的好的技術和設備,要捨得招聘最優秀的人才,要有信心擴大企業的規模和市場,這樣企業規模就會不斷增長。如果一家企業,連續幾年都沒有規模的增長,那對投資機構來說,是價值不太大的。用現在主板市場企業連續三年利潤這個標準來評判新三板的好企業,是不合適的。因為很多高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並沒有太高的利潤率,尤其是跟已經成熟的傳統企業對比,傳統企業的市場和利潤都是比較穩定的,但是成長空間不大了,而高科技創新企業,有無限可能,未來的成長空間完全不同。

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

《中國企業報》記者:綜合起來是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一個問題是流動性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陳偉:處理新三板企業良莠不齊的問題,要分兩方面來做,一方面,鼓勵好企業優質企業,要給先進企業好的獎勵,出臺多種靈活的獎勵先進企業的機制,比如轉板到主板市場,示範效應一出現,更多的企業都會爭當好孩子。要對後進企業監管更加嚴格,退市機制要更加靈活,懲罰機制更加明確。

我建議,國家層面在新三板應該有對應的政策獎勵給新三板的好孩子,這些成長性好的企業,各方面指標也達到一定要求的話,在我看來就是好孩子,獎勵了新三板裡面的好孩子,大家就都會努力成為好孩子。獎勵政策比如說,可以設置直接轉板政策等,這也會刺激更多好孩子類型的企業爭相進入這個市場,更多的成長性好的企業進入也會增加新三板的活力和流動性。我覺得可以先以創新層企業作為試點,展開鼓勵,這樣一方面改革的風險較小,一旦出現問題馬上在試點範圍內叫停或者更改政策,但是不會影響到更大的範圍。新三板轉板H股,就是個很好的創新嘗試,雖然短期內並沒有迅速明顯的效果,但是會在兩三年發揮巨大作用。神州優車、君實生物、成大生物等掛牌公司更是近期被熱議,符合港交所擁抱新經濟企業的相關政策要求,進而有可能率先參與到“新三板+H”方案中的企業。

《中國企業報》記者:這是很清晰的思路,也應該是可行的辦法。那麼流動性問題呢?

陳偉:解決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我有個建議,希望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資本可以參股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首輪定增。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有以下幾點:

第一,國有企業目前都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的投資機構和風控機構,參股新三板掛牌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券商、財務公司和律所全面評估通過的,風險比較小,對國有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比較有保障,一方面推進了國有企業的混改,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新三板企業的融資。

第二,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市場帶動效應,能夠帶動投資機構的跟進,這樣不僅解決新三板企業首輪融資的資金問題,還可能解決第二輪融資的資金問題,資金會轉動起來。

第三,新三板企業在當地國有資本的支持下,發展起來之後,更有利於當地的稅收、就業和創新發展,這時候,就形成了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和新三板企業的多方共贏。

《中國企業報》記者: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新三板的發展您覺得前景很好很有希望?

陳偉:是的。新三板是一個公開的市場,除了融資功能外,還能夠為企業的信用、背景、品牌和實力進行背書。要了解一家新三板企業的相關情況,比較容易的就能查到該企業比較真實的盈利和納稅情況等數據,這無疑是證實企業的信用和實力的一種有效方式。相較於一般中小企業來說,新三板企業的財務狀況比較公開透明,合作伙伴對該企業的信任指數會提高。新三板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陣地,市場規模比較分散,適合作為證券市場的創新實驗基地和改革試點。新三板市場的可塑性非常好,有望孵化出非常多的優秀企業,我個人對新三板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引用毛澤東文選中,《關於重慶談判》的結尾一段話來對新三板未來做個預判“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關於重慶談判》的結尾一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