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聊城隔離點醫生:幸福是隔離人員拿到“健康證明”

魯網3月6日訊(記者 連峰 閆雲倩 通訊員 陳雙雙)

疫情來臨時,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臨危受命,接到留觀點醫護任務。在四五百份請戰書中點將,基於日常表現,更基於那份黨員情懷,選派郭風宇入駐隔離點。

在院領導第一個電話打過去,徵詢意見的時候,郭風宇沒有絲毫含糊。問有困難嗎,答沒有。杜瑞,是郭風宇的妻子。科室同事閒談時問風宇有沒有請戰啊,杜瑞很自信地回答,那還用問。這應該是夫妻之間最勇敢的默契。

在同事眼中,郭風宇不善言談,但心細,無論是業務發展,還是組織培訓,總能有獨到的發現,且不保留。“在今年的孝親年會上,他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抗震救災故事,那份執著和擔當不是演出來的,冷漠的眼神不會有感人的淚光。”

以下是郭風宇的戰“疫”手記。

聊城隔离点医生:幸福是隔离人员拿到“健康证明”

為了戰“疫”,義無反顧

2月6日上午11點,接到電話,醫院要派醫務工作人員去留觀隔離區病人,我第一個反應是“如果參加此次任務,會不會耽誤我去武漢支援。”當天下午,王帥主任再次和我確認能否參加,其實在寫下請戰書的那一刻,我就已做好充分準備,沒有任何困難。

臨行之前,醫院領導為我們準備了最好的物資和防護用品,布主任親身示範講解穿脫防護服的注意事項。醫院領導得知明天是我兒子的生日,特意留下兩小時的時間讓提前給孩子過個生日。由於沒有生日蛋糕,準備了個麵包代替,也算遺憾中的圓滿。

匆匆告別妻子嘴裡的叮嚀、母親眼角的淚光,出發疫情防控留觀區。此時此刻,我內心是極其忐忑的,我默唸早已熟練掌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我相信可以面對接下來的這段時光。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強大的後援保障,讓我的心裡很有“底氣”。在隔離點服務期間,醫院領導特意建了“婦幼留觀服務群”,以便第一時間為我們提供後勤保障。張全林書記每天都會在群裡噓寒問暖;就算晚上11點,布主任也會第一時間回覆我的問題;領導們每週給我們家裡送去新鮮的蔬菜,避免了家裡老人外出買菜。尤其是2月21日我生日的時候,醫院特意送來生日蛋糕,我感受到的不僅是生日的快樂,更是家的溫暖,演繹的是東昌婦幼攜手抗擊疫情的大愛真情。

隔離的是疫情,不是溫情。我準備了50多份帶有聯繫方式和鼓勵話語的小字條,準備查房時當“名片”發給留觀者們。留觀區的工作單調而繁重,但我想到能來到這裡工作,是承載著各級領導的信任,肩負著人民群眾的重託,所以我不會退縮。在面臨近50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留觀者時,發現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只能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落實到位,全力做好服務。

上午統計工作完成時午飯已經冷掉,防護服很脆弱,所以我們只能在汙染間臨時坐著小心翼翼休息片刻。當一天工作結束後,脫下來防護服的時候,才算是鬆下一口氣。耳朵被口罩的袋子磨得腫了起來,不得不用衛生紙墊一下才敢繼續帶口罩。手因為長時間戴手套有點腫脹,臉上也勒出了深痕。這時候,我對武漢一線醫務工作者更加感同身受。

變身410女孩的“心理師”

有一天,410的小女孩上午一直低燒,連測3次體溫,都在37.5左右。她擔心自己“中標”,所以很害怕。我在她住院的那4天細心安慰開導,終於平安回來,還送了一個心理疏導師的稱號。

在隔離期間,人們容易產生焦躁心理,所以我儘可能服務周到,主動給他們做一些心理疏導,緩解壓力,為他們穿上心理“防護服”。

這裡有我們,做隔離人員的“暖心人”

當留觀者身體不舒服時,我們醫院的謝彥軍主任、趙霞主任、孫桂莉主任等火速問診、配藥、送藥,這也屬於另一種意義上的“網上問診,實現患者零跑腿吧”。用留觀人員的話說:微信問診看病,比自己去醫院方便多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吃到對症的藥,區婦幼很強!

一個隔離人員在元宵節發了一條說說,“2020年元宵節,希望有無人機給我空投水果吃。”我們會將遲到的元宵節禮物送達,這裡沒有無人機,但是有我們啊。到後來,原本留觀人員的日常三餐水果的問題得以解決,每天加餐一頓水果,改善了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

離開前的一聲謝謝,溫暖人心

留觀人員陸續離開,當看到每一個被解除隔離的人員拿到紅色“健康證明”並說聲“謝謝”的時候,大家收穫的是幸福感。“郭醫生,終於看到你的模樣了,以前都是看全副武裝的你們,也不知道長啥模樣。” 聽到被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說的話,覺得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守護群眾的健康,這一切都很值得。

疫情來了,我們是家人,疫情走了,我們是朋友,願疫情遠離,親情永在。我相信留觀區的工作經歷和感受,會激勵著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堅守到底就是勝利,相信春已暖,花很快會開,繁花似錦的春天馬上就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