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援鄂篇】什么是“抗疫”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援鄂护士战“疫”随记

1月23日,肿瘤科护士翁华娟刚回到九江都昌老家,准备陪父母过年。突然接到医院通知,因武汉疫情爆发,1月26日所有员工必须赶回医院待命。作为科室的护理骨干,翁华娟知道有很多工作需要她提前去准备,24日早上,她就匆匆与父母告别。“今天除夕啊,吃了年夜饭明天再去吧。”父母略带哀求的语气并没有留住她。走之前,她还不忘告知村里的乡亲做好防疫工作。那个时候,除了医务工作者,多数人还没有对疫情蔓延足够警惕。她极力荐言村干部要督促武汉返回人员做好自我隔离,建议全员戴口罩,对村出入口进行管理。

抗疫工作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危的顾及,发于内心,存在于每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不仅限于在医院,不仅限于某个岗位。

——抗疫,不一定只是岗位职责。

1月24日,回九江后,翁华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肿瘤科体弱、慢病类患者居多,许多“老病号”都习惯到病区找熟悉的医生咨询病情、调整治疗方式或补开药。特殊时期,护士们工作量大大增加,又要防止新冠肺炎接触者、疑似患者进入病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病区的管理,翁华娟协助护士长第一时间对50多位肿瘤住院患者及他们的家属做好新冠肺炎的宣教,要求全部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每日对患者和家属测量体温至少两次,并做登记。

仔细筛查信息后,科室发现有几位一周内去过武汉而且发热的患者,在病房不充足的条件下调配了单独房间给他们。翁华娟又开始担起协助护士长进行全员培训、落实防护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重任。她带头参与分管高危患者,全面做好防护工作及消毒工作。在全院防护用品不足的情况下,她们严把院内感染关,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度过了观察期,没有发生患者感染。翁华娟说,抗疫成功,需要靠全国人民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医务工作者更是如此。

——抗疫,最重要的是责任心。

2月19日,听说需要医院再次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翁华娟积极报名。“那么多人勇跃报名,大家都有一腔热血,这点是一致的,我专长于静脉留置置管,如果有肿瘤患者或血管不好的患者输液和护理,这也算是我的优势吧。”翁华娟这样想,她说,其实当时内心有点担忧,有危险多少会怕的,可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有义务去承担这份风险。

20日,医院85人的医疗队在殷小平副院长的带领下,坐上了驰援武汉的大巴。到达武昌,大家各自安顿好后,殷副院长第一时间向每一位队员了解情况,迅速组织护理部落实新的工作流程及防护培训工作。翁华娟说,领导的行动力给大家一种力量感,所有人都努力学习理论、训练操作,确保过关,确保自己和战友安全,大家都信心满满,表示“疫情不控制,我们不回家。”这种热量从出发到现在,一直保持着。

——抗疫,需要急先锋,更要热血。

2月29日,到武汉十来天了。翁华娟每次与儿子视频时,儿子都说奶奶每天在家担心,有时还哭了,他嘱咐妈妈要做好防护,平安回家。但他老公却偷偷跟她说,跟惯了妈妈的孩子,这十多天来,每晚要抱着她的包才愿意睡觉,他还收集了妈妈掉的头发放在枕边。

【援鄂篇】什么是“抗疫”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援鄂护士战“疫”随记

孩子的懂事、对家人的想念,让翁华娟泪流满面,内心突然一阵愧疚,擦完眼泪,她也更加感到这次任务的光荣和神圣。“不但要打胜战,还得早日战胜!”这个小决心既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国家。事实上,在医院确定医疗队名单后,为了不让父母牵挂,她甚至没有告知父母更没有电话告别,只是和正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上一线班的妹妹相互鼓了鼓劲。

——抗疫,是舍小家顾大家。

3月1日,翁华娟大夜班,要抽血的患者很多。隔离病区里,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三层手套,外加护目镜面屏,这种“全副武装”下,抽血这个平时的小工作也变得非常困难。一位69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阿姨向翁华娟表示她的担忧:“护士,我很胖,脂肪很厚血管很细,平时都很难抽,而且我非常怕痛,你能抽好点吗?”翁华娟安慰她:“阿姨,请相信我,我的专长是置管,我在我们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里是打针和抽血的高手,相信我的技术吧。”

【援鄂篇】什么是“抗疫”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援鄂护士战“疫”随记

人憋闷在防护服里似乎更容易产生心理活动,看到阿姨像个害怕打针的孩子勉强地伸出了手,翁华娟却在内心里打起了小鼓,“人是安慰了,这大话一出,虽然技术过硬以前也没怎么出过差错,但万一没扎好,我这在武汉自己丢个人还得把‘医院’和‘九江’给带上?”针扎下去了,阿姨说:“翁护士,你技术还真不错,不但一针见血,还不痛啊。”她几秒钟的一出内心情景剧被这句话终结,还赚了一点自豪感。

那天,出晚班交接完工作离开中南医院,已经是九点半了,翁华娟坐在返回驻地的576路公交车专线上。车箱里,她身边,一同感受疲惫后的宁静的,依旧是那些熟悉的队友,那些和自己有着差不多故事的护士和医生们……

——抗疫,是你步入疫情后的平凡点滴。

后记:大疫之下,举全国之力抗击。战疫将胜,人类历史将写入中华儿女这一英勇篇章。这有党和国家的宏观把控,有“吹哨人”、“先驱者”的献身付出,有全球力量的帮助,但也如同专家所说:“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最主要还得靠免疫力。”

国际上,对中国疫情防控成效的惊叹声渐强。解析援武汉战“疫”一线的一位“英雄”,她的日常,似乎,不过平凡如是。可正是这些小平凡汇聚成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免疫力”,筑成了华夏儿女之不凡。

截至2月底

江西援湖北医疗队1271人

全国援湖北医务人员4.2万人

当你走进这场“疫情”,你的行为,可能就是在“抗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