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大鳳級裝甲航空母艦性能究竟如何?

大洋上的矛隼


大鳳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抗揍,號稱不沉的戰艦。它是日本唯一的一型真正意義上的裝甲航母,在日本海軍的航母建造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某種意義上說,大鳳號航母的設計非常接近現代航母的理念。例如在日本航母上首次實現了艦島和煙囪的一體化,使用2個大型升降機代替3個小型升降機,在加強防護的同時提高轉運更大尺寸艦載機效率;又例如機庫艏部封閉結構,帶有爆風排出孔和可脫落的機庫鋼板,理論上有助於解決裝甲航母特有的機庫悶爆損傷等等。

在1939年,日本海軍決定建造1艘新型艦隊級裝甲航空母艦——大鳳號,要求“大鳳”號能深入到敵艦載機作戰半徑以內突擊敵方艦隊,此外還有個很特別的用途,要在機動艦隊的前方,擔當己方攻擊機群的中繼基地,以便日方艦載機主力,能借其甲板進行超遠程的“先發制人”打擊。隨便說一句,超級航母“信濃”號也有類似的使用思路,所以“信濃”號載機量也並不大。

正因為其獨特的使用思路,“大鳳”號必須非常抗揍,特別是飛行甲板防護一定要堅固,否則完成不了“前進機場”的使命。加之後續建造中,由於領教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威力後,日本海軍充分汲取了中途島、聖克魯斯等一系列海戰的經驗教訓,飛行甲板鋪設了極其強大的裝甲——前後升降機之間,厚重的裝甲層有150米×20米,裝甲是由20毫米的DS鋼板和75毫米的CNC裝甲板疊加而成,可以抗擊500千克炸彈的俯衝攻擊,彈藥庫要求能抵抗3000米高度1000公斤炸彈的俯衝攻擊,裝甲帶比英國“光輝”級更強。

1944年6月,服役僅3個月的“大鳳”號參加馬里亞納大海戰,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對於標準排水量29300噸的“大鳳”號來說,捱了這一枚魚雷一點都不算致命,大風仍在正常地進行起飛作業。但由於魚雷爆炸導致航空燃料管路洩露,在封閉的機庫裡發生爆炸,進而引發了彈藥庫的殉爆。這艘服役才3個月的新型航空母艦就葬身海底。日本海軍唯一的一艘正牌裝甲艦隊航母,未取得任何戰果就殞沒馬裡亞納海溝。


科羅廖夫


“大鳳”號航空母艦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建造的一艘強調生存性、高防護的大型重裝甲航母,它一改日本航母的傳統設計風格,採取多種創新設計,集技術精華於一身,強化裝甲防禦能力,突出強調航母的防禦能力,特別是飛行甲板的裝甲化,號稱“不沉的航空母艦”。

關於“大鳳”號的實戰運用,日本海軍的最初構想是將其作為己方艦載機的中繼基地,部署在機動航空部隊前方,為其他航母起飛的艦載機補充燃油,延伸其攻擊距離,也憑藉堅厚的裝甲吸引敵軍的攻擊,掩護機動航空部隊的主力,此外還要收容失去母艦的艦載機,為其進行補給以重新投入戰鬥,也可為其他航母提供補給,這種戰法被日本稱為“飛石”戰法。

“大鳳”號的基本設計始於1939年底,其船體構造設計由高城清負責。“大鳳”號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開工建造的最後一艘正規航母。“大鳳”號一改傳統的開放式艦首,應用了飛行甲板與艦體融合的封閉式艦首,也就是“風暴艏”。

“大鳳”號的飛行甲因封閉式艦首得以向前延伸,長度達到257.5米,是日本海軍航母中最長的,其前端寬18米,中部最大寬度30米,尾端寬27米。“大鳳”號在日本航母中首次採用裝甲飛行甲板,在中央部位敷設有厚重的保護裝甲。裝甲飛行甲板約佔整個甲板面積的50%,為150米長、20米寬的長條形,並採用雙層裝甲結構,在75毫米防護裝甲下增加一層20毫米特種裝甲,厚度達到95毫米,足以抵禦500千克炸彈的命中。

“大鳳”的其他要害部位也都是重甲護身,在動力艙和航空燃料庫、彈藥庫的上方鋪設了75毫米厚的水平裝甲,而舷側裝甲帶採用特殊加工的楔形裝甲,其厚度從上至下逐漸變薄,上部為165毫米,下部為55毫米,並且舷側吃水線以下的裝甲向內傾斜,減弱魚雷的衝擊。

“大鳳”號對於來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各種威脅都做到了多重防護,是日本海軍中防禦最為完善的航空母艦,被日本海軍自詡為“不沉的空母”。

“大鳳”號使用舷側直立式煙囪,並將煙囪和艦橋結合在一起,這是日本海軍航母首次採用一體式島型艦橋。“大鳳”號設兩層機庫,機庫內還裝有泡沫滅火裝置,儲備了23.7噸滅火劑。“大鳳”號安裝有新型的三式彈藥輸送車,能夠從彈藥庫迅速提取炸彈和魚雷至機庫甲板。

“大鳳”號的彈藥裝載量非常大,為了“飛石”戰法設想,其彈藥庫內存放了800千克炸彈90枚、250千克炸彈468枚、60千克炸彈468枚、30千克炸彈144枚,91式改六型航空魚雷45枚,而航空汽油庫的容量高達1000噸。

“大鳳”號的動力裝置為8座帶有空氣預熱器的呂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和4臺艦本式高中低壓減速齒輪蒸汽輪機,分置於八個鍋爐艙和四個輪機艙內,四軸推進,最大輸出功率16萬馬力,“大鳳”號的最高航速為33.3節。“大鳳”號的重油搭載量達到5700噸,續航力為10000海里/18節。

“大鳳”號的主要自衛武器為12門98式65倍徑100亳米高射炮(2×6)、66門96式25毫米機關炮(3×22)。

“大鳳”號最終計劃搭載艦戰“烈風”19架(常用18架,備用1架)、艦偵“彩雲”6架(全部常用)、艦攻“流星”36架(全部常用),共計61架(常用60架、備用1架),其中6架艦偵和7架艦攻在甲板上露天停放。在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時,“大鳳”號的載機情況是零戰27架、彩雲艦偵3架、艦爆(99式和彗星)27架、天山艦攻18架,共計75架.

大鳳號於1941年7月10日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於1943年4月7日下水,並在1944年2月初進入吳海軍工廠第四船渠進行最後舾裝,1944年3月7日正式加入日本海軍,艦籍歸屬舞鶴鎮守府。

“大鳳”號在新建時的技術數據是:標準排水量29300噸,公試排水量為32400噸,滿載排水量37268噸。全長260.6米,寬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節,航力10000海里/18節,艦員1751名(一說2038人)。

“大鳳”號的首任艦長為菊池朝三海軍大佐。“大鳳”號在服役後與“翔鶴”、“瑞鶴”一起編為第3艦隊第1航空戰隊,於4月6日開赴新加坡林加錨地,並在4月15日成為第3艦隊的旗艦,升起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的將旗。

6月初,日本聯合艦隊決定實施決定命運的“阿”號作戰,第l機動艦隊包括以“大鳳”號為首的9艘航空母艦等50佘艘艦艇,於6月15日出擊,前往馬里亞納海域迎戰擁有15艘航母的美國海軍第58特混艦隊。

6月19日上午7時,在收到偵察機報告的美軍艦隊位置後,第1機動艦隊開始起飛第一攻擊波發動遠距離空襲,桅頂高懸Z字旗的“大鳳”在8時前後起飛了16架零戰、17架彗星和9架天山,共計42架,與從“翔鶴”、“瑞鶴”起飛的艦載機會合,共計128架,組成日軍最大的一個攻擊群向東方出擊。

8時09分,美軍“大青花魚”號潛艇(Albacore,Ss-218)以“大鳳”號為目標發射了6枚魚雷,艇長詹姆斯布蘭查德海軍少校(James Blanchard)判定為“翔鶴”級航母一艘,魚雷定深為6.4米,其中第1至4枚魚雷為MK23型,後兩枚為MK14型,航速46節。一架起飛的“彗星”發現了魚雷航跡,飛行員小松關雄兵曹長試圖駕機撞毀魚雷,沒有成功,前五枚魚雷均失的,第六枚魚雷擊中了“大鳳”號前部升降機附近右舷艦體。

大鳳號畢竟是一艘鋼甲護身的重防禦航母,這枚魚雷並未對其造成重大傷害,軍艦航行如常,僅航速減少1節,只是前部升降機受到衝擊停在中途,導致艦載機無法起飛,艦員們急忙用各種材料填補升降機口,恢復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艙壁被震裂,揮發的油氣溢出並在機庫內部積聚,艦上人員在發現後採取了強制通風措施,不斷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暈倒。當時最有效的辦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機口的堵塞物,使前後升降機口之間實現自然通風,但是為了不妨礙艦載機的出擊,沒有采取這一措施。儘管損管隊員拼盡全力搶險,仍然沒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下午14時32分,油氣遇明火爆燃,引發全艦大爆炸,厚重的飛行甲板也隆起變形,火焰沖天,聲聞數十里,據推斷火源來自右舷中部位置,但起火原因不明,一說電機啟動時產生火花,也有艦員鑿擊通風孔時鐵器撞擊引發火花的說法。

16時艦長菊池大佐下令棄艦,16時28分,“大鳳”帶著1650名官兵的生命沉入大海,沉沒位置在北緯12度05分,東經138度12分。

“大鳳”號航空母艦就這樣在第一次出擊中就被擊沉了。據說當時製造這艘軍艦的造船廠都不敢宣佈這個消息,怕引起工人們的騷動。由於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倒行逆施,使得他們走上了日暮途窮的道路。“大鳳”號這樣一艘精良的航空母艦成只能淪為他們的殉葬品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大鳳號航母,是日本在二戰中最後完工的一艘正規航空母艦,同時也稱為裝甲航空母艦,是日本的主力航母,大鳳號h1941年7月10日開建,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竣工,曾作為機動部隊的旗艦參加戰鬥,1944年6月19日在東經138度12分,北緯12度5分的海域,被美國海軍大青花魚號潛艇擊沉。大鳳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29,300 噸,航速33.3 節,主火力:100 毫米雙聯裝高射炮6座,副火力:三聯裝 25 毫米高炮 22 座,艦載機:一七試艦戰(烈風)18+1,一七試艦偵(彩雲)6+0,一六試艦爆(流星)36+0(預計搭載計劃)



大鳳號航母

大鳳號航空母艦三視圖

大鳳號航空母艦線圖

大鳳號航母艦橋結構圖
大鳳號航母被大青花魚號潛艇擊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