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大凤级装甲航空母舰性能究竟如何?

大洋上的矛隼


大凤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抗揍,号称不沉的战舰。它是日本唯一的一型真正意义上的装甲航母,在日本海军的航母建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说,大凤号航母的设计非常接近现代航母的理念。例如在日本航母上首次实现了舰岛和烟囱的一体化,使用2个大型升降机代替3个小型升降机,在加强防护的同时提高转运更大尺寸舰载机效率;又例如机库艏部封闭结构,带有爆风排出孔和可脱落的机库钢板,理论上有助于解决装甲航母特有的机库闷爆损伤等等。

在1939年,日本海军决定建造1艘新型舰队级装甲航空母舰——大凤号,要求“大凤”号能深入到敌舰载机作战半径以内突击敌方舰队,此外还有个很特别的用途,要在机动舰队的前方,担当己方攻击机群的中继基地,以便日方舰载机主力,能借其甲板进行超远程的“先发制人”打击。随便说一句,超级航母“信浓”号也有类似的使用思路,所以“信浓”号载机量也并不大。

正因为其独特的使用思路,“大凤”号必须非常抗揍,特别是飞行甲板防护一定要坚固,否则完成不了“前进机场”的使命。加之后续建造中,由于领教了美军俯冲轰炸机的威力后,日本海军充分汲取了中途岛、圣克鲁斯等一系列海战的经验教训,飞行甲板铺设了极其强大的装甲——前后升降机之间,厚重的装甲层有150米×20米,装甲是由20毫米的DS钢板和75毫米的CNC装甲板叠加而成,可以抗击500千克炸弹的俯冲攻击,弹药库要求能抵抗3000米高度1000公斤炸弹的俯冲攻击,装甲带比英国“光辉”级更强。

1944年6月,服役仅3个月的“大凤”号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被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对于标准排水量29300吨的“大凤”号来说,挨了这一枚鱼雷一点都不算致命,大风仍在正常地进行起飞作业。但由于鱼雷爆炸导致航空燃料管路泄露,在封闭的机库里发生爆炸,进而引发了弹药库的殉爆。这艘服役才3个月的新型航空母舰就葬身海底。日本海军唯一的一艘正牌装甲舰队航母,未取得任何战果就殒没马里亚纳海沟。


科罗廖夫


“大凤”号航空母舰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建造的一艘强调生存性、高防护的大型重装甲航母,它一改日本航母的传统设计风格,采取多种创新设计,集技术精华于一身,强化装甲防御能力,突出强调航母的防御能力,特别是飞行甲板的装甲化,号称“不沉的航空母舰”。

关于“大凤”号的实战运用,日本海军的最初构想是将其作为己方舰载机的中继基地,部署在机动航空部队前方,为其他航母起飞的舰载机补充燃油,延伸其攻击距离,也凭借坚厚的装甲吸引敌军的攻击,掩护机动航空部队的主力,此外还要收容失去母舰的舰载机,为其进行补给以重新投入战斗,也可为其他航母提供补给,这种战法被日本称为“飞石”战法。

“大凤”号的基本设计始于1939年底,其船体构造设计由高城清负责。“大凤”号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开工建造的最后一艘正规航母。“大凤”号一改传统的开放式舰首,应用了飞行甲板与舰体融合的封闭式舰首,也就是“风暴艏”。

“大凤”号的飞行甲因封闭式舰首得以向前延伸,长度达到257.5米,是日本海军航母中最长的,其前端宽18米,中部最大宽度30米,尾端宽27米。“大凤”号在日本航母中首次采用装甲飞行甲板,在中央部位敷设有厚重的保护装甲。装甲飞行甲板约占整个甲板面积的50%,为150米长、20米宽的长条形,并采用双层装甲结构,在75毫米防护装甲下增加一层20毫米特种装甲,厚度达到95毫米,足以抵御500千克炸弹的命中。

“大凤”的其他要害部位也都是重甲护身,在动力舱和航空燃料库、弹药库的上方铺设了75毫米厚的水平装甲,而舷侧装甲带采用特殊加工的楔形装甲,其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变薄,上部为165毫米,下部为55毫米,并且舷侧吃水线以下的装甲向内倾斜,减弱鱼雷的冲击。

“大凤”号对于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各种威胁都做到了多重防护,是日本海军中防御最为完善的航空母舰,被日本海军自诩为“不沉的空母”。

“大凤”号使用舷侧直立式烟囱,并将烟囱和舰桥结合在一起,这是日本海军航母首次采用一体式岛型舰桥。“大凤”号设两层机库,机库内还装有泡沫灭火装置,储备了23.7吨灭火剂。“大凤”号安装有新型的三式弹药输送车,能够从弹药库迅速提取炸弹和鱼雷至机库甲板。

“大凤”号的弹药装载量非常大,为了“飞石”战法设想,其弹药库内存放了800千克炸弹90枚、250千克炸弹468枚、60千克炸弹468枚、30千克炸弹144枚,91式改六型航空鱼雷45枚,而航空汽油库的容量高达1000吨。

“大凤”号的动力装置为8座带有空气预热器的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台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分置于八个锅炉舱和四个轮机舱内,四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16万马力,“大凤”号的最高航速为33.3节。“大凤”号的重油搭载量达到5700吨,续航力为10000海里/18节。

“大凤”号的主要自卫武器为12门98式65倍径100亳米高射炮(2×6)、66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3×22)。

“大凤”号最终计划搭载舰战“烈风”19架(常用18架,备用1架)、舰侦“彩云”6架(全部常用)、舰攻“流星”36架(全部常用),共计61架(常用60架、备用1架),其中6架舰侦和7架舰攻在甲板上露天停放。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时,“大凤”号的载机情况是零战27架、彩云舰侦3架、舰爆(99式和彗星)27架、天山舰攻18架,共计75架.

大凤号于1941年7月1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于1943年4月7日下水,并在1944年2月初进入吴海军工厂第四船渠进行最后舾装,1944年3月7日正式加入日本海军,舰籍归属舞鹤镇守府。

“大凤”号在新建时的技术数据是:标准排水量29300吨,公试排水量为32400吨,满载排水量37268吨。全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节,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1751名(一说2038人)。

“大凤”号的首任舰长为菊池朝三海军大佐。“大凤”号在服役后与“翔鹤”、“瑞鹤”一起编为第3舰队第1航空战队,于4月6日开赴新加坡林加锚地,并在4月15日成为第3舰队的旗舰,升起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的将旗。

6月初,日本联合舰队决定实施决定命运的“阿”号作战,第l机动舰队包括以“大凤”号为首的9艘航空母舰等50佘艘舰艇,于6月15日出击,前往马里亚纳海域迎战拥有15艘航母的美国海军第58特混舰队。

6月19日上午7时,在收到侦察机报告的美军舰队位置后,第1机动舰队开始起飞第一攻击波发动远距离空袭,桅顶高悬Z字旗的“大凤”在8时前后起飞了16架零战、17架彗星和9架天山,共计42架,与从“翔鹤”、“瑞鹤”起飞的舰载机会合,共计128架,组成日军最大的一个攻击群向东方出击。

8时09分,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Albacore,Ss-218)以“大凤”号为目标发射了6枚鱼雷,艇长詹姆斯布兰查德海军少校(James Blanchard)判定为“翔鹤”级航母一艘,鱼雷定深为6.4米,其中第1至4枚鱼雷为MK23型,后两枚为MK14型,航速46节。一架起飞的“彗星”发现了鱼雷航迹,飞行员小松关雄兵曹长试图驾机撞毁鱼雷,没有成功,前五枚鱼雷均失的,第六枚鱼雷击中了“大凤”号前部升降机附近右舷舰体。

大凤号毕竟是一艘钢甲护身的重防御航母,这枚鱼雷并未对其造成重大伤害,军舰航行如常,仅航速减少1节,只是前部升降机受到冲击停在中途,导致舰载机无法起飞,舰员们急忙用各种材料填补升降机口,恢复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舱壁被震裂,挥发的油气溢出并在机库内部积聚,舰上人员在发现后采取了强制通风措施,不断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晕倒。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机口的堵塞物,使前后升降机口之间实现自然通风,但是为了不妨碍舰载机的出击,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尽管损管队员拼尽全力抢险,仍然没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下午14时32分,油气遇明火爆燃,引发全舰大爆炸,厚重的飞行甲板也隆起变形,火焰冲天,声闻数十里,据推断火源来自右舷中部位置,但起火原因不明,一说电机启动时产生火花,也有舰员凿击通风孔时铁器撞击引发火花的说法。

16时舰长菊池大佐下令弃舰,16时28分,“大凤”带着1650名官兵的生命沉入大海,沉没位置在北纬12度05分,东经138度12分。

“大凤”号航空母舰就这样在第一次出击中就被击沉了。据说当时制造这艘军舰的造船厂都不敢宣布这个消息,怕引起工人们的骚动。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倒行逆施,使得他们走上了日暮途穷的道路。“大凤”号这样一艘精良的航空母舰成只能沦为他们的殉葬品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大凤号航母,是日本在二战中最后完工的一艘正规航空母舰,同时也称为装甲航空母舰,是日本的主力航母,大凤号h1941年7月10日开建,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竣工,曾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参加战斗,1944年6月19日在东经138度12分,北纬12度5分的海域,被美国海军大青花鱼号潜艇击沉。大凤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29,300 吨,航速33.3 节,主火力:100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6座,副火力: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22 座,舰载机:一七试舰战(烈风)18+1,一七试舰侦(彩云)6+0,一六试舰爆(流星)36+0(预计搭载计划)



大凤号航母

大凤号航空母舰三视图

大凤号航空母舰线图

大凤号航母舰桥结构图
大凤号航母被大青花鱼号潜艇击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