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当年没人愿意收郭德纲为徒?为什么有人反对侯耀文收他为徒?

孙二呵


我是一个纲丝。

按郭德纲自己的话说,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按他师傅侯跃文说,他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势必嫉恶如仇。都不简单!

郭德纲生于天津一个体制内等我警察家庭,按他那个岁数,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顺利的从小学到初中的最后考上一个大学,然后找一个体制内的工作不是一件难事儿,可是他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可见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生于天津,耳濡目染,喜欢相声、曲艺,我觉得再顺理成章不过。郭德纲就是这样的,自由喜欢上了相声,能够想象得到,在学习这门艺术的时候一定比考大学要费劲,或许吃尽了苦头。在讲究师门、辈分的这样一个领域也一定低眉顺眼过,也一定被人拒绝过,也一定心灰意冷过。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天津,有光明磊落的少马爷马志明,也有熬到了八十岁成了老艺术家的常宝华之流,在这样一个圈里混,除了祖上是干这个的,想拜个名人师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纵如郭德纲般有才也不行。

我想,也只是想象而已,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去北京之前那么多年的浪迹江湖,搭上一个野戏班唱戏。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这阶段就是他人后受罪的时候。孔子厄尔著论语,司马迁腐刑后写就史记。看来,要想成点儿什么事还真的受点儿磨难。在台上天津北京的小曲儿,东北的二人转,各地方的曲种信手拈来,并且让人听了很舒服,这些都不是天生在脑子里的,那段儿非人的生活我觉得过的值。或许他当时并没有觉得痛苦。那时候他是在厚积!

杨志刚是他的“师傅”,但是他不认,具体谁说的对谁说的错,我觉得狗咬狗一嘴毛的事儿,没必要深究。杨志刚是一个区里的文化馆馆长,这在基层是属于一个“官”的。单位里的人对他肯定都是仰视的,郭德纲也不能例外。但是他心里肯定不服,这个我觉得我能确定。磕磕绊绊的两个人的相处肯定不愉快。以至于后来反目,说谁对谁错都没意义。他不是他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他也不是他传统意义上的徒弟!只是他喊他师傅,也只是这而已我觉得!

后来,郭德纲去安徽,闯北京,在橱窗里被人观赏,这一路走来仰人鼻息。想拜斗爷,被人从中作梗无疾而终,想拜这个想拜那个,可是这个圈里都“护食儿”,优秀的人都被人嫉妒,尤其是同行!这不但相声圈里这样,别的任何圈子莫不如是。就想杨少华想拜郭荣起、李文华想拜马三爷一样难,难不在双方,难在这个圈子里的各种规矩,各种利益之间的纠葛。这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想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给你们当一条狗,可你们不要。说是自嘲,可是自嘲中尽显心酸。

侯三爷,性格并不圆润,处处反而显得太有棱角,如果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怎么会自己的家庭还保不住呢?肯定也是看不惯就骂,动不动就炸的一个人。可是他根红苗正,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他需要郭德纲这杆枪,他需要他向那些在电视台说相声的人开战!他也够资格做郭德纲的师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用这句古话诠释他们的师徒关系或者是比较恰切的。总之,郭德纲不再是海清了!

在这之前,他的旗号是白全福的徒孙。但是,白全福的徒弟并不承认,这很尴尬!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