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趙雲跟隨劉備幹一輩子?官職卻不高?

攬遍群山意未休


劉備與趙雲相識很早,具體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191年,時趙雲率常山郡義兵投奔公孫瓚,而劉備當時恰巧依附於公孫瓚賬下,兩人由此相識,不過當時趙雲並沒有真正跟著劉備幹。趙雲真正開始追隨劉備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而趙雲在這一年去投奔劉備,其實足見趙雲對劉備的一片赤誠之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劉備正處於寄人籬下的落魄時期(建安五年,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征劉備,時劉備戰敗,北逃依附袁紹)。所以趙雲對劉備的誠心在他決定跟劉備乾的那一刻就已經表露出來了。更重要的是趙雲也確實堅定了他的初心,直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趙雲在追隨劉備長達二十三年的過程中,一直忠心耿耿,恪盡職守,兩扶幼主,歷經大小戰役數十場,為蜀漢大業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勳。

照理說劉備和趙雲的關係是非常要好的,史料更記載兩人曾“同榻而臥”,可謂是相識相知的知己好友,不過有一點卻很令人感到意外,那便是劉備在稱帝后對於這樣一位大功之臣的封賞卻並不高,時趙雲最高不過只做到了徵南將軍,且尚未封侯,尚不及馬超、黃忠、魏延等人。演義中所謂的“五虎大將”若放在正史上來看,趙雲當是要被剔除的,話說趙雲赤膽忠心,且戰功累累,為何官職卻是低人一等呢?難道是劉備不信任他?錯!這恰恰是劉備對趙雲的高度信任。

趙雲官職“低人一等”的原因

趙雲之所以不能做到與關羽、張飛等人平起平坐,首先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趙雲個人的性格所致。趙雲作為一個非常忠心的武將,有一個特點很明顯,那便是“直”。其實這本不是一個不好的性格,但在官場上要是為人太直卻也很難混得風生水起,而且趙雲也確實因為“直”而得罪了不少官場之人。據史料記載,劉備當年攻下成都後為了籠絡手下官員及地方降將,欲將成都城內外的房屋田產進行分配,而趙雲對此事卻直言進諫,並引霍去病的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放棄封賞功臣、降將的打算。毫無疑問,此舉無疑必遭其他將領所忌恨。而劉備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穩定內外人心,趙雲雖然說得對,但此舉確實是不合時宜,趙雲不懂官場之道,劉備自然也難給予其高職。

原因之二就得說說劉備的帝王權術了。劉備與趙雲相交近三十年,對於趙雲的為人,劉備是非常清楚的,對於趙雲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人他不重用可能嗎?顯然是說不過去的,那麼他為什麼不給趙雲一個高的官職呢?其實這是對趙雲的一種保護。有道是“樹大招風”,像趙雲這種不懂官場之道的人,爬得越高只會摔得越慘。所以劉備寧願給趙雲一些看似平常的職位。

而且在當時,職位越高並不代表擁有的權利越高,劉備稱帝后(時關羽已故),武將的最高官職是驃騎將軍,而當時的驃騎將軍是誰呢?不是劉備的心腹張飛,而是馬超。而據史料記載,馬超在這個職位上卻幹得並不痛快,沒過幾年後便抑鬱而終了,為什麼呢?當然馬超家仇難報是其抑鬱的原因之一,而其次便是因為馬超的這個驃騎將軍並沒有多少調動軍隊的實權,這對一個戰將而言是非常憋屈的。馬超雖是降將,但還是非常有實力的,可惜他沒有得到劉備的信任,劉備對他是有忌憚的,所以只得給予其高位而變相的削弱其實權。

反觀趙雲,看似官職不高,但實際是手握實權的,昔日劉備伐吳時,曾留趙雲都督江州,統領江州之兵,這也充分證明了劉備是非常器重趙雲的。再有劉備病故後,趙雲官拜中護軍,遷鎮東將軍。別看這個中護軍好像不起眼,這個職位可是負責統領禁軍的,要知道禁軍是直接保護皇帝安危的,這一職位非大忠之人不可勝任。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趙雲最初在公孫瓚的公司打工,劉備最早的那段時間裡混得也不好,也跑到老同學公孫瓚這裡討生活,就這樣認識了趙雲,兩個人惺惺相惜,分別之時,更是“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趙雲真正頭泵劉備是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後,趙雲這時已經離開公孫瓚,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來投奔。趙雲在劉備患難時不顧安危,前來相投,劉備視他為心腹,與其同睡一張床,並把秘密和重要的事都託付給他去做。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趙雲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殺個七進八出,真實歷史位面確有其事,但沒有那麼誇張,他也因為這件事情升值為牙門將軍,但卻沒有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一事。趙雲也是有軍事才能的,但因其單獨領軍的機會不多而沒能很好地體現。

趙雲還是一個嚴於利己的人,《三國志》記載:

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趙雲以一支弱旅,抵擋曹真的大隊人馬,初雖失利,但趙雲並沒有退卻,聚攏士兵就地抵擋,並親自斷後, 使敵人不敢追擊,軍用物質得到保全,諸葛亮要賞賜趙雲,趙雲卻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清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

等到大軍退回漢中,諸葛亮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趙雲也貶為鎮軍將軍,這也是趙雲生前最後的官職。劉備一生也沒有給趙雲封侯,給的最高職務僅僅是翊軍將軍,為何如此?

這就要從兩個時間段來看了,主要分為入蜀前和入蜀後。

劉備入蜀前勢力十分弱小、落魄可樂,其小商販出身,靠資助拉起了一個小隊伍,到處投奔,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身邊的將領也不過是關羽和張飛兩人,在他如此弱小的時候,趙雲來投,他當然大喜過望,並充分信任。特別是經過了當陽生死之戰後,劉、趙的關係進入了蜜月期,後來劉備進兵西川,又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而留營司馬主要責任是做什麼呢?

留營司馬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既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工作,同時又負責治安工作。可見,留營司馬為主將外出時,處理後方軍政要務的一種官職。

後來的“......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之事,先主都“以云為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事實上,這個時候,劉備的兩個兄弟關羽、張飛和諸葛亮都留在荊州,劉備是把自己整個家都交給了趙雲。不難看出劉備對趙雲是高度信任的。

但劉備入蜀後,益州稱王,成都稱帝,位高權重,身邊也是人才濟濟,覺得趙雲不是帥才,只是個將才,難當大任,不把趙雲放在眼裡,故一旦趙雲提出了不同意見,自然遭受冷落。

對趙雲而言,保鏢和保姆的職務肯定不是趙雲的志願,趙雲的志向在當初投奔公孫瓚時就說過: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可見趙雲是為了忠君救主才跟了公孫瓚的,而如今劉備分給她的任務不是馳騁疆場,而是做管家保鏢之類的工作,當然心有不甘。

可以說,劉備稱帝后,趙雲在劉備的心中地位是很低的,不信可以看《三國志·先主傳》中的這段記載:


秋天,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朗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

或許趙雲也在其中,也就是那“等一百二十人”中的一個,但卻連名字職位都沒能留下來,可見趙雲在蜀漢中的地位是多麼低下。是什麼原因如此,不得而知,史書也沒有記載。

立碑稱王后,只封了四員上將,即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並沒有趙雲,趙雲仍然是個翊軍將軍,為雜號將軍,蜀漢五虎將之說,其實是《三國演義》的杜撰。

在關羽死後,有一件事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劉備伐吳,趙雲曾提出了反對意見,趙雲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只要咩了曹魏,東吳就不成問題,現在曹操雖死,而他兒子曹丕更猖獗,因此“不應置魏,先與吳戰”。

結果,趙雲不受劉備信任了,不得隨行東征,連保鏢都沒得做了。而另一個提反對意見的是秦宓,結果是把下監獄坐牢去了。從此之後,趙雲就再也不受劉備重用了。

但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筆者認為,劉備不再信任趙雲,還有一個很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趙雲跟諸葛亮走得太近了。按道理而言,趙雲應該跟張飛、關羽同屬於劉備創業的元從派,是蜀漢最早的勢力集團,諸葛亮所代表的乃是荊州派,但趙雲似乎跟元從派並不是很緊密,而是跟諸葛亮很親近,從劉備入蜀開始,趙雲就一直跟著諸葛亮。

而對於劉備而言,他需要平衡諸方勢力,並不希望荊州派壯大從而威脅到他的領導地位,從夷陵之戰就能看出來,他帶去的人,沒有一個是荊州派,全是元從下一輩、益州本土的青壯派。他這麼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通過伐吳勝利後,把這些人培養起來,壓制以諸葛亮為首的威望日增的荊州派。


江畔初見月


趙雲的將軍號,雖然從牙門將軍一直幹到鎮軍將軍,然主要角色 ,說白了就是劉備身邊的衛隊長 ,這樣的位置,擱和平年代是升官發財的好門徑,但放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便不容易出戰績,因為機會不多。

趙雲有史可查的第一次立功,是在202年。當時劉備駐紮在新野,投靠劉表這棵大樹好乘涼。曹操便派了夏侯惇前往攻擊,劉備在博望設下埋伏,將夏侯擊退。也就在這一仗中,趙雲立功了,他生擒了一員敵將,叫做夏侯蘭。但這裡其實有點貓膩,事實是夏侯蘭是趙雲的老鄉兼老友,估計夏侯蘭見形勢不利,趕緊向老朋友投靠。所以之後趙雲便利用自己是劉備衛隊長的機會向老大求情,最終劉備也給他面子,讓夏侯蘭當了自己部隊裡的軍正(即軍法官)。

第二次立功,是在208年,劉備被曹操追著打那次,當時劉大耳朵抱頭鼠竄,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頗有老祖宗劉邦的風範。這時候趙雲就向北殺入敵軍,估計是乘著曹軍混亂之機救出了劉備的老婆甘夫人和兒子劉禪。三國演義在這一段虛構情節,給趙雲加了很多功勞。什麼殺曹仁部將淳于導,救了糜竺;殺了夏侯恩,奪青釭劍;掉進土坑裡又沖天而起;在曹操注視下殺五十餘員曹將云云,這些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趙雲又不是超人奧特曼。

但救阿斗那是真的,所以趙雲在這個時候便獲得了第一次提拔,當上了牙門將軍(只是提升級別加工資,工作其實還是劉備衛隊長)。

第四次立功,是劉備派他去接收投降的桂陽郡,桂陽太守趙範就把自己的漂亮寡嫂樊氏介紹給趙雲,結果趙雲拒絕,這也是真事。但劉備並沒有因此給他加官。後來劉備去益州,便把趙雲留下,做了留守大本營的司馬(軍法官),就連孫夫人帶來的那些東吳文武,也歸他管。稍後孫夫人企圖帶阿斗去東吳,就是趙雲和張飛實施的聯合阻截(其實這也算一次立功,當然也沒有加官)。

第六次立功,是在劉備攻打益州遇阻之際,諸葛亮帶後續部隊增援,趙雲奉命從外水進入四川,攻打江陽、犍為等郡。這一次劉備給他算上軍功,提拔他做了翊軍將軍。而後幾次,分別是漢中戰役,贏得劉備“子龍一身是膽”的讚譽;諸葛亮北伐,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贏得諸葛的讚譽。

最終,停留在鎮軍將軍這個級別上。

那麼,為什麼有很多人質疑趙雲呢?應該說,這是對為將定位的理解不同,在整個漢末三國時代,有兩種軍事人才,一種就是在戰場上打打殺殺的,如典韋、許褚之類,他們的事蹟讓人感到很牛鼻,但實際上,所起的作用很小;另一種,是統領大軍的如周瑜、陸遜等等,很多人幾乎不會感覺到他們有多厲害,但實際上他們是大局的把握者,一場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他們的決策,而不是典韋式的衝鋒。

正因這個緣故,劉備對趙雲,其實就是曹操的典韋。但是因為劉備這邊人力不足,所以戰場上衝殺的鬥將,有時候也有希望提拔為統率大軍之將,譬如關羽、張飛,都有這方面的紀錄,但實際上效果不佳,張飛雖然智取過瓦口隘,卻也因醉酒丟了徐州;關羽雖然威震襄樊,最終卻丟了荊州,而這兩場失敗,對於劉備都是極為可怕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劉備對這些戰場上的猛士,其實是不太放心。包括馬超、黃忠,其實都是如此,更不用說趙雲了。唯一的例外,倒是魏延,在劉備看來這傢伙倒是頗有頭腦,具備統兵打仗的能力,只是時運不濟,魏延後來的上司是諸葛亮罷了。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周瑜、陸遜打好一仗,能滅敵十餘萬甚至數十萬,改變歷史大局。而趙雲打好一仗,只能殺敵數十最多數百,能改變大局麼?諸葛亮和關羽、魏延,其實也想如周瑜、陸遜一樣,改變歷史,只不過沒這個能力和際遇罷了。

哈哈,演義黨勿噴,我講的是歷史。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趙雲(?—229年),字子龍,(今河北省)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七年卒,追諡侯。

個人認為,官職並不低。


文化星河


趙雲為何不被劉備重用?只因他做了三件事,一件比一件讓劉備失望。

(一)長坂坡救幼主

在劉備蜀國內,趙雲在民間的地位和影響,除了諸葛亮和關羽外,他排第三,被稱為“戰神”或“完美將軍”。這恐怕是《三國演義》的影響,不說別的,只一個長坂坡救幼主,就讓人驚為天人了。

但可惜,演義終究是演義,在《三國志》中趙雲的地位,尤其是作用,連魏延都趕不上,畢竟魏延在漢中之戰後,成了統領一方的主將。趙雲卻終其一生都未能達到如此高度。

為何早早就跟隨劉備,且“帶兵入股”的趙雲,如此不受劉備重用呢?其實,就是因為趙雲幹過三件事。第一件便是在《三國演義》中,讓趙雲封神的長坂坡單騎救主。

長坂坡救幼主,是趙雲此生最大的功勞,但同時也讓劉備對趙雲產生了懷疑。在《三國志》中,曾有這樣的一個細節,當劉備聽聞有人稟報,趙雲投降了曹操後,劉備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用手戟——可投擲的兵器,狠狠擲向那人,道:“胡說!趙雲不會背叛我的!”

劉備的這個舉動,可謂是過激了,可見當時劉備是何等狂躁、失態,幸虧不一刻趙雲就回來了,那麼劉備為何會出現如此狂躁、失態?

別忘了當時趙雲的身份是劉備的衛隊長,也何以說是保鏢頭子!參看典韋保護曹操,會很容易發現,趙雲失職了!也許有人會說,劉備被曹操大軍追殺,都亂套了,非常情況下發生的事情,如何算?況且身邊還有張飛。

但保鏢是做什麼的?越是非常情況,其作用就越突出和重要。可趙雲卻脫離最應該保護的劉備,雖救回了幼主劉禪和劉備的老婆,但是若是劉備不幸死於亂軍呢?劉禪和甘夫人活著又有什麼用?

且再來參看典韋保護曹操的那一戰,當時曹操身邊也有武將,情況甚至比劉備在長坂坡時都驚險!那時的曹操能指望武將嗎?因為武將的第一個反應,絕對是組織、部署兵力,所以拿張飛做擋箭牌,顯然是強詞奪理。

有了這些概念,再來看劉備用手戟投擲“報告趙雲投降人”的狂躁舉動,裡面是否有劉備惱恨趙雲失職的因素?雖劉備絕對相信趙雲忠於自己的,但再忠於自己,卻沒有盡到職責,你讓劉備如何從容得起來。所以雖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在長坂坡大放異彩,劉備為此還摔了孩子,但同樣存在著趙雲在關鍵時刻的失職行為。

(二)截江救阿斗

此事發生在劉備從東吳娶回來了孫夫人後,當時隨孫夫人一起“嫁過來”的,還有許多伺候孫夫人的孃家人。可這些孃家人卻是“縱橫不法”,即,無法無天的同時,估計還有間諜的作用。讓劉備很頭大,所以用趙雲掌管自己內室,整頓自己家務。這個職位大致是“警衛團的團長”。

隨後便發生了孫權派船來接孫夫人回東吳,而孫夫人卻要抱著幼主劉禪上船要一起走——注意這裡,截江救阿斗的地點,是發生在東吳派來的大船上!

身為掌管內務的趙雲,為何沒在劉備家裡,哪怕是路上截住孫夫人鬥呢?顯然只要不是在船上,趙雲是完全能掌控的,也就根本不需要張飛前來!所以截江救阿斗的功勞,其實全是人家張飛的。

無論何種原因,都不能排除趙雲再次失職的嫌疑,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若不是張飛前來,後果是不堪設想。所以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言明瞭,有張飛!且在《三國演義》中,還將張飛的霸氣和趙雲的無助,狠狠對比了一把!這是在誇趙雲,還是在贊張飛?

趙雲的這次失職,雖未見劉備有隻言片語。但你若是劉備你會怎麼想趙雲?怎麼看待趙雲——第一次是長坂坡時,捨本求末把我給扔下,救我兒子回來。這次要不是張飛幫忙,又差點又把我兒子送給東吳。如此兩遭後,你若是劉備你會不會重用趙雲呢?

若說趙雲由於兩次失職,讓劉備大失所望,不受重用的話,那麼第三次勸阻劉備不要伐東吳,則徹底激怒了劉備,被打入“冷宮”。

(三)勸阻劉備伐吳

這就是劉備伐吳時!雖在《三國演義》中是一片阻止聲。但在《三國志》有記錄的阻止聲音,卻僅僅發自趙雲之口!諸葛亮只是搬出死去的法正,來了一句“若法正還活著就好了,只有他能勸阻”然後就沒然後了。而黃權甚至可視為是支持的,提出“我當先鋒”的建議。

只有趙雲如此說道:“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我們應該先幹掉曹操,那時東吳即自動投降了,如今雖然曹操死了,但曹丕卻篡漢,我們應當萬眾一心,先圖關中……”

也許記錄趙雲的反對聲音,是表示趙雲代表了其他人,但無論怎麼解釋,都排除不掉,趙雲的聲音最大,反對最堅決,不然不會只記錄趙雲。當時劉備的反應是“不採納”。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大怒!劉備伐吳,是鐵了心要做的,連諸葛亮都不敢過分阻攔,趙雲卻執意阻攔,自然會讓劉備大怒,因為這等於是干擾了“既定方針”,上綱上線些就是“大軍未動,嗎卻先來動搖軍心”,這是死罪的!

從此趙雲被徹底打入了“冷宮”,哪怕劉備伐吳失敗,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上,也沒有趙雲什麼事,只叮囑他好好輔佐劉禪。反是把李嚴提拔到“統內外軍事”,相當於總司令的角色。趙雲僅是劉禪即位後,才由劉備時期的雜號將軍,提拔為中護軍,接著是鎮南將軍等……

所以說,趙雲乾的這三件事,雖在《三國演義》中,都被寫成了趙雲的傳奇功勞,但實則卻是一件比一件讓劉備失望,使趙雲不受劉備重用!








布衣阿貓


趙雲並沒有和劉備幹一輩子,他最早是袁紹手下的人,然後追隨公孫瓚,最後才跟著劉備,在他身邊做到死。

至於趙雲的職位高不高呢?我們從《趙雲傳》就可以看出了。


趙雲的官職列表

趙雲在劉備手下最早的職務是主騎,職責就是掌管劉備騎兵隊伍,劉備一個人在袁紹那裡幹活的時候,趙雲就是他的貼身保鏢兼軍隊首長,還得到了關張才得過的殊榮:陪劉備睡覺。

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

劉備到新野後,七年的時間裡趙雲沒有一官半職。不過這是很正常的,像關羽、張飛這些兄弟一般的人,劉備也沒給過他們職務,關羽的偏將軍、張飛的中郎將職務都是曹操給的,劉備的左將軍職也一樣,當時的劉備並沒有資格授予官位。

長坂坡一戰,趙雲保護後主有功,被封為牙門將軍,這個職位乃劉備首創的,是一個不入朝廷編制的職位,在劉備無權封官的情況下,這是一個權益之策,劉備最早用它來封趙雲,足見對趙雲的器重。要知道同時期的關羽和張飛,他們的官位都還2是曹操封的偏將軍和中郎將。

赤壁之戰後,劉備做了荊州牧,立馬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封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新亭侯,封趙雲為偏將軍、桂陽太守,雖然沒封侯,而且將軍位置也比關、張要低,但劉備卻在入蜀後給了趙雲一個更重要的職位:留營司馬。

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留營司馬這個職位,同樣是劉備首創,據周品源教授所說,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和治安工作,其重要性和關羽的襄陽太守、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總督三郡事務相當,關羽、張飛負責軍事調動,諸葛亮負責賦稅調度,趙雲則負責整個荊州的治安和防禦體系。

而且劉備還把內事也交給了趙雲,就是把整個集團的未來(劉禪)交給了他,劉備對趙雲有著足夠的信任,後面孫夫人要帶劉禪回去,也是趙雲和張飛將其帶回來的。


劉備攻蜀失利,調荊州諸葛亮、張飛、趙雲帶兵從東面攻打江州,三人到達江州後,趙雲被安排獨領一軍分取江陽,和諸葛亮聚合於成都。這種獨領一軍的權力連此時的張飛都沒有,他一直都是跟著劉備出軍,獨領一軍的權力要到漢中之戰時才有。

劉備定蜀後,封關羽為荊州都督、張飛為巴西太守、諸葛亮為軍師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這個職位又是劉備首創的,似乎他自創的官位就是專門給趙雲的。翊軍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但由於是集團老大自創,其實際權力可以說下不保底、上不封頂,比如黃忠斬殺夏侯淵後被封為徵西將軍,這是離四方將軍一步之遙的職位(關張馬黃到死也是做到了四方將軍),可黃忠依舊得聽從趙雲的安排。

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趙)雲兵隨忠取米。

真要硬扯的話,最多是說劉備為什麼不給趙雲封侯

以其他五虎將來說,劉備稱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官位、爵位都升了一級,後進來的馬超被封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原本在趙雲手下的黃忠被封為關內侯,原來的功臣宿將只有趙雲一個人沒有封侯。這個或許可以說是劉備把趙雲留給劉禪,讓他給趙雲施恩。

可是劉備這樣未免有點厚此薄彼了,連魏延這種後起之秀都逐漸超過了趙雲,等劉禪一繼位,封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時,他都已經六十多歲,對蜀漢的價值已經不大了。正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其實不是他們難封,而是當權者不願封,不想封而已。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其實我對這個人人物英雄的評價是相當高的,白袍銀甲,白馬銀槍,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五虎上將之一!當然了,最經典的就是六進六出曹軍百萬軍中過,一杆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護夫人救阿斗!有忠有義!為何官職不高,個人觀點:英雄不在乎,淡泊名利,英雄惜英雄,劉備也信任他,便把妻女交予他。既能攬住人心,又能讓他死心塌地。總之,子龍乃真英雄也!



老路講歷史


題主這個問題並不正確,趙雲的官職其實不低,而且他的職權很重要。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稱漢中王時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封為五虎上將。但是在歷史上,關羽、張飛等人是被封為四方將軍,屬於重號將軍,而趙雲只是翊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要低於關羽等人,只和魏延的鎮遠將軍相當,所以很多人認為趙雲的官職不高。

但是實際上在蜀漢初期,劉備對於官職控制非常嚴格,在他稱漢中王以後除了關羽等四人被封為四方將軍,其他官員都只是雜號將軍。像諸葛亮此時的官職也只是軍師將軍,屬於雜號將軍而已,和趙雲並列。

從這點來說,趙雲的官職並不低,在蜀漢集團中也是身居高位了,只是相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差一些而已。而出現這種情況,劉備也是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其屬下有原來一直跟從他的元老派,在荊州才跟隨的荊州派,還有就是奪取益州以後才歸降的益州派。來源複雜。劉備稱漢中王以後,關羽、張飛作為他的心腹,自然是要加以重用,此時如果再把趙雲和關張並列,無疑元老派佔據的高位太多,勢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所以劉備把在漢中之戰立下大功、出身荊州的黃忠,還有出身較高、原本也是割據一方諸侯的馬超和關張並列,很明顯是為了安定各派系的人心,顯示自己的公平。

另外趙雲雖然從官職上低於關羽、馬超等人,但是其職權卻並不低。像劉備臨終前趙雲被封為中護軍,掌管中軍,這個位子非常重要,可見劉備對他的信任。相比之下,馬超雖然是左將軍,假節,後來還升為驃騎將軍,涼州牧,但是都是虛銜,空有一個高位的名義,並沒有實權,相比之下實際遠不如趙雲了。

所以趙雲在劉備手下官職並不低,而且深得信任,權力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沉的經遠


官位高低只有相對而沒有絕對,陳壽寫三國志時趙雲和關張等人記在一卷裡,說明在陳壽眼裡趙雲和前後左右四將軍資格一樣,同樣資格而官職不同,這就是所說的官職不高,更甚者是,趙雲和武將中後起之秀魏延相比,更有高下之分,雖都是雜號,可魏延鎮守漢中,獨擋一面,而並非和其它的後來人比高下。僅自己理解,還望各抒其見。


攬遍群山意未休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