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赵云跟随刘备干一辈子?官职却不高?

揽遍群山意未休


刘备与赵云相识很早,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91年,时赵云率常山郡义兵投奔公孙瓒,而刘备当时恰巧依附于公孙瓒账下,两人由此相识,不过当时赵云并没有真正跟着刘备干。赵云真正开始追随刘备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而赵云在这一年去投奔刘备,其实足见赵云对刘备的一片赤诚之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刘备正处于寄人篱下的落魄时期(建安五年,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时刘备战败,北逃依附袁绍)。所以赵云对刘备的诚心在他决定跟刘备干的那一刻就已经表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赵云也确实坚定了他的初心,直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赵云在追随刘备长达二十三年的过程中,一直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两扶幼主,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为蜀汉大业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照理说刘备和赵云的关系是非常要好的,史料更记载两人曾“同榻而卧”,可谓是相识相知的知己好友,不过有一点却很令人感到意外,那便是刘备在称帝后对于这样一位大功之臣的封赏却并不高,时赵云最高不过只做到了征南将军,且尚未封侯,尚不及马超、黄忠、魏延等人。演义中所谓的“五虎大将”若放在正史上来看,赵云当是要被剔除的,话说赵云赤胆忠心,且战功累累,为何官职却是低人一等呢?难道是刘备不信任他?错!这恰恰是刘备对赵云的高度信任。

赵云官职“低人一等”的原因

赵云之所以不能做到与关羽、张飞等人平起平坐,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赵云个人的性格所致。赵云作为一个非常忠心的武将,有一个特点很明显,那便是“直”。其实这本不是一个不好的性格,但在官场上要是为人太直却也很难混得风生水起,而且赵云也确实因为“直”而得罪了不少官场之人。据史料记载,刘备当年攻下成都后为了笼络手下官员及地方降将,欲将成都城内外的房屋田产进行分配,而赵云对此事却直言进谏,并引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放弃封赏功臣、降将的打算。毫无疑问,此举无疑必遭其他将领所忌恨。而刘备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稳定内外人心,赵云虽然说得对,但此举确实是不合时宜,赵云不懂官场之道,刘备自然也难给予其高职。

原因之二就得说说刘备的帝王权术了。刘备与赵云相交近三十年,对于赵云的为人,刘备是非常清楚的,对于赵云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他不重用可能吗?显然是说不过去的,那么他为什么不给赵云一个高的官职呢?其实这是对赵云的一种保护。有道是“树大招风”,像赵云这种不懂官场之道的人,爬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所以刘备宁愿给赵云一些看似平常的职位。

而且在当时,职位越高并不代表拥有的权利越高,刘备称帝后(时关羽已故),武将的最高官职是骠骑将军,而当时的骠骑将军是谁呢?不是刘备的心腹张飞,而是马超。而据史料记载,马超在这个职位上却干得并不痛快,没过几年后便抑郁而终了,为什么呢?当然马超家仇难报是其抑郁的原因之一,而其次便是因为马超的这个骠骑将军并没有多少调动军队的实权,这对一个战将而言是非常憋屈的。马超虽是降将,但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可惜他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刘备对他是有忌惮的,所以只得给予其高位而变相的削弱其实权。

反观赵云,看似官职不高,但实际是手握实权的,昔日刘备伐吴时,曾留赵云都督江州,统领江州之兵,这也充分证明了刘备是非常器重赵云的。再有刘备病故后,赵云官拜中护军,迁镇东将军。别看这个中护军好像不起眼,这个职位可是负责统领禁军的,要知道禁军是直接保护皇帝安危的,这一职位非大忠之人不可胜任。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赵云最初在公孙瓒的公司打工,刘备最早的那段时间里混得也不好,也跑到老同学公孙瓒这里讨生活,就这样认识了赵云,两个人惺惺相惜,分别之时,更是“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赵云真正头泵刘备是刘备被曹操击败投奔袁绍后,赵云这时已经离开公孙瓒,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来投奔。赵云在刘备患难时不顾安危,前来相投,刘备视他为心腹,与其同睡一张床,并把秘密和重要的事都托付给他去做。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赵云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个七进八出,真实历史位面确有其事,但没有那么夸张,他也因为这件事情升值为牙门将军,但却没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一事。赵云也是有军事才能的,但因其单独领军的机会不多而没能很好地体现。

赵云还是一个严于利己的人,《三国志》记载: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以一支弱旅,抵挡曹真的大队人马,初虽失利,但赵云并没有退却,聚拢士兵就地抵挡,并亲自断后, 使敌人不敢追击,军用物质得到保全,诸葛亮要赏赐赵云,赵云却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清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

等到大军退回汉中,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也贬为镇军将军,这也是赵云生前最后的官职。刘备一生也没有给赵云封侯,给的最高职务仅仅是翊军将军,为何如此?

这就要从两个时间段来看了,主要分为入蜀前和入蜀后。

刘备入蜀前势力十分弱小、落魄可乐,其小商贩出身,靠资助拉起了一个小队伍,到处投奔,没有自己的根据地,身边的将领也不过是关羽和张飞两人,在他如此弱小的时候,赵云来投,他当然大喜过望,并充分信任。特别是经过了当阳生死之战后,刘、赵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后来刘备进兵西川,又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而留营司马主要责任是做什么呢?

留营司马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既负责大本营的防御工作,同时又负责治安工作。可见,留营司马为主将外出时,处理后方军政要务的一种官职。

后来的“......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之事,先主都“以云为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事实上,这个时候,刘备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和诸葛亮都留在荆州,刘备是把自己整个家都交给了赵云。不难看出刘备对赵云是高度信任的。

但刘备入蜀后,益州称王,成都称帝,位高权重,身边也是人才济济,觉得赵云不是帅才,只是个将才,难当大任,不把赵云放在眼里,故一旦赵云提出了不同意见,自然遭受冷落。

对赵云而言,保镖和保姆的职务肯定不是赵云的志愿,赵云的志向在当初投奔公孙瓒时就说过: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可见赵云是为了忠君救主才跟了公孙瓒的,而如今刘备分给她的任务不是驰骋疆场,而是做管家保镖之类的工作,当然心有不甘。

可以说,刘备称帝后,赵云在刘备的心中地位是很低的,不信可以看《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这段记载:


秋天,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朗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或许赵云也在其中,也就是那“等一百二十人”中的一个,但却连名字职位都没能留下来,可见赵云在蜀汉中的地位是多么低下。是什么原因如此,不得而知,史书也没有记载。

立碑称王后,只封了四员上将,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并没有赵云,赵云仍然是个翊军将军,为杂号将军,蜀汉五虎将之说,其实是《三国演义》的杜撰。

在关羽死后,有一件事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刘备伐吴,赵云曾提出了反对意见,赵云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咩了曹魏,东吴就不成问题,现在曹操虽死,而他儿子曹丕更猖獗,因此“不应置魏,先与吴战”。

结果,赵云不受刘备信任了,不得随行东征,连保镖都没得做了。而另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是秦宓,结果是把下监狱坐牢去了。从此之后,赵云就再也不受刘备重用了。

但这也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备不再信任赵云,还有一个很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赵云跟诸葛亮走得太近了。按道理而言,赵云应该跟张飞、关羽同属于刘备创业的元从派,是蜀汉最早的势力集团,诸葛亮所代表的乃是荆州派,但赵云似乎跟元从派并不是很紧密,而是跟诸葛亮很亲近,从刘备入蜀开始,赵云就一直跟着诸葛亮。

而对于刘备而言,他需要平衡诸方势力,并不希望荆州派壮大从而威胁到他的领导地位,从夷陵之战就能看出来,他带去的人,没有一个是荆州派,全是元从下一辈、益州本土的青壮派。他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通过伐吴胜利后,把这些人培养起来,压制以诸葛亮为首的威望日增的荆州派。


江畔初见月


赵云的将军号,虽然从牙门将军一直干到镇军将军,然主要角色 ,说白了就是刘备身边的卫队长 ,这样的位置,搁和平年代是升官发财的好门径,但放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便不容易出战绩,因为机会不多。

赵云有史可查的第一次立功,是在202年。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投靠刘表这棵大树好乘凉。曹操便派了夏侯惇前往攻击,刘备在博望设下埋伏,将夏侯击退。也就在这一仗中,赵云立功了,他生擒了一员敌将,叫做夏侯兰。但这里其实有点猫腻,事实是夏侯兰是赵云的老乡兼老友,估计夏侯兰见形势不利,赶紧向老朋友投靠。所以之后赵云便利用自己是刘备卫队长的机会向老大求情,最终刘备也给他面子,让夏侯兰当了自己部队里的军正(即军法官)。

第二次立功,是在208年,刘备被曹操追着打那次,当时刘大耳朵抱头鼠窜,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颇有老祖宗刘邦的风范。这时候赵云就向北杀入敌军,估计是乘着曹军混乱之机救出了刘备的老婆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三国演义在这一段虚构情节,给赵云加了很多功劳。什么杀曹仁部将淳于导,救了糜竺;杀了夏侯恩,夺青釭剑;掉进土坑里又冲天而起;在曹操注视下杀五十余员曹将云云,这些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赵云又不是超人奥特曼。

但救阿斗那是真的,所以赵云在这个时候便获得了第一次提拔,当上了牙门将军(只是提升级别加工资,工作其实还是刘备卫队长)。

第四次立功,是刘备派他去接收投降的桂阳郡,桂阳太守赵范就把自己的漂亮寡嫂樊氏介绍给赵云,结果赵云拒绝,这也是真事。但刘备并没有因此给他加官。后来刘备去益州,便把赵云留下,做了留守大本营的司马(军法官),就连孙夫人带来的那些东吴文武,也归他管。稍后孙夫人企图带阿斗去东吴,就是赵云和张飞实施的联合阻截(其实这也算一次立功,当然也没有加官)。

第六次立功,是在刘备攻打益州遇阻之际,诸葛亮带后续部队增援,赵云奉命从外水进入四川,攻打江阳、犍为等郡。这一次刘备给他算上军功,提拔他做了翊军将军。而后几次,分别是汉中战役,赢得刘备“子龙一身是胆”的赞誉;诸葛亮北伐,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赢得诸葛的赞誉。

最终,停留在镇军将军这个级别上。

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质疑赵云呢?应该说,这是对为将定位的理解不同,在整个汉末三国时代,有两种军事人才,一种就是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如典韦、许褚之类,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到很牛鼻,但实际上,所起的作用很小;另一种,是统领大军的如周瑜、陆逊等等,很多人几乎不会感觉到他们有多厉害,但实际上他们是大局的把握者,一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他们的决策,而不是典韦式的冲锋。

正因这个缘故,刘备对赵云,其实就是曹操的典韦。但是因为刘备这边人力不足,所以战场上冲杀的斗将,有时候也有希望提拔为统率大军之将,譬如关羽、张飞,都有这方面的纪录,但实际上效果不佳,张飞虽然智取过瓦口隘,却也因醉酒丢了徐州;关羽虽然威震襄樊,最终却丢了荆州,而这两场失败,对于刘备都是极为可怕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备对这些战场上的猛士,其实是不太放心。包括马超、黄忠,其实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赵云了。唯一的例外,倒是魏延,在刘备看来这家伙倒是颇有头脑,具备统兵打仗的能力,只是时运不济,魏延后来的上司是诸葛亮罢了。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周瑜、陆逊打好一仗,能灭敌十余万甚至数十万,改变历史大局。而赵云打好一仗,只能杀敌数十最多数百,能改变大局么?诸葛亮和关羽、魏延,其实也想如周瑜、陆逊一样,改变历史,只不过没这个能力和际遇罢了。

哈哈,演义党勿喷,我讲的是历史。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赵云(?—229年),字子龙,(今河北省)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侯。

个人认为,官职并不低。


文化星河


赵云为何不被刘备重用?只因他做了三件事,一件比一件让刘备失望。

(一)长坂坡救幼主

在刘备蜀国内,赵云在民间的地位和影响,除了诸葛亮和关羽外,他排第三,被称为“战神”或“完美将军”。这恐怕是《三国演义》的影响,不说别的,只一个长坂坡救幼主,就让人惊为天人了。

但可惜,演义终究是演义,在《三国志》中赵云的地位,尤其是作用,连魏延都赶不上,毕竟魏延在汉中之战后,成了统领一方的主将。赵云却终其一生都未能达到如此高度。

为何早早就跟随刘备,且“带兵入股”的赵云,如此不受刘备重用呢?其实,就是因为赵云干过三件事。第一件便是在《三国演义》中,让赵云封神的长坂坡单骑救主。

长坂坡救幼主,是赵云此生最大的功劳,但同时也让刘备对赵云产生了怀疑。在《三国志》中,曾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当刘备听闻有人禀报,赵云投降了曹操后,刘备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用手戟——可投掷的兵器,狠狠掷向那人,道:“胡说!赵云不会背叛我的!”

刘备的这个举动,可谓是过激了,可见当时刘备是何等狂躁、失态,幸亏不一刻赵云就回来了,那么刘备为何会出现如此狂躁、失态?

别忘了当时赵云的身份是刘备的卫队长,也何以说是保镖头子!参看典韦保护曹操,会很容易发现,赵云失职了!也许有人会说,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都乱套了,非常情况下发生的事情,如何算?况且身边还有张飞。

但保镖是做什么的?越是非常情况,其作用就越突出和重要。可赵云却脱离最应该保护的刘备,虽救回了幼主刘禅和刘备的老婆,但是若是刘备不幸死于乱军呢?刘禅和甘夫人活着又有什么用?

且再来参看典韦保护曹操的那一战,当时曹操身边也有武将,情况甚至比刘备在长坂坡时都惊险!那时的曹操能指望武将吗?因为武将的第一个反应,绝对是组织、部署兵力,所以拿张飞做挡箭牌,显然是强词夺理。

有了这些概念,再来看刘备用手戟投掷“报告赵云投降人”的狂躁举动,里面是否有刘备恼恨赵云失职的因素?虽刘备绝对相信赵云忠于自己的,但再忠于自己,却没有尽到职责,你让刘备如何从容得起来。所以虽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大放异彩,刘备为此还摔了孩子,但同样存在着赵云在关键时刻的失职行为。

(二)截江救阿斗

此事发生在刘备从东吴娶回来了孙夫人后,当时随孙夫人一起“嫁过来”的,还有许多伺候孙夫人的娘家人。可这些娘家人却是“纵横不法”,即,无法无天的同时,估计还有间谍的作用。让刘备很头大,所以用赵云掌管自己内室,整顿自己家务。这个职位大致是“警卫团的团长”。

随后便发生了孙权派船来接孙夫人回东吴,而孙夫人却要抱着幼主刘禅上船要一起走——注意这里,截江救阿斗的地点,是发生在东吴派来的大船上!

身为掌管内务的赵云,为何没在刘备家里,哪怕是路上截住孙夫人斗呢?显然只要不是在船上,赵云是完全能掌控的,也就根本不需要张飞前来!所以截江救阿斗的功劳,其实全是人家张飞的。

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能排除赵云再次失职的嫌疑,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若不是张飞前来,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言明了,有张飞!且在《三国演义》中,还将张飞的霸气和赵云的无助,狠狠对比了一把!这是在夸赵云,还是在赞张飞?

赵云的这次失职,虽未见刘备有只言片语。但你若是刘备你会怎么想赵云?怎么看待赵云——第一次是长坂坡时,舍本求末把我给扔下,救我儿子回来。这次要不是张飞帮忙,又差点又把我儿子送给东吴。如此两遭后,你若是刘备你会不会重用赵云呢?

若说赵云由于两次失职,让刘备大失所望,不受重用的话,那么第三次劝阻刘备不要伐东吴,则彻底激怒了刘备,被打入“冷宫”。

(三)劝阻刘备伐吴

这就是刘备伐吴时!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片阻止声。但在《三国志》有记录的阻止声音,却仅仅发自赵云之口!诸葛亮只是搬出死去的法正,来了一句“若法正还活着就好了,只有他能劝阻”然后就没然后了。而黄权甚至可视为是支持的,提出“我当先锋”的建议。

只有赵云如此说道:“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我们应该先干掉曹操,那时东吴即自动投降了,如今虽然曹操死了,但曹丕却篡汉,我们应当万众一心,先图关中……”

也许记录赵云的反对声音,是表示赵云代表了其他人,但无论怎么解释,都排除不掉,赵云的声音最大,反对最坚决,不然不会只记录赵云。当时刘备的反应是“不采纳”。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大怒!刘备伐吴,是铁了心要做的,连诸葛亮都不敢过分阻拦,赵云却执意阻拦,自然会让刘备大怒,因为这等于是干扰了“既定方针”,上纲上线些就是“大军未动,吗却先来动摇军心”,这是死罪的!

从此赵云被彻底打入了“冷宫”,哪怕刘备伐吴失败,临死前的人事安排上,也没有赵云什么事,只叮嘱他好好辅佐刘禅。反是把李严提拔到“统内外军事”,相当于总司令的角色。赵云仅是刘禅即位后,才由刘备时期的杂号将军,提拔为中护军,接着是镇南将军等……

所以说,赵云干的这三件事,虽在《三国演义》中,都被写成了赵云的传奇功劳,但实则却是一件比一件让刘备失望,使赵云不受刘备重用!








布衣阿猫


赵云并没有和刘备干一辈子,他最早是袁绍手下的人,然后追随公孙瓒,最后才跟着刘备,在他身边做到死。

至于赵云的职位高不高呢?我们从《赵云传》就可以看出了。


赵云的官职列表

赵云在刘备手下最早的职务是主骑,职责就是掌管刘备骑兵队伍,刘备一个人在袁绍那里干活的时候,赵云就是他的贴身保镖兼军队首长,还得到了关张才得过的殊荣:陪刘备睡觉。

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刘备到新野后,七年的时间里赵云没有一官半职。不过这是很正常的,像关羽、张飞这些兄弟一般的人,刘备也没给过他们职务,关羽的偏将军、张飞的中郎将职务都是曹操给的,刘备的左将军职也一样,当时的刘备并没有资格授予官位。

长坂坡一战,赵云保护后主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军,这个职位乃刘备首创的,是一个不入朝廷编制的职位,在刘备无权封官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权益之策,刘备最早用它来封赵云,足见对赵云的器重。要知道同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他们的官位都还2是曹操封的偏将军和中郎将。

赤壁之战后,刘备做了荆州牧,立马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封赵云为偏将军、桂阳太守,虽然没封侯,而且将军位置也比关、张要低,但刘备却在入蜀后给了赵云一个更重要的职位:留营司马。

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留营司马这个职位,同样是刘备首创,据周品源教授所说,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负责大本营的防御和治安工作,其重要性和关羽的襄阳太守、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总督三郡事务相当,关羽、张飞负责军事调动,诸葛亮负责赋税调度,赵云则负责整个荆州的治安和防御体系。

而且刘备还把内事也交给了赵云,就是把整个集团的未来(刘禅)交给了他,刘备对赵云有着足够的信任,后面孙夫人要带刘禅回去,也是赵云和张飞将其带回来的。


刘备攻蜀失利,调荆州诸葛亮、张飞、赵云带兵从东面攻打江州,三人到达江州后,赵云被安排独领一军分取江阳,和诸葛亮聚合于成都。这种独领一军的权力连此时的张飞都没有,他一直都是跟着刘备出军,独领一军的权力要到汉中之战时才有。

刘备定蜀后,封关羽为荆州都督、张飞为巴西太守、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个职位又是刘备首创的,似乎他自创的官位就是专门给赵云的。翊军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由于是集团老大自创,其实际权力可以说下不保底、上不封顶,比如黄忠斩杀夏侯渊后被封为征西将军,这是离四方将军一步之遥的职位(关张马黄到死也是做到了四方将军),可黄忠依旧得听从赵云的安排。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赵)云兵随忠取米。

真要硬扯的话,最多是说刘备为什么不给赵云封侯

以其他五虎将来说,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官位、爵位都升了一级,后进来的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原本在赵云手下的黄忠被封为关内侯,原来的功臣宿将只有赵云一个人没有封侯。这个或许可以说是刘备把赵云留给刘禅,让他给赵云施恩。

可是刘备这样未免有点厚此薄彼了,连魏延这种后起之秀都逐渐超过了赵云,等刘禅一继位,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时,他都已经六十多岁,对蜀汉的价值已经不大了。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不是他们难封,而是当权者不愿封,不想封而已。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其实我对这个人人物英雄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白袍银甲,白马银枪,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五虎上将之一!当然了,最经典的就是六进六出曹军百万军中过,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护夫人救阿斗!有忠有义!为何官职不高,个人观点:英雄不在乎,淡泊名利,英雄惜英雄,刘备也信任他,便把妻女交予他。既能揽住人心,又能让他死心塌地。总之,子龙乃真英雄也!



老路讲历史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正确,赵云的官职其实不低,而且他的职权很重要。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称汉中王时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封为五虎上将。但是在历史上,关羽、张飞等人是被封为四方将军,属于重号将军,而赵云只是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要低于关羽等人,只和魏延的镇远将军相当,所以很多人认为赵云的官职不高。

但是实际上在蜀汉初期,刘备对于官职控制非常严格,在他称汉中王以后除了关羽等四人被封为四方将军,其他官员都只是杂号将军。像诸葛亮此时的官职也只是军师将军,属于杂号将军而已,和赵云并列。

从这点来说,赵云的官职并不低,在蜀汉集团中也是身居高位了,只是相对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差一些而已。而出现这种情况,刘备也是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其属下有原来一直跟从他的元老派,在荆州才跟随的荆州派,还有就是夺取益州以后才归降的益州派。来源复杂。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关羽、张飞作为他的心腹,自然是要加以重用,此时如果再把赵云和关张并列,无疑元老派占据的高位太多,势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所以刘备把在汉中之战立下大功、出身荆州的黄忠,还有出身较高、原本也是割据一方诸侯的马超和关张并列,很明显是为了安定各派系的人心,显示自己的公平。

另外赵云虽然从官职上低于关羽、马超等人,但是其职权却并不低。像刘备临终前赵云被封为中护军,掌管中军,这个位子非常重要,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相比之下,马超虽然是左将军,假节,后来还升为骠骑将军,凉州牧,但是都是虚衔,空有一个高位的名义,并没有实权,相比之下实际远不如赵云了。

所以赵云在刘备手下官职并不低,而且深得信任,权力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沉的经远


官位高低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陈寿写三国志时赵云和关张等人记在一卷里,说明在陈寿眼里赵云和前后左右四将军资格一样,同样资格而官职不同,这就是所说的官职不高,更甚者是,赵云和武将中后起之秀魏延相比,更有高下之分,虽都是杂号,可魏延镇守汉中,独挡一面,而并非和其它的后来人比高下。仅自己理解,还望各抒其见。


揽遍群山意未休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