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甘肃本土的秦腔与陕西秦腔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萌萌小笑笑


  • 在秦腔的发展历程中,甘肃秦腔曾被称为“西秦腔”,因甘肃处于秦地西部而得名,而现存世最早记载秦腔的历史资料《钵中莲》所载的“西秦腔二犯”即指的是甘肃秦腔,而京剧的中“西皮腔”也正是来源于“西秦腔”,由此可见,甘肃秦腔和陕西秦腔一样,都属于现代秦腔的源头,而且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甘肃由于地处秦地西部,自古战争频发,因此上形成了尚武的风俗,加上甘肃大部分地区庙会活动频繁,秦腔在甘肃形成了以武术的功架为呈现的以烟火神鬼戏为主的表演体系,这种重视功架的秦腔被称为“甘肃派秦腔”。


甘肃派秦腔在程式动作上大量使用武术的套路,以庙宇壁画人物为蓝本,非常讲究人物外形的塑造。在扎势亮相上相比于陕西秦腔的挺拔,甘肃派秦腔更加注重架口,在程式动作的使用上,甘肃派秦腔更加繁杂,表演更加火爆,舞台气氛更加浓烈,架口更加有张力。如《出棠邑》一剧,甘肃派秦腔的演法力度更大,“三尻子”的程式动作更具舞台感染力,同时“摸演窝”“鞭打靠旗”在陕西秦腔中是不会使用的。诸如此类都是甘肃派秦腔有别于陕西秦腔地方。



  • 甘肃派秦腔在易俗社成立之前,自称一派,一些陕西籍的演员经常在甘肃拜码头学习,如甘肃郗派创始人郗德育就是这些陕西籍演员学习甘肃派秦腔而集大成者。后来有很多陕西籍演出出走甘肃学习甘肃派秦腔的精华,终成一代大家。如沈和中等。
  • 秦腔在进城后,大量以烟火神鬼戏和功架戏为主的甘肃派秦腔已很难适应新兴的演出需求。恰恰在这个时期,以易俗社为代表的陕西秦腔团体培养的大批演员开始来到甘肃,以唱功为主的陕西秦腔开始逐渐同化占据城市的演出市场,甘肃派秦腔在此时候开始逐渐势微。


  • 在如今的甘肃秦腔界,和陕西秦腔几无差别,只是在个别剧目和本不演员的身上依然可以窥见甘肃派秦腔的端倪。近年来,随着甘肃秦腔演出市场的快速恢复和繁荣,为了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甘肃派秦腔又逐步开始展现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人们的关注,甘肃秦腔界认识到其重要性,正在不断的挖掘整理抢救濒临失传的甘肃派秦腔。

秦腔须生


秦腔做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的通演戏,在西北的影响力也是足够大。

其中,能与陕西一拼的,也只有甘肃。

从语言体系上讲,天水,清水,平凉,庆阳与陕西语言相近,行腔,唱词上接近陕西。庄浪与秦安近似。甘谷,陇西,定西又各不相同。兰州与白银相近,武威与张掖,酒泉又有很大差别。秦腔语言本土化,这是甘肃秦腔的一大特点。

不过,这是从方言角度讲,但事实上,演员更多的是穿插串演,如秦安县剧团解体,相当一部分演员去了通渭,演员在台上演唱,道白,不是行家里手,一般很难分辨出来。

甘肃秦腔除语言差别外,在传统剧的排演上又不尽相同,同一剧目,不尽相同。

在传统剧目传承方面,西和秦剧团最好,挖掘整理了许多面临失传的绝本,封神戏和神话剧,如《太湖城》《天仙帕》《碧游宫》《唐王游地狱》等。天水秦剧团在神话剧和历史剧方面,也做得较好。

兰州秦腔,自成一体,早些年单独排演过好多传统剧目。如《三滴血》《茸宝记》《黑叮本》《赵氏孤儿》等。秦腔新编,移植自京剧的《锁麟囊》,不管数字电影或是舞台剧,苏凤丽的唱功与表演,业界评论也是最好的。

甘肃老一辈秦腔人刘茂森,被称为西北花睑王,名贯秦陇。后如孙存蝶,窦凤琴,都可谓一代名角。

甘肃秦腔,是秦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陇言


作为土生土长西北人,秦腔戏迷,我说几句。秦腔本身发源于古秦地,即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陇南市、平凉市、庆阳市、陕西省的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一带。

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陕西秦腔增加了不少当地调子,更具有唱腔,而甘肃秦腔还是保留原有吼腔。二是陕西秦腔新戏多,甘肃秦腔更多的是保留一些古老的剧目。三是陕西政府和人民把秦腔当陕西省的文化艺术和名片,秦腔名家多,甘肃政府几乎不管,当地人民最多当做一种风俗或者说爱好。

给大家说一个误局:秦腔只盛行于陕西省和甘肃省南部和东部,甘肃省定西市往北以上,临夏市、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敦煌市,秦腔舞台都没有,更别说爱好秦腔了,青海省和新疆省,找个秦腔戏园子都少。所以不能说秦腔盛行西北,应该是盛行陕西省和甘肃东南部。


LeBron丶Dopa


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不同。要知道,历史上甘肃,河东部分是从陕西划出去的,其中庆阳、平凉、天水、陇西、陇南等,清康熙年间才离开陕西,可以说与如今的陕西西府秦腔同根同源、同腔同调。另外,现在甘肃好多秦剧团(尤其是河西地区)的骨干,他们祖籍或出生地,也都是陕西的。下图为清康熙朝前的陕西地图:


汉风唐韵828


甘肃秦腔一直继承了古老秦腔的精髓,基本上是原生态的,粗狂豪放,苍劲阳刚,讲究做工架口,身段亮相。在角色行当中突出净角,曾涌现过刘茂森,米新红,黄新闵,张兰秦等杰出的秦腔净角泰斗。原汁原味的秦腔寄托了西北人对古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陕西秦腔委婉细腻,做工花俏阴柔,在角色行当中突出生角和旦角。近几年,陕西西安几家秦腔大剧院在秦腔改革上步子迈的很大,这本来是好事,但是这些改革大师们为了渴求现代时髦,为了强拉年轻观众,结果用生硬的套式很牵强的揉进了歌舞成分,结果把原本很精湛很严谨的秦腔曲子改了个面目皆非,特别是原本按照古老秦腔的调子唱下去很过瘾的唱腔,突然间给你来一句似现代歌曲的旋律,在一句唱腔中,前半句还像秦腔,观众正在跟着调子如醉如痴的哼唱着,正在陶醉期间,突然后半句嘎然而变,变得既不像秦腔,又不像歌曲,怪腔怪调,煞是难听,完全没有秦腔戏曲的一点味道,大多更像是舞台剧歌剧!


职言


秦腔是西北地区主要剧种之一,除了国粹和豫剧外,秦腔差不多也是流行最广泛的民间文化。就陕甘两地秦腔相比,特点还是明显的,从听的层次讲,陕西的乐器多声音细腻,可能同经济有关;甘肃的主要听干鼓,干鼓最响的绝对是甘肃地方表演的。从唱腔和表演方面说,陕西的比较委婉,夹含豫剧和京剧的调,而甘肃的以武表现,更苍劲有力,吼的比较突出。

当然,陕西秦腔甘肃养,也说明甘肃人爱秦腔的基层氛围浓厚,但还是甘肃秦腔学习陕西秦腔为主线,共同发展!


黄土高坡家的浆水面


各有各的特长!陕西的秦腔的特点是细腻吐字圆润腔滑使人听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清爽感觉,回味无穷!

而甘肃宁夏等大北方的秦腔主要表现在粗狂豪放的那种带有几分野性的美的感觉,使人听后犹草原之千军万马奔驰而过的那种场面,震奋人心,气势宏伟,看后久久不能平静,所以说各有千秋!


大秦三农生活


秦腔起源于甘肃,甘肃秦腔是最正宗的秦腔,陕西秦腔是陕西人跟甘肃人学的,还学了个四不像,无奈群众眼睛是雪亮的。陕西秦腔由于听众太少,现在已基本绝迹!


平秦灭楚


唱秦腔先练秦语言,用陕西话唱秦腔才有感情韵味,甘肃人唱秦腔细品有点词不达意,不信?你用陕西话和普通话朗诵李白诗词试试,李白诗词用陕话朗诵才能体现出感情,韵味十足!!!!!


社会实践工作者


秦腔做为西北人民的业余最爱,在陕甘两省农村演出市场中特别受欢迎。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戏迷的偏好和秦腔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陕甘为首,影响较大的两个派别,作为同一门戏曲艺术,演出过程中相互通融,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秦腔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细看细听,我认为陕西秦腔以婉转悠美,细腻扎实的唱攻为主,同时兼顾了科班所特有的念白,做攻等方面。如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和易俗社中的候红琴,张涛,王瑛,康亚婵,惠敏丽,陈超武及戏曲研究院的李梅,李娟,齐爱云,李小锋,刘随社等。看他们的演出,在阵容强大的乐队伴奏中时而如泉水叮咚,时而如雷鸣电闪,时而如泣如诉,既可睁大眼欣赏他们的专业的台步和水袖,精美的亮相和急促的圆场,又可闭着眼倾听人世间的真善美。或许重视程度的影响,陕西秦腔在乐队和舞美及道具运用中胜于甘肃秦腔。但是从传统继承和发展方面来看,陕西的省市大院团远远不如他们的市县级院团,如周至

剧团和咸阳人民剧团和宝鸡市戏曲剧院。

相比之下,甘肃秦腔以高亢豪放的唱腔及为剧情服务的特有做攻和表情见长,诸如《杀庙》中的韩琦,《逃国》巜拆书》中的伍贠,《闯宫抱斗》中的梅伯等形象的塑造,别具一格,最能体现甘肃秦腔的风格。如陇原三俊杰中的窦凤琴,谭建勋,张兰秦,还有民间声望极高的展学昌和安万等。市县级剧团中,甘肃的西和,庄浪,定西秦剧团,靖远秦剧团,天水西秦研究院等团体中,剧目丰富,传统折子戏夲戏多达百数,尤其是西和县剧团的神化戏中,烟火的运用让陕西秦腔自惭不如。甘肃秦腔在乐队的伴奏中,很难得板胡融入其它管弦乐器中,形成了秦腔演出声郊中板胡一家独奏的局面。甘肃秦腔中的耿派和郗派是秦腔中的佼佼者,郗派中的须生,红生的做功和唱功,耿派的台架及脸谱,都是其它秦腔演员难以郊仿。

无论甘肃秦腔还是陕西秦腔,省市级大院团演出中规中矩,道具灯光舞美音乐等全为剧情和人物服务,但是基层演出团体,道具运用大屏幕背景,有点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