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强盛时期的明朝和鼎盛时期的清朝打仗谁会赢?为什么?

MadingChina


明朝军事最强的时候应属朱元璋和朱棣时期了,朱元璋把元朝打回北方,而朱棣更是“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这个时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而清朝最强的时候也就是初期的时候,八旗兵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部队。

要说这隔了200多年的两支部队对战谁会赢,不太好说,毕竟过了这么多年,时代背景和环境都不一样了。

明朝的军力一直挺奇怪的,中期的“土木堡”惨败(人为因素多),中后期的倭寇之乱,战斗力是差的一塌糊涂,几十个倭寇就能追着数千明军抱头鼠窜。但也有非常精锐的部队:边军。

在明末,号称“天下第一”的八旗兵打的明军落花流水,但面对关宁铁骑时却毫无办法,孙承宗、袁崇焕他们组建的这支万人的部队才是明朝最精锐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八旗兵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由于内部原因,在孙承宗、袁崇焕他们死后,这支部队也就慢慢解散了。

所以,用朱棣时期的部队跟八旗兵不好比,跟明末的关宁铁骑相比,清军不敢言胜!


红黑圣西罗


明朝的鼎盛时期当属永乐年间,清朝的鼎盛时期,当属康熙帝国。若这两个时代的两军交战,我认为是明朝胜算较大。

其一,论军事作战能力,朱棣更胜一筹。

其二,论军队作战能力,明军更胜一筹。

其三,论综合国力,明朝更胜一筹。

(朱棣画像)

帝国领袖——朱棣VS康熙

朱棣是天生的军事家。幼年便跟随父亲朱元璋行军打仗,勇武过人,多次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军队中颇有威信。

朱棣的成败,是由靖难之役决定的。当时建文帝削藩,不愿忍受屈辱的朱棣决定起兵谋反。但当时的大明王朝,是非常强大的,守有耿炳文一类的名将,战有蓝玉遗留下的精兵,从哪方面来看,朱棣成功的几率几乎都是为零的。

朱棣在危难之中,出奇兵绕开济南,直捣南京城。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励精图治使得大明朝空前强大,但这里,只说朱棣的军事政绩。

朱棣一生5次北伐蒙古,将蒙古残余势力几乎消灭,同时南方平定了安南。

朱棣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战马上度过的,年少时随军打仗,最后战胜蒙古时死在返回的途中。

再看康熙。康熙也是很强的,不然也不会建立康熙帝国。

康熙年少时继位,鳌拜掌权,等康熙长大后,鳌拜却不愿意归回权力,于是康熙设计拿下鳌拜。这是康熙在历史上第一次的成绩。

康熙也曾多次御驾亲征,多是清除叛军,而且在亲征过程中,任用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康熙的军事能力并未体现出来。

而且康熙没经历过朱棣那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打的仗也多是兵力压制,并不像朱棣那样,孤独一掷。

(康熙画像)


军队作战能力——明军VS清军

历朝历代,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我认为有两个时期,一个是统一六国时的秦国,一个是明朝。

明朝这个朝代比较特别,不管其经济状况如何,其军队作战能力始终保持巅峰状态。

要说满清还没被汉化的时候,清军的骑兵战力是相当强大的。但还是被明朝军队打的抱头鼠窜,闹了许多年,也没占得一点地盘,反而丢掉了努尔哈赤的小命。

但是为什么那么强大的清军骑兵却打不过明朝的步兵呢?

归根结底,满清人那个时期还算是蛮夷之人,没脑子。打仗只会一股脑往前冲,什么战术,什么打法,都不是太明白。所以这样的军队,作战勇猛无敌,但也很好对付。

而朱棣时期的明军,算明朝历史上战斗力较高的队伍了。之所以不说是最高,那是因为后来还有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和李成梁的辽宁铁骑。

朱棣的军队强大就强大在,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朱棣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将领。在他的训练下,军队作战能力自然是十分强大。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作战经验丰富,经常和蒙古人打架,知道怎么对付骑兵。

清军自建国以来,便很少打仗了,虽康熙帝也有过几次亲征,但就像闹着玩似的。所以战斗经验自然不能和朱棣的大军相比。战斗能力也稍稍弱化一些。

(永乐宫)

综合国力——明朝VS清朝

朱棣和康熙时期,皆是两个朝代的顶峰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两个人都有比较著名的代表作,朱棣有《永乐大典》,康熙有《康熙字典》。

盛世,没事才搞搞创作。

《永乐大典》历时一年编撰而成,《康熙字典》不清楚。但编撰《永乐大典》的人就相对比较厉害了,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姚广孝等。编撰《康熙字典》的张廷玉、陈廷敬,不太熟。

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耗费大量钱财,朝廷出。康熙时期,闭关锁国。

朱棣时期,对外发动多次战役,所需钱财,朝廷出。康熙皇帝,平了几次反,花费不多。

朱棣时期,花费许多钱财用来搞外交,扩疆土,说明明朝还是有钱。康熙时期则不同,但也不能说康熙没钱。

只不过,若是两军对峙,长期以往,朱棣将搞外交的钱都拿出来投放在军事上,康熙定不能长期和朱棣对峙下去。

综上所述,如果明朝巅峰时期和清朝巅峰时期打仗,我认为是明朝胜。

看到有人在说袁世凯,我难免也想说两句。袁世凯时期属清朝末年,大清朝都快亡国了,算鼎峰时期吗?


陌上说历史


这个问题不值得问吧……

好的,先搞清楚,强盛指的是军力还是国力?

而且,首先你拿一个17世纪灭亡的政权和一个20世纪灭亡的政权比本身就不对。

就好像很多人都会问秦汉的军队和唐宋的军队谁能打这种关公战秦琼的问题。但如果你问,答案是肯定的,唐宋的军队会把秦汉的军队按在地上摩擦。因为军事科技的不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能明白。

至于明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名最强盛的时候在成祖时代,好吧……你们认为好就好……虽然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一个棍子插的三个套筒(连基本的激发装置与瞄准装置都没有)的玩意儿会强的过火绳枪。二踢脚绑在弓箭上会比红夷大炮有威力。

而至于满清,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康雍乾时代是满清最强的时代……

其实我认为不然,满清作为国家实力最强时恰恰是清最后五十年。(有很多人肯定会觉得这种想法标新立异)

从财政上来说,清灭亡时财政收入数亿白银,辛亥革命时武汉一地存银竟达4000万,这等财力对比清中期的每年8000-10000万辆白银,明代的年4000-5000万两白银如何?

再看科技与生产力,还用我比吗?

军事实力?好吧,除非你认为步枪,重型机关枪打不过一个棒子插三个筒子,300毫米重型榴弹炮打不过二踢脚绑弓箭。而比之清中期军事装备亦然(虽然去过军事博物馆的人都知道清代火器甩明代几条街)

这还用我比吗?

很多人认为清晚期窝囊所以总会有孱弱的形象,但事实恰恰是在那个时代,她是四千年最强的存在,只不过对于东亚文明之于西方文明抑或是陆权文明之于海权文明的时代,落后是必然……

换句话说,你以为即使是现在就有吹牛逼的本钱吗?


William178017847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明朝和清朝最强盛时期分别是什么时候,毫无疑问,明朝最强盛时期是朱棣时期,清朝应该是康熙时各方面国力最强。



我的答案是朱棣时期的明军完爆康熙时的清军。

1.兵力对比悬殊。

明朝永乐时期,明军总兵力保持在200万左右,而且名将辈出,并多是训练有素、具备实战经验的虎狼之师。尤其在明朝控制北方大部、获得比较稳定的战马资源后,明军骑兵部队(主要集中在镇守九边的数十万边防军内)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弓马娴熟的程度丝毫不逊于清军入关时战斗力最强的八旗军,而且朱棣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清朝康熙时期平三藩能组建的最大兵力也才20多万人,而且整个清朝兵力一直都不多,不像永乐大帝时期,动不动集结50万大军北伐蒙古,同时派遣几十万大军收复安南,兵力差了5到8倍。



2.领导人对比

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是一个杰出的军事人物,康熙虽然也是马上天子,但以他上述战斗表现,还是明显不如朱棣的,而且朱棣手下名将辈出,拥有张玉、张辅、朱能等百战百胜的名将,这个也是康熙时期的将领所能比的。



3.战斗表现

朱棣设立神机营等三大营,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配合明朝发明的世界最早的火器阵法——三行火铳战法,战斗力也是爆表。明军火器装配率是远高于清军的,朱棣屡次远征蒙古的战斗中让对手充分领教过明军火器阵的厉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明末火器部队在对八旗军作战的时候总是显得“不给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火器质量低劣、将领指挥不力、友军配合不到位、官兵训练差、后勤跟不上等,而这些问题在明初基本不存在,试想要是战斗中明军火铳接连炸膛,朱棣还不得灭了兵部和工部各级官员和工匠的“九族”啊。



再举一例,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郑和曾以2000随从轻松破敌五万精兵,并生擒他们锡兰山国王,如此显赫战绩,清朝康熙时期闻所未闻。



八旗在清朝初年号称“劲旅”,然而入关之后,随着战事的减少,军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其衰败在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打葛尔丹也是表现明显,康熙倾全国之力打几十年,平定不了兵力只有两三万的葛尔丹。



再说康熙打雅克萨,沙俄也就几百个盗匪兵,就抵抗住康熙的几千八旗兵,有资料说是15000人的进攻,清朝以十倍乃至20倍的人,并且配备了武器比沙俄更精良射程更远的大将军炮,还是久攻不下,最后靠着最原始的围困手段,让对方粮尽弹绝才勉强将城堡攻克,最后割地几十万平方公里草草收场,差距明显。乾隆年间更是出现了检阅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可笑场面。



综上,不难看出,明清朝强盛时期打仗,明朝明显更胜一筹。


可汗说事


明朝的鼎盛时期是在永乐年间,此时经过了洪武时代的修养,大明的国库十分充裕,兵力也是东亚第一的强劲。而清朝的鼎盛,是在乾隆二十五年以前的乾隆时代,这个时候,大清国力和疆域都达到了巅峰时刻,经过了对准格尔和大小和卓的征讨,再加上先前康雍乾三代对清军武器和体系的不断改革,大清的军事实力也达到了巅峰时刻。



那么乾隆碰永乐,谁能赢呢?

永乐年间,明军的主要战斗力是靠京城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网络上对于神机营多有吹捧,但其实神机营真正的作用是辅助,因为谁都知道,明初那会儿火器根本没法成为主战武器,所以明军真正的主力部队是五军营,精锐是蒙古归附者组成的三千营。


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五营,为步骑混编部队。内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额度总兵力可以达到20万人。

三千营全部是蒙古精骑,装备有明军的重甲,起初数量为3000人,后来扩招人数大致在1万左右。


神机营人数为5000人,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此外,明军还有各地的驻军,加起来也是近百万。但是从后勤和当时的条件来看,明军一次最多可以调配的参战人数只有15万左右,其余的几十万不是噱头和后勤兵。

再看大清,乾隆年间,全国可以直接调派的八旗兵力从康雍乾三代几次会战中可以发现,一次出兵最多能调度2万左右,其中多是满八旗和蒙八旗的混编。另外乾隆年间权哥绿营驻军有65万之众,在几次会战中,绿营被大规模调动的兵力人数大概在5万到7万,也就是说清军一次可出动人数大概在十万左右。虽然和清初比,军队人数明显下滑,但是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调兵,清军的人数数据应该是掺有水分最少的。如果在加上后勤,清军的总人数也差不多可以多到15-16万左右。



在比较国力,永乐年间大明经济状况和乾隆年间大清的经济状况作对比,不用说也知道,当时的明朝真的没法比。

那到最后还剩下武器之间的对比,很明显,火铳干不过兵丁鸟铳和赞巴拉克火绳枪,连珠炮也不是红衣大炮的对手。刀刀枪枪的材质都差不多,盔甲的话,乾隆年间的甲胄已经基本上开始放弃铁甲,所以抗性自然是不如明初精锐部队的铁甲,但是赞巴拉克火绳枪足以击穿铁甲了,而明军的火铳和弓箭能不能射透八旗的棉甲就要看造化了。



比来比去,这两百多年的代差也不是白差的,很明显,最后只要不是清军脑子进水了,明君铁定是要输了。


火器工坊


那些说明朝会赢的一定不是史学专业和军事专业的。两百年前的军队去打两百年后的军队,想打得赢无疑痴人说梦。

如果说拿明末的军队和清初的军对队打,还有十分之一赢的机会,如果非要按明粉们希望的拿所谓双方国力最强时期的永宣盛世和康乾盛世来打,明军赢的可能性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很简单,因为隔了两百多年,武器,战术,战法,后勤,技术都有极大的代差。

我就举几个史实,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大明赢不了,靖难之役,朱棣兵锋南指,建文帝南军数量多达五十万以上,朱棣军队开始时不足五万人,其中最精锐的就是后世三千营的前身,一万多燕云骑兵,朱棣就凭着这一万精骑,数次大破李景隆的数十万南军,这些骑兵基本每次数千人的投入使用,就敢对数万以上的南军发起冲锋,几乎每次都切瓜砍菜一般,明初步兵战斗力可见一斑。

这一万精骑后来变成了三千营,好,大明这么精锐的骑兵,是些什么人?是汉人么?不然,绝大部分都是朵延三卫的蒙古人,还有部分女真人,北方汉人也有,可是极少。可见,女真和蒙古的骑兵,只要有好的武器装备,在明初就是汉族步兵的克星。

也就是说朱棣凭着一万蒙满骑兵就可以建奇功,抢帝位,而康熙时期,满蒙骑兵有足足三十万之多,而像巴雅塔护军,前锋,骁骑这种比朱棣骑兵更精锐的至少有五六万。

明末九边名将辈出,比如李成梁,李如柏,孙承宗,祖大寿,吴三桂,他们手里的王牌,你们以为是什么,就是自己手上的数千家兵,这些家兵是什么人?大部分都是重金培养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再以亲信家丁汉将统驭,明朝的二十多为位总兵,一半以上打仗靠这些人。关宁铁骑你以为都是辽东汉人啊,其实大部分都是没有反叛的女真人和归顺的蒙古人。

李如松援朝征日,一路势如破竹,为什么碧蹄馆大战后,明军攻势大减,因为李如松的三千满蒙家丁骑兵中伏死伤惨重。看似伤亡仅几千人,但正是由于这几千满蒙骑兵的损失,四万明军战力大减,和日本人形成了拉锯战,而日本人为了消灭这三千满蒙骑兵,用了足足四五万战国精锐的力量,最后损失了一万七千余人。

再有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时期,大明立国仅仅数十年,还有一大波开国武将勋贵的后人形成集团,明军不能说弱,可是明三大营五十万大军,实际三十万不到,被全歼,而与战的对手仅是瓦拉的三万骑兵,瓦拉是谁,就是后世的准格尔汗国,从康熙到乾隆一百多年间,清军十万能破准格尔五万,可准格尔三万能破大明三十万。

说了这么多的史实对比,如果还有人觉得朱棣能赢康熙的话,那我们就来比价较双方的硬实力,清朝能赢不仅仅因为骑兵,而是双方的国力,明朱棣时期,实际可收税的版图不过500万平方公里,那些地图开疆没有任何意义的版图就不要说了哈。

康熙实打实的可收税或可控制资源的版图达九百万平方公里。永乐时人口6000多万,康熙时已达一亿,经济上,永乐时期还没有足够的白银作为货币流通,按后世推算,永乐时财政收入约六七百万两,康熙时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农业方面,康熙时的农作物品种远远多余于永乐,康熙推广的双季水稻产量是永乐两倍。

军械上,先说热兵器,轻火器,永乐朝有安南火铳,康熙朝有火绳枪,簧轮燧发枪,重火器,永乐朝有几百斤的碗口将军炮,康熙朝有上万斤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有发射爆炸弾的威远将军炮。

冷兵器,明弓1.35米,最大射程不超过300米,清弓1.5米,最大射程接近400米。永乐朝铠甲以铁甲为主,康熙朝铠甲以棉夹钢复合甲为主。无论远射,近战,防御武器,永乐朝都远远不及康熙朝。

国与国之间打仗不是街头黑社会斗殴,以上这些都要看,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军力,武器,粮食,货币,经济,乃至科技,永乐朝没有一样占优势,你说永乐能打赢,你自己还信么,用什么能打赢?

乾隆年间征讨准格尔汗国,图中清军步兵清一色的腰挎弓箭,手持火枪,步兵战术思想基本都是五十米外结束战斗。


梓凌2018


按两个王朝最鼎盛时期的综合实力来看,结果是清朝的胜算更大,我们从人口、疆域、财政收入、军队战斗力、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分析。

明朝最鼎盛的时期出现在“永乐盛世”。这时处于明成祖朱棣统治中期以后,由于成祖大力发展远洋贸易,出现国富民强的局面。全国人口5020万人,极盛时期疆域730万平方公里,财政收入2300万两白银(军队实行屯田,部分自给自足收入大约580万辆白银未计入财政),军队总数100万一140万人,武器以冷兵器为主,弓箭仍是主力配置,配备有少量火铳,部队步兵、骑兵按比例配备。对外征伐方面,明廷三征蒙古,扫荡残元势力,征服朝鲜、安南等国,成为它们的宗主国。这个时期的明朝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是一家独霸。

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是“乾嘉盛世”。得益于康熙、雍正的精心经营,乾隆、嘉庆初年达到大清鼎盛,全国人口1.4亿,疆域1300万平方公里,财政收入6000一8000万两白银一年,军队绿营兵70万加上地方部队,总数120万人,骑兵是作战主力。武器方面改良的反背弓箭射程更长、力道更猛、更加精准,火器营已常规配备,西洋大炮也有配备。对外无外敌侵扰,周边小国畏服。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大清盛世时综合实力占有较大优势,从战争后勤保障、财力支持、兵员补充、武器装备都优于明朝,所以胜算较大。


唐史大白话


从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个是军队之间的对抗,一个是国家之间的对抗。

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蓝玉北征时的那支军队。清军战斗力最强时期应该是皇太极、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军。

但蓝玉时期,明朝的武器装备还没有那么完备,所以就只好把朱棣北征时的那支主力部队――神机营,也交给蓝玉来指挥,蓝玉的部队就是十二万明军加上神机营。

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装备主要有火枪、火铳等,后期还添置了火绳枪。

作战方式:

“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火器步兵配合骑兵。

神机营人员组成:

再来看看清军。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清军其实并不仅仅是满族人,还包括大量的蒙古人和汉人。

军队人员组成:

八旗兵是集行政、军事、生产于一体的军国制度。《八旗通志》中记载,在万历43年,后金共有400个牛录,308个是满族和蒙古族混编而成,76个是蒙古族牛录,16个是汉族牛录。一共有12万战士。

另外,皇太极时代,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火炮部队――乌真超哈,全部由汉族士兵中精通火炮操作的战士组成。

作战方式:

前锋是蒙古骑兵,披挂重甲拿长矛大刀冲阵;第二队是蒙满混编骑兵部队,使用弓射箭;预备队是满族骑兵,利用机动性,冲击敌方薄弱环节。火器步兵主要是汉族士兵,以火器战车为掩体,一面冲锋一面射击。

武器装备:

早在万历九年,努尔哈赤还装孙子的时候,就悄悄经营火器部队,诱骗了大量的明军火器兵,还利用明朝商人大搞走私,长期用貂皮和人参来换取需要的硝石硫磺。



皇太极时期的清军的火器装备实际上已完全不在明军之下,在使用战术上还要技高一筹。

皇太极时期清军还有60门“天佑助威大将军”炮;


现在把明清两军放在一起互相对比:

骑兵:这个肯定是清军胜

射手:满族箭手据说可以拉动10石的强弓,射杀黑熊,射老虎能够洞穿而过。清军优势要大得多

步兵:清军拥有重甲步兵的优势,蓝玉的部下也应该很勇猛,这项算平

火铳配置和使用:此时的清军持铳率远高于明军,战术也更加灵活适用,清军胜

炮兵:这没法比,清军拥有可以野战的精锐重炮兵部队,清军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领先很多,明军炮火射程就够不到清军。清军胜。

指挥员:蓝玉VS皇太极

明军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蓝玉将军的指挥水平了。以蓝玉的军事才能,能比皇太极强吗?


如果是以两个国家巅峰时期的对比。明朝的巅峰期是在永乐年间,清朝的巅峰时期是在乾隆年间。明朝有赢的可能吗?

双方国力对比:

人口:清朝胜

疆域:清朝胜

财富:清朝胜

军队数量:算平

武器装备:清朝胜

后勤能力:清朝胜

看来,只能指望朱棣的雄才大略了,但说实在话,从解决边患的实际效果上来看,朱棣干得并不成功。


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双方比较,差距还是挺大的。脆弱的民族虚荣心没用半点意义,只会让人家更加瞧不起。


馋嘴肥猫铲史官


只考虑作战能力的话,肯定是大明了!

满清骑兵最牛逼的时候也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候,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宁远都打不下来!要不是明朝内讧,农民起义,清朝绝对没机会!

当时明朝已经烂成这样的还能顶住清朝骑兵,可见八旗兵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努尔哈赤都被打死了,都是因为明朝自己内部的原因!

后来清朝入关时候,打头阵的都是明朝军队,大家争先恐后投降,能不显示出清朝军队牛逼吗?但是这真是八旗兵牛逼吗?不,是明朝烂才显示出八旗军牛逼!实际上真正清军入关还是明军打明军!

八旗军打过几场胜仗?也就后金刚刚成立时候八旗兵牛逼点,入关后能打的全是汉军了,悲哀啊!

再说明朝军队,这才是真牛逼啊,都是真枪实弹一步一步拼过来的!明初多少名将!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战绩赫赫!明朝抗蒙有蒙奸吗?但是清朝打明朝呢?八旗军不过几万?汉奸伪军都几十万,几百万,打仗都是明朝军队!两个对比谁厉害?明军可都是一刀一枪,抛头颅洒热血干出来的!明军威武!

但是明朝养士三百年,最后竟落下个水太凉,士子 将领争相投降的下场,谁之过?可以去看下我另一篇问答:满清国人奴性十足,没了血性是为什么!








世界历史百科


其实很好比较,只要找一个双方鼎盛时期共同的敌人就可以了。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外蒙。

首先我们看明朝鼎盛时期,也就是永乐明成祖朱棣,郑和七下西洋就是那个时候的事。

对抗蒙古的战果如何呢?

答案是,明朝终其一朝三百年,未能收复新疆外蒙,东北库页岛奴儿干都司就是个笑话。

朱棣对抗外蒙,一仗胜算很大,收复外蒙很难,算胜面75%。

再看清朝鼎盛时期,也就是康熙乾隆时期对抗蒙古的战果。

康熙8岁登基,内有鳌拜未死,三藩未平,台湾未收,天地会反清复明,外有蒙古西藏新疆葛尔丹,沙俄彼得大帝尼布楚北侵,你自己说小康熙如何统一大中国?

康熙对抗葛尔丹,虽然战胜收复了蒙古西藏新疆葛尔丹的领土,并稳定统治三百年左右,但其中有运气成份,算胜面85%。

综上,如果同样是人心所向的帝王,康熙更善于寻找破绽抓机会,赢朱棣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