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鉅鹿之戰,項羽的功勞不及百越領袖吳芮


無論是小說演義裡,還是在舞臺、銀幕之上,長沙王吳芮彷彿是秦末漢初那個時代的看客,有關於他的事蹟少之又少,卻能成為一方諸侯?

《白馬之盟》充分地顯現了高祖對於異性諸侯王的深惡痛絕,不惜以“盟誓”的形式來堵死後來功臣成為異姓王的上升通道,並制定了所有劉姓王共擊之的群毆戰略方針。可以說,《白馬之盟》是漢初異性諸侯王作亂補丁式的產物。與此同時,令人詫異的是,偏偏沒有削藩於長沙國。

鉅鹿之戰,項羽的功勞不及百越領袖吳芮

嗣漢長沙王


作為八大異姓王中唯一得以保全的諸侯國,長沙國無疑是大漢中央政府豎立的德政勞模。

在毫無約束的權利面前,大部分諸侯王選擇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不斷膨脹,走向了禍國殃民的道路,最終自取滅亡。唯有吳芮忠於中央集權,愛民如子,德政潤澤一方黎民。成為了百姓敬仰的廉政楷模。唯一的遺憾是:素以崇德向善的品格作為基礎價值體系的司馬遷,竟沒能順理成章地給他書寫一篇列傳。

漢·班固《漢書》:“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張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國。唯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有以矣夫,著於甲令而稱忠也!”

同樣沒有進入列傳的漢初八大異姓諸侯王中,還有燕王臧荼。滅秦後,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吳芮和臧荼的封地,分別靠近東夷和南蠻的兩個偏遠所在,遠離兵家必爭的戰略要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並不會過早地裹挾進非此即彼的楚漢相爭中,處於中立狀態的觀望期相對較長。因此低調圓滑的吳芮,並沒有在楚漢相爭中介入太深。直到戰爭的後期形勢趨於明朗,經過充分的審時度勢,在好友張良的撮合下,才順勢而為地投向了劉邦。前202年,吳芮受封長沙王,前201年,第一代長沙吳王薨逝。所有封王中,吳芮投入產出比最高效,最經濟實用,略顯成色不足,有投機的嫌疑。因此,長沙王可供書寫的實際素材相對短缺,乏善可陳。作為一個嚴謹而惜墨如金的史學家,沒有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吳芮也就不足為怪了。

鉅鹿之戰,項羽的功勞不及百越領袖吳芮

楚漢相爭末期的割據形勢


番陽令吳芮,甚得江湖民心,號曰番君。布往見之,其眾已數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

僅憑楚漢相爭中的微末寸功,受封長沙王,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劉邦封王的又一特點就是,項羽時代的封王,只要在楚漢爭霸中站隊方位正確,擁漢滅楚的諸侯王,最低消費也會給你個原封不動的老地盤。實際上吳芮的封地較項羽時代的衡山王多了臨江王大片的荊楚之地,有名無實象郡、南越(趙佗的地盤)。所以追溯長沙王吳芮建功立業的目光,必須投向更遠的滅秦之戰。

公元前473年,夫差身死國滅。太子鴻、王子徽、王孫彌庸等一些突圍成功的二線領導,帶領吳軍殘部一路南逃,為躲避越王勾踐的追殺。各部隱姓埋名,分散隱居在番(鄱)陽,婺源,浮樑等地,靜待時變,以期他日東山再起。誕生於這個國家的《孫子兵法,》一直伴隨著風雨飄搖的吳國後人們代代相傳。近兩百年的時光彈指揮手間轉瞬即逝,王孫彌庸一支的後人吳申,從最初的春申君門客,做到了楚國的別部司馬。和大夫屈原一樣,吳申因諫被貶為番(鄱)陽邑。興許是擔心政敵的進一步迫害,或是進一步和日暮西山的楚國切割分離,劃清界限,避免在秦楚大戰中遭受滅頂之災。吳申辭官遷居於幹越國善龍鄉的五彩山下。越人刀耕火種生產力低下。吳申帶來了楚地先進的耕種技術,又在餘水的邊上臨水搭建城邑,把散落的村寨連城一片,輪流派人值守,免受其他部族的侵襲。當地的百姓不再食不果腹,流離失所,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引得百越流民紛紛來投,幾年的時光,幹越古國的餘干邑,無論是人口還是城廓周長,都接近鄰邦大邑,鄱陽。

秦攻滅楚國大都壽春後,秦將王剪和蒙武帶領虎狼之師深入楚國縱深各邑做最後的清剿。幹越各處到處都是楚國潰敗的散兵遊勇燒殺搶掠。吳芮召集散落於各地的吳國舊臣的後裔部族,徵調餘干邑正值壯年的越人,組織了一支一萬七多人的武裝力量。在各個關隘要道設卡進行封堵攔截,保境安民。吳芮兼具了豪氣干雲的英雄氣質和心善性和的仁心義氣。對於來自於楚地的過境軍民,只要不暴力擾民,一律不予追究。施水施粥,予以人道主義救援,這給他後來的反秦號召力漲分不少。

任囂和趙佗接替修整的王剪和蒙武,成為了秦軍對百越各部進行碾壓式征服的最高領導。北方的秦兵們雖然有無數艘遮天蔽日的檬曈大船在彭蠡澤(鄱陽湖)待命。但是水戰的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最終選擇了善於川澤作戰的,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餘干(餘水邊的幹人,幹人就是吳人)邑邑主吳申(吳芮的父親),作為他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這絕對是個雙贏的選擇。年輕的吳芮伴上了大秦國這個大款,秦兵卻能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幹越廣袤的地區。吳芮熟讀《孫子兵法》,深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對於各個越人部族,先集中優勢兵力圍困震懾對方,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基本上都是以勸降的和平方式。替秦帝國征服了閩越,甌越,和揚越的大片土地。這次的功績給吳芮帶來了一枚黑綬銅印的番陽縣令的印章。那個時代江西全境,番陽是僅次於九江郡的第二大城邑,獲得了執政官方的正式任命,且能做到為民請命,清正廉明,又一次迅速提升了吳芮在百越地區的影響力。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了張楚政權,六國遺民紛紛響應,各方勢力跨州連郡搶班奪權,無數不會審時度勢的秦吏成了義軍的刀下亡魂。吳地的項家軍代表故楚的新貴勢力迅速崛起。吳芮作為秦吏番陽令,作為吳國的存續薪火,無論是出於謹慎的自保還是宏偉的故國復辟,舉義旗成為第一個倒戈的秦吏。六地英布來投,閩越無諸,東越鄒搖率越國遺民來投。吳越都成了歷史的炮灰,同是天涯淪落人,吳芮不計前嫌,放下了越滅吳的歷史仇隙,寬容地接納了他們。

吳、越的民心都湮滅在歷史的塵埃裡。他們只有合而為一,積聚力量,才有可能在滅秦的道路上佔得一席之地,像其他六國一樣,成功復辟故國,

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遺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事實上正是這一支百姓越拼湊的軍事力量成為了鉅鹿之戰的排頭尖兵。英布、蒲將軍、梅娟、鄒瑤、無諸、吳臣(吳芮長子),等率先打響鉅鹿之戰處女作的所有戰將,前期均是百越領袖吳芮麾下的部屬,這些人投奔吳芮時都是莽夫之流,在吳芮的調教下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軍事人才。


鉅鹿之戰,項羽的功勞不及百越領袖吳芮

早期的反秦勢力


兩萬百越精兵梭哈式地犀利拼殺,竟然戰勝了十倍於己的秦軍。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破釜沉舟是發生在百越兵首戰告捷之後的事情,其實,破釜沉舟定義為乘勝追擊更為恰當。就是正是百越兵首戰的告捷奠定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基礎,為項羽的八千江東精銳和觀望的諸侯聯軍注射了雞血,才能一舉全殲人數佔優、戰鬥力強大的秦軍。

剔除吳芮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為人氣質,僅憑這一戰的功績封個諸侯王也不為過,《孫子兵法》的原著孫武的成名作“柏舉之戰”也是不過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