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向南擴張?

準確地說,古代中國沒有向海上擴張,至於陸地上的南擴,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就已經開始。古代中國是一個由農耕民族建立的陸地強國,在陸地上馳騁千里,縱橫捭闔,而面對茫茫大海時又顯得手足無措,望洋而興嘆。縱觀古代歷史,只有宋元建立起了強大而又曇花一現的海上貿易,而其他朝代始終視大海為一道天然的圍牆,禁止百姓走出,拒絕夷人闖入。直到清朝末年,有著號稱是裱糊匠的李鴻章才驚覺到:19世紀的危機起源於大海,而不是西北內陸,此中國3000多年未有之變數。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向南擴張?

確實,從秦統一中國之後直到清末,中原王朝的危機感一直來自於西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所以中原王朝一直採用北拒南擴策略,並沿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崗底斯山)築建起一條軍事防線——萬里長城。與長城遙相呼應的就是著名的幽雲十六州,而只有唐朝與元、清朝將疆域擴展到了幽雲十六州之外,這也是此三個朝代很自信地將萬里長城束之高閣、任其風殘雨摧的主要原因。介於遊牧民族強大的軍事實力,其他多數中原王朝向北很難有施展身手的空間,所以都將目光瞄準了南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馬上派50萬大軍開啟了南征百越(閩越、于越、甌越、南越、西甌等八部)的宏圖大業。然而,赳赳秦軍雖可以橫掃六國,但是在面對複雜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和神出鬼沒的越人面前卻顯得束手束腳。特別是受制於糧秣的供應,秦始皇第一次勞師遠征,折戟沉沙。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人開鑿靈渠,連通湘江與珠江水系,源源不絕的戰略物質運送到了戰爭前線。隨後,後勤無憂的秦軍向越人發動了猛攻,終於公元前214年征服越族,秦朝設桂林、象、南海三郡,流放50萬囚犯與越人雜居。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向南擴張?

劉邦建立西漢後,為穩定廣大南方地區封番君吳芮為長沙王,封無諸為閩粵王。吳芮長期為官江南,經營有方,深得人心。無諸為越王勾踐之後,在閩越地區有很強的號召力。劉邦此舉一石三鳥,既穩定了南方疆域又為解決異姓諸侯王贏得時間,可謂是高瞻遠矚、深謀遠略。此後,廣大南方地區表面上的遵從漢朝統治地位,而實際上他們又有高度的自治權利。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樹大根深的南越國丞相呂嘉殺死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樛氏反漢,武帝派兵滅南越國,並設儋耳(今海南儋州)、珠崖(今廣東瓊山)、南海(今廣東廣州)、蒼梧(今廣西梧州)、鬱林(今廣西桂平)、合浦(今廣東河浦)及交趾、日南、九真(此三郡位於今越南中北部)九郡。此時,漢朝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張至了今天的越南北部,而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了北宋時期。南宋孝宗時期,交趾獨立為交趾王國。明朝時期,交趾得而復失,從此不再屬於中國領地。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向南擴張?

南越滅亡不久,漢武帝又派兵平定東越,在當地設置郡縣,依當地風俗管理轄區百姓。到此,西南少數民族全部併入西漢版圖,但是中原王朝一直沒有對此地進行全面開發。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中原進入五胡十六國的混亂時代,而不絕如縷的東晉王朝貴胄、士大夫惶惶南下並反客為主成為江南地區的主人。由此,為南中國注入全新活力,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甚至還為將來隋唐時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隋朝的文帝時代採用的是“關中本位”路線,所以將經濟重心還是放在了中國北方,但隨著楊廣取代太子之位,預示著經濟中心逐漸向南傾斜,甚至有取代關中本位的意圖。事實上,後來隋煬帝的施政策略並沒有達到保預期的效果,因此唐朝建立之後又糾正了隋煬帝的理政思想,依舊奉行關中本位路線。但是經歷數百年的發展,江南在中國的經濟地位已經不可替代,其活力源源不竭,四通八達。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向南擴張?

但是,江南並不等同於西南,與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相比,由於地理位置及氣候受限西南地區一直保持了“蠻荒之地”的局面。而這一切又沒有影響他做為中國領土的事實。所以,並不是古代中國沒有向南擴張,而是沒有向更南的地方或是海上開發。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