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許多人就像一枚硬幣,具有兩面性。例如劉邦,他前半生因為一無所有,無所顧忌,對兄弟朋友信任得很,能聽人勸隨人意,結交了許多能人義士,為他出謀劃策,為他拼死殺敵。擊敗項羽稱帝后,他看誰都覺得可疑,總擔心群臣當中的哪一位會趁他不備,奪走他好不容易搶來的江山。

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01 司馬遷沒給吳芮列傳

為鞏固江山社稷,有人說劉邦上樹拔梯,卸磨殺驢,也有人說他情有可原,無毒不丈夫。我且不說那些功臣是否該殺,反正在劉邦看來,對他最忠心的人不是發小盧綰;不是曾給他狗肉,為他赴湯蹈火的樊噲;也不是為他盡心盡力,出謀劃策的張良、陳平、蕭何和周勃等人,而是長沙王吳芮。

如果沒有記錯,劉邦極少公開稱讚誰對他忠心耿耿,唯獨對長沙王下詔書表揚過。在7位異姓王被殺或被廢的情況下,吳芮為何能碩果僅存,始終保持封號,且延續五代封王?這是後世人一直想揭開的謎。

讓人費解的是,對於這樣一位無比忠心,堪稱楷模的異姓王,司馬遷沒在《史記》裡給他單獨列傳。司馬遷給各異姓王,甚至遊俠和滑稽人士等都列了傳,為何沒有長沙王吳芮的?這是司馬遷的疏忽?還是吳芮的列傳被人刪除了?

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這些問題已很難考證,但我們

還能從《黥布列傳》和班固的《漢書》以及《江西通志》等書卷裡找到一些他的信息。通過閱讀和分析這些資料,吳芮的形象逐漸在我的腦海裡形成和清晰,有不寫不足以表達的心情。

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02 原生態家庭對他的幫助

讓我如此痴迷的長沙王吳芮,世出名門,是江西鄱陽人,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第五世孫。其父吳申曾任楚國大司馬。從小聰穎,愛學文習武,常研究《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的他,十八歲就能統制一萬多兵馬,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

當時已有數千人隊伍的淮南義軍首領英布,也甘願歸順到他名下,由他派遣。吳芮見英布為人直率,作戰英勇,便將愛女嫁給他,命其率兵攻秦。

之後吳芮帶著他追隨項羽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他們是除劉邦與項羽之外,真正以軍功起家的兩個人。吳芮被項羽封為衡山王,英布封為九江王。

後來吳芮還結識了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同為沒落貴族的吳芮與張良,有相似的命運,共同的追求,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就成為知己好友。相處一段時間後,張良勸吳芮棄楚投漢,一起為劉邦效命。

楚漢相爭幾年,劉邦終打敗項羽,在關中稱帝。為了穩固剛建立起來的西漢政權,分封7大異姓王,包換長沙王吳芮。

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03 劉邦為什麼要留下他?

眾所周知,劉邦之所以能上臺稱帝,是部下浴血奮戰的結果。為兌現之前對功臣許下的承諾,他不得已封了韓信、彭越和藏荼等人為王。幾乎只有吳芮的長沙王是劉邦自願冊封。

他以吳芮滅秦有功為由,分封吳芮長沙王,除表明自己連過去有功之臣都分封為王,現在的功臣更不在話下外,還為了讓吳芮繼續鎮撫趙佗統領的南越國。

我們知道,在秦朝政治無道,天下人深受其苦。陳勝、吳廣、項羽和劉邦等人在中原建立軍隊,聚集民眾,像猛虎爭奪食物一樣爭奪天下時,南海郡任囂認為地處偏遠的南海,如果能切斷中原通過來的道路,自己防備,等待時局的變化,加上番禺有背靠險要山勢,東西幾千裡內有不少中原人願意輔助,可當一州之主,建立國家。他在病危前把有關文書頒給趙佗,讓他代行南海郡尉之職。

秦朝滅亡後,趙佗攻打吞併了桂林,象郡等地,創立區域性政權南越國,立自己為南越武王。

對於西漢王朝來說,南越國地處嶺南,交通不便,很難控制。劉邦平定天下,意識到中原百姓已受多年征戰之苦,便寬釋趙佗,不加討伐。趙佗就像牆邊草,時而獨立稱帝,時而歸為漢屬國,大有危害中央或其他屬國的可能。

劉邦一直不承認自己失去了被趙佗佔有的桂林、南海、象郡三地,稱帝后硬將這三郡虛封給吳芮。這為西漢與南越國的矛盾爆發埋下了導火線。這種情況下,長沙王的存在就尤為重要了,它可充當兩國之間的緩衝地,消耗南越國的國力。

楚漢相爭期間,吳芮在湖北,英布在安徽控制著南方,功不在中原楚漢戰場。劉邦還封他為長沙王,目的是讓長沙王成為西漢王朝與南越國間的屏障。讓長沙國對西漢起到實實在在的保護作用。

可以這麼說,只要南越國存在,長沙國就有存在的的價值。如果南越國沒有了,長沙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兩者存在唇亡齒寒,息息相依的關係。

長沙王之所以能保全一家老小,延續五代封王,除了當初主動投靠劉邦,沒有像韓信和彭越那樣要挾分地封王。還因他聽了辭官歸隱的好友張良的建議,低調行事,把大部分領地讓給劉邦的子女,讓出精銳部隊給劉邦的堂兄劉賈,以打消劉邦的顧慮。

吳芮在劉邦稱帝一年後病逝,由長子吳臣繼位。吳臣在姐夫英布造反時站穩立場,沒有隨英布一起造反,而是採用劉邦派來監督吳家,來長沙國做丞相的利倉(馬王堆漢墓的2號墓主)的建議,騙英布說去南越國逃亡,用手中軍隊支持英布。趁夜深人靜給英布下了蒙汗藥,取下英布的首級。

吳臣顧全大局,為保全一家性命,出此下策,實屬無奈之舉。可在劉邦看來,這是大義滅親,不徇私情的忠臣。他馬上提筆寫下“長沙王忠,其定著令”的詔書。

以上只是吳家五代長沙王倖存的內部原因,而最關鍵的是外部原因。這外部原因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吳芮長沙國存在的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其他異姓王之所以被劉邦借各種理由殺害,不僅因為他們危及了漢王朝的安危,而是在打敗項羽後,他們失去了利用的價值。

起碼劉邦是這麼認為的。

如果吳家不是後繼無人,這長沙王之位還將是他們吳家的。作為緩衝和屏障的長沙國,一直與西漢王朝命運相始終,存在了200多年,先後分為吳氏和劉氏兩個時期。後來還在其他朝代出現過司馬氏、蕭氏、朱氏等30多位長沙王。

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04 鐵漢溫柔,留唱千古

第一長沙王的吳芮,可謂一生順風順水,煞羨旁人。首先他出生在名門之家,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有父母的寵愛和指導,從小就與眾不同。再加上他有一位有政治遠見,聰慧過人的母親梅氏,一直默默地培養和幫助吳芮。她建議吳芮採用藏兵於民,興農興商,革除弊政,輕徭薄賦等政策贏江湖民心。

他還有幸結識了張良,是張良拉他到劉邦戰隊。在劉邦稱帝后,還勸他低調做人做事。

生長在南方的吳芮,熟悉南方地形和民情,能適應南方溼熱氣候,因而成為西漢和南越國屏障的長沙國之王,讓吳氏家族久遠存活,使長沙國繁榮昌盛起來。

最讓世人羨慕的是他還有一位與之同甘共苦的愛妻。她叫毛蘋,不但長得漂亮,還知書達理,能作好詩。是當時乃至現今都留有美名的女才子。其中最著名的詩篇是《上邪》。

這詩在慶祝吳芮四十歲生日時所作。那天晚上,夫妻二人泛舟湘江,遠望青山,近看碧水,想起多年征戰在外,夫妻聚少離多,兩人都陷入未可名狀的傷感中。仰望星空明月,毛蘋詩興大發。她依偎在吳芮身邊吟詠:“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吳芮聽罷低語:“我死後要回家鄉瑤裡仰天台,觀天門朝日夕陽。”

不曾想,就在當年,夫婦二人竟然無疾而終,真正做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且被葬於同一墓穴中。

願盜墓者從未驚擾他們;願天地合二為一,永不與君別。

長沙王吳芮沒被劉邦剷除,竟不因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