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和单位同事经常因为工作争吵,谁都说服不了谁,越辩越激烈,如何才能“以理服人”?

爱聊同事的祥子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讲道理,尤其喜欢辩论、抬杠,我觉得跟人争辩的时候很有激情,尤其是感觉争“赢”了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棒,思维特别活跃。

可后来我发觉人家虽然没说赢我,但再次见到我的时候却直摇头,甚至用一种很鄙视的眼光看人,让我想起了朋友对我的评价:你这个人爱抬杠、诡辩,做什么都爱找理由,太无趣了。

朋友的评价可谓直击要害,但我依然故我,可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吧。

后来我娶了老婆,这个老毛病也时常犯,在单位里跟同事讲道理,在家里跟老婆讲道理。同事可能碍于面子,还有出于工作上的需要,勉强还能听听,毕竟我大大小小是个主管,但老婆跟同事不一样,她是我的领导,她可不喜欢听我讲哪门子道理。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下面这种尴尬的情景:

往往是我在一边口干舌燥的跟她讲:“这样不行的,这个事情不是你说的这样,应该是这样的……”我还没说几句,老婆就很厌烦的回我:“好了好了,我不想听,累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总不能强迫要求她听下去吧?

慢慢的,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发现自己总是急于表达,总是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都是至理名言,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绝对的东西呢?

我看到一些老师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它的道理并不是说在家里“不讲理”,而是要关注彼此双方的感受,有时候感受比道理要紧迫。

比方说,你老婆/先生生病了,作为老公/老婆,这时候首先是问候、体谅,给与实际的关心和关怀,而不是纯粹的给对方讲道理:

“我就说吧,让你不要喝凉水,你就是不听!”(这有点怪罪的意思)
“赶紧吃药,不要老是生病。”(他能控制的住吗?)

诸如此类,在家庭里是这样,在职场上其实也是这样,表面看上去,工作就是工作,要表现的职业化,要“公事公办”,不应该带有任何个人情感的做事情。这种认知就是有些问题的,平心而论,每个人心都是肉长的,工作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否则那不就成了直接下指令、不近人情的“铁面”领导吗?

我不觉得铁面好,那跟冰冷的机器没有什么分别。人与人之间是有温度的,一个组织的氛围也是靠这种温度去调节的,否则很多工作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有老师总结出一句话: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情绪。说的很有道理!(哎呀,我又在说道理了)

因此,不要把退让、妥协看做是认输,不要把重视感受当做是老好人,这根本就不是一会事,千万不要有这样的错觉。

所以对工作有一定的争议,可能是正常的,最多也只是意见不合,但没有必要争吵甚至激烈的辩论。很多时候,争辩赢了的一方反而是“输了人”,其结果也是输了,所以两个人毫无意义的激烈辩论,绝对是一种双输行为,我非常不赞成。

很多时候,行胜于言,你越想以理服人,越难服人。想要改变,从现在开始,从真心的关注对方的感受开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关注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有料有趣有态度!

喻派职言


对于工作当中的争辩,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在单位能够有同事可以因为工作上的不同观点争辩,你首先应该为自己鼓掌才对。以理服人,是我们想象中的事情,不要太过于纠结。关于工作中的争辩,我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工作争辩对于双方都是一笔财富。

相信大家听说过中国的一句老话~理越辩越明。但这句话的实质,并非指单独的一次辩论,而是指一系列系统的争辩。所以,辩论本身对于辩论者和真理是有好处的。单次的辩论或经常性的辩论其实也有很多的好处。与同事因为工作通过一次次的争辩,一是可以让自己的辩才提升,二是可以让自己从实践中学习反应能力,三是可以激活双方的思想。人和人的争辩过程,其实是一个双方快速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脑子快速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对于争辩的参与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争辩的过程,又是一个双方互相说服的过程。它锻炼了人的口才,锻炼了人的反应能力,锻炼了人的胆量。所以,我们首先不应该对于辩论或争吵有什么偏见。

二、工作中的辩论可以促进职场的友谊。

职场上,最让人担心的不是争吵和辩论,而是一潭死水。一个公司如果没有辩论,没有争吵,这个公司活不太久,因为每个人都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活着。中国的古话说得好:不打不成交。打,或许不是现代人应有的行为,但“辩”和“吵”,却应该成为一个公司的主流行为。记得德鲁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经典,原话忘记了,大概的意思是“围绕着工作和贡献争吵与辩论,不会伤了和气,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现在与以前的同事在一起回忆以前“争吵”、“争论”的往事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嫌隙,倒是让那份回忆有了更多的友谊成分。当然,我们不排除与一些“小肚鸡肠”的人争吵和辩论,会导致“结下梁子”。所以,选择争吵和辩论的对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选择辩论对象应该放在第一位。

我在开篇的时候讲了,别指望着以理服人。一是没人愿意最后承认自己“输了”二是“理”根本就不存在,否则就不会有“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这句话的存在了,三是我们都懂得两个基本的社会道理: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兜里,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所以,别想着“以理服人”这件事,它不存在。即便真的公理在你手上有怎么样呢?

前一段时间讲了一个故事:话说楚国有一个乡下人,从来没有见过生姜。有一天跟人争论说:“姜是长在树上的。“对方纠正说:“错,姜是长在土里的。”这个乡下人却固执己见,说:“你去找十个人问一问,我敢以自己骑的毛驴跟你打赌。”然后,他们果真问了十个人。结果十个人都说:“姜是从土里长出的。”这个乡下人气得脸色大变,拂袖而去。临走时还留下一句话:“毛驴尽管输给你了,但是生姜还是树上长出来的。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你遇到不讲理的人,非要讲理,怎么能讲得通呢?即便真理在你手里,对方死不承认,你又能如何他呢?

所以,要谨慎选择争吵的对象、辩论的对象,否则一开始,你就“输了”。尤其是不要与“小肚鸡肠”的人去争吵,那等于糟蹋了自己。与这样的人争吵和辩论,最后等于自己自讨没趣,怨不得别人。我们一直在说,要“做正确的事”,就是这个意思:在辩论或争吵一开始,就要看看对方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愿的“争吵和辩论对象”。寻找有胸怀的辩论对象就是“做正确的事儿”。

小结:以理服人本身并不存在,即便自己手里有“理”,也无法以理服人,就如刚才讲的那个故事里的“楚人”一样。最后,证明自己有理的都是随后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能说“理不辩自明”。但是,争吵和辩论是有意义的,有利于自己辩才的提升,有利于自己反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辩论双方之间友谊的发展,前提条件是:要选对人。所以,选对人才是根本,别在一开始就犯错并抱着“以理服人”的念头与人争辩,如果是这样,你一开始就错了。


耕然夫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心理测试题:

假设你正在为婚礼做采购,你发现了一条很漂亮的裙子,价格也不贵,你会怎么办?请选择:

A:买

B:不买

心理学家在一项调查中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只有25%的人选择不购买。

第二次的对比调查中,他们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只是选项稍有不同:

A:买

B:不买,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决定不购买的人上升到45%。

不得不说,“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这样的描述,看似没什么作用,只是一个装饰而已,实际上已经把选项给重置了。

对于选择,有时候觉得很困难,有时候我们轻松地做出了选择,但后者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买”与“不买”,两个选项看似都占50%,但因为你相当喜欢这条裙子,在你做选择前,内心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而之后一些行为,更多的是给自己找一些充分的理由。

心理学称之为“自我证实”倾向。

工作中,经常因为一些问题,和单位同事辩论到最后,甚至是吵架,结果谁都说服不了谁,有时候不是越辩论越清晰,而是越辩越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讨论陷入僵局。

不知楼主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关于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如何厮杀网上已经描述得淋漓极致了,有的程序员甚至都曾有过拿刀砍产品经理的想法。

下面我们来看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不和谐的地方:

项目实施之前

  • 产品经理没有画流程图,只是口头阐述,表述也并不清楚。

程序员对此流程有疑问:“出现这种情况你有没有想过?”、“这里怎么会有两个结果”、“还有这里有可能为导致其他环节”等,产品经理的逻辑没考虑全面,导致后面开发比较被动。

  •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沟通需求时,要能清晰表达需求的业务逻辑,需求必须是具体和明确的,不能模糊两可。

  • 不明确需求的价值,不知模块功能的真实价值。

对程序员合理提问的问题,只会说,“客户要的,我也没办法”,“老板要的”,简直成为了传话筒,相反,那些能有理有据的为客户分析这样的做的利弊的产品经理,通常会在技术员眼中是牛逼的。

  • 忽略业务上的细节,没有去追溯这个需求的初衷,对业务细节不明确。

  • 评估工作量不合理

有些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容易犯这个错,我评估过了,基本都没有问题。我以前做移动客户端时,项目经理会先让我们技术员大致先评估一下工作量,然后自己再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个人觉得这样做,比较靠谱,特别是针对外包项目,但大多项目经理都是自己评估工作量。

记得有次年底,公司接了个项目,客户要求在年底前出个版本,结果工作量评估什么的,一团糟,一个会员模块评估工作量 3天,会员模块里面包含 登录注册,会员管理,支付模块,优惠券模块等,加上接口联调,这么短的时间从零开始,很难完成的?最后项目延期到年后还迟迟没能发布一个可观的版本。

有的产品经理喜欢抛绣球,要是碰到技术上难题,技术员承诺了研究一下应该可以实现,要是结果没能实现,产品经理认为自己就没责任了,把责任推卸给技术员了。没有和技术员同舟共济。

项目实施过程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何为Scrum

Scrum是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Scrum包括了一系列实践和预定义角色的过程骨架。Scrum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同项目经理类似的Scrum主管角色负责维护过程和任务,产品负责人代表利益所有者,开发团队包括了所有开发人员。

Scrum里的表现就是sprint内的非受迫需求变更,要是产品经理自己前期没有理顺好需求,中途突然变更,容易导致的劳动浪费,俗话说“没有变更就没有伤害”,要是有的程序员急性子的,就容易干起来了,当然,如果是外部市场变了,大家都可以接受。

PM没有决策能力,往往被运营、合作方、老板或者上司所左右,权衡来权衡去导致需求总变更;系统分析都做完数据库设计都完成的阶段了,需求又变了。

亦或是:

  • 每每加班时,产品经理自己先溜了,有的需求不清晰需要沟通,找不到人影。

  • 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喜欢帮技术决定技术方案,越俎代庖了,会降低技术员的积极性。

  • 有的产品经理明明不懂技术,却总喜欢技术员说“这个实现起来应该很简单吧”,“这个其实很简单具体细节我不管“,“把这个改一下,赶紧发布版本出来“

有人在称赞世界上存在过的伟大的产品经理,同时又有很多人倜傥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想做经理?产品经理,可真是捷径。不管聪明与否,不管年轻或者年老,都可以做的事情。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矛盾的本质,个人认为是产品经理日益频繁的需求变更与分配给程序员的开发时间不会动态增加的矛盾。

技术的想法过于简单,认为这一个版本只实现这一次的需求,有新的变更请放到下一次迭代。所以技术讨厌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在一个版本内反复修改同一个需求;产品经理讨厌技术没有积极迅速实现他的每一次需求变更。

这就好比文官和武将的矛盾了,武将认为,汝一介书生,安知兵家之事。我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你呢,只会凭三寸不烂之舌,有何本事?

文官认为,汝一介武夫,安知天下之事。武将,勇若关张,论一城一池之争,独当十万大军。而文官,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说动天下,不费吹灰之力下敌国八十城。

对程序员来说,技术是手段,需求是目标。对产品经理来说,需求是手段,用户是目标。对老板来说,用户是手段,盈利是目标。认知不同,定位不同,也就有了矛盾。

谁比谁强,谁本事更厉害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共同协调把事情做好。


洪生鹏


职场全能说认为:身处职场当中,每一个人都希望是辩论家,而且是赢的那一方。但是在职场当中很难做到赢的那一方,因为所有的人都想赢,尤其是语言的辩论。我们更建议不要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不要和那些永远不会认输的人去做辩论。如果有这样的时间,不妨努力的工作,不妨提升自己的基本业务和水准。

职场当中的辩论者

不知大家有没有见到过,在职场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很争强好胜,他们争强好胜几乎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语言的便利上。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零成本以及零消费的,似乎张嘴就能来,尤其是在自己吃饱喝足之后,想要来一个堂堂正正的语言辩论并不是非常困难。

所以这种看起来不是非常困难的语言辩论,往往会给很多辩论者带来一系列的感官刺激以及一系列的挑战。

但是在职场的辩论环节当中,似乎有一部分鲜为人知,而这一部分就是:这一场辩论究竟能够给你带来什么?

  • 辩论带来的口舌之利

在职场当中我们会发现:销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落魄不堪,恰恰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家企业当中的销售业绩非常不错的话,他在公司当中的地位是直线上升的。

说一句很不地道的话,科研人员研究出某个物件很不错,要恭喜他,公司领导要好好的奖赏他。研究出来的这个东西如果销售不出去的话,那么这个东西和一块废铁有什么区别?

而公司当中的销售,便是通过自己的运作方式,通过诸多的外在环境的调节,以及自己本身的职场经验,把这些废铁变成金银财宝,变成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带来巨大盈利的物件。

而一旦销售能够妥善的做到这一块,那么这个销售员工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几乎是仅次于公司领导的。正是因为销售有着这样的身份,有着与之对等的地位,已经决定了销售员工他们本身的口舌便利,在公司当中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

我们总是在说:上面有人做,所以下面有人在效仿。销售也是这个道理,销售行业的业绩、销售的薪资足以让很多人眼红,而很多人也希望在生活当中能够成为口舌之利的人,把别人说得哑口无言。

尽管这种所谓的把别人说的哑口无言和销售并不相关,但是与销售却有着本质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永远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用自己对这一方面把别人错的那一方面给压下去。

  • 辩论带来的成就感

大约在三年前我也曾经参与过辩论队伍,并且是获胜的那一方。讲真的,当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当把对方说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时候,真的有一种非常爽的舒畅感。

这种感觉不亚于完成了几篇毕业论文,不亚于在毕业论文的申辩中得了一个A。因为这种成就似乎其他人很难感受,不单单是你赢了,而且赢得干脆、漂亮、利索,这些是在辩论的过程中所能够给辩论者的一种外在刺激感。

而大家所知道的:一旦牵扯到外界刺激感就很难戒掉。比如烟酒能够给人一种外界刺激感,辣椒也是如此。同样的道理,像口香糖、槟榔等等等等这些物件都可以给人外在的刺激感,而这些外在的刺激感一旦沉迷过深就很难自拔。

现如今,辩论也是外界的一种刺激感,只不过这种刺激感并不是刺激自己本身的,而是在情绪上的刺激、在感官上的刺激以及对诸多荣誉方面的刺激。

  • 辩论的衍生效应

如果大家看过一些类似于动作片的电影、电视剧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主角永远只会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叫做不服输。

在漫威里面的美国队长也曾经说过这句话:哪怕我打不过他,我也绝对不会认输的,因为我认输一次的话,在往后的每一次斗争我都会认输,但是只要我坚持下去,我就一定能够有打败他的那一天。

相比较而言,职场不是动作片,也不是电影,比电影要文明一些,只不过文明也有着文明的比拼方式。我们没有办法拿起拳头去打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嘴把对方说哭,把对方说的认输,把对方说得五体投地。

而这种所谓的用语言去攻击别人,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让别人认输,就属于我们今天所探讨的辩论的衍生效应。

大家总会说:好像只有辩论赛才有辩论,只有大型的电视节目,比如在2000年的时候举行了一个亚洲的大型辩论,只有这种高大上的节目才是辩论。在平时和同事进行吵嘴,并不是辩论,恰恰相反,在生活当中的每一次对话、在生活当中的每一次据理力争,都属于辩论的环节。

辩论为什么要赢?

既然谈到了辩论,有一点就没有办法忽视了,大家都在做辩论,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辩论要赢,而不是辩论要输呢?说不过你那就不说了呗,打不过你那就跑呗。

的确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做的,打不过就跑,说不过别人就不说,只不过在职场当中除了这两个人辩论之外,周围还有一大圈的人,他们起到的是一个微观作用。不得不承认,围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因为在这么多人看着你的时候,你要是想认输,你要是想撒丫子往外跑似乎有点不太地道,更要命的是非常的丢脸。

而在职场当中大家又都是好面子的人,又都抹不开面子,也不愿意丢这个脸,所以一来二来的很多人就不愿意去认输,也不愿意去低头认错,更多的时候哪怕知道自己的辩论已经输了,也在那里迎头死盯着,脸不红心不跳,张嘴继续说。

通过上文我们就会发现辩论有几大特性,而这几大特性所带来的围观衍生效应,就决定了绝大多数辩论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想赢的,这是一个要了亲命的问题。

因为当所有的辩论者都想赢的时候,根本不符合实际的理论科学,毕竟双方之间只能有一个人胜利,另一个人是失败的。只不过如果那个失败的人一直不认输的话,就会带来很多麻烦。

大家如果看过早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就会发现:朱时茂打陈佩斯的时候按照剧情打一下他就应该倒下,但是打了十余下、打了二十几下,他还是没有倒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辩论衍生的要赢之后所带来的复杂困难问题。

大家都想赢,而且都不想输,哪怕根本赢不了的前提下,仍然在苦苦坚持着。消耗的不单单是你的时间,也是所有人的时间,但是好像所有的人都不在乎,因为大家非要看出谁赢谁输呢。

说不服别人还有必要说服别人吗?

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比较有趣了,在职场当中我们已经知道自己说不服他了,我们已经知道和他探讨的话,根本就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还有必要说服他吗?如果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当然没有必要说服他了,毕竟根本就说不赢他,还说个毛毛虫啊。只不过身处深山当中似乎永远不知道这个山的高低,而在辩论的环节当中,即便知道自己说不服他,也要努力的说,大胆的说,字斟句酌的说。

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距,是因为万一能够说服他呢?

而很多人毁就毁在了这个万一上,因为他们万一了好久,万一了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没有说服他。

同样的道理我们来看看:如果一个人明明已经获胜,而另一个人没有获胜,那么为什么他没有获胜的前提之下,依然在坚持着,依然在努力着,依然没有认输呢?

  • 不认输的可能一:要面子

这就属于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问题,两个人的周围一圈人都在围观,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认输了,再往后还怎么在同事当中站起身子来?再往后还怎么和自己喜欢的女同事聊聊天?

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了,站起来小嘴一张巴巴就开始讲,讲三个小时、讲五个小时一点都不累。

但是表面上看起来不累的他,真正累不累还得从他的内心来看。有的人就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而且一个也不往外吐。

而在职场当中被这种面子困扰,被这种面子左右更多的时候被这种面子搅的翻云覆海的话,对于他的职场发展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好处。

  • 不认输的可能二:没有办法就坡下驴了

这一点就不能够埋怨人家不认输了,因为在一定情况之下:很多人都希望就坡下驴,你得给个台阶,我才能往下迈。

但这个时候就有某些缺德的人,一个台阶都不给,就这么直接让你往下蹦。往下蹦下去,自己的腿八成要摔折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蹦了,双方之间死磕到底。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真正的辩论的过程中,即便赢了也要想尽办法给对方一个台阶,也要想尽办法给对方一个坡,让他能够就着坡把驴下了去。

一旦把一个人挤到死角上面,狗急了还跳墙呢,更何况是人呢?这个时候反咬你一口,照样也是难受的很。

  • 不认输的可能三:关系到原则问题

这个时候他不会认输就有点暧昧了,他不认输也永远不可能认输,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自己认为对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认为对。

所以一些人会在自己的原则问题上死不退步,哪怕自己被逼到绝境依然不会退步,认输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环节了,这个环节叫做怎样做?我们提出问题并且分析问题,但最终所有的落脚点都必须依托在:怎样解决问题上。

简单来讲,在职场当中如果遇到这种问题的确非常的头疼,而且非常容易恼羞成怒,毕竟明明我已经辩论赢了,为什么你还死鸭子嘴硬一点都不认输呢?

但是不认输也就不认输了,你不认输的前提之下还把我整的很没有面子,双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都是轻的。

但是这个时候,针对于职场当中的诸多矛盾,以及职场当中某些没有办法详细阐述的可能,我们更建议员工分成如下四步去做。

  • 第一步:双方各退一步

如果举一个非常不恰当的例子,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狗咬狗一嘴毛的状态了,两只狗的嘴里面都有点毛而且死不撒口,如果再这样纠缠下去的话,一会儿全身的毛都没有了。当然这样的例子非常不恰当,毕竟人是人,狗是狗,只不过单纯的拿一个物种进行举例的话却非常的有效。

而这个时候双方之间各有损伤、各有伤害,简单来讲辩论从来不是说单方面的赢或者说单方面的输,除非两个人阶级等级差距非常的大,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平级之间的辩论、平级之间的争吵永远是赢的那一方损失利益比较小,输的那一方损失利益比较大,仅此而已。

而这个时候双方已经被挤到了同一条线上,在这条线上,双方之间谁也不让。但是这两个人如果都非常的勇敢,而且都互相不让的话,只能会一同掉到臭水沟里面去。

毕竟职场当中很难做到势不两立,也很难做到不死不休,这个时候你面对的并不是你的敌人,而是朝夕相处的小伙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简单想一下:一个人在激动的时候很有可能做错事,而且做很多的错事。既然会做很多的错事,这个时候双方之间各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

  • 第二步:找准关键点

一旦当同事之间的争吵达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双方之间就会漫天漫地的进攻敌人,只要是自己同事所说的任何一句话,自己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拆他的台,去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真实情况可能吗?人非圣贤,人也非恶人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不可能全范围的攻击的。攻击对于自己也只是百害而无一利,更多的情况下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精力,也没有办法让自己冷静思考。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深吸口气,趁着刚才的冷静各退一步,在此前提之下找准关键点,你们要明白双方之间辩论、双方之间冲突的最关键的那一个点是什么,找出这个点之后再做其它的分析和利弊比较。

  • 第三步:无关紧要的辩论,尽量不要辩论

我曾经打过一场辩论赛,也有资格以辩论赛的形式来告诫大家:在辩论场上每一次辩论都是颇费心机的,想必在职场当中也差不多。

我们就会发现在职场当中一旦去争吵,一旦去辩论,所需要耗费的精力是巨大的,而这一部分精力极有可能影响你在职场当中的发展。更多的时候,员工可能会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你,没想到这个人这么争强好胜,没想到这个人这样的得理不饶人。

即便你的辩论失败了,而且非常的惨,博得了大家的同情,大家也会这样想:没想到这个人这样窝囊废,这个人在职场当中这样一文不值。甭管你是赢是输,大家都会有挑剔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辩论的过程中并不单单是输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损失远大于自己的利益收获。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像这种无关紧要的辩论,比如中午吃什么饭,吃哪家食堂的饭,公司的这个领导好还是那个领导好,这样的问题能不辩论就不辩论了,他们愿意说就说去吧,自己坐在一边喝着茶水打着盹多好。
  • 第四步:有条理的去解析

一旦这个辩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且必须自己赤膊上阵的话,你一定要知道:一不可以全方位打击,二来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叫做有条理的去解析。

什么叫做有条理的解析呢?简单来讲:任何一个辩论都是有问题的。他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自己的认知态度,但是这个时候你就要分析一下他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中间的那一部分:分析环节是否是正确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分析环节往往会出错,而分析环节往往又是一个薄弱点,只需要我们怼住这一个点进行进攻就可以了。但是进攻的时候也不可以漫无目的的进攻,更多的时候是有条理的进攻,进行分条的进攻。我们告诉他:一怎么样,二怎么样,三怎么样。这样有条理的解析,对于自己在职场当中的辩论有得天独到的好处。

职场启示录

身处职场当中,相互之间你来我往,有利益争斗也好,有着不同的观念也好,都属于正常范围内。

在这个正常范围内,我们不建议也不鼓励员工去做辩论,因为涉及到辩论难免会有撕破脸皮的情况,而更多的时候,甭管你是输还是赢,都会给人带来非常差的印象。

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不妨多想想:自己在工作当中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自己在工作当中还有哪些部分需要进步一下,这些东西要想好了,对于自己的职场发展而言有着更大的便利。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持续输出优质职场文化,全方位解析职场难题,希望大家关注@职场全能王!


职场全能王


以理服人就别想了,就这种情况最后能用情商化解都不错了,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

你们能经常性的由讨论问题变成观点争执到最后的爆发出争吵,这不是能够轻易地做到以理服人的,因为之前的争吵就充分证明你两谁也说服不了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你要放弃互相以理服人的这个念头。

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场靠情商的缘故,同时你还想着今后你们之间能够平等和谐沟通的话,用情商来化解将是唯一的出路。

下面我就来讲讲具体怎样应用情商来操作:

既然是同事,那么平时就先从家长里短方面开始着手,你们可以先不去聊工作,可以换个话题去谈,比如谈谈理想啊,说说生活啊,家庭孩子另一半,明星八卦大侦探这些都是聊天的内容,这么做有个好处就是聊着聊着你们之间就会有了共同的话题,就会开始惺惺相惜,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商量着来。

你说这一招不行,我话少没那么多的谈资,那我来给你出第二招,就从自己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开始,帮助同事擦干净桌子,倒杯热水开始,乃至最后送点小礼物,这样做了慢慢你会发现,哇塞,这是什么情况,这也太神奇了,我也其实没干啥,可我们遇到问题再不吵了,彼此之间客气了很多,这要放在平时,肯定早就吵开了。

没办法,你不需要去搞懂为什么,这就是人性,这么做反正就是能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够了。

和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情商,就事论事当然好,可万一要是人家对你已经开始有了成见,任凭你说的多好,理由多充分,观点多准确,可能你说第一句话时人家就没有打算去听,所以这样做只能是徒劳无功。

对待同事要如春天般的温暖,这话简直就是真理,能和你争吵的面红耳赤的同事我认为更加要用心去对待,毕竟人家肯花时间和精力去与你争论,要遇到一般点的同事,怕是二话不跟你说,摆开了和你冷战的架势,这是最要命的,不怕吵着说话,就怕不说话,因为这样下去时间久了,你也不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啥,两人之间的隔阂也就越来越深。

综上,当争执不可开交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不算输也不丢人,可以试一试用爱心、关心外加耐心来解决一下,相信这样是能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的!


公圈


想要以理服人的前提是,你们要有同样的利益点,有相似的价值体系、认知体系。

需要你先去尝试解释别人的理论,如果他觉得你解释得对,你再指出他理论中的瑕疵、漏洞和错误。


如果他承认这些错误并决定接受你的新意见,你就可以开始口若悬河大谈你的理论了。如果他抱着这种“随便你怎么说我就是不改”的态度,就别说了,他已经挺招人烦的了,你就别招他烦了。


你要知道不是在跟他辩,而是在跟他前几十年所有经历形成的价值观辩,甚至还试图让他改变,这是很难的,辩得越多,就会激发你们之间更多的对立的,如此费力不讨好的活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总之“以理服人”有两个必要条件,1是你了解对方,2是对方愿意听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想着如何以理服人,不是一味的情绪宣泄,而是想明白你们在吵什么、辩什么、目的是什么?掌握好沟通方法,工作起来会高效顺畅很多。


当然,这就不得不提职场中强调最多的一个词:情商


高情商不是溜须拍马、事故圆滑,而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别人的情绪,非常理智,有共情力,有原则、有风度,能认真倾听,跟他沟通非常舒服


我自己不是情商很高的人,所以也没办法对高情商做出合理的定义,以上对高情商的形容都是对我之前老板的,只要跟他共过事的,基本都很服他。


仅以工作来说,他的高情商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并且也知道怎样的行为能快速达到目的。


如果他需要快速解决问题,那么他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比这个事件要强烈几十倍的脾气,一嗓子上去,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把对方给搞懵了。


如果他想争取旁观者的认可,那么他就会避免一切脏话,咬住对方逻辑的漏洞或者某个对方在意的点,反反复复刺激对方,直到对方放弃。


如果他想跟对方达成共识,那么他会在沟通过种中不断总结对方的想法,不会去否定,他会顺着你的想法去沟通,并一点一点的带入自已的想法,慢慢的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逻辑框架下,而后做出让步。一旦对方承认了自己设定的前提,就立刻借坡下驴,给足对方面子。


跟员工沟通中,他会认真倾听你的方案,即使他不认同,也会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理解你的想法,然后提出他的想法,知道什么样的场合,展示什么样的情绪,能够最有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跟他一起共事的好处就是高效,工作当中不会有过多没有意义的争论。


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对高情商定义,我觉得挺准确的,基本跟他符合



所以,你和同事之间争吵,不需要通过辩论来弄清晰,而是控制好情绪,搞清楚目的,认真倾听,理解同事观点的前提下,找到最有效的沟通方法,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就行了,他服不服你不是重点。如果真想他服你,也不需要通过“以理服人”,之后的工作中你只需要保持这种沟通方式,不说服你,但至少会越来越认同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