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回避型依恋是什么?怎么判断?

卢金潮


首先,依恋关系,指的是小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也称之为重要他人,通常是说妈妈跟孩子之间最初的情感联系,发生在婴儿和经常跟他接触的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是在婴儿和成人相互互动的过程当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深入的互动关系。

所以如果这个人是母亲,我们就称之为母婴依恋关系,如果是奶奶、姥姥、保姆,只要他们与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就有可能代替妈妈与小婴儿形成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分四类,其中一种叫回避型依恋。这类依恋关系的儿童,母亲在场和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也不会表现出过度的分离焦虑,出现的时候也不会太开心。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没有形成真正对妈妈的依恋,或者说日后这依恋都是个麻烦,他不知道怎么去依恋另外一个人。

在幼儿园他会自己玩儿,不愿意跟其他人说话,长大去到小学,也是那种比较内向的孩子,人际互动较弱。当成为成年人走入婚姻,夫妻互动偏回避和冷漠,有事不愿意主动沟通,有时会任对方吞噬自己。

育儿状态偏影子,有他没他差别不大。

可以依据这几方面来判断。


心灵疗愈谭琪瑜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结,它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因此情感依恋最多的是发生在母婴之间,依恋是在婴儿和母亲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立起来的,母婴互动关系。

心理学家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大约20%的婴儿和成人表现出回避型依恋。尽管都会出现内部的生理唤起,但回避型婴儿却在与母亲分别时很少表现出不安,在与母亲团聚时,也很少表现出对母亲的依附。这种类型的成人很少投入亲密关系,而且更倾向于摆脱这种关系。他们也更容易涉足没有爱情,只有性关系的一夜情。回避型个体,要么是恐惧型(与别人太接近,令我感到不舒服),要么是疏离型(感到独立和自主对我来说很重要)。


大小豆谈心说理


只说儿童的依恋关系。

说到依恋关系,不得不提陌生情景实验,它是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等人设计的一种心理实验,用来研究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并与母亲分离后的行为和情绪表现。

具体过程是,实验开始由母亲带婴儿进入陌生的场地,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

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

根据婴儿的表现不同,把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

具体说一下回避型依恋:主要表现为婴儿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所以回避型依恋的主要判断标准就是:容易接受陌生人吗?是否有回避母亲的行为?

如果儿童存在回避型依恋,通常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缺乏关心,缺乏关注造成的。

by. zyx


行者金牛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表现显著的社会羞怯和内向性格,导致其依恋关系受到影响。他们对拒绝高度敏感,甚至非常恐惧,所以不会主动寻求与他人亲近。尽管如此,他们的内心仍然渴望被关爱,常常会觉得孤独而空虚。与分裂样人格者不同的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享受这份孤独,具有“既回避又渴望”的双趋心理,他们常常因为缺少亲密依恋而感到焦虑,并伴随有低自尊和过度的自我意识(觉得他人不爱我是因为自己不讨人喜欢)。他们对任何拒绝或贬低都极其敏感,因此很容易觉察到别人无意的嘲笑与蔑视,但不会像偏执型人格者那样攻击或报复他人。


西蜀黑风


对于回避型的人来说,保持他的一个独立性和别人的一个边界感以及他的自我价值感是最为重要的。

他们往往会更加看重在恋爱关系当中的自主权。

他们即使内心里面也愿意跟对方是接近的,但是当伴侣就在他身边的时候,他还会觉得有一些不舒服感。

当然,回避型的人,他们也会希望有亲密关系。但是他们往往不会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亲密关系里面。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回避型的人往往不太愿意跟亲密的办理完完全全的敞开心扉,因此,即使伴侣去抱怨他埋怨他,觉得他有点疏离,觉得他不够亲密。往往回避型的人也不会太多改变,反而会觉得有受到别人的控制和被别人约束的感觉,会表现出很抵触很反感。


晨光心理


有一种性取向叫做lithromantic

中文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指在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

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

你就会讨厌这种感情

甚至不再喜欢他

简而言之 这样的人注定孤独终老。。。。。


可爱的喵吖


回避型依恋就是孩子在妈妈(也可能是其他抚养者)离开时没有哭闹的反应。妈妈回来后依然不粘着妈妈。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挺好的,不粘人,其实这是孩子回避与母亲的亲密行为。当孩子有焦虑时,妈妈的安慰和陌生人的安慰效果差不多

而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妈妈身边时感到安全,妈妈离开后会感到焦虑,当孩子有焦虑情绪时,妈妈的安慰更有效


家庭心理顾问


躲避依恋也叫回避型依恋,是婴儿依恋类型之一,母亲在场或者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占少数。



积极心理学践行


母子依恋分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逃避型依恋。逃避型依恋就是让你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宝宝在妈妈离开后也不会哭闹,妈妈回来后也自顾自玩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