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第一次读《喜宝》是大三的时候。跟大部分人一样,被书中的金句吸引。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得不到,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

很多人说《喜宝》是亦舒最好的作品。20岁的时候读《喜宝》看到的就像所有的小说介绍一样

“贫苦的剑桥高材生——姜喜宝与单纯、热情的富家女勖聪慧相识,勖聪慧邀请姜喜宝参加自己的订婚家宴,有意制造机会以撮合她和哥哥勖聪恕。

在家宴上,聪慧的父亲勖存姿,为喜宝的才智、谈吐以及美貌所征服,于是也向喜宝展开追求。喜宝在其父亲、儿子的双双夹击下,非常现实地选择了父亲,于是她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甚至更多。

喜宝做了勖存姿的女人后,虽然得到了金钱与物质上的满足,但却耐不住感情上的寂寞和空虚,她需要更为实在的爱情和属于自己的生活。

勖存姿发现喜宝另有所爱,竟冷酷地当着喜宝的面,枪杀了她的男友。喜宝绝望了,但她怎么也逃不脱勖存姿的牢笼。

几年后,勖存姿去世,喜宝变成最富有的女人,但她明白,她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一切,青春、爱情、生命力……”

10年之后,再读《喜宝》,看到的已不在是个简简单单的拜金女攀入豪门的故事。

姜喜宝的价值观

在姜喜宝成为勖存姿的情妇之前,故事在叙述中交代着喜宝的价值观。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喜宝第一次去勖家做客,回来后与母亲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得出,喜宝起初似乎是在反驳母亲的价值观。

母亲说“一个女人十八岁便立志要弄点钱,只要先天条件不太坏,总会成功的。顾着谈恋爱,结果自然啥子也没有。”

喜宝说“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寸寸生命都有意义,人生下来个个都是戏子,非得有个基本观众不可,所以要恋爱。”

我们回到书中看看母女实际上的生活选择。母亲姜咏丽年轻的时候是位美丽的女子,身边不乏追求者。18岁为了爱情结婚生子,嫁给不务正业的喜宝的父亲。离婚之后,一个人抚养喜宝。虽然嘴上说着“顾着谈恋爱,结果自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她恰恰是这样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喜宝虽然说着“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实际上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更看重对方对自己的经济价值。在母亲反对时,喜宝解释道“每一个女人一生之中必须有许多男人作踏脚石”。

母女的这一次对话非常有趣,都在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是从话语和行为的反转上,点明了母女不同的价值观。母亲虽婚姻失败、被爱所伤,但对爱情依旧抱有希望;喜宝因看到母亲失败的婚姻,不相信爱情,把爱情当成可以用来交换的筹码。

就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观,读者们对喜宝褒贬不一。我们暂且来看看,拥有这样价值观的少女究竟会走向怎样的人生呢?

喜宝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被人问起“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每每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大都要认真的思考一番再给出答案。

在喜宝第一次赴勖存姿的约会时,勖存姿问了她这个问题。喜宝很快便给出了层次清晰的答案。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喜宝与勖存姿第一次约会的对话

喜宝想要的第一是很多的爱;第二是钱;第三是健康。她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不但毫不犹豫的给出回答,而且这就是她一直在实现的人生目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勖存姿提出要包养她的时候,她起初感到自尊受辱愤然拒绝,而后又回去接受的原因。

喜宝能这么快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她一直都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有一个人的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才能对自己想要什么如此的清晰。

这个时候的喜宝是一个充满欲望和生命力的人。就是这份不安全感,让喜宝努力的在剑桥学习,期望学成之后跻身上流社会,摆脱贫苦的生活。

虽然她一直交往的男朋友——唐人街餐馆老板的儿子韩国泰,是喜宝为了在英国学习和生活找的金主。但是,她还是充满希望的。她给自己设定了时间,6年以后她从剑桥毕业,便可以获得自由,脱离这种关系。

得到了安全感,又如何?

当喜宝成为勖存姿的情妇,她得到了她想要的。

很多很多的爱。勖存姿爱她,给了她贵族般的生活,不计其数的遗产;勖聪慧的未婚夫宋佳明爱他,跟她说,如果她愿意可以带她远走高飞;勖存姿的儿子勖聪恕爱她,因求而不得进了精神病院;她爱的大学教授冯·艾森贝克爱她,想要让她离开勖存姿,但却因此被勖存姿杀死。

喜宝可谓求仁得仁。毕竟,她要的只是很多爱,而不是有一个爱人,以一生相伴。

很多很多的钱。喜宝有贵族般的生活,苏格兰的城堡,豪华的游艇,9位数的遗产,数额惊人的黄金......

到此为止,她拥有了所有想要的东西,也不再没有安全感。

我们看看当喜宝用了有一直追寻的安全感之后,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茨威格的小说《断头王后》里面有一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起初选择做情妇的喜宝,以为只是出卖了身体,但是在精神上可以是独立的。就像当初对韩国泰一样,给自己6年时间,等到大学毕业在社会上自立的时候,就能够离开他。

勖存姿给她的太多。她并不知道,她要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身体,尊严、孤独、寂寞、自由甚至是她对未来的希望都是换取这份安全感而付出的代价。

我只觉得愤怒,我吼叫:“你买下我,我是你的玩物,我只希望你像孩子玩娃娃般对我待我,已心满意足,让我提醒你,勖先生,我只比令千金大两岁,她是人,我也是人,我希望你不要像猫玩老鼠式地作弄我,谢谢你。”我转身,一脚踢开酒瓶,头也不回地走出饭厅。

我永远在明,他永远在暗,我跟他一天,一天在他掌握之中。与丹尼斯偷情唯一的乐趣就只因为勖存姿不知道。现在他已经知道,一切变得无谓之至。我下不了台,故此索性发场脾气,现在上了更高的台,更下不来。

“是的。”他说,“我什么都知道。那是个富有魅力的年轻男孩,配你是毫不羞愧的,而且他很喜欢你。以前你有很多这种男朋友,以后你也会有很多这种男朋友。我并不妒忌。我也懂得年轻男人的双臂坚强有力,是我知道,但我不生气。你不过是小女孩子。”

“我倒并不是那么颠倒于你的肉体——别误会我,你有极好的身材与皮肤,但女人们的身体容易得到,我希望将来你或许可以爱我一点点,不要恨我。”

我茫然说:“我并不恨你。”

“当然你恨我。你恨我,你也恨自己。一切为了钱,你觉得肮脏,你替自己不值,你常拿聪慧出来比较,你恨命运,你恨得太多,因为你美丽聪明向上,但是你没有机会,你出卖青春换取我给你的机会,但你的智慧不能容忍我给你的耻辱。于是你恨这个世界。”

喜宝应该满足,她得到的比想要的更多。但是我并不能看到她快乐,我很奇怪为什么她活的这么拧巴。

勖存姿一句话道出了原因,“因为你美丽聪明向上,但是你没有机会,你出卖青春换取我给你的机会,但你的智慧不能容忍我给你的耻辱。于是你恨这个世界。”

可能我们都以为安全感很重要,自己想要的很重要,为了抓住想要的一切,我们拼尽了全力。喜宝并非换取金钱,她执拗的付出这样的代价是换取成功的机会。当她得到这些之后,她的自尊不能接受,所以他不快乐,她恨韩国泰,恨勖存姿,更恨她自己。

没有安全感的恐惧,只是人类许多情绪的其中一种。我们以为安全感就是全部,却不知有了安全感之后,其他的情绪也随之蜂拥而来。

当我们得到了一直努力得到的东西,才发现这并不是结束,这只刚刚开始。

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喜宝成为情妇的初心,是希望借助勖存姿的资助完成学业,然后离开他,另创一片天地。

我的一辈子……我的一辈子。我叹气……我的一辈子尚有多少?是一个未知数,想想不禁打个寒噤,难道我会跟足勖存姿一辈子?难道我还想“姜喜宝”三个字在他的遗嘱内出现?

不不。等我读完这六年功课,我一定要脱离他,我叮嘱自己:“六年,我给他六年。六年也不算是一个短的日子,一个女人有多少个六年。”一个。然而这六年不善加利用,也是会过去的。

等毕了业,我可以领取律师执照,我可以留在英国,也可以另创天地。

喜宝起初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买下来,天天用功读书;后来却连课也不去上,完全放弃了学业。她得到遗产,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富人。她却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趣。第一次去勖家的时候,她网球打的极好,后来连去打马球的兴致都没有。逛街、打扮、恋爱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

后期的《喜宝》,一直在讲“人间不值得,生活无意义”。

他走了以后,我独自倒了酒坐在小偏厅中喝酒。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

忽然之间我心中亮光一闪,明白“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意思。

去日苦多。

我大口大口地喝着酒。

谁知道姜喜宝以后会遇见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事。

我苦笑。

大学时候的我读到这里,以为喜宝是因为用青春换取了金钱而哀悼。现在才发现并非如此。

经济学有个理论叫“边际效应”,延伸到社会心理学成为了“贝勃定律”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金钱、功名和恋爱在喜宝拥有的巨额遗产面前,显得太容易得到,不能为她带来丝毫的满足。

不过,读到这里,如果只看到喜宝因为拥有财富才会自甘堕落的话,理解的未免肤浅。

她的人生从一个聪明、向上,一心要抓住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变成一个放弃学业,自甘堕落的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内心“自我实现的预言”发生了改变。这恰恰是拜了勖存姿所赐。

勖存姿是个充满控制欲的人。他选择喜宝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喜宝的美貌和聪慧,而是因为喜宝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女孩。

一个富可敌国的富翁,经济自由,势力强大,唯一不可控的便是“死亡和生命”。而充满青春活力,并且对人生充满欲望的姜喜宝对这样一个暮年的富翁来说,算得上是汲取活力的源泉。

书中有一段描写勖存姿之前的情妇来找他的场景:

门外站着一个金发女郎,灰绿而大的眼睛,脸色很坏,嚅嚅地说不出话来。

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我知道她是什么人,她也知道我是什么人。

“请坐。”我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我肚子饿,没有钱。”她说,“给我钱,我马上走。”

女佣端上食物,她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喝红酒像喝水一般。等她饱了,脸色也比较好看。她年纪并不大,顶多比我长三两年。

我问:“他给你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赌。”她答。

“赌掉那么多?”我问。

“一半。输起来是很容易的。”她说,“不信试试看。”

“还有一半呢?”

“被男人骗了。”她说。

“可是勖存姿对女人一向阔绰。”我不置信。

“我知道,”她苦笑,“以前,在英国,我有邦街的地契。”

“你都输光了?”

“是。”她若无其事地说。

“为什么?”

“我很寂寞,没有可以做的事,唯一的工作便是等他回来。”她说,“闲了便开始赌。”

“你是什么地方人?”

“奥国。我母亲还有点贵族血统,后来家道中落,可是也还过得不错。”

“你认识勖存姿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我问道。

“我是巴黎大学美术系学生。”

我的脸色转为苍白。她是我的前身,我在照时间的镜子。

“后来……你辍了学?”

“是。我有那么多钱,当时想,念书有什么用?”她并不见得悔恨,声调平静,像在说别人的事,“勖先生对我很好。”

“你为什么离开他?”我说。

“他离开我。有一日他说‘你去吧,我不能再来见你,可是你如果有困难,不妨来找我。’”

喜宝说,她是我的前身,我在照时间的镜子。但喜宝与她不同,喜宝知道爱是奢侈品。她从不用爱情来填补寂寞,因为爱比快乐难得的多。

对于这个法国女孩,勖存姿在经济上对她很慷慨,给了她一条街的地产。但是,在精神上,看看现在的喜宝就可以想象这个女孩被摧毁的过程。

勖存姿为了得到喜宝,杀了冯艾森贝克。书中影射,也是勖存姿杀了喜宝的母亲,断了喜宝的退路。

勖存姿是爱喜宝的,他也一直希望喜宝能爱他。但是,这样的爱太扭曲,爱并非带来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他用他的爱消灭了所有人的棱角,磨灭了他们的斗志。

他的妻子,他的女儿,他的儿子。就连和喜宝一样,对人生充满欲望的女婿宋佳明,最后也被他创造成一个后半生只愿赎罪的人。

喜宝以为,她的人生是她的选择。选择之后,便进入了别人的剧本,成为了别人创造的主角。

10年后重读《喜宝》|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别人的创造?

就像桥塞尔森的名著《皮格马利翁效应》中说的。

“我发现了你,还是我创造了你?”

也许喜宝以为她只是付出了身体,选择了金钱与安全感。但是,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关系,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选择本身。选择背后的未知,便是另外的一种人生脚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