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南派足球名將錄(三十三):梅州興寧出人才,生不逢時嘆羅慶

梅州興寧,這個曾經一縣六國腳的足球之鄉,除了向國家隊輸送過張小文、郭億軍、蔡錦標、伍文兵、謝育新和吳偉英(女足)等國腳之外,其實還培養過不少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而本文的主角就是其中一員,他就是原廣東隊門神,22號,羅慶!


南派足球名將錄(三十三):梅州興寧出人才,生不逢時嘆羅慶

左起:張小文、郭億軍、謝育新、羅慶、伍文兵、蔡錦標

羅慶出生於1964年,他的母親是位田徑運動員,也許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從小羅慶就喜愛各類體育運動,而且身體素質相較於同齡的孩子也更高更壯。1975年,羅慶被選入興寧業餘體校,和此前寫過的郭億軍: 成為隊友。人的際遇有時候非常有趣,最開始,郭億軍練得位置是守門員,而羅慶練得是中衛。

1977年,在一次梅縣組織足球比賽中,郭億軍把手的大門被對手單場灌進五球,對守門喪失信心的郭億軍找到教練,提出不再守門而是要上場踢球的請求,於是教練安排身高更為合適,運動反應天賦過人的羅慶去守門。沒想到,這一意外插曲竟然為日後的廣東足球培養了兩名優秀的人才。

1980年,羅慶從興寧業餘體校上調至廣東省體校學習,僅僅過了8個月,他便被調入廣東青年隊。一年後便成為廣東青年隊首發門將。此時的羅慶,成長的速度絲毫不亞於自己的師兄楊寧。

1983年五運會之後,廣東隊進行新老交替換血,而年輕的羅慶也被升入廣東一隊,不過,這時的廣東隊在守門員的位置上,可謂人才濟濟,除了如日中天的楊寧,還有吳阿七,甚至魏小樂的出場順序都排在羅慶之前,而這幾人的年齡僅僅比羅慶大上兩三歲而已。

1984年,羅慶受到由張京天負責組建的國家二隊的徵召,披上了國家隊的戰袍,隨後跟隊出訪了肯尼亞、烏干達和布隆迪,並參加了同年在天津舉辦的第二屆長城杯以及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默迪卡杯等賽事。不過,羅慶在其為國家隊出場的第一場比賽中就因傷下場,之後再未能對王介福的正選之位發起衝擊。

附1984年中國二隊人員名單:

主教練:張京天

隊友:王介福、朱海波、冼惠梁、麥超、尹怡、魏克興、柳忠長、郭億軍、王東寧、馬林、吳群立、劉升、孫衛、矯春本、陳東、張達明、高升、羅慶

結束國家二隊的比賽之後,羅慶回到廣東隊,雖然隊內的競爭異常激烈,不過羅慶仍然抓住為數不多的機會去表現。

1985年全國甲級聯賽,廣東隊對陣勁敵天津隊,常規時間內,廣東隊依靠黃德保的進球1-1逼平對手,加時賽雙方仍未能擊敗對手,最後進入點球大戰(當時聯賽的賽制是:單循環,2分制,每場均分出勝負。90分鐘戰平,需加時30分鐘,再平則點球決勝

)。而點球大戰中,雙方仍然你來我往,比分交替上升,一直踢到10-10,此時,羅慶的表演時刻才剛剛開始,他先是奮力撲出天津隊國腳左樹聲的罰球,接著,自己站在點球點,穩穩的將球射入天津隊門將施連志把守的大門,最終,廣東隊11-10拿下這場艱苦的勝利。

1986年足協盃四分之一決賽,廣東隊迎戰山東隊,常規時間內雙方0-0戰平,加時賽各進一球仍然勝負難分,進入點球大戰,又是羅慶接連撲出山東隊的點球,最終廣東隊5-3淘汰山東隊晉級4強。

此前發文寫過楊寧 ,楊寧的年少成名,以及之後在國家隊的經歷讓人感嘆其生不逢時。而羅慶的足球生涯的生不逢時比起楊寧來說,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的年少成名,一線隊出道時,隊內同一個位置競爭異常激烈,被楊寧壓著,好不容易到了六運會,孔國賢又橫空出世,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冒出來一個區楚良。隨後(1991-1992之間),羅慶選擇退役。

提到梅州興寧這個足球之鄉,許多球迷第一個想到的恐怕就是一縣六國腳,可除了張小文、郭億軍、蔡錦標、伍文兵、謝育新和吳偉英,更多像羅慶這樣的球員,哪怕他們的足球生涯不如這幾位同鄉那樣燦爛輝煌,但是他們同樣值得、也更加需要我們去銘記!


肆意調侃,

嬉笑怒罵,

都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好,

哪怕他彎路崎嶇,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歡迎大家一起來聊個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