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南派足球名将录(三十三):梅州兴宁出人才,生不逢时叹罗庆

梅州兴宁,这个曾经一县六国脚的足球之乡,除了向国家队输送过张小文、郭亿军、蔡锦标、伍文兵、谢育新和吴伟英(女足)等国脚之外,其实还培养过不少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而本文的主角就是其中一员,他就是原广东队门神,22号,罗庆!


南派足球名将录(三十三):梅州兴宁出人才,生不逢时叹罗庆

左起:张小文、郭亿军、谢育新、罗庆、伍文兵、蔡锦标

罗庆出生于1964年,他的母亲是位田径运动员,也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罗庆就喜爱各类体育运动,而且身体素质相较于同龄的孩子也更高更壮。1975年,罗庆被选入兴宁业余体校,和此前写过的郭亿军: 成为队友。人的际遇有时候非常有趣,最开始,郭亿军练得位置是守门员,而罗庆练得是中卫。

1977年,在一次梅县组织足球比赛中,郭亿军把手的大门被对手单场灌进五球,对守门丧失信心的郭亿军找到教练,提出不再守门而是要上场踢球的请求,于是教练安排身高更为合适,运动反应天赋过人的罗庆去守门。没想到,这一意外插曲竟然为日后的广东足球培养了两名优秀的人才。

1980年,罗庆从兴宁业余体校上调至广东省体校学习,仅仅过了8个月,他便被调入广东青年队。一年后便成为广东青年队首发门将。此时的罗庆,成长的速度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师兄杨宁。

1983年五运会之后,广东队进行新老交替换血,而年轻的罗庆也被升入广东一队,不过,这时的广东队在守门员的位置上,可谓人才济济,除了如日中天的杨宁,还有吴阿七,甚至魏小乐的出场顺序都排在罗庆之前,而这几人的年龄仅仅比罗庆大上两三岁而已。

1984年,罗庆受到由张京天负责组建的国家二队的征召,披上了国家队的战袍,随后跟队出访了肯尼亚、乌干达和布隆迪,并参加了同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长城杯以及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默迪卡杯等赛事。不过,罗庆在其为国家队出场的第一场比赛中就因伤下场,之后再未能对王介福的正选之位发起冲击。

附1984年中国二队人员名单:

主教练:张京天

队友:王介福、朱海波、冼惠梁、麦超、尹怡、魏克兴、柳忠长、郭亿军、王东宁、马林、吴群立、刘升、孙卫、矫春本、陈东、张达明、高升、罗庆

结束国家二队的比赛之后,罗庆回到广东队,虽然队内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过罗庆仍然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去表现。

1985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队对阵劲敌天津队,常规时间内,广东队依靠黄德保的进球1-1逼平对手,加时赛双方仍未能击败对手,最后进入点球大战(当时联赛的赛制是:单循环,2分制,每场均分出胜负。90分钟战平,需加时30分钟,再平则点球决胜

)。而点球大战中,双方仍然你来我往,比分交替上升,一直踢到10-10,此时,罗庆的表演时刻才刚刚开始,他先是奋力扑出天津队国脚左树声的罚球,接着,自己站在点球点,稳稳的将球射入天津队门将施连志把守的大门,最终,广东队11-10拿下这场艰苦的胜利。

1986年足协杯四分之一决赛,广东队迎战山东队,常规时间内双方0-0战平,加时赛各进一球仍然胜负难分,进入点球大战,又是罗庆接连扑出山东队的点球,最终广东队5-3淘汰山东队晋级4强。

此前发文写过杨宁 ,杨宁的年少成名,以及之后在国家队的经历让人感叹其生不逢时。而罗庆的足球生涯的生不逢时比起杨宁来说,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的年少成名,一线队出道时,队内同一个位置竞争异常激烈,被杨宁压着,好不容易到了六运会,孔国贤又横空出世,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冒出来一个区楚良。随后(1991-1992之间),罗庆选择退役。

提到梅州兴宁这个足球之乡,许多球迷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一县六国脚,可除了张小文、郭亿军、蔡锦标、伍文兵、谢育新和吴伟英,更多像罗庆这样的球员,哪怕他们的足球生涯不如这几位同乡那样灿烂辉煌,但是他们同样值得、也更加需要我们去铭记!


肆意调侃,

嬉笑怒骂,

都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好,

哪怕他弯路崎岖,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欢迎大家一起来聊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