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公元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宋孝宗赵昚给督军两淮的枢密使张浚下达了北伐的诏令,使这位年过花甲的主战派老泪纵横:二十年了!多少有志抗金的旧臣宿将或死或贬,他竟活着等来了这一天。也许张浚并不知道,此次北伐几乎算是皇帝陛下的个人决定,因为赵昚绕过了三省六部,连太上皇赵构那儿都没吐露半点口风,就直接向统兵将领下达了作战命令,对金宋两国来说都是不宣而战。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即便如此,张浚也未显仓促,他迅速调集了8万精锐,号称20万人,以李显忠、邵宏渊为将,突袭金军驻守的灵壁和虹县。

北伐伊始,宋军攻势凌厉,五月初七收复灵壁,初十虹县得手,金泗州知州蒲察徒穆及同知大周仁等不战而降。十二日,张浚渡江视师,次日李显忠大败金军于宿州城下,金右翼都统萧琦投降,三日后,宿州光复……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当前方的捷报像雪片般地传到临安,宋孝宗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他谨小慎微的侍奉了赵构三十年,不论战不言兵,就等着继承了皇位抗金雪耻,如今北伐势如破竹,看来离收复中原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一步之遥?也许吧,反正这一步他终究没能跨过去。那么如此大好的形势是怎样断送的呢?这还得从虹县说起,正是虹县的光复,点然了前方武将失和的火种,并且愈演愈烈。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按照张浚的计划,由李显忠、邵宏渊二人分别攻打灵壁和虹县,结果李显忠在攻克灵壁后又劝降了虹县的守军,搞得邵宏渊很没面子。如果是心胸开阔之人,这事儿也不算什么,只当人家帮了忙了,可邵宏渊显然不够豁达,他认定李显忠抢了自己的战功。但无论怎样,胜利者总是没错的,朝廷升李显忠为招抚使,让邵宏渊做了他的副手,矛盾就此激化。

五月二十三日,李显忠与金国援军主力在宿州决战,邵宏渊所部数万人马坐观成败,致使李部大败亏输。二十五日金兵攻破宿州,李、邵二人逃往淮水,宋军至此全线崩溃,史称符离之败。(宿州旧称符离)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符离之败是隆兴北伐的转折点,不仅使南宋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同时也打掉了宋孝宗北伐的信心,在太上皇赵构及满朝主和大臣的重压之下,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连皇帝都动摇了,人单势孤的主战派自然无力支撑。同年六月,力主抗金的资政殿学士、枢密使汪澈罢官,张浚也被迫请辞,而屡败金军的李显忠则被解除了兵权,主和派已完全控制了朝廷。次年年底,宋金两国签订了著名的隆兴和议。


宋人对中原的仰望:隆兴北伐,宋孝宗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心气儿

其实相对而言,同样初登帝位的金世宗更需要议和,因为他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国内的反对势力依然强大,无力与南宋进行一场决生死存亡的大战。

可以想像,倘若宋孝宗北伐的信念再坚定一些,举全国之力与金决一雌雄,或许此后的陆游先生就不会写出“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了。所以说,有的时候,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心气儿,丧失了转败为胜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