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二女户,二女出嫁留下二老,二老如何养老?

天空155809057


在过去的农村一直都尊崇着养儿防老,但在过去的特殊年代里,国家对那些有两个女儿的农村家庭办法了二女户证件。或许在 养老上是有一些麻烦,尤其是两个女儿都外嫁的情况下,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养老呢?


首先现在农村就算是有儿子养老也一样的困难,现在的青壮年群体都已经外出打工,所以这些老人的养老也成为一个麻烦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现在的养老自然让大家十分的关注。但两个女儿都外嫁的话,那养老更没保障,毕竟女儿在那边有老人,这样的话父母不能接过去住,只能隔一段时间来家里看望。

1.如果两个 女儿嫁的女婿是独生子女,那就要考虑自己的父母,不能嫁的太远。不然的话父母养老是没有指望了。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照顾老人。

2.如果两个女儿嫁的女婿家里有两个儿子,那完全可以让男方上门,现在农村上门女婿已经很普遍了,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都外嫁的话,那等到父母年老 的时候就可以接到女儿家里,毕竟亲家还有一个儿子。

3.现在的二胎政策放开了,女儿完全可以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亲姓,一个随母亲姓。今后随女方姓的孙子交给老人照顾,这样长大后的养老也能缓解。

4.养老院,如果女儿都不能前来照顾老人的,那老人只能去养老院了,尤其是老伴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女儿有责任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不然可以起诉其没尽到养老责任。

当然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了自发式的互助养老模式,几个老人之间在一起相互养老,这样也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幸福。大家怎么看呢?


惠农圈


不管是儿是女,孝顺的子女是不会让父母为养老而忧心的。

在这讲几个真实的例子吧:

我们村里有户人家生了四个儿子,当儿子们个个成家后,俩老以为可以开始享清福了,没想到分家之后,四个儿子儿媳都对他们不闻不问,小的说大的先尽孝,大的说必须轮流照顾父母,推来推去,俩老搬回了老房子支起了独灶独锅,从那后,他们的四个儿子儿媳对他们更是眼不见心不烦,以自己生活困难为由,不尽赡养义务,俩老没办法,只能自己打掉牙往肚里吞,靠打点零工种点蔬菜卖为生。

无病无灾的日子勉强能过下去,后来,一老生病了,卧床不起。刚开始,儿子儿媳们应付式地轮流来看他们,也叫了医生来看,但是久而久之,一个个都以工作忙来推脱,扔下几百元让没病的一老照顾生病中的一老,没多久,生病的一老走了,走之前还说了一句:不要指望养儿防老。

朋友家三姐妹,她们没嫁之前,父母也是会发愁关于养老的事,但是他们从来没对三姐妹说过要她们其中一个招上门女婿。

三姐妹长大成人,大姐自己选择了近嫁,并且每隔几天回娘家陪父母。

老二虽然远嫁了,但她是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逢年过节必定会抽时间回来,父母的生活费都是定时给的。

老三也嫁了,为了能照顾父母,在娘家附近买了房子。

每年过年过节,三姐妹都会商量好,至少得有一个带着老公孩子陪父母过的,她们私下说好,绝不会让父母感觉孤单无助的。父母有点什么不适,三姐妹都是轮流去照顾。

因此,俩老经常对大家说:晚年幸福,不是因为生了有多少个儿女,而是儿女有多孝顺自己。


客家人铁头1


农村二女户,二女出嫁留下二老,二老如何养老?这个问题我非常适合向您述说。因为我老婆的家在山区,家里只有三姐妹又都没有人留在家里招婿。

我老婆是家里三姐妹中的小妹,当时嫁给我的时候,岳父岳母把三姐妹都叫回家商量,按他们的意思就是希望我老婆能留在家里,以后也好有一个依靠。但是三姐妹却以以后小孩子在农村又在山里,不管是生活条件与教育环境都没有离县城比较近的农村好。所以,岳父岳母才没有强硬的态度要求我老婆留在家里。

在岳父岳母的身体还好的情况下,三姐妹是分别每月分一个人要回家一次陪伴父母。这事情可是当时就说好的,所以,我及姐夫及三个家庭是没有什么意见可言。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让媳妇为难。

后来,我与老婆、大姐一家都离开县城到外打工,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二姐。这种情况下,我老婆与大姐都会按时汇一点钱给二姐交给父母做生活费,这样一直到二0一三年初才有所变化。那就是三姐妹看到父母年纪大了,都想让他们跟在女儿身边好有所照顾,只要他们高兴跟谁都没意见。最后还是我老婆说父母来到南宁跟我一起生活。

二0一五年五月底,七十二岁的岳父生得了癌症,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就闹着回山区老家。所以,五至九月这段时间,我每个月都有十五天回家陪岳父,余下的时间就是二姐照顾,大姐出钱。就是这样让岳父老有所依的走过这一生。

至于岳母,直到现在就跟着我,我对岳母的态度就是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她饿着。

总之,父母养我们不容易,不要让父母失望,尽最大能力赡养他们,让他们老有所依的度过一生。


荔浦青山


当前,社会问题中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最为严峻。作为养老方向的博士生,有责任和义务来谈谈这个话题。据了解很多农村地区,二女户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女儿招亲(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或者抱养、过继个儿子,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上门女婿虽然没有地位,但是二老的晚年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送终还是能基本确保,由此可以想象农民对男孩的偏好,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是抵御传统农业社会风险最淳朴、最天然的经验传承。

养老问题是人人当下或将来急需面对的Big问题。首先强调一点,养老难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女户不是因为养了两个女儿而导致养老困难,其实有两个儿子的一样困难,儿子都外出打工或升学留在城里后,这样的农村老年户同样面临养老难的问题;本人曾亲自调研过河南的一个长寿村,虽然老人儿孙满堂,但是老人还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居在小破屋里,房子低矮破旧,里面堆满垃圾破烂,屋檐低矮,升手可触,单独做饭,自己照顾自己,真要是生病了几天不起都无人知晓,真是可怜见,每每遇到这些风烛残年的独居老人,每每心酸落泪。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主要是什么问题?农村因子女外出打工、工作或儿女出嫁后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人数众多,生活困难、精神孤独、无依无靠、生病了孤苦无缘、日常照料的问题十分严峻。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都非常低下,很多农村的老年人活到干到老,晚年基本靠自养,国家每月70元的养老金不够零花钱用,儒家所谓“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由于居住距离的扩展,更多的农二代想尽孝而不能。城市老年人的状况相对要好一点,城市老年人绝大多数有退休金,最不济还有城市低保,还有各种针对城市老年人的优惠和福利。

二女户的老人如何养老?以下几个途径可以考虑:

一是自养。这是最靠谱、也是最便捷、最自由的方式,能自养的前提是身体健康、经济充裕,只要自己还能够参加劳动,在70岁以前身体功能完好的时候可以做到。

二是跟随其中一个女儿。前提是女婿这一方能接受,如果女儿经济条件好,一般进城的、思想开放的,还行行得通的,毕竟现在很多老人都在给子女带孩子、料理家务,所以女儿养老也是天经地义。

三是找乡里乡亲,或者村委会组织搭伴养老。邻居亲戚中关系比较近的,性格合得来,凑一起生活,成员里面要有五六十岁的年轻老年人,也要有七八十岁的老老人,年轻老年人照顾老老人,等这一波五六十岁年轻的老年人老了,由下一波年轻老人来照顾他们,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互助养老方式适合当下农村的基本情况。

最后,灯博士提醒各位读者,中国老龄化的大潮即将来袭,等到2050年,我们80后90后进入老年期后,三个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人都要有提前规划养老的意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好未来进入老年期的生活准备,码字不易,请路过的朋友不吝赏个赞,欢迎不同声音不同角度的批评建议和讨论!


云说养老


老话说:有两个闺女的是上等人,一个闺女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

虽然听上去好像没有儿子晚景堪忧,其实细想两个闺女是很幸福的。

首先,因为是闺女不需要考虑买房、购车、装修、酒宴这些可能会耗尽老两口一辈子财产的事情,甚至在农村闺女出嫁还有非常丰厚的嫁妆。即使所有嫁妆都给了闺女,至少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留下了,再加上社会保险和新农合医保还有国家福利补贴,在经济上至少不会太有压力。再加上合理的投资理财,说不定以后还能在经济上帮衬闺女家庭。

其次,闺女是爸妈的小棉袄。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嫁出去的闺女是泼出去的水的老思想啦!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频率,对爸妈的照顾一点也不次于儿子对爸妈的照顾。现在大部分结婚的儿子因为婆媳关系和两代教育问题不愿意和爸妈住在一起。在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分开来住闺女的作用可能还要强于儿子。

其实,把所有养老的风险都转嫁到儿子身上才是真正有风险的。把一辈子的财产都放到了儿子的房产上,万一有意外情形,儿子轻易无法套现的。而且现在中国社会的现状本身男人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说实话养老压力是其中最大压力之一。

还有就是农村的老人需要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运营,有闲钱的情况尽量购买一些可以提供长期保证的商业保险类。提前了解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这些承担社会养老功能的机构现在还很不成熟,但是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希望天下老人,特别是农村朴实的叔伯阿姨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头条小树洞,心理小助手,半夜睡不着陪聊专家。欢迎关注,欢迎私信撩拨~


三旬C杯少女


回答,两女户怎样养老,可以分为两方面养老,第一方面,两个女儿,应该商讨,一个女儿出嫁,一个招养老女婿,姐妹俩自愿,为什么这样做法,因为父母越过年纪越大,身边必须有来照应,做些家务,洗衣做饭,感冒发烧看医生,自已的儿女比别人好的多,照顾是女儿的责任。第二方面,他们二位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享受国家奖扶,男到六十周岁,女到五十五周岁,每月每人可以享受国家计生委补助八十元,妇妻俩人每月补助一百六十元,一年妇妻双方补助一千九百二十元,如果家庭困难,人均收入低于四千元以下,可以申请低保,对于子女上学,可以解决困难补助,救学金,还可以解决住学金,可以享受多项照顾,但是招养老女婿,必须把男方的户口迁移到本村户口所在地,地方政府和派出所认同你的户口,承认你的户口已在本镇所在地,复合国家政策,又合乎父母招养老女婿的新举措,更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又能得亲邻好友的赞扬,解决了父母的传统接代人,又是继承人。


万则红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前就有老话说了,嫁了出去了,还真的能让女儿为我们养老吗,不能,有点良心的还会时常回家看看,节日走走,给父母一点钱,这也是女儿尽了最大的孝心了,这种女儿还是不错的。如果嫁了外地,估计就当做没生吧,几年回不了一次家,有女如此,也是没办法。那农村二女户二女出嫁留下二老后二老如何养老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参考:

一、居家养老。在身体无碍,干得了活,吃得了肉,喝得了酒,夫唱妇随,也是其乐融融,村里的干部,族里的亲人、村里的邻里,在这种情况都是我们最好的依靠与助手。

二、散养五保家庭。真的到了没人来养老,相信这时,我国的公益运行就会体现出来,村里就会帮其申请五保家庭,分散供养在家里,有事找村里、政府就行,一切都会帮我们解决。

三、养老院。如果真的看得开,两老就到镇上的养老院,有护工、有医生,有自己的房间,老了老了,与其它老人一起打打牌,晒晒太阳,聊聊天,回忆下往事,到点吃饭,睡觉,做个有规律的“公职”人员也可以。

四、如果女儿、女婿孝顺,也是可以让其回到家乡,继承家产,与我们一同生活,当然,反之,亦可,到女婿家生活,也是一种选择,

总之,不要担心没有人养,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没有人操办,一切都在天地运行之中,该是如何就是如何,我们只是天地之间凡心的烦人而已,顺其自然就好。


寻婺农业


一般在农村的二女户,总是入赘一个,出嫁一个,来解决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这就要求老人得明事理,把入赘郎当亲儿子待,分清楚入赘郎与女婿孰轻孰重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在遗产的分配上,必须偏重在家招上门女婿的女儿,外嫁的女儿有些许作纪念就行了。要是没有什么财产,老人就要趁着年轻,竭尽全力的帮助女儿郎仔,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招的入赘郎一定会善待老人的。因为大多数的入赘郎都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娶不起老婆,能有老丈人,老岳母如此,他也会感恩一辈子。为了做到养老的安全系数更大点,最好生两胎,一个跟男的姓,一个跟女的姓,以平衡入赘郎的心理压力。

两个女儿都是出嫁的,作为老丈人和老岳母,就更应该一碗水端平的对待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决不能再厚此薄彼了。首先必须跟两个女儿女婿签订赡养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的契约,用契约中的条款来规范女婿的作为,这也是当今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背信弃义者还是有,但毕竟这类人是少数。

两个老人在女儿出嫁以后,趁着年轻,不管哪个女儿女婿有困难,就主动尽力的去帮助他们。做到明事理,不挑剔,就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


老蒋闲言


在农村只有女儿的家庭养老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农村人的思想里女儿就是别家的人,是泼出去的水。家里的一切财产跟女儿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个女儿,嫁的不远,平时经常来看看他们。这次过年回家,我看他们家盖了两层楼房,我还以为是这家女儿的儿子大了,在准备结婚的房子。结果是这女孩的堂哥,她二叔家的儿子盖的房子。原来是她堂哥跟她爸爸商量好的,把宅基地给他,以后他负责养老。这就是一种养老方式,把财产留给自己的侄子,让他们负责养老送终。

再有一种就是入赘。只有女儿的家庭,到了女儿该出嫁的年纪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人,在农村入赘是很丢脸的事情,只有家里十分困难娶不上媳妇的家庭才愿意。结婚是去男方家把男方娶回来,生的孩子跟女方姓。入赘的双方家庭也就默认了以后女婿就是儿子,老人的赡养义务自然也就承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人本身比较开明,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年轻的时候对女儿家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等老了女儿们过来伺候也是很应该的。

再者就是靠国家政策。现在到了60岁有养老金,还能申请贫困户和五保户,平时再做点力所能及的小活,闺女们偶尔再来看看,也能过得去。

我自己就只有一个女儿并且只打算就要一个孩子,所以我已经给自己想好了老年生活,我要在年轻的时候多挣钱,以后在女儿家附近买一套房子。或者找一个好的养老院,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终老也是一件很 美好的事。


笑靥如花的女子


在我们这里,两女户都有一女是在家招亲,招来的女婿也不能叫女婿,叫儿子,家中女儿也不能喊姐夫或妹夫,只能叫哥哥或弟弟。无论有儿子还是招的儿子,农村老人养老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国家应该多照顾,在这老人七八十岁砍柴比比皆是,有病也不愿出医院,因为要掏钱,农村老人就几十元养老金,当然,独生子女或二女户多几百一年,但都不够花的。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责任,怕影响自己的幸福这个理由不感觉太自私与不孝道了吗?何况即使女儿嫁人了,在谈婚论嫁时男方就应该知到娶了没儿子的家庭的女孩要承担啥。你既然爱女孩你就要爱她的全部,假如嫌弃女孩的父母也说明没有真正的爱她。另外对与女儿、女婿来说父母是亲人,就是不是亲人假如有能力还要伸出援助之手,何况自己的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