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文 | 士多啤梨

曾经《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盗墓笔记》等IP大剧的热播见证了IP的崛起,随着《择天记》《蛮荒记》等大IP的市场退热,内容方想凭借一个IP做出爆款的几率越来越小,很多从业者开始陷入焦虑:IP真的不灵了吗?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一面是市场上不断有人站出来说IP热退潮,一面是制片方带着IP前仆后继企图搏一搏,有的人赢了,有的人却赌输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IP影视化太难。

一是从专业的角度讲,小说和剧本之间的过渡远非二者之间的区别那么简单,很多IP改编难以影视化,既讨不了原著粉丝的欢心,也难以让市场买账。

二是即使有一些好IP在手,由于影视团队策划能力、商业运作能力的缺乏,导致好IP拍烂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三是部分资本对于高额购入的IP作品急于实现价值变现,往往急功近利地选择一些与角色人设不搭配的流量明星,将作品的输出完全寄托在所谓的明星演员上,而不是对作品的制作精益求精,自然而然烂剧多了起来。

如何更好地实现IP的价值

那么,IP开发的未来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1 全局化思路改编IP

众所周知,很多小说由于其文学特性不适合用于改编,但一些心急的制片方总是“赶鸭子上架”,想要趁着小说热度捞一笔热钱,导致很多好IP被粗制成烂剧。

而由敦淇、李小婉、吴雪松、李波、刘文武、杨文军、白一骢、袁玉梅等11位国内金牌制片人和导演组成的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旨在解决这个问题。

其目的在于前置作品衍生的孵化环节,让制片人在内容创作初期可以更精准地找到可供衍生的作品,同时作者也可以根据顾问团的意见和市场变化创作出更适合衍生的内容,提升IP衍生速度和成功率。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具体来说,是制片人在作者创作初期就协同参与到内容孵化中,用专业的影视化视角打磨IP,将影视化思维落实到IP孵化过程中具体涉及到的人物的创作、情节的设置、市场元素的加入。

最重要的是用戏剧化的语言弥补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距离,确保IP创作以及孵化的各个阶段能够顺利进行。

2 IP的“神”是不能变的

在“后IP爆款时代”上,就IP如何成功改编的问题,掌阅,伟德福思、三文娱、1905电影网等公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比如网络作家唐欣恬认为:“立意是一个小说的灵魂,人物不单单是指一个人名,大到人物的价值观,小到这个人物的某一句口头禅,某一个习惯动作。我作为原著小说(作家),我很尊重改编方对事件做任何的加减,以便于呈现一个更好的作品”。

同时,作家殷寻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对原著作者来讲,首先就是你在改编的时候,我是一定要强调你是否会尊重我人物的塑造。同时,还要注重人物是否能够在遵从原著意愿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这是对原著作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IP改编一个灵魂性的问题:人物。人物的塑造是一部小说的灵魂,代表了作家的立场。

由此推彼,IP改编应该保留哪些内容、重新设计什么情节等问题的答案其实一目了然。

人物,作为故事的“神”,必须贯穿始终,始终如一,而事件则是为人物服务的,是改变过程里创作者必须用剧本思维考量的戏剧元素。

谈到IP改编时,进行哪种模式的改编?具体怎么改编?要根据不同体量的原著小说执行不同的改编方案。针对粉丝基数较为庞大的大IP来说,尊重原著大于一切,关键在于如何用戏剧化语言转换文学语言,而人物设定、情节设置甚至场景设置都不宜做大范围更改。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对原著略有改动,比如从白浅和夜华这条主线中强分出了一条大支线后相对分薄了凤九和东华帝君的剧情,不过对于大多数原著粉来说,整体改编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对于小众IP来说,因为粉丝基数较小,在粉丝营销作用不那么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研究读者群体对哪部分情节感兴趣之后,再依据戏剧创作模式按照专业化流程进行改编。

比如《小美好》虽只是一个小众IP,并且原小说主要情节比较单一、零散,在改编后不仅加入了很多新人物,还将主要情节扩充为了校园爱恋情节。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总之,讨论IP不是号召每个公司一窝蜂地去买IP,也不是唯大IP论,而是应该回到精品内容本身,提高专业化剧作技能,根据市场需要寻求IP和剧本之间的配合,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

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成立,豪华阵容能否拯救后IP时代?

影投人制片工场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