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若在相聲界馬季,姜昆,郭德綱三人相比較,誰的創作表演水平更高一籌?

柳笛15


我已經六十歲了,在我記事開始就一直聽馬季的相聲至馬季大師去世,馬季一生中說了幾百段相聲,那才是真正的相聲大師,現在馬季已經去世了,但我平時一直聽馬季生前的相聲,因為感覺他的相聲才是真正的相聲,現在郭德綱火了,我也不知道他的相聲到底火在哪裡,也許我們這個年齡段可能適應不了郭德綱的相聲,我也聽過他的幾段相聲,但沒有說的讓我笑,我今天說這些並不是說郭德綱的相聲不好,是我沒有那種事實上相聲感覺,現在反過來聽馬季的相聲,不管哪段還能讓我哈哈大笑。


用戶4116558362375


我個人覺得他們三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馬季先生是侯寶林先生的弟子,也是當時(好像是五位)各位大師共同培養起來的,由於年齡的關係在馬季先生表演時還能看到老一輩相聲大師的表演痕跡,而且他還是中國相聲的一個程前繼紅式的人物,姜昆是屬於半路出家的一個相聲演員,好像已經26歲了才正式接觸相聲的,經過馬季先生的培養、還是他自己的努力,能力提高很快,可以這麼說姜昆的相聲水平是除了像侯寶林、馬季這樣的大師以下的這一類的水平存在,郭德綱是是年輕的一輩相聲演員當中最出類拔萃的,他的現場演出水平之高,基本上很少有人達到,郭德綱的相聲段子沒有一個是書寫完整的段子,全是一塊很小的紙片上一個標題,然後就是我想要表達什麼內容就沒了,全憑現場發揮,而且他學過戲曲、評書、大鼓、各種曲藝種類,在臺上可以達到出口成章,如果他早幾年拜侯耀文為師或者侯耀文晚死十年,試問還是人敢這麼欺負郭德綱的嗎?還有人跳出來反三俗嗎?如果說在臺上的表演這一塊兒上來說,就各人能力能達到郭德綱的水平的基本上沒有,一個人的能力不是自己誇出來的,是由觀眾來認可的,你就看一看德雲社每天觀看的觀眾有多少就知道誰的相聲演出水平高了,自己誇自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手機用戶9607857870


這三個人不能相比!他們都說相聲,但是,說相聲的目的完全不一樣,說的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相聲!先說馬季——文革時期,和文藝界所有藝術門類一樣,相聲演員,特別是有些影響的,有才華的演員,差不多都被“打倒”了,像侯寶林,被“批鬥”得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馬季能在那種嚴酷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是要有極高的政治智慧的。也可以說,馬季的相聲是以相聲為形式的政治頌歌,和相聲本身有關係,但關係不大!郭德綱是個以相聲為生的藝人,相聲在小劇場表演,以門票收入為生,文革後是從他們開始的!如果說馬季的“相聲”保留了相聲這個藝術門類,使得相聲從業者保住了“一份工作”,郭德綱則可以說是恢復了相聲的“業態”,使得相聲藝人獲得了自己發展的機會!而姜昆顯然介於這兩者之間——他的“成功”得益於馬季那一代人的忍辱負重,他天生認定相聲是服務領導的,是報紙的一個“副刊”!對於老百姓的需求,相聲本身的規律和發展,他是漠視的!所以,這三個人的作品是不能放在一起的,硬要比,那就是關公戰秦瓊!


武智村


一九八三年,中國第一個春晚,宣佈春晚開始之前,侯寶林指著馬季和姜昆說:一個是我的徒弟,一個是他的徒弟。這是對全國十多億人民宣示了三代的傳承。

別人是找師父拜師,而姜昆是侯寶林和馬季共同選定的接班人。是馬季親自跑到北大荒強要來的。當時馬季徒弟都是大腕。姜昆一進門就是門掌大師兄,這更說明了侯寶林,馬季的用心良苦。後來的姜昆不負重望,德藝雙馨。民選的十大笑星第二。(馬季,姜昆,李文華,趙炎,侯耀文,石富寬,高英培,郝愛民,師勝傑,常寶華)。並連續兩屆全票當選曲協主席。在職期間嘔心瀝血,培養了大批的新人,如清曲社,德雲社,當時郭德綱謙虛低調。沒有姜昆的提攜哪有今天。翅膀硬了,作品不夠用了,開始把不允許帶入新中國的葷黃髒低媚庸,妓女曲兒都搬出來。僱用水軍,學壞了!變質了!因盜竊貪汙犯罪被開除的,劣跡斑斑,道德敗壞。根本寫不出代表作的低級個體演員,與馬季姜昆相提並論,這不是對中國相聲的玷汙嗎?


孤鴻牛虻走天涯


我認為郭德綱的相聲是最接地氣的相聲,普通老百姓願意聽,且聽了能開懷大笑,解愁解憂,就是好相聲!


常青樹39786450


馬季是相聲大師,別人不可相比的,姜昆是馬季的弟子,影響力也可以


藍色天空


現在正是郭德綱最黃金時期,從創作表演水平還是郭德綱勝出,從掌聲和笑聲就知道郭德綱的相聲水平超過馬季姜昆,所以還是郭德綱才是當今相聲界第一人。


文化需學習


無需質疑,肯定是郭德綱最厲害。馬季和姜昆兩個人都始終是在體制內混的,他們各方面的閱歷都比郭德綱要少很多,而且還有很大的限制。

馬季和姜昆閱歷少

馬季是1934年出生的,姜昆是1950年出生的,郭德綱是1973年出生的。

從年齡上來講,馬季和姜昆都比郭德綱要大很多,而馬季的輩分也比郭德綱高。但從閱歷上來講,馬季和姜昆還是遠遠比不上郭德綱的。



馬季22歲就被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姜昆是26歲被中國廣播藝術團選中,從此當了相聲演員。他們兩位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了體制內,混了一輩子。說相聲只是工作,說不說都無所謂,反正有工資拿。

而且,馬季與姜昆有了穩定工作以後衣食無憂,接觸的層次也不一樣,都是一些社會上比較有頭有臉的人物,跟底層完全脫離了。沒有體會過黎明百姓的艱辛,他們的創作素材就少很多。


所以,馬季和姜昆的相聲很多都是歌頌和教育類型的,因為他們沒有大眾生活的經歷,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創作出來接地氣的段子。而他們的段子更多的是為了完成任務,新意很少。

儘管馬季創作過300多個段子,姜昆也有一兩個代表作,但他們整體的相聲流傳度並不廣。到現在觀眾提起兩位來,也只知道他們是相聲演員,其他都不瞭解。

郭德綱生活體驗多,創作素材多

郭德綱從小學藝,後來十幾歲的時候一個人北漂,想在相聲界混出個名堂來,可惜他太窮了,很多人看不起他,排擠他,他多年都不得志。


但他不忘初心,仍然堅持說相聲。但那時說相聲賺不到錢,他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中間吃了很多的苦,這些是一般人沒有體會過的。

在郭德綱的低谷時期,他有機會接觸到和他一樣的底層百姓的生活,從而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

郭德綱在走紅以後,德雲社經歷了很多風波,對他的相聲創作也有一定的幫助。後來有一些事情都被他寫進段子裡面來調侃,效果還是挺好的。

而郭德綱功成名就以後,與社會名人明星接觸的機會就多了,增長了見識,拓展了人脈,同時又增加了很多的創作素材。


所以,郭德綱的相聲就是雅俗共賞,有最底層的窮人的生活段子,也有貴族的一些段子。反正是比較接地氣,容易引起共鳴,更多是諷刺。

藝術往往來源於生活,只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有好的創作。而郭德綱的經歷就比較豐富,所以他創作水平是很高的。

郭德綱的表演風格最受歡迎

郭德綱前期打拼的時候還認真在那寫段子,後面就不是專門寫了,大概寫一個綱要,很多都是現掛,臨場發揮。而旁邊又有一個很好的捧哏于謙。所以,他的表演風格是最厲害的,不用怎麼準備就信手拈來。


關鍵郭德綱很接地氣,從來不擺架子,因為他也是從窮人過來的,體會過窮人的艱辛。而且一直對觀眾很充滿感恩,發自內心想逗他們開心。他說相聲就像聊天一樣,聽著很放鬆,但是很有意思。

郭德綱反應靈敏,妙語連珠,很多時候與臺下的觀眾的互動是非常好的。能夠讓觀眾都參與進來,一起捧哏,才能帶動現場的氛圍,達到相聲真正的逗樂效果,讓觀眾花錢買票值得,真的買到開心了。

而姜昆和馬季就不行了,他們表演的時候與觀眾距離太遙遠,怎麼樣也沒有親切感。聽他們的相聲好像就是在聽報告一樣,容易讓人打瞌睡。這也是為什麼姜昆折騰了這麼多年了,始終比不過郭德綱的原因。


R娛記


三者之中,論創作力當屬馬季為最,出了名的“創作型”相聲人才;論表演應該郭德綱更勝一籌,受眾群體最廣就是硬道理。

當然,這種比較法、有點類似“關公戰秦瓊”,意義不大。拿姜昆和郭德綱比,本身就是很牽強,更何況扯上馬季。

三個人其實是三個時間段的相聲界風雲人物,大紅大紫過、也備受爭議過。

有評論把馬季定義為“中國喜劇史上最優秀的原創演員、沒有之一”,這個定論的重點在於“原創”倆字。

即便如此、即便相聲史也就百來年長,但個人認為還是有些過譽了。畢竟相聲“八德”也不是浪得虛名,更有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大師級人物的相聲史地位。

當然了,馬季的創作能力確實不容置疑,自創自演、從不假手於人。

從1956年調入中廣說唱團開始,在四位老師的精心栽培下——相聲史上罕見的“四師一徒”,馬季不但系統性學到了傳統相聲精華、而且編寫相聲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從早期創作《打電話》、《裝小嘴》開始,直至里程碑性的作品《宇宙牌香菸》、同期作品《百吹圖》,包括後期的《找名牌》《送紅包》等皆是出自於馬季自己筆下。

對於13歲就輟學的馬季來說,做到這點確實非常的難能可貴。沒有技巧可言,只有勤奮和沉下心。

所以,馬季在曲藝界的“官位”不高、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稱職“相聲演員”。

他也沒有辜負四位老師的精準培養,把被“淨化”後的這門傳統藝術做到了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相比之下,馬季的徒弟們——尤其是春晚時代扶持起來的相聲界新秀,如姜昆、馮鞏等在原創能力方面就遜色了許多了。

姜昆是馬季在1976年到大慶演出、路過北大荒時拾到的“千里馬”,成為“首席大徒弟”,那一年姜昆已經26歲。

年輕時的姜昆也很用功學習和創作,像1979年和搭檔李文華一起創作的《如此照相》,在當時觀眾看來是非常大膽、也很“時髦”的。

相聲這門藝術很奇葩,幾乎所有能在業內名噪一時的名家名角,要麼是相聲世家、要麼是從小學藝或薰陶。

馬季對相聲的痴迷和“悟道”、離不開其從小在北京蹭聽常家開的“啟明茶社”的經歷。

相聲之於姜昆而言,更像是在北大荒呆怕了之後意外謀得的一個“進城”機會、一份體面職業。沒有任何藝術背景和底蘊,創作是一件艱難的差事。

所以,他不得不求助於梁左,就像崔硯君之於馮鞏、何慶魁之於趙本山。奠定姜昆在說唱團地位、讓他一時間紅遍全國的《虎口遐想》,便是出自於梁左之手。

如果說馬季是“相聲演員”,那麼姜昆便是“相聲官員”;馬季熱愛相聲、是因為“太喜歡這麼藝術了”(馬季之言),姜昆是因為喜歡相聲這個“職業”——這兩者是質的不同。

那麼郭德綱則就是“民間相聲藝人”,當然了,他也並不避諱自己這個“身份”。

論創作力,郭德綱應該是相聲界繼馬季之後的民間藝人中之高手,而且在太平歌詞等傳統曲藝的新創作方面有勝於馬季的地方。

《我要反三俗》是我聽過的郭德綱系列作品中、最沒有傳統段子影子或底子的、純創作的經典作品。

在傳統段子基礎上進行改編,保留結構、加入時代搞笑元素,這是郭德綱在創作方面的最大特點。像《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我”字系列、“你”字系列,以及改編像《探清水河》等傳統小曲小調。

當然,也有的傳統段子被郭德綱改得面目全非,這到底算原創還是改編?很難定義。


岑詮


馬季先生,是體制內相聲第一人,他有著一個文藝工作者的政治覺悟和藝術自覺。他的創作和表演,歌頌也好,粉刺也罷,無不響應著時代。

姜昆,是文革後崛起的相聲演員,有著經典的表演。姜昆長期體制之內,為相聲的領頭人,講政治是必須的。但和馬季先生比,藝術造詣不及,更多了幾分官僚主義。

郭德綱,當今民營相聲團體第一人,以說相聲賣票為生。作品不涉宏大政治主題,以娛樂為主,更接地氣。郭德綱的作品,在大是大非上也有立場,算是講政治,但郭德綱不會有馬季姜昆那樣作為體制人的政治覺悟與追求。郭德綱的堅持,更偏文化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