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春秋名將系列之——兵聖孫武

兵聖孫武;我國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戰略家,也是具有鮮明樸素唯物主義的卓越思想家齊國樂安人{安城人、即即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生於周靈王{姬洩心}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病逝於周貞定王{姬介}六年{即公元前四六二年}享年八十四歲。周敬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二三年到周敬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一六年,歷時八年,九盡而功成,修成兵法八十有一篇;陣圖九卷.

春秋名將系列之——兵聖孫武


周敬王七年春{即公元前五一三年},經伍子胥先後七次力薦於吳王,於是孫武以兵法覲見吳王闔閭,他授命吳將後;根據吳國當時的具體情況,以兵法理論為指導,提出了一面修道整法、強兵習陣、選卒備器備戰、整軍經武,國勢日盛;


春秋名將系列之——兵聖孫武

一面三軍三分,一擊兩守,輪流乖楚的戰略思想。至周敬王十三年春[即公元前五零七年]孫武率兵三萬征戰楚國,楚起兵二十萬,雙方戰於柏舉,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孫武原則而具有靈活性的運用了四面吳歌、八方沅曲、八面伏擊、佯圍不攻,及千里迂迴的立體戰術,五戰屈楚兵於郢城,楚王逃亡,這一特殊以劣勝優的輝煌戰績、其規模之大、戰線之長在中國戰史上可謂空前,即使在世界軍事戰史上也屬罕見,這無疑是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成功範例。孫武的這一輝煌戰例至今令人歎為觀止。 破楚入郢後,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平忘屍、部伍失控、施暴淫亂,孫武數次力諫無效,吳王闔閭此時早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令孫武心寒,無奈之下掛印而去,臨行留下帛書;上書,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欲進中原,先定吳邊,預定吳邊,先定元元,強兵王霸元。

針對孫武的最終結局,歷史上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孫武被吳王夫差處死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孫武急流勇退,選擇隱居了。由此,不管是哪一種結局,這都促使孫武在歷史上逐漸銷聲匿跡,乃至於下落不明。其中,就第一種說法來說,據《漢書》記載,兵聖孫武是被夫差誅殺的。在《漢書》中,存在這樣一句話:“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也即孫武和吳起、商鞅、白起一樣,都遭到了被君王處死的結局。

同時,針對吳王夫差處死孫武的原因,有歷史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孫武、伍子胥率軍被楚國擊敗了。眾所周知,春秋末期,孫武、伍子胥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但是,對於地域遼闊的楚國,顯然不是吳國可以吞併的。在秦國出兵的幫助下,秦國、楚國聯軍擊敗了吳國的士兵。此後伍子胥作為吳國重臣繼續活躍在歷史舞臺,而孫武卻下落不明,事蹟再無記載。由此,作為吳國士兵的將領,孫武很可能是被吳王夫差下令傷害了。


春秋名將系列之——兵聖孫武

最後,不過,在吳王闔閭去世後,即位的吳王夫差為人比較殘暴,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貢曾評價夫差:“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特別是在吳王夫差在位後期,居然處死了伍子胥這位孫武的好友。由此,對於孫武來說,不管是心灰意冷也好,還是懼怕這位殘暴的君王,選擇隱居無疑是當時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了。在伍子胥被殺後,孫武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爭謀劃出力,轉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約公元前470年,隱居中的孫武去世,留下了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