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請問一下專業人士,同樣價格買電動車,那些老品牌對於新品牌來講有什麼深層次優勢嗎?

LNW714


你好,根據你問題的情況,我大膽猜測你是需要汽車指標的用戶,在一線城市生活。你說和新勢力同價,那麼你的消費預算應該在20萬以內。

考慮到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嚴苛的燃油車牌照額度,我想贈送綠牌的新能源電動車是首選第一要素。

說起中國消費者的購車優先級,根據錢包裡面鈔票的數量,這麼多年天然的劃分為了三個等級。

l 日本、歐洲、美國進口車如雷克薩斯、寶馬、奔馳、奧迪等純進口車型為第一梯隊;

l 國內各合資大品牌如大眾、通用、兩田等國內生產車型為第二梯隊。

l 自主品牌吉利、長城、長安、奇瑞、江淮等自然就排在最後的第三梯隊了,其中也包括新勢力們。

20萬價位以內的新能源電動車,滿足送新能源牌照的要求,目前市面上主要以國產自主品牌如上汽榮威ERX5 新能源、威馬EX5、比亞迪宋Max新能源等等,合資大廠同等價位則僅有剛剛上市的雪佛蘭暢巡,以及同門師兄弟別克微藍了。

我這裡就拿雪佛蘭17.99萬價格的暢巡和18.98/18.99萬的威馬舉例。

從價格來看,相近配置車型的指導價甚至低於威馬EX5以及新上市的EX6。

2020款雪佛蘭暢巡

熟悉通用的人都知道,旗下車型很多都採用統一動力規格的配置,在2020年,這樣的做法其實有一些“敦厚”。

一般而言多數主流合資的做法都是匹配不同的動力總成,搭配不同的配置。背後的邏輯是更高的單車利潤,比如把一個比較常用的配置放在更高一級的動力總成上,那麼消費者會考慮花更多的錢購入更貴的車型。

暢巡走的還是一貫的全系相同動力總成的路線,統一使用的是52.5kWh電池組,前置單同步永磁電機,所有參數都是一致的。

為什麼要將車型最終定位跨界車,其實是為了多功能用途和電動車性能的平衡,當然還有價格。所以在這個價格區間裡,大多數車型要麼是跨界車crossover,要麼是緊湊型SUV。

顯然跨界的造型,是妥協了部分的後排空間來換取造型上的優勢。


大廠的好處,最核心的是安全


早期為什麼新勢力那麼快就好像佔領了市場,傳統車企幾乎沒有還手?

是因為新勢力的優勢就在於快速拿出產品,和服務意識上的創新;而傳統車企的優勢在於體系化生產一臺“沒有短板的車”。

電動車在面向市場之前,與傳統燃油車一樣,會經歷繁複、嚴苛的安全測試和認證。大眾、通用、本田、豐田都在深耕電動車方向,其中電動車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比如雪佛蘭暢巡的三電系統,嚴格按照高於功能安全的系統安全要求開發,電池組全新配備智能水循環溫度管理系統,電池包滿足遠超國標要求的的極限安全檢驗,並配以3重物理防護結構設計,全面滿足整車安全性。

而對於暢巡來講,我能告訴大家的是,所有零部件和整車測試的標準的流程,都是參照其他燃油車的標準。

比如我們經常在廣告片裡看到的,汽車在冰天雪地裡做各種漂移、急剎的測試視頻,都屬於整車測試的範疇。但是對於電車來說,針對電池性能有額外的要求,這些要求可能在原本的汽車測試標準裡沒有,整個行業也不存在一個通則。

那麼像通用這樣有完備生產和測試經驗的廠商,在積累了大量測試經驗後,才有能力對評估標準做一個新的定義,換句話說“只有大廠商才知道怎麼測試能保證消費者用車不出問題”。

燃油車要去的三亞(高溼度)、吐魯番(高溫)、牙克石(高寒低附著係數),暢巡也都去過,並且按照相同的標準完成了電池電控系統的24萬公里可靠性測試。

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個不考慮用車環境的車主,在一個非常不適宜用車的環境下買了暢巡,也能保證至少24萬公里的可靠性,這基本覆蓋了一個車主的用車全過程。

對於新晉電動車品牌來說,這些經驗和驗證是會大打折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