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回來了?

ik20


“庚子賠款”源於1901年義和團運動失敗,隨後八國聯軍大舉入侵北京城,滿清政權卑躬屈膝的與“日俄英德美法奧意荷比西”這十一個國家簽訂的《辛丑條約》。其賠償金額數量之大,主權喪失之嚴重創近代歷史新高。簡單的做法就是,中國賠償給以上國家(後來又加入了葡萄牙、瑞典、挪威三個國家)共計4億5千萬兩白銀作為戰敗的賠款。但是當時清政府國庫空虛,並沒有這麼多的錢給,於是列強提議分期付款。分39年還清,年利率為4%。這樣算下來,按照各國的貨幣匯率不同,實際上所要擔負的賠款數目是9億8千多萬兩白銀。


至於為何後來美國又率先退還,是因為一個叫梁誠的人。梁誠是當時清政府駐美國的公使,梁誠多次就戰爭賠款一事跟美國國務卿約談,梁誠認為“庚子賠款”實在是太多,超出了這個人的負擔能力,美方對此也不予置評,隨後梁誠多方遊說,想讓美國退還虛報的賠款,結果美國就真答應了,並在1908年發表正式聲明,退還一半“庚子賠款”,用來資助留美中國學生。

那麼美國為何要這樣做呢?難道是因為美國突然良心發現,大發慈悲了?還是駐美公使梁誠的遊說打動了美國高層?顯然不是這個原因。一國的政治決策,首先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國家利益。所以說美國之所以能夠做出如此反常的行動,是因為這樣做可以滿足他們的國家利益。什麼利益呢?

美國的亞洲戰略。說簡單點,就是美國不希望鉅額的賠款將中國壓垮,而最終便宜明顯有地緣優勢的日本和沙俄,所以美國退而求其次的想到了緩衝法,將賠償減半,並且資助中國留學生,這樣做可以保證清政府一下跨不了,又不至於太強大,可以讓美國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

經過工業革命的美國,在十九世紀初實力上已經明顯趕上了老牌的殖民國家,但是仍然沒有絕對的優勢可以打敗英法這樣的國家,唯一可以彎道超車的做法就是對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市場進行經濟滲透,從而獲取高額回報,不至於讓英法等國一家獨大。此時如果美國能夠退還賠款,不但可以使得中國免除滅國危險,而且將戰爭賠款返還用以支持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將來必然是中國的精英階層,這樣就在中國人心裡留下了好印象,如此一舉兩得事情,美國當然不會拒絕,在美國率先提出退款之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或廢除,或改立新的賠償辦法。


木劍溫不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簡答,美國根本就不缺這筆錢。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慈禧,和鴉片戰爭、中法戰爭都是不同的。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進來,說白了都是慈禧的昏招。

自從百日維新以後,慈禧知道光緒試圖政變殺他,勃然大怒,希望將光緒整死。

誰知道,列強對慈禧兇橫保守的的作風極為不滿。

列強本質是來中國撈錢,希望中國能夠實現光緒的主張,進行資本主義改革,開放自由市場,這對列強有利。

而慈禧太后壟斷當時中國所有權力,擺明了就是列強的阻礙,所以雙方矛盾激烈。

列強全力保住光緒,甚至派醫生為光緒檢查身體,一般認為這讓光緒過活了十年。

這就讓慈禧極為憤怒,因為她本來是要廢除光緒的,甚至要他命的。因為列強的干預,被迫放棄。

但慈禧不死心,試圖和列強幹一下,給他們點教訓,讓他們不要干涉慈禧的內政。

但公開和列強開戰,靠垃圾湘軍淮軍都不是對手,袁世凱的新軍又不到1萬人,沒法打。

最終,慈禧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利用反洋人的義和團。

對於慈禧來說,義和團只是走狗和棋子,用他們對付洋人。如果成功對付了洋人,讓洋人不敢幹涉慈禧內務,慈禧就會殺掉光緒,再立一個傀儡,隨後消滅義和團;但如果義和團對付不了洋人,慈禧也會藉口說是這是人民運動,不管他的事,最後派兵把義和團消滅即可。

只是洋人也很鬼,識破了慈禧的意圖。

最終慈禧見把戲被揭穿,乾脆圖窮匕見,讓義和團聯合清軍一起打洋人,試圖讓洋人怕他。

結果呢?慘敗,簽訂辛丑條約,連內褲都輸了。

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並不希望得到庚子事變的錢,因為對華貿易的利益更大。

早在鴉片戰爭後10年,英國通過貿易從中國獲取1.5億兩白銀,辛丑條約那麼多國家一起也不過4.5億兩而已。

換句話說,洋人要求辛丑條約賠款,更多是一種羞辱:4億5千萬中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

實際上,當時西方社會已經相對文明。以英國為例,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就認為鴉片貿易是道德淪喪的。之所以國會議員同意開戰,主要是受到義律的宣傳“中國虐殺英國公民”。即便如此,國會最終同意開戰和反對開戰,僅僅相差9票。

所以,英美法受國內文明的影響,尤其是知識界和媒體的抨擊,對賠款並不在意。

最終,英美法的辛丑條約賠款,基本都用作中國的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說白了,也是對列強有好處。培養一批西方教育的中國人,自然會大大加強中西方的聯繫。

客觀說一句,八國聯軍雖不是好東西,當最壞的就是慈禧。

這老孃們,為了一己之私,搞得國家差點滅亡,老百姓不知道死了多少。

最終被人掘墓毀屍,挫骨揚灰,也是報應不爽。


薩沙


美國退款的事兒還得追溯到時任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得知大批中國青年赴日留學的信息後,在1904年底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減免部分拳亂賠款,資助清國留學美國》的建議書,並得到美國部分上層人士的支持。隨後經時任中國駐美公使梁誠的不懈努力,1908年6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退還庚子賠款案。其實當時不僅美國有退款,俄國、法國、英國、日本、比利時均有退款,其款項多用於教育,其中現在的清華大學(留美預科學校)便是美國退款的最大“遺產”。


圖、第一批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合影

美國國會通過退款賠償案後,1908年7月11日,柔克義將美國核減賠款文告送達中國政府,其內容表示:“美國決定以部分庚子賠款還贈中國,但貴國政府得遣學生來美留學”。中國外務大臣慶親王奕劻也予以回覆,並承諾每年派學生到美國接受教育。其中前4年每年派送100個學生,第5年開始每年派送50名,直至賠款完畢。

辛丑條約中,中國應賠付美國2444萬778元8角1分,羅斯福將未付的1078萬5286元1角2分,在1909年1月1日開始退款。其實退款並非美國退款,而是從每年應交的賠款中扣除。實際上這筆錢也是中國政府從各項稅款中徵收上來的,只不過交給美國花旗銀行後,並不受中國政府支配,而是由美國政府進行監督使用。為了紀念羅斯福總統對清華的貢獻,清華的西體育館被命名為“羅斯福紀念體育館”。

1909年成立肄業館,2年後更名為清華學堂,這也是北京清華大學和中國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的前身。該校設立的初衷便是為留學生準備的留美預備學校。學生在此經過8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


航空之家


每1箇中國人捐1分錢,足夠讓1個困難戶秒變土豪,出1兩錢又是什麼概念呢?那就不是做慈善,而是被敲詐……

清末,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逼迫清廷簽署《辛丑條約》,公然寫著"賠償白銀4.5億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這就是“庚子賠款”。

當時的清朝人口正好約4.5億,列強表面要1人1兩,盤算是要1人2兩。更無恥的是,8個國家最終提出的金額是4.6億兩,多出1000萬兩。因此,8個國家就賠償的份額一直處於談判當中……

從1872年起,清廷啟動“幼童留學”計劃,留美的中國孩子表現優良,美國人希望跟更多的中國留學生來美。

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後共派出120名幼童前往美國留學,所有費用全部由清廷承擔。後來,清廷覺得留學生報效朝廷效果不佳,對派遣留學生漸漸沒了興趣。


美國人就有意用“庚子賠款”的錢,來資助中國人來美國留學,為什麼美國人會想到這個點上?原因是“庚子賠款”太不合理,中國人賠償太多了……

在關於賠款的談判期間,美國人就表示願意按照比例削減賠償額,從4.6億削減到4.5億,還可以繼續削減。但是,其他7個國家不樂意,只同意按比例削減到4.5億。

“我們準備把我們的要求縮減一半,如果其他列強也這樣做的話。”時任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曾對美國駐華代表柔克義這樣說道。在4.5億兩的賠款中,美國佔5%,摺合美金高達2500萬元。


1903年,梁誠出任駐美公使,他開始在美國四處奔走,希望能夠減少賠款。鑑於中美關係的變化,拖了將近4年後,美國人開始認真考慮庚子賠款處置問題。

美國政界主張,將賠款全部用於中國來美的留學生;而清廷卻有不同意見,有人說用一部分辦學堂,有人說先辦企業盈利再辦學堂,還有人主張開發東三省。

美國人又不是傻子,他們是想用這筆錢培養親美人員,從而實現插足中國的目的,你們要發展經濟、搞開發,他們可沒有興趣。結果,清廷讓美國人長了心眼,他們要求先拿到賠款再返還給中國,以確保錢用在辦學上。

1908年5月25日,美國通過庚子賠款退款議案,決定從1909年到1937年的28年時間,逐年用退款資助中國留美學生。為了讓留學生適應美國生活,清廷創設清華學堂,作為出國前的預備學校。10年之後,其他列強看美國人乾的不錯,也就紛紛效仿。


子屠龍


這個問題描述的不夠嚴謹,美國退還的不是全部庚子賠款,而是在扣除應賠金額後剩餘的條約中的款項。這個餘額的退還是採取“先賠後退”的方式,而且是有條件的退還,退款前後共歷經兩期談判。

美國是自1909年開始,扣除“應賠”部分後,退還本息總數為2972萬餘美元。分32年逐年有條件退還。1924年,美國政府通過退還庚子賠款剩餘餘額的決定,大約為614萬美元,這是第二期庚子賠款退還。國民政府給日本的賠款一直持續到1939年1月,不得不說國府信譽“極佳”。

那麼,為什麼美國要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是給多了嗎?沒錯,起因就是這個。

1904年底,中美雙方就庚子賠款的諸多疑問進行了會談,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向美國國務卿約翰提出說:“對美庚子賠款原屬過多,如美方能退還賠款,則會在各國中樹立良好的印象。”約翰思慮良久,說他要請示總統先生,需要認真的研究一下。其實這就是推脫之詞,然而這一等就是三年。

美國為何會在三年後態度發生轉變呢?我們先看一下庚子賠款的背景。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迫使中國在北京簽訂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中國除向參戰的16國外賠款外,還需向荷、比、西、葡、瑞、挪等所謂的受害國賠償,總計關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年息4釐。其中強盜之一的美國所得賠款本息合計7190萬兩官平銀。美國在簽訂條約時提出將賠款總額限定在“中國有能力償付”的範圍內,這並非說明美國是強盜善良,而是美國出於長遠利益考慮,避免清政府垮臺。

促使美國退款的原因之一:美國排華法案的出臺使對華貿易受到影響。

1905年,美國出臺排華法案,中國爆發了抵制美貨的抗議活動。美國國際聲譽降到了最低點,對華貿易大受影響。在抵制美貨三年中,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直線下降。從1905年的5500多萬元,下降到1907年的2500萬元,其中紡織品下降50%,石油下降30%。據當時的《時報》記載,“自抵制美約之風潮起,花旗麵粉大為滯銷。”上海國產的連年虧損的布在1905年“生意之佳,為往年所未有,實因不用美貨,頓形暢旺。”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羅斯福建議用退還庚子賠款的方式來平息中國人的憤怒,並建議將退還款子供中國派遣學生赴美留學使用。

促使美國退款的原因之二:中國人赴日留學的增長會影響美國戰略。

據美國1908年統計,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未超過300人,而中國留日的學生數卻在逐年增加。從1905年到1907年間,赴日留學的中國學生不斷增加,到1906年達到了11900人,到了1907年,留日人數略有回落,但仍有9000多名留日學生。於是美國伊力諾依大學校長詹姆斯,於年初提交了一份《關於派遣教育考察團去中國的備忘錄》給羅斯福,對當時大批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的狀況深感不安,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後,將規勸中國政府仿效日本,其結果將影響到美國的國家戰略及在華的利益。

美國認為要想在中國的商業、精神上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只有通過教育中國年輕一代來達到目的。假如美國能成功地吸引中國學生進來,那麼美國這種從文化上控制中國的方式無疑是最巧妙的。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美國在商業上持久地獲利。美國這個算盤打的可謂精細。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條件

第一期退還:

經過3年的不斷交涉,美國於1908年通知中國公使梁誠,美國決定從1908年12月31日開始退款,並規定:自退款的第一年起,中國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派學生100人留美,如果第4年派足2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派50人,直到退款用完為止。雙方還商定,在派遣學生的同時,由清政府在北京設立一所留美預科學校。1911年4月,這所學校在清華園成立,定名“清華學校”,是現在的清華大學的前身。

退款原則規定,清政府必須要賠款原定的數目給美國,然後從花旗銀行到美駐上海領事再將購買的匯票送至銀行,最後美國總領事需要簽字,這一系列手續完成之後才能將賠款退給中國。這種“先賠後退”的辦法意味著美國依然控制著賠款,並保持美國“實際債權人的地位”。美國的平均每年退款約70萬美元,由清政府外務部經管,主要用於留美學務和清華大學經費。沒有用完的退款作為清華基金,美方監督。

第二期退還:到1918年1月,美國得到的賠款本息已達1200萬美元,差不多已達到其自認的“應付”賠款額。按賠款協議規定,中國仍欠美國614萬美元。通過眾多的美國及中國教育人士的不懈努力,美國兩院聯席會議與1924年5月通過繼續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決定。報紙點評此次退款是用以鼓吹親美熱度使華人美化為目的之教義。

1924年9月,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成立,設有財政委員會,掌握基金及代管款項之存放及投資。該基金存放於美花旗銀行。美國學者邁克亨特指出:“美國原本就不公平地獲得了庚子賠款,現在退還部分但拒絕將它用在中國急需的事情上。創辦清華造就中國的人才,留美歸國的中國人才在政局上很有影響。就目前而論,這番舉動於中美關係上,已經發生異常的效驗”。


野史也是史


這件事乍一聽給人的感覺是,美國真是民主國家啊,到手的錢還能退出來,對美國好感瞬間增加,如果你這麼想,那麼美國退款的意義就達到了。

庚子賠款美國一共獲賠多少

1900年清政府戰敗後,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了賠償各國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這個屈辱的數字式中國人沒人一兩,這就意味著全國人都在為戰敗而“贖罪”。

在庚子賠款中,美國的賠款總數排名第六,合計3200萬兩,摺合成美元差不多2400萬,我粗略的推算了一下,當時100萬美元大致摺合現在的2000萬美元,所以當時的2400萬美元大致摺合現在的5億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就更高了。

退還賠款

實際上當時的賠款完全是敲詐,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賠款數額過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先生遊說美國政府各個部門,希望美國可以開先河退還一部分賠款。

美國政府也意識到庚子賠款已經徹底摧毀了大清的國本,大清滅亡是可以預見的,美國打算用這筆錢做一項長期投資,1908年美國決定退還一半的不實賠款。

(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指定了退還賠款的用途

美國退還的賠款被指定用於教育方面,1、指定中國政府向美國派遣留學生,庚子退款支付赴美留學生的各種費用。2、在國內興辦高等教育機構。

美國的退款形成了連鎖反應,隨後各個國家都出於自身考慮開始退還庚子賠款,只有日本非常頑固,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還在還債。

美國的目的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絕對不是良心發現而退還賠款,他們希望通過大量招收中國留學生達到控制中國下一代的目的,培養親美的精神領袖。

英國人一看,不能讓美國人吃獨食,所以隨即也效仿美國的做法,指定退還的賠款用於向英國派遣留學生,可是效果和力度遠沒有美國好。隨後比利時也效仿美國做法,

比如生物學家童第周就是庚子賠款的比利時留學生。

當然美國的這種做法對於中國也是有好處的,民國時期大師輩出,其中有很多都是庚子賠款的留學生,比如胡適,趙元任,錢學森等人。他們很多人學成回國對於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點點歷史


直接說吧,為了開啟中國民智,改善投資環境,更好賺錢。

近代史從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中國大門,他們的目的就是,來和我做生意,買我的商品,我從這裡掠取原材料。

發財是他們的目的。

後來各國,除了我們那兩個心懷鬼胎的鄰居——日本和沙俄,這兩個傢伙除了掙我們的錢還想要殺我們的人,奪我們的土地。

歐美列強在中國經商過程中,他們發現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雖然歷經封建統治者壓榨,人人長著一張麻木的臉。

但是不代表他們就不敢反抗,當把他們逼上絕路的時候,他們也會用性命一搏,絕不是坐以待斃之徒。

而且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著勤勞的身體,聰明的大腦,只要善加引導就能創造出無比燦爛的文化。

但是很可惜,千年的封建統治讓他們對皇帝及其統治者有一種迷信,以為只有這些人才能帶給他們幸福生活。

所以當他們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的時候,這些人就成了效忠皇帝的殺人機器。

他們盲目排外,毀滅一切文明,只為了效忠所謂的帝王。

慈禧太后就是依靠著這個向八國宣戰。

美國人認識到要想更好的在這塊土地上掙錢,就必須要改善其投資環境,要改善投資環境必然要從改善民智開始。

否則這些淳樸善良的國民一旦被邪惡的統治者利用就很容易形成一股洪水,摧毀一切。

所以美國人將賠款退回來。

一方面他作為新崛起的帝國主義,樹立良好的形象。

另一方面也改善中國的民智,所以他們退款主要用於教育醫療的改善。

他們相信,只要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現代運行規則,不要迷信什麼神仙皇帝,這個世界能幫助你們的只有你們自己的智慧。

慢慢的民智漸開,就不會給慈禧這樣的邪惡統治者利用。

中國成為現代世界的一部分,融入世界規則,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商機。

後來列強紛紛效仿,當然除了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派出去的留學生學成歸來,許多人都成了當時國家的脊樑。

許多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例如胡適,例如竺可楨,例如詹天佑,例如童第周,例如錢學森……

這些人簡直就是一部中國自強的歷史。

中國人也漸漸走上了現代化軌道……

只可惜,現代的美國處處設置貿易壁壘,動輒以制裁恐嚇,早忘了其初心。


錦翼


1901年(辛丑年)9月清政府和日本、俄國、英國、德國、美國、法國、奧匈帝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11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該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為抵押。這筆鉅額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儘管是和11個國家簽約,但由於在義和團事件中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國使館也遭受損失,所以最終確定這筆賠款由14個國家瓜分。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他敏銳地意識到:美方已承認美國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於是他在美國國會議員中四處遊說退還不實賠款。然而要讓人家返還已到手的東西又談何容易呢?然而出乎梁誠和當時全體中國人意料之外的是:美方居然爽快應允了。到了1908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

就這一事件的客觀效果而言:的的確確推動了當時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使其他列強紛紛退還賠款。這點是毫無爭議的,那麼問題來了:美國這麼做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嗎?難道僅僅只是出於對中國的同情嗎?顯然不是——事實上國際政治從來都是以本國利益為優先考慮項。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主要目的自然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的,至於客觀上為中國帶來的是有利影響或是不利影響並不是美方的優先考慮項。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正在經歷飛躍式的發展:美國已是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積900多萬的龐大國家,人口也已發展到9800萬,在世界工業生產的相對份額中已超越原來的世界工廠大英帝國,躍居世界第一,軍隊人數也已增長到100000人並打敗了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獲得了古巴和菲律賓等殖民地。應該說這時的美國已不滿足於僅僅扮演美洲老大的角色,美國正積極希望介入世界事務。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恰恰正是美國對外擴張勢力範圍的重點地區。儘管美國已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國,然而相比英、法這樣的老牌列強只具有相對優勢,仍不具備絕對碾壓的實力。這時的美國同其他列強比起來並不常用武力直接侵吞別國領土,而更多是通過要求別國開放門戶以實現經濟滲透的目的。

美國正是基於這樣的目的並不希望看到中國的崩潰,因為中國一旦崩潰獲利最大的將是具有地緣優勢的日本和沙俄,而美國則將失去偌大的中國市場。而鉅額的庚子賠款完全可能使中國政府的財政體系陷於崩潰,而日、俄將不會放棄這個趁機干涉中國內政的天賜良機。如果美國在此時主動歸還賠款無疑會在中國人民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對此美國方面是看得很清楚的: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而事實上美國這一舉動也確實獲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用美國退還的這筆庚子賠款培養出來的赴美留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至此在中國的精英人物中出現了普遍的親美傾向。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00年,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朽激起了人民的不滿,義和團運動隨之興起。當年6月,德國駐華公使馮-克林德遭清軍槍殺,西方列強隨即以此為藉口發動企圖瓜分大清的戰爭。

圖為《辛丑條約》簽訂者李鴻章和列強代表

同年5月底至6月初,以美英法德俄為首的八國聯軍部隊以保護使館之名悍然開進北平。最終,清政府和義和團的長槍短刀沒能抵擋住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清政府被迫求和並於次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在《辛丑條約》賠款一項中赫然寫著"賠償白銀4.5億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而這一賠款就是我們所說的"庚子賠款"。該賠款除了趁人之危榨取經濟利益外還帶有強烈的侮辱:當時大清帝國人口約4.5億,列強意為大清百姓每人向他們賠償1兩。

圖為《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就要開始同各國商討賠款的相關細則。其中給美國的賠款事宜具體由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負責。與梁誠商討的美方代表則是當時的國務卿海約翰。

兩人在詳談過程中海約翰間接的表示庚子賠款的數目確實有些太多。而梁誠則來了個順水推舟,努力爭取降低賠款金額。於是,梁誠開始四處遊說,包括到美國國會去爭取。

在梁誠的極力說服下,當時的伊利諾大學校長埃德蒙-詹姆士和傳教士阿瑟-史密斯先後向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諫言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大家在此處一定要記住建議退款的兩人的身份:校長和傳教士)

圖為駐美公使梁誠

最終,羅斯福採納了退換部分賠款的建議並呈報國會。1908年5月25號,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羅斯福的退款諮文,但要求這部分退款必須用於資助大清學生赴美留學使用。

常言道: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美國費盡周折獲得賠款怎麼又會輕而易舉地退還回去?而且還要資助大清學生赴美留學?這其中的原因我們從詹姆士校長給羅斯福的備忘錄中便可窺得一二!圖為第二批庚子賠款赴美留學者

詹姆士的大意是"美國如果資助清帝國學生赴美留學,就可以通過給他們灌輸美國式教育從而對他們產生精神上的影響,這樣所產生的商業回報將遠遠大於戰爭賠款"。詹姆士還告訴羅斯福"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遠比追隨軍旗更可靠"。

其實詹姆士的意圖並不難理解,他的目的就是利用美國先進的教育體系打造一批"黃皮白瓤的香蕉人",再讓他們回到清帝國擔任社會上層精英,然後再利用這些"美國產"的精英階層控制整個大清。而傳教士阿瑟-史密斯的意圖跟詹姆士相差無幾,只不過他想改變的是宗教信仰罷了……

圖為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所以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並非良心發現,而是在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選擇了後者。另外最令人氣憤的是對於日本的賠款:直到淞滬會戰爆發後,民國政府仍在向日本足額支付賠款並一直持續到1937年8月底。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國退還庚款,有著深刻的考量。

首先庚款的賠款,相較於當時德國等國家在一戰中的賠款,實際上並不算多。要知道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是8000萬兩,這還是在國家財政和經濟非常疲敝的時候,和珅被抄家後所得財產有9億兩白銀,摺合人民幣3600多億元。西方國家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懲罰慈禧太后,也是在羞辱中國人,四億萬千萬兩白銀,剛好每個中國都陪一兩。

美國退還庚款,一方面是順應當時的世界潮流。中國的經濟疲敝,無法償還鉅額賠款。西方國家通過一系列的條約劃分勢力範圍,早已將中國經濟牢牢控制住,如果這個時候再橫徵暴斂,很有可能會摧毀中國經濟,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其次也是希望收買中國的民心,讓中國的精英接受美國的教育和價值觀,這才是最大的投資,不然你看今天的清華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