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相信每个职场人,都有着一个做上管理的梦:
先在销售岗位沉淀一番,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待有朝一日做出业绩,成为公司里令人艳羡的拿单高手。

随后,老板满面春光,小手一抖,把自己提升为管理层。

接下来的生活,就是沙发配红酒,看着在自己办公室内进进出出的下属,摆出一副大佬的模样,发布任务,指点江山...

这剧情,这画面感,俨然已经可以拍出一部《霸道总裁晋升记》。

可惜,回归到现实,我可能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做管理,尤其是公司里的top sales 。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P(Profession)和M(management)的区别。

所谓P

是指你的岗位内容并不需要和团队产生太多的交互作用,或者交互渠道比较单一,而且价值主要是由你自身来完成。

所谓M

是指你的工作并非创造直接价值,而是帮助整个团队去形成价值,你发挥的更多是组织、协调、促进和激活的作用。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这就意味着,假如你手下有十名下属,但你只是单纯地发布任务给他们,又或者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具体工作该怎么做。

而这十名下属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仅仅只是帮自己降低工作量,撕杀在最前线的人还是自己的话。

那么,你依然还是个P。

但是,如果你能帮助这十位下属设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并将路径落实成为措施,让整个团队跟着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不断前行。

那么,你才能被称之为M。

从这个角度看来,P和M之间,就像是球员和教练的关系。

一个英勇善战的Top sales,正如篮球场上的乔丹。

他是团队里的绝对核心,能以一己之力在对面五名队员头上得分,带领团队走向胜利。

但是,即使乔丹已经被誉为了“篮球之神”,在他退役成为一支球队的管理层后。

这支球队却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十分惨淡的成绩。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懂得如何在球场上发挥自己的天赋,却不懂得如何把天赋复制给球队里的每一个人。

反观,很多在NBA中带领球队夺得冠军的教练,他们在此之前,通常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球员。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所以说,不是每个销售能力强的人,都具备能够做管理的能力。

很多人即使晋升成为了主管、领导,但他依旧是靠自己去创造直接价值,并没有涉足到M的领域。

实际上,真正的M,是不会再去前线冲锋,做类似于跟进客户的工作,顶多在大客户来拜访或者拜访客户的时候出面。

举个实例:

前几个星期,我随团队出差去台湾跟越南。

在此期间,我也会去见供应商,但我仅仅只是做以下工作:

1.帮助团队做供应商的评估。

2.帮助团队做供应商的判断。

3.帮助团队建立与供应商高层之间的关系。

至于后面的客户跟进工作,我一概不负责。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疑惑:
如果我不具备M的能力,只适合做P的话,那么我不是要拿着四五千的底薪,一辈子在基础岗位挣扎了?

关于这点,其实就要取决于你所在的公司,对于P的发展,是持着怎样的一个态度。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公司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就有P和M这两条线。

行政等级从P1到P9以及M1到M9,所有人在进公司那一刻起,就已经通过评估决定他们到底适合在哪条线发展。

处在P线发展的人,只要达到公司设定的评定标准,同样可以开启晋升窗口,提薪或提档。

而P的晋升,总体取决于以下三点:

1.看待问题的角度。

2.看待问题的高度。

3.所创造价值的大小。

这里我重点来讲下第三点。

很多人的第一份销售工作,都是从跟单开始做起的,也就是说从客户下单后到最终出货的整个流程,基本上都要自己跟进。

工作强度以及问题的繁杂程度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但是,对于整个销售链条来说,最有价值的一环必定是拿下订单。

这意味着,销售要想突破自身的天花板,必定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精力聚焦到能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去。

譬如说,一开始你可能要负责销售到跟单的整个过程,随着能力的提升,你可能专注于销售,跟单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做了。

再后来,你可能就只负责销售过程中的重点谈判部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轻松。

而这个聚焦的过程,就是P上升的路径。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但有小伙伴也表示:道理我虽懂,可我的老板不懂怎么办?

且不说公司根本就没有设定P和M两条晋升路,在老板眼里,标准化流程和分工都不重要,能赚到钱才是王道。

选管理就是谁销售业绩好谁上,即使真的当上了管理层,一些基层的工作还是要自己干。

在这种情况下,纵有十八般武艺,也会被老板封印下去吧。

面对这样的疑惑,我想送各位一句话:
公司的高度,决定了个人的高度。

当你老板的认知已经严重固化,思想的高度已经到达天花板时,再跟他高谈阔论科学的思维、体制的改革无疑是在对牛弹琴。

就像你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谈互联网,谈电竞,谈5G时代一样,他们肯定无法理解。

因为他们的知识框架和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那么,竟然你没办法改变环境,为何不改变自己,逃离当前的环境呢?

很多人总觉得找工作就像婚姻,得要一步到位,相中个合适的公司就要干个好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免得日后离婚麻烦。

可是,在职场中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公司,它仅仅只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

当你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自己所在的公司时,就应该潇洒离开,去寻找符合自己当前发展阶段的公司深耕。

而此时,就要提及到另一个话题了:到底怎么做,才能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呢?

毕竟,不少人都有过被外表看上去是“暖男”,交往后却发现是“渣男”的公司坑过的经历。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我认为,在入职任何一家公司前,都要事先做好评估的工作,具体可以评估以下三点:

1

这家公司靠什么来赚钱。

譬如,它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技术呢?成本呢?还是设计呢?

它的订单主要来自于什么渠道?是参展呢?靠阿里巴巴平台呢?还是主动拜访呢?

这些,都决定了这家公司到底能够走多远。

2

这家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是否匹配,决定了你在这家公司工作,是否会感到开心。

譬如说,在你的认知中,客户的利益一直是排首位的,当客户反馈产品质量有问题时,第一时间,应该是跟对方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但如果你的老板着重的是短期利益,认为产品质量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情况,让你告知对方一声就好了。

此时,双方的价值观就会产生碰撞,你就会在工作中,看自己的老板越来越心烦,越来越不顺眼。

3

这家企业制度和框架是怎样的?

一家公司是否拥有一套相对明确的工作和管理流程,是判断这家公司处于哪一发展阶段的依据。

而且清楚对方的流程,也能以此来判断,自己入职后能否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

譬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在工作中,需要有人来引导才能提升的人,但却进了一家强调能来则战的公司,肯定会感到万般的痛苦和迷茫。

适合做管理的人,往往不是Top sales

综上所述,今天的文章主要讲了两点内容:
第一点,分清P和M的区别,并判断自己适合在哪条路线上深耕。

如果自己只适合做P,也请不要灰心,提高自己的能力往更高的P阶段走。

第二点,选择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

如果自己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当前公司的高度,请潇洒离开,寻找更好的下一任。

希望对你的未来职业规划,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