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老換少》是西北地區秦腔、眉戶等劇種經常上演的一出小戲。其故事發生清朝康熙時代的平涼。這出老者與少年換妻的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王輔臣叛亂時期。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老換少》劇照

王輔臣本姓李,河南人,後認明朝大將王進朝為義父,改為王姓。王輔臣有呂布之形貌,勇冠三軍,因騎射技藝超群,別號“馬鷂子”。輔臣降清後,曾作順治帝御前侍衛。後隨洪承疇經略河南、雲南。洪承疇返京時,提撥王輔臣為山西大同總兵隸屬吳三桂帳下。吳視王如子侄,甚加寵用。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康熙九年(1670),平涼提督空缺,朝廷封王輔臣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康熙以平涼為秦隴重地,親詔王輔臣進殿,溫話慰勉,賞賜豹尾槍,並囑其在京過了元宵節再赴平涼上任,王輔臣感激涕零,矢志效忠。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吳三桂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爆發了三藩反清事件。

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發難,公開抗拒撤藩,天下響應,反清浪潮風起雲湧。在災難性的內戰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年僅20歲的康熙權衡形勢,採取了不妥協立場,即詔令王輔臣南下征討吳三桂。當王輔臣率兵南下到陝西寧羌時,接到吳三桂送來的勸降書。在國事與私情之間,王輔臣一時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恰在此時,其部下因缺餉而譁變,王輔臣遂叛附吳三桂。返回平涼途中,其部下沿途劫掠。搶得婦女即裝進布袋,不問老少美醜一律“四金一袋”出售。有一老翁以四金購得一袋,打開後是一美貌少女,而一少年卻購回了一六旬老婦,二人晚上同宿一店。後老婦得知少女為平涼葛姓之女,父母均被叛軍殺害。老婦同情少女的遭遇,乘機與少女換衣易居,演出了一幕老換少的悲喜之劇……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王輔臣

王輔臣返回平涼,扯起反清大旗。吳三桂封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王藉助高大城牆並以虎山天塹為屏障,自持平涼有著豐厚的糧餉,屯兵駐守,與駐兵平涼的清廷甘肅總兵張勇對峙。

康熙十五年春(1676),命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坐鎮平涼。同年六月,朝廷軍向據守在虎山一帶的叛軍發起攻勢。圖海軍仰攻虎山墩,王輔臣軍列火器向下猛烈還擊,自清晨至中午虎山墩上火炮聲、喊殺聲響成一片,雙方傷亡慘重。叛軍終因寡不敵眾,丟盔拋甲,四處逃散。圖海派人以確保身家性命為條件勸王輔臣投降。王輔臣投降後,圖海急奏朝廷,授予靖寇將軍讓其立功自效。平定平涼、穩定西北後,康熙集中兵力,全力對付吳三桂。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病死。

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清軍三路攻下昆明,歷時八年、禍及六省的吳三藩叛亂被徹底平息。康熙二十七年秋(1688),詔令圖海與王輔臣進京,王輔臣自知身家難保,在途中自盡……

平涼故事:王輔臣叛亂與戲曲《老換少》

當年發生過激烈戰鬥的平涼北城牆,城牆下面是著名的柳湖公園。

昔日的虎山墩古戰場如今已經是北山公園,山下的涇河兩岸也建成了涇河風情大道,乾枯的河灘裡修築了幾道橡膠壩,波光粼粼 ,鳥語花香,令人賞心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