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老换少》是西北地区秦腔、眉户等剧种经常上演的一出小戏。其故事发生清朝康熙时代的平凉。这出老者与少年换妻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王辅臣叛乱时期。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老换少》剧照

王辅臣本姓李,河南人,后认明朝大将王进朝为义父,改为王姓。王辅臣有吕布之形貌,勇冠三军,因骑射技艺超群,别号“马鹞子”。辅臣降清后,曾作顺治帝御前侍卫。后随洪承畴经略河南、云南。洪承畴返京时,提拨王辅臣为山西大同总兵隶属吴三桂帐下。吴视王如子侄,甚加宠用。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康熙九年(1670),平凉提督空缺,朝廷封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康熙以平凉为秦陇重地,亲诏王辅臣进殿,温话慰勉,赏赐豹尾枪,并嘱其在京过了元宵节再赴平凉上任,王辅臣感激涕零,矢志效忠。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吴三桂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爆发了三藩反清事件。

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发难,公开抗拒撤藩,天下响应,反清浪潮风起云涌。在灾难性的内战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年仅20岁的康熙权衡形势,采取了不妥协立场,即诏令王辅臣南下征讨吴三桂。当王辅臣率兵南下到陕西宁羌时,接到吴三桂送来的劝降书。在国事与私情之间,王辅臣一时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恰在此时,其部下因缺饷而哗变,王辅臣遂叛附吴三桂。返回平凉途中,其部下沿途劫掠。抢得妇女即装进布袋,不问老少美丑一律“四金一袋”出售。有一老翁以四金购得一袋,打开后是一美貌少女,而一少年却购回了一六旬老妇,二人晚上同宿一店。后老妇得知少女为平凉葛姓之女,父母均被叛军杀害。老妇同情少女的遭遇,乘机与少女换衣易居,演出了一幕老换少的悲喜之剧……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王辅臣

王辅臣返回平凉,扯起反清大旗。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王借助高大城墙并以虎山天堑为屏障,自持平凉有着丰厚的粮饷,屯兵驻守,与驻兵平凉的清廷甘肃总兵张勇对峙。

康熙十五年春(1676),命都统、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坐镇平凉。同年六月,朝廷军向据守在虎山一带的叛军发起攻势。图海军仰攻虎山墩,王辅臣军列火器向下猛烈还击,自清晨至中午虎山墩上火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双方伤亡惨重。叛军终因寡不敌众,丢盔抛甲,四处逃散。图海派人以确保身家性命为条件劝王辅臣投降。王辅臣投降后,图海急奏朝廷,授予靖寇将军让其立功自效。平定平凉、稳定西北后,康熙集中兵力,全力对付吴三桂。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病死。

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清军三路攻下昆明,历时八年、祸及六省的吴三藩叛乱被彻底平息。康熙二十七年秋(1688),诏令图海与王辅臣进京,王辅臣自知身家难保,在途中自尽……

平凉故事:王辅臣叛乱与戏曲《老换少》

当年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平凉北城墙,城墙下面是著名的柳湖公园。

昔日的虎山墩古战场如今已经是北山公园,山下的泾河两岸也建成了泾河风情大道,干枯的河滩里修筑了几道橡胶坝,波光粼粼 ,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