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叶县东李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 “钱袋子”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乔培珠 王迎霞 焦萌) “预计再有10天饲用玉米就要收获,我现在正抓紧联系购买专用收割机,不能耽误了收玉米。”8月13日,叶县田庄乡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满心欢喜地说。

叶县东李村是全国文明村,全村486户村民1866口人,可耕地2200亩。为带领全村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该村积极响应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号召,于今年5月率先成立集体经济性质的叶县四季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发展小麦良种繁育和饲用玉米种植。

在过去,村民靠种植玉米增收的空间不大,种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周边养殖企业优质饲草供给不足,要从外地购买。

如何破局?李富青决定带领村民种植饲用玉米。这种玉米较传统玉米相比,秆粗、穗儿大、产量高,在玉米穗未完全成熟时,直接用机器将玉米连秆带穗一起粉碎、打包,作为牲畜饲料。不仅亩均纯收益能达600元,还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

在一大块玉米地头,李富青介绍道,村北的伊源乳业公司饲养奶牛需要饲草,与东李村签订了2000亩的饲草收购合同。拿到合同后,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四季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1500多亩土地。

“听说村里搞集体经济,俺举双手赞成。哪怕土地流转费以后给也中,交给村里我放心。”不少村民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

从县里发出发展集体经济号召之初,东李村“两委”就干劲十足,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李富青把自己流转的200亩地转租给村集体公司,全村群众热情高涨。

据了解,该村贫困户丁永琴把家里的4亩地全部流转村集体,每亩地每年可获得800元租金,村集体额外对贫困户每年补贴1200元。目前,该村4户贫困户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集体。

“土地也流转了,每年有分红,我就可以放心外出务工了。”村民李国伟在把家里的5亩地流转后便动身到广州务工,妻子闫丰芹留在家里照顾90多岁的婆婆,并到位于该村的望三江实业有限公司制作电子元件,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望三江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中低压电器的企业,公司现有200多名员工、年产值2000多万元。东李村利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专项资金120万元购买厂房,再以厂房租赁的形式入股望三江公司。按照有关约定,该公司每年支付东李村最低10万元分红,市场行情好时按效益的10%进行分红,这成了东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又一大来源。

不仅如此,望三江公司还吸纳该村及周边村里贫困户、村民就近就业,仅东李村就有40多人在该厂务工,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种植饲用玉米和入股望三江公司这两个集体经济项目,预计可以给我们村每年带来50万元的集体收入。”面对未来发展,李富青满怀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