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骗!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学会了吗?

生活中我们要用一双慧眼来看待这个世界!

可是教育孩子,我们最好睁一眼,闭一眼。因为“骗”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如何“骗”孩子。

用睁着的那只眼去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对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我们如果能闭起眼睛,那些缺点、不足和问题就不存在了。

有些家长很聪明,他曾反问我说,那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些家长也许不知道,学会“欺骗”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骗!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学会了吗?

▲一个妈妈去开家长会,结果老师告诉这个妈妈,他的孩子全班最差,最多坐三分钟就会分心。这位妈妈回去以后“骗”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现在能坐三分钟呢,进步很大。

孩子非常兴奋。他慢慢能坐住五分钟、十分钟了……这位妈妈就用这种“骗”的方法一直把孩子“骗”进了清华大学。

▲一位学生语文只考了12分,老师问他为什么考不好,他说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课没认真听。老师“骗”他说:“你不感兴趣,没认真听都能考12分,说明你太厉害了。如果稍微花一点时间的话,一定会更好的。”下次这个孩子考了20分,老师又夸张的说他很聪明,稍微用点力就进步这么多,这个孩子在老师的“骗”术下,一直不断用力,最后成绩越来越好。

这个老师用这个方法“骗”到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他创造了中国教育的神话,无论他接手的是多差的班级,经过一年的教育,他的班级就不再有一个差生,每次班级分都是全市第一名,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

这里说的“骗”不是颠倒是非黑白,而是有方法的循循善诱!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

这个骗局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几乎任何一个学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个“骗”局。作为父母凡是能从中悟出点道理的,掌握这个“骗”术的,都成为优秀的父母了。

我做了这么多年教育,最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能让孩子比较喜欢我,在教育上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原来我也是一个“骗子”。

两周前,有四个孩子吃过饭跑到我的办公室,嘻嘻哈哈,一个个像猴子一样不安稳。我跟孩子们说,如果谁能先坐下来,我就看他的眼睛,再告诉他聪明不聪明。孩子们立即安静下来了。

我先告诉他们:刘老师在全国各地见过无数的小朋友,只要看一下眼睛,就能知道谁聪明,谁不聪明。

当我一个一个看过去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眼中流露的是期待,但有一个孩子显然带着一些的担忧,也许他自认为不太聪明。然后我开始发表结论:一个一个告诉他们,是聪明的孩子。

然后我说:“刘老师觉得很奇怪呀,怎么你们四个小朋友都是聪明的孩子呢?”我又故意重看了一遍,再次强调没看错,每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这时,每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坐得也特别端正。

仔细回想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像这样的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教育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

从这个角度讲,最优秀的老师其实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每个都是“骗”术高超的优秀老师。

经常有家长向我说着自己的苦恼,说自己的孩子很幼稚,不像别人家的孩子懂事。一般我都会恭喜这位家长。因为,当一个孩子还比较幼稚的时候,他给了家长“骗”他的机会。

如果一个孩子看起来少年老成,他对父母的“骗”已经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无聊,那么教育将失去一个最有力的武器。

骗!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学会了吗?

为什么“骗”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俗话说,谎言说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某个人是什么人,那他一定会变成什么人。心理学家曾经研究得出结论:想让别人变成什么样的人,就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

优秀的老师和父母正是有意或者无意遵循了这个原理,他们把孩子先定为优秀的,聪明的,有爱心的……,然后,孩子在这些老师或父母面前就装成这种人,最后他们真的成为了这种人,老师或父母的教育也取得了成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你不断告诉孩子他不够优秀的时候,其实你也是个“骗”子,只不过把孩子骗成了一个不优秀的人而已。

原来“骗”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如何“骗”孩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优秀,请你“骗”他说,他就是优秀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看到有文章讲两位在华任教的德国教师对中国教育的评价:“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几个人真懂教育的本质。”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学校,最早搞社会化教育的国家,但今天的中国人,懂教育的真没几人。

我们先看看两位德国人到底是怎么评价中国教育的

1、西洛特:中国教育除了教会孩子考试,别无所有

2、卢安克:教育就是爱和陪伴,是教会孩子听到自己的心,是让孩子找到归属感

都说孩子是张白纸,父母家长都兴高采烈,随心所欲的在上面涂抹这自己想象的未来,不要盲目!最重要的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去涂抹属于自己的颜色;

所以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远方”,教会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然后迈步向远方!

骗!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学会了吗?

说到这里很多传统的家长就会说了,这样过分的“骗孩子”是不是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呢”

答案在这里:循循善诱不是盲目欺骗,当一个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否优秀的时候,你“骗”了他,他得到的是自信和支持,接下来他会在这种心态下去完成一件看似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是“骗”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