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迴應

日前,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五年級小學生張秋實寫信給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語文教科書上一幅關於宋朝知縣的配圖有誤,知縣著裝應為青綠色而非紫色,圖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與歷史不符。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回應

就此,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收到該信件,不過會就張同學反映的情況展開研判和探討,如確實不妥將改進。文物專家在看圖後稱張同學所言有道理。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回應

張秋實回憶,當天學習“水滴石穿”的成語時,老師讓他們小組討論。“因為我平時就特別喜歡歷史,看古裝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好多違背歷史的服裝和內容。所以看到那幅配圖的時候,就覺得衣服顏色和帽子都不對,就去問我同桌。”

她的同桌也愛看歷史書,聽她這麼一說也覺得配圖有問題,於是二人向老師報告。語文老師王萍告訴記者,平日教學裡其實很少關注配圖問題,兩位同學都說配圖有問題,我就鼓勵他們自己去查,核查無誤後,她就建議張秋實將情況反映到出版社。

出版社:如果說得正確,會採納

11月中旬,張爸爸幫女兒寄出《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封信》,但至今尚未得到回應。近日,有記者致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反饋部門,轉達了張同學的疑惑。工作人員表示,暫未收到相關信件,但已將情況記錄,之後會展開研判和討論, “如果小朋友說得正確,我們可能會採納,改進今後教材。”

專家:小朋友說得有道理

張秋實所說是否屬實呢?就此,記者諮詢了北京藝術博物館文物專家胡桂梅。

她表示,從圖中來看,官員身著衣服應為公服,符合圓領、大袖、腰間束革帶、頭戴官帽幞頭等特點,但按宋代服飾制度,只有三品以上才能服紫色,七品以上服綠色,“書中的官員如果是縣令,應屬八品,按宋代的服飾制度,應該服青色而不是紫色, 小朋友說得有一定道理。”

對於幞頭這一點,胡桂梅介紹,明代出土的展腳幞頭有些角度微微向上,宋代一般平直,幞頭更長,“張同學說的幞頭下垂是明代特徵,這倒不一定”。而所謂宋代幞頭長直是為防止官員上朝時交頭接耳一說,胡桂梅表示在服飾制度的相關資料裡並沒見到過,“可能是傳說吧”。

網友還吐槽過哪些課本配圖的錯誤呢?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回應

吐槽: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中的《手不釋卷》插圖中,三國時大將呂蒙據桌讀書,畫中桌子是唐代後才有的,呂蒙手中拿著的冊頁書也應該是簡策或者卷軸。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回應

吐槽: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中的《西門豹》插圖中,一女子端一盤葡萄,故事發生在戰國初年,而葡萄是“張騫通西域”後才傳入內地。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 文物專家這樣回應

吐槽: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中的《七步詩》背景圖中,魏文帝曹丕是垂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而椅始源於魏晉和隋朝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