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百色(壮文:Bwzswz)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介于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之间,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6252万平方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417.17万人。

百色市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百色市是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

2016年,百色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4.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4.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7.32亿元。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百色属百越的一部分。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乐业—布柳河漂流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百色属象郡。

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时,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唐朝,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

五代十国,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

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县)。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

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

民国元年(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二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乐业—布柳河漂流

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县级)。 [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

城市历史之广西百色市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