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品读会现场,吴克敬与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电视剧︽初婚︾剧照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喜看喜爱回娘家——吴克敬小说《初婚》品读会侧记

吴克敬为书迷签名留念。

记者麻雪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赞美新娘子鲜艳、美丽、宜家,又能够把和美带给婆家的诗歌,名曰《桃夭》,出自《诗经》。

宝鸡是《诗经》故里,三千年前,采诗官摇响的木铎声回荡在周原故土,《诗经》由此暗香浮动,一越千年!

6月9日,在西安出版社、宝鸡日报社、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初婚》品读会”上,小说《初婚》的作者、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吴克敬,多次说到《桃夭》这首美妙的诗歌。

一部《初婚》就是一位美丽的“新娘”,她“灼灼其华”地出嫁,不仅成为畅销的小说,而且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最近在央视八套每晚黄金时间播出。

作家吴克敬从西安回到故乡宝鸡,来到“《初婚》品读会”上,回到《初婚》故事的起源地,与故乡人分享他的创作心路,又恰似“回门”的“新娘”,告诉娘家人,自己在婆家出色的成绩,正是“有蕡其实”。

我们周原的女人都是“任喜爱”

6月5日电视剧《初婚》开始播出以来,宝鸡有很多“剧迷”在追剧,女主人公任喜爱的遭遇和她顽强的品质感动了很多观众。

任喜爱的出嫁境遇,让许多人潸然泪下。她刚过门,丈夫便意外亡故,面对瘫痪婆婆、幼弟和一大笔外债,娘家人让她回去,可她却毅然决定留下!

任喜爱凭借善良、勤劳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不仅如此,她还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优秀领头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现实意义!

在电视剧和小说中,任喜爱的故事,发生在渭河畔,以周原故土为背景。这让记者想起一位现实版的“任喜爱”,就是嫁到岐山的好媳妇董彩霞。

这位来到周原的奇女子,有着大善大德大爱。她以旁人难以想象的勤劳和善良,任劳任怨,照顾残疾的丈夫,而丈夫的两个兄弟也是残疾人,当时已穷困潦倒的家,硬是被这位女子支撑起来,几十年如一日,谱写了世间最温暖的乐章。董彩霞也因此获得陕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感动宝鸡功勋人物等荣誉,得到社会的赞誉和帮助。

周原,周礼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无声滋润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美好心灵!

在“《初婚》品读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鲜萍赞誉道:“我们周原的女人都是‘任喜爱’!”

马鲜萍还说,“吴克敬是一位大家,他的笔下有亲情,有文化的传承,有陕西本土的地情地貌,有本土的发展变迁。但更多的是,把他对这片土地的爱,把发生在他身边的亲情故事,妙笔生花展现出来,活生生地给我们推出一个‘任喜爱’。我想,我们周原的女人都是‘任喜爱’,我们都能够成为‘人人喜爱’的人,因为我们这里有优秀的家风传承,有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天的品读会现场,一位“90后”女性读者王佳妮告诉记者,她是吴克敬的“小老乡”,也是扶风人,专程从扶风赶来,买书并请作家签名,她最近一直在追剧《初婚》,最喜欢、最令她感动的就是有着“扶风女子”品质的“任喜爱”。

还有一位40多岁的男性读者告诉记者,他的老母亲非常喜欢电视剧《初婚》,最近一直在看,他这次特意为母亲买了这本书,回去可以与母亲一起看电视剧,一起品读名家名作。

不知是巧合还是“主人公”的魅力使然,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的几位书迷、剧迷,要么是身为女性非常喜欢“任喜爱”,要么是身边的女性非常喜欢“任喜爱”。看来,“任喜爱”身上流露出的美好品德,是与我们周原本土女子的品德相融、相通、相惜!

以“匠心”打造出“大周原”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在周原撒了一把菜籽,于是,在周原故地的岐山、扶风便盛产才子,“菜籽”即“才子”,有着谐音之妙。事实上,岐山和扶风也是走出众多著名作家的地方,有“作家之乡”的美誉。

这些从周原之上起飞的“金色凤凰”,凤鸣声声,雝雝喈喈,将空灵、清绝的鸣叫声传向中华大地;他们又恰似“东南飞的孔雀”,五里一徘徊,十里一回首,深深回首赤子之心眷恋的故乡……就好像是吴克敬这只“凤凰”,在他的笔下,不断有以“匠心”打造的以故土为元素的作品。

所谓“匠心”打造,这个说法是非常恰当的!因为他曾经是一位小木匠,奔波于乡间村舍,给人做家具。而走上文学道路后,他将这份木匠的“匠心”升华,创作了《渭河五女》《青铜散》《锄禾》《初婚》等一部部融入周原人的品性、周原文化传承的作品。

同样生长于周原大地的又一位“才子”——著名作家、宝鸡日报社社长吕向阳,在品读会现场将“任喜爱”与另一位经典文学女性人物作了对比。

吕向阳说:“鲁迅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祥林嫂’,吴克敬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女性‘任喜爱’。”他还说道,“《初婚》不仅是一部女性的励志作品,更是我们周礼之乡的人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周礼文化的一面镜子。吴克敬是从周原走出去的文学巨匠,因为他随和的性格,使他也成为‘任喜爱’,是一位‘人人都喜爱’的人,而他的作品接地气,普通读者爱读,却有着深刻的主题,是当代一些作家无法达到的高峰。希望咱们宝鸡的本土作家也能像吴克敬一样,用工匠精神,打造优秀的反映本土文化的作品。”

张赠兰是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初婚》的责任编辑,在品读会现场,作为《初婚》的“第一读者”,她的评价洋溢着“一见倾心”的感怀:“吴老师是一位匠心独具的小说家。《初婚》所涉主题虽然十分宏大,但入手极其巧妙,我跟着‘新娘’不知不觉过了几十年,渭河水涨了又退,麦子青了又黄——人物的命运揪着我的心,关中的七碟子八碗诱惑着我的胃。吴老师说自己是木匠出身,我觉得,他摆弄句子、摆弄情节的功夫,尤其可圈可点,可见匠心!”

严晓霞是一位从扶风走出去的女作家,作为同乡,她感叹:“吴克敬老师说,作为周原的孩子要读懂周原,而我开始读周原是从读身边熟悉的周原作家的作品开始的,一次又一次重读文学的周原、诗意的周原。读扶风作家张浩文的《绝秦书》,读岐山作家吕向阳的《神态度》等。作为一个读着吴老师的《渭河五女》走出扶风的女子,在知天命之年看电视剧《初婚》,再重读小说,乡音乡情更觉亲切。《初婚》故事发源地扶风绛帐小镇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书中的‘谷寡婆村’有童年时光里故乡真切的影子,有老叔大婶们渐渐模糊的脸庞,特别是‘任喜爱’,乃是千千万万个勤苦的西府女子的化身。谈起故乡,吴老师总会饱含深情地说,有风可扶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故乡的风物在游子眼中,永远美好如初。”

如果说故乡是作家的“初心”,那么,无论作家走多远,用“匠心”打造出的“初心”,就是那部烙着故乡斑驳影痕,又时时让人魂牵梦绕的最优秀的作品。

吴克敬笔下的“陕西女子图鉴”

有资料显示,电视剧《初婚》的导演张晓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过:近年来,“大女主”题材影视剧频出,不过多集中在古装剧,如《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初婚》也是一部“大女主”题材电视剧。在现代农村,很多男人去打工的情况下,女人扛起了生活重担,他觉得农村题材的“大女主”戏可能更容易引发共鸣。

导演张晓春对电视剧《初婚》灌注的“女性情怀”,与作家吴克敬作品中的“女性情怀”相融、相通。

吴克敬在陕西女性书写上,有一个很长的历程。《渭河五女》写了刚参加完高考的关中女子;《手铐上的蓝花花》写的是热爱信天游的陕北女子;再到《初婚》,以及新作《分骨》,吴克敬笔下的女性都有自己的故事,普遍具有“真善美”的特点,她们的命运涵盖了当代生活女性的命运。

在“《初婚》品读会”现场,吴克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文学面对的是人,人就是男人和女人。我的成长中,有外婆、母亲、姐姐的关爱,我是从女性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没有哪一个生命不是在女性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的无私、温暖,让人永远在感受事物,在写作时享受着这种温暖。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是刻意去写女性,但是一旦写起来,女性的美丽,她们如水的灵气、灵动,在我的笔下、心里、眼里,就没有不好的。我的新作《分骨》写了一个好男子,和九个女孩子,但是有评论认为,九个女孩比这个好男人还要好。我可能就像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一样,生活在‘温柔乡’中,感受着女性的美、人性的美。我也愿意一生为她们书写。”

周原女子的美,在吴克敬的眼中最值得称道,“传说,人类的始祖女娲是陕西人。而周原女子又有着女娲一样的品德,节俭、踏实,自己再苦,都会生儿育女,支撑一个家。周原的女子尤其敢于吃苦,把苦当福享,最后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周原女子最大的品行”。

品读会上,市作协主席李广汉也谈到了吴克敬的“女性情怀”,他说:“吴克敬的小说,始终聚焦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价值上。有论者说,吴克敬的作品,都是在彩排,是为一部大戏作准备。这部大戏便是长篇小说《初婚》。2015年春节期间我读了这部作品,吴克敬觉得还是应该把姑娘们放到农村,一是写来得心应手,二是离开农村并非她们最好的出路。三个新娘在同一天嫁到了同一个村庄。吴克敬不仅讲述了她们在初婚(即城里人所说的蜜月)的日子里不同的遭遇,还用较多笔墨描写了乡村社会驳杂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显示了作家的进步和深化。”

扶风籍女作家张静也谈道:“吴克敬老师用自己满腔热忱和才情,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关中女子活色生香的影像群体,她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勤劳、隐忍、坚强,无疑是博大精深、浑厚凝重的周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是一个大作家匍匐大地、为人民而歌的胸襟和气度,尤为可贵。”

有评论认为吴克敬的新作《分骨》是一部“陕西女子图鉴”。而在记者看来,他的众多打着“女性”烙印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一幅姹紫嫣红、春兰秋菊般的“吴氏陕西女子图鉴”!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初婚》品读会”,主持人是宝鸡日报社一位优秀的女性张晓燕,另一位宝鸡日报社的女记者张丽萍则用亲切的家乡话朗读了《初婚》的片段。女性的美好元素,同样洋溢在这场作家的“回门”会上。

吴克敬在现场还告诉大家,他的又一部新作长篇小说《凤栖镇》,将马上与读者见面。周原有很多有关凤凰的美丽传说,当然也包括“凤栖镇”里的传说,凤栖镇里依旧有着美丽女子。

古老的周原、美丽的女子,这是吴克敬创作不变的美好主题!而我们周原本土的作家,也请你们深情回首这片文化沃土,不断飞出新的“金凤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