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它建立于康熙年间,并立有牌坊,上面写着“礼让”二字,如今这里成为国家的3A级景区,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六尺巷”之所以如此有名,源自康熙年间的一位宰相的历史佳话和一首名诗。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康熙年间,有位著名的宰相叫张英,提起他,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儿子大家都知道,就是康、雍、乾朝鼎鼎大名的中堂张廷玉。他老爹之所以没张廷玉出名,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张英做事低调,而且谦虚谨慎。他27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37岁的时候因学识渊博,被康熙选中,留在身边试讲,形影不离。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张英很有才华,康熙很欣赏他,命他做纂修,并负责《国史》、《政治典训》的总裁官,最重要的是他还担任太子胤礽的师傅,后来的雍正也师从他。可见康熙有多么欣赏张英,之后又提拔他做宰相,任命他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身居高位的张英,反倒更加礼贤下士,谦虚谨慎,最让人熟知的却是这样一段历史佳话。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有一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为两家都是祖上的基业,时间久了,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县太爷知道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不敢招惹。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把此事告诉给京城的张英,张英看到后回信写了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家人们见到此诗,豁然开朗,立即退避了三尺,吴家人听说后很感动,也退让了三尺,于是形成了六尺宽的巷子,就是现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的地方,有如此心胸,张英不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账号“清谈点点滴滴”,每天为您送上一篇不一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