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朝為什麼放棄了元朝的大片土地?

小右PAI


不知道這是怎麼說的?明朝沒有放棄元朝的領土,只是明朝的領土確實比元朝小一些,但這其實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的結果。

明朝繼承了除蒙古草原之外所有的元朝領土

明朝是由中原的農民起義成功之後建立的王朝,經過徐達北伐之後,明朝基本把元朝在中原的勢力驅逐。但明朝取代元朝卻和之前的朝代更替不太一樣,這個不一樣就體現在,元朝雖被驅逐出了中原,但卻沒有馬上滅亡。

元朝被逐出中原之後,還以北元的名義存在了幾十年

元朝退出中原之後,仍然存在了21年,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元。其間明朝雖然也曾多次北伐,希望將其勢力完全消滅,但卻沒能完全成功。所以明朝的領土沒有達到蒙古草原。


北元滅亡之後,韃靼和瓦刺佔據了其故地

而在公元1388年,北元政權被韃靼所滅,元朝雖然正式壽終正寢了,但這塊領土始終沒有正式被納入明朝的版圖。相反,韃靼和瓦刺等蒙古草原上的政權還曾試圖反攻中原,終明一代都在長城一線和蒙古草原上的各個政權進行著拉鋸戰,能將其始終防禦在長城一線對明朝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而將其完全滅亡,並把他們的領土也完全吞併,完全是超出了明朝的實力。所以不存在明朝放棄的問題。

西北地區的歸屬

另外可能還有朋友覺得西北地區也不在明朝版圖之內,覺得是明朝沒有去主動佔領,是放棄了那塊領土。但其實這個理解更是一種誤會了。

西北地區,更具體地說是新疆周邊地區,在元朝時代就不屬於元朝,而是屬於察合臺汗國。而察合臺汗國和元朝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是不能混淆的。這裡其實還是牽扯到元朝和蒙古帝國的區別。在元朝建立之前,包括中國北方和西北地區都是整個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在當時分屬託雷和察合臺的封地。但在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漢地建立元朝之後,其它各個汗國不再承認其蒙古大汗的地位,蒙古帝國正式分裂。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就已經成了兩個不同的國家,而且相互之間還爆發了長期的戰爭。

新疆地區在元朝時期就不屬於元朝,而是屬於察合臺汗國,但要注意只是不屬於元朝,不是不屬於中國

而明朝只是繼承了元朝在中原的領土,並沒有向察合臺汗國的領土上擴張,所以當時新疆地區沒有被納入明朝領土其實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也不是明朝放棄的。所以明朝放棄元朝領土其實完全是個偽命題。


桃花石雜談



不是朱元璋要放棄,而是北元不允許明朝佔領漠北之地啊。

大家想想朱元璋是怎麼建立明朝的,是通過第一次北伐成功,消滅了元朝才建立明朝的。大家注意朱元璋的北伐成功,只是結束了元朝的全國性統治,當時元順帝由大都逃回漠北老家,繼續抵抗明朝,是為北元政權。

大家想想,明朝是活生生將元朝的全國性政權給消滅了建立的,蒙古族回到漠北草原,肯定咽不下這口氣,因此他們建立的割據政權北元,就將明朝的北上的路給堵死了。

而同時期,明朝先後平定了四川、雲南、東北等地,也就是說其他方向都開始陸續統一,只有北方草原的北元政權一直在阻止明軍北上。

最開始明朝也想將北元擊敗,徹底按照元朝的版圖統一中國,但受阻了。

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五萬騎,三路出兵“清沙漠”。

何為清沙漠呢,當時明庭將對北元用兵,稱為“清沙漠”或“肅清沙漠”,意思是徹底清空,可見明庭之決心。

但這次用兵並不順利,徐達率領中路軍出雁門,至野馬川敗北元軍隊。五月,至嶺北,擴廓帖木兒與賀宗哲合兵來戰,徐達竟然罕見的戰敗,死傷數萬人,因此徐達“斂兵守塞”。馮勝的西路軍和李文忠的東路軍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無關大局,這次出征自然是失敗了。

這一次出征失敗以後,朱元璋感到北元一時難以全部平定,就改主動出擊為以防禦為主的戰略。

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徐達和李文忠前等往山西和北平練兵備邊,臨行時告誡他們說:山西、北平緊鄰蒙古,“無事之時,正宜往彼練習軍士,修茸城池,嚴為守備”。“來則御之,去則勿追,斯為上策。若專務窮兵,朕所不取,卿等慎之”。

除了對北元軍事行動以外,朱元璋還對北元採取了拉攏政策。特意申述:“蒙古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體擢用”。

元朝全國性政權結束以後,大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留在了中原廣大地區,還有元朝軍隊,當元順帝北走時,也留下來不少,都被明庭安排到全國各地,或編為民,與漢人一起從事耕種,互通婚姻,或編入軍隊之中。

可見不論是軍事行動還是拉攏政策,朱元璋都沒有放棄蒙古,更沒有放棄漠北之地。

但由於元朝全國性政權結束以後,蒙古建立的北元割據政權,又開始退化成為強大的草原部落,這些軍隊依仗很強的機動性,明軍是無從下手,最多是勝仗,卻做不到殲滅或者降服,最後只能被迫放棄了。

而隨著北方蒙古的牽制,加上受限於農耕文明的侷限性,明朝自然沒有餘力再在向其他方向大規模的擴張了。


宋安之


這個說法是錯的!明朝並沒有放棄任何一寸可以取得的土地。之所以顯得明朝版圖小是因為當時的元朝並沒有真正消滅元朝,元朝皇帝退出長城以後繼續當皇帝,蒙古高原依舊控制在蒙古人手裡,相當於明朝是從元朝版圖裡獨立出來而已,即便是整個明朝時期也沒有真正消滅蒙古人政權。

當時的元帝國主力部隊並沒有跟明朝交鋒。兩軍在中原相持了大約8個月左右,元軍糧草不濟被迫撤退,這一退就退到長城以外去了。當時的元朝皇帝派王保保領兵2萬人斷後迎戰徐達的北伐軍,自己則收拾細軟逃到草原上去,然後明朝宣佈元朝滅亡,但是實際上蒙古人建立的帝國政權一直持續到乾隆時期才被清朝滅掉。

我們可以對比北宋時期的地圖跟巔峰元朝地圖以及明朝時期的世界地圖發現。蒙古人在宋朝時期控制的地盤也就是蒙古高原那麼大一片區域;到了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崛起並開始東征西討,整個亞洲也就放過印度,其餘的全部納入帝國版圖;到了明朝時期,在成吉思汗時期征討的地盤大量獨立出去,但是蒙古本土實際上還是由蒙古人自己控制。


優己


明取元而代之,朱元璋帶兵打跑了元朝的統治者,建立大明,這才讓天下最終姓了朱。不過元朝當時並未被朱元璋完全消滅,而是跑到了暫時更加適合避難的地方去休養生息。

按道理來講,此時元朝人的手中還有約1000萬平方公里地盤存在。明朝若想永絕後患,怎麼也該想盡一切辦法將之佔為己有。可是實際上,明朝並未做到這一點。那麼,明朝建立後,元朝還有部分地盤存在,為何明朝沒有將之佔為己有?

其實,明朝並不是不想去將整個原本歸屬於元朝統治的疆域都收入囊中,而實在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將元朝僅剩的那部分領土打下來罷了。要知道,從朱元璋正式稱帝開始,他就曾多次親自帶兵去攻打元朝的殘餘勢力,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消滅元朝的這些殘餘勢力,並將原本屬於他們的領土收歸到大明朝的疆域範圍內。只可惜每次出征,收到的結果都不是很能令明朝的當權者們感到滿意的。這樣到後來,明朝的其他統治者不但放棄了攻佔元朝殘餘勢力所佔領著的疆土,甚至還將曾經專門用於防範這些殘餘勢力南下入侵大明疆域所設的邊防機構都撤銷掉了。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對明朝打不下元朝殘餘勢力,佔領著的疆土的原因頗感興趣。其實,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確實是蠻多的。

元朝殘餘勢力佔領的疆土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

其實說起來,當時明朝沒有攻下的原本屬於元朝的疆域部分也就差不多隻剩下漠北及西伯利亞、半島北部、寶島群島了。而從地形地貌和這些地方的具體自然條件來看,都無疑給明朝的軍隊製造了比較大的進攻障礙。就算明朝的軍隊能夠順利開拔到元朝殘餘勢力佔據的那個地方,他們中的多數人也很難適應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

這樣一來,別說攻打元朝的殘餘勢力了,能不在當地生病或者遇到各種其他方面的麻煩就算是很不錯的了。相反,元朝的殘餘勢力對他們所處的那個環境卻適應的很。

在這種情況下,兩軍之間一旦爆發戰爭,明軍根本就不太可能有好果子吃。就算他們能夠在正面與對方交戰的過程中將對方打敗,那對方在逃亡過程中也會比較佔熟悉地形的優勢。所以說,不管怎麼樣,明軍最後都將得不償失。既如此,他們還怎麼可能會繼續戀戰呢?

明朝能用於繼續攻打元朝的將領已經所剩無幾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曾經先後對元朝的殘餘勢力發起過很多次的進攻。雖然最後都並未佔到太大的便宜,但起碼那時的明軍手中還握有個進攻的主動權。而之所以明軍當時還能擁有這樣的主動權,不光是因為他們的皇帝足夠英明神武,還因為當時明朝擁有大批能征善戰的大將,比如徐達、湯和、常遇春等等。即便有幾次討伐元朝殘餘勢力時,朱元璋並未親自掛帥,但是明軍的氣勢卻依然很大。如果不是朱元璋自己在世的時候急於為孫子清除稱帝的障礙,殺了那麼多擅長打仗的大將,那他之後繼位的皇帝,應該還有機會繼續攻打元朝才對。

只可惜朱元璋當時可沒有這個覺悟,只知道將心思都撲在如何才能幫助自己的孫兒將稱帝之路清掃乾淨這件事上。結果到他的孫子繼位的時候,大明朝真正還能用得上的武將已經所剩無幾了。雖然後來朱棣謀奪了皇位後,也曾經致力於過討伐元朝殘餘勢力這件事。但是他在這件事上取得的成效並不太明顯,就更不要說他之後的明朝接班人在這件事上能夠做出多大的成績來了。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元朝剩下的那些疆土之所以到最後都沒有被明朝佔據,並不是因為明朝不屑於或者主動放棄了與元朝殘餘勢力爭奪這部分地盤的機會,而只是因為明朝當時根本沒有能力將這部分疆土佔為己有罷了。正因為如此,元朝滅亡後,它的殘餘勢力才會一直都與大明王朝並存。而且但凡元朝的殘餘勢力抓到了機會,他們就會對明朝展開瘋狂的騷擾和反撲行動。由此可見,當時明朝在北方的邊防形勢應該算得上是蠻嚴峻的。


汗青正浩


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回事。雖然元朝名義上仍然是蒙古帝國的宗主,是各個汗國的宗主,但從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實際上就已經分裂了,各個汗國都是自行其是,並不完全服從元朝中央的命令。

而且,因為蒙古繼承製度的不確定性,所以經常發生繼承人之間的戰爭。忽必烈繼位後,就和阿里不哥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而在當時從蒙古的傳統習慣來看,阿里不哥的合法性要比忽必烈更強,所以大多數蒙古王公選擇了支持阿里不哥。經過這個戰爭之後,元朝和西部、北部的大多數蒙古汗王就處於對立狀態了。

從這個角度說,雖然蒙古確實征服過很大的區域,大半個歐亞大陸都曾經被蒙古帝國征服,但這並不都是元朝能夠有效管理的疆域。

即便是從元朝能夠實際控制的區域來說,如果只是從地圖上看,明朝確實也比元朝小。但反過來說,明朝對自己領土的實際控制能力,要遠遠超過元朝。

元朝對地方上實際上談不上什麼治理,更談不上什麼有效治理,整個國家管理都很簡單粗暴,只要不耽誤財政收入,治理上怎麼簡便就怎麼來,主要是靠武力去壓。所以現在還有些人說,元朝的時候國家法律環境比較寬鬆,其實完全不是寬鬆,而是偷懶,弄得太複雜了,他們自己也玩不轉,又不願意過多的依賴漢人,只能儘量簡單。

所以元朝對地方的實際控制能力並不強,整個國家統治的穩定性特別差。才短短一百年,整個國家就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之下分崩離析了,地方上完全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鎮壓,只能坐視農民起義席捲全國,最後被推翻。

明朝與元朝完全不同。明朝初期也進行了對外擴張,但主要目的是打擊作為對立政權的元朝殘部,也就是北元的殘餘勢力。明朝本質上還是一個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國家,所以更注重實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不是一味的跑馬圈地,勞民傷財。

比如對當時已經伊斯蘭化了的新疆地區,明朝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服行動,而是到嘉峪關之後就停下來了。雖然明朝向西和向北的擴張並不積極,反而是態度比較消極的,只是畫地自守,逐步形成了以長城為界的實際控制疆域範圍。

但與此同時,明朝通過不斷在西南剿滅各種依山阻險的少數民族勢力,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控制。雖然西南地區早在漢朝就已經被納入歷朝歷代的統治版圖,但是實際控制能力並不強,所以才會在唐朝出現南詔,宋朝出現大理這種地方政權,和朝廷分庭抗禮的局面。而在明朝,通過不斷的軍事行動,把這些地區逐步納入了朝廷的實際有效控制。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蕭武


樓主問的有問題,不是放棄,而是打不過去,這裡主要說的就是漠北和西伯利亞。

在1367年底,朱元璋在平定了江南諸割據勢力後,命徐達、常遇春率25萬精銳北伐大都,旨在一舉消滅元朝,趕走蒙古,收復大都。

北伐大軍出乎意料的順利,先後攻克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與1368年八月攻入大都,元順帝攜蒙元貴族北逃漠南。隨後北伐軍陸續收復山西、山西、甘肅等地,剿滅了長城以南的蒙元勢力,重新確定了漢人對長城以南的統治。但是蒙元貴族逃回漠南,其仍有強大的軍事勢力,仍對大明北部造成威脅,並時時南侵,企圖重新奪回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決定發兵北征,剿滅北元殘餘勢力、穩定北部邊疆。於1370年,分兵兩路北征,並大破北元勢力,北元遷往漠北。

此後朱元璋又七次北征漠北,但均未徹底消滅蒙古勢力。之後的明成祖朱棣,又是先後五次親征漠北,但依然沒有徹底消滅蒙古勢力。朱棣以後,明朝對於蒙古的軍事行動趨於停止。在明宣宗之後,實行戰略收縮,先後撤回了從西北到東北的北部邊境衛所,於是蒙古勢力又興盛起來,並不斷南下,最終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之後,明朝徹底失去了對蒙古軍事行動的主動權,開啟了大明與蒙古近二百年的拉鋸戰。

所以明朝的時候不是放棄漠北和西伯利亞,而是打不過去,在漠北地區,蒙古勢力仍然具有強大的軍事優勢,就是漢人攻入漠北,也難以在漠北立足。直到之後的清朝,採用多種手段,才統治住漠北地區。


史海沉沉


這個問題,有瑕疵啊!

明朝是繼承元朝的土地啊,不過那是一寸一寸打下來的,不是全部繼承後放棄的。即使造成了明朝沒有擁有元朝的領土部分,那也是明朝沒有能力收復或者不想收復,絕對不是明朝想要放棄。歷朝歷代帝王哪個不想擁有全天下?所以這個問題提法不恰當。

而明朝沒有收復元朝的哪些土地呢?

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是漠北及西伯利亞、半島北部、寶島群島。


1、漠北及西伯利亞

漠北是元朝的發源地,也是元順帝退守的主要地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即發兵25萬大舉北伐,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收復河南、山東、關中等地,對大都形成合圍。

識趣的元順帝很快開溜,明朝順勢收復了大都,長城以南的漢人區域再次完整地回到漢族政權手中。

因為元順帝主動撤出,並未遭遇到明朝大軍的毀滅性打擊,因此退守蒙古高原後的元朝勢力收縮防線,隨時準備南下反擊明軍,明朝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而明朝一直是在自南向北掃北,在長城南部,因為有大量漢人的支持,因此明軍進展神速,很快將元朝趕回草原。但是越過長城後,就是完完全全的蒙古人的勢力範圍,明朝沒有群眾基礎,再加上游牧民族飄忽不定的特點,因此在這裡徹底消滅蒙元勢力難度很大。

雖然朱元璋不斷越過長城對蒙元進行北伐,設置了大寧衛、開平衛等衛所鞏固邊疆,但是在大漠深處,明軍始終鞭長莫及。從北元到韃靼再到瓦剌,明朝和蒙古打了200多年,始終沒有消滅蒙古勢力。

說到底,包括明朝在內的漢人政權,缺乏對北方遊牧民族區域有效的統治形式,唐朝雖然設置了都護府但是本質還是羈縻形式,這一問題直到清朝才獲得了徹底的解決。

2、半島北部

蒙古汗國成立後,迅速向周邊擴張,周邊政權基本都灰飛煙滅。

1231年至1273年,蒙古先後九次征伐高麗,最終高麗投降,成為元朝的徵東行省,一直到1301年撤銷,再此期間,半島全境被元朝統治。

而在撤銷徵東行省後,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但元朝仍然控制者半島圖們江以東的蓋馬高原地區。

1392年,李成桂建國,隨即臣服於明朝,李成桂積極北伐,佔領了鴨綠江、圖們江以東全部地區,和今天的國境線基本一致。李成桂主動討好朱元璋,請求朱元璋將鴨綠江以東地區賜予李成桂,獲得允許,從此中原王朝徹底退出鴨綠江以東區域。

3、寶島群島

1281年,忽必烈在澎湖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巡檢。明朝繼承這一政策。

但是1384年,因為實施海禁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廢除澎湖巡檢司,明軍退出澎湖。1563年,考量到沿海治安等因素,恢復澎湖巡檢司。但是此時的明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在西方殖民者紛至沓來時,明朝沒有能力維護海疆。1622年,荷蘭人佔領澎湖,1624年,鄭芝龍收復澎湖。

元朝時期,中央政府並未實際控制寶島,但是影響力已經覆蓋。而明朝時期,多數時間中央政府並未影響到該地區。

至於新疆地區,元朝時期就隸屬於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不屬於元朝的區域。不屬於明朝沒有收復的區域,而實際上明朝也沒有能夠收復。

四大汗國和元朝沒有隸屬關係,當然和明朝也沒有關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靜夜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時代,除了元朝的幾大汗國之外,歸元世祖忽必烈直接管轄的領土就達到了1372萬平方千米,可以說是盛極一時。然而僅僅過了96年的時間,昔日的元帝國就分崩離析,此時從南方起義的朱元璋看到了這個契機,於是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達攻克了元大都,從形式上宣告了元朝作為一個全國性政權的滅亡。但是如果我們有仔細看過元朝疆域的話,就會發現明朝的疆域要比元朝小了很多,那麼有人就會說了,為什麼朱元璋主動放棄了元朝的大部分故土呢?

其實,並不是朱元璋不想收復這些領土,對於他來說,這項工作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攻下元朝的都城之後,朱元璋不敢有絲毫懈怠,先後對元朝發動了8次大規模的戰役。除了第二次北伐朱元璋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之外,其餘的幾次戰役都極大的擴張了明朝的領土,將明朝的國境線也得以擴張到遼東地區,但是以下幾個客觀條件,卻讓朱元璋的戰果大打折扣。

首先,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太強,只要擁有馬匹,蒙古軍隊就有十分強大的機動性,就算朱元璋再怎麼神機妙算,每次蒙古騎兵卻總能憑藉機動優勢跑得無影無蹤。除此之外,蒙古軍隊所佔據的地方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十分劇烈,風沙也很大,這對於習慣了中原氣候的明軍來說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

其次,自從元順帝北逃之後,元軍之中也出現了一位優秀的將領,他就是擴廓帖木兒,俗稱王保保,他和元順帝的兒子元昭宗相依為命,發誓要復興元朝,並且挫敗了明軍的第二次北伐,為北元取得了一些喘息之機。而到了明朝後期,朱元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了很多武將,因此明初的一些一流武將都是被朱元璋親手送上了黃泉之路,因此明朝就更沒有時間抽空來對付蒙古軍隊了。

朱元璋去世之後,明朝爆發了長達4年的“靖難之役”,朱棣最終取得勝利,並且隨後將首都遷到了北京。此時朱棣早已將蒙古當作一個獨立的勢力來對待,完全沒有了朱元璋的雄心壯志,因此在和蒙古軍隊的作戰之中,朱元璋也傾向於保守作戰,只有能守住祖宗留下來的國土就好,而此後的明朝皇帝就更不用說了,想收復蒙古所佔領的國土完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完顏翠花


明朝沒有放棄元朝的大片土地

大兄弟啊,這題怎麼能這麼問呢?中原地區不是土地嗎?元朝時期的國土面積也不過是1372萬平方公里(1330年),而明朝時期的國土面積是約997萬平方公里(永樂年間),沒有打下來的也只有現今 的外蒙古地區,大約370萬平方公里。算算還是明朝佔了大頭嘛。

元朝時期的疆域沒有那麼多

我知道題主想說的是,成吉思汗打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地區,難道不算元朝的嗎?

哥們,元朝和蒙古帝國在史學界可是兩個概念。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可以叫蒙古帝國,可等到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元朝的時候,蒙古帝國已經分裂成幾個邦國了,而且幾個邦國只在名義上是元朝的兄弟國家,等到朱元璋大兵壓境的時候可沒有一個黃金家族的人來幫元朝的。元朝的疆域也只有中原地區加上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這麼說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

明朝不是放棄,而且無能無力

元朝退到北方滅亡以後,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三個遊牧民族政權---韃靼、瓦剌和亦力把裡。老朱和小朱朱棣拼了老命也沒能把他們打垮,反而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多,明朝可以打仗的兩個皇帝死了以後,就再也沒有北征了,再說,中原地區的人民始終認為那裡是蠻夷番邦,打下來也沒有用啊。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謝謝! 文/非常史官


非常史官


明朝放棄了元朝北邊大片土地嗎?

如果拿這個話來問朱元璋,朱元璋絕對不承認。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不但不承認,他還會說,啥?我放棄了元朝的大部分土地?有沒有搞錯啊?我收復的是漢人的江山。當年漢人建立的江山(宋朝)多大一點呀?我不但幫南宋把北宋失去的中原大片土地給收復了,我還幫北宋把後晉失去的燕雲十六州給收復了。而且我還額外增加了吐蕃(西藏)的大片土地,西夏的大片土地,遼東的大片土地,我對中華民族的版圖是有貢獻的。你居然說我為何放棄元朝的大片土地!你是何居心,給我“剝皮實草”……

不過,如果朱元璋真這麼回答的話,他明顯是一種辯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朱元璋是承認元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的。他雖然早期在北伐的時候,對天下發布的《諭中原檄》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但是,後來他又多次表示,自己的皇位,是從元朝那裡繼承過來的。是因為元朝氣數已盡,元朝皇帝失德受天譴,上天把皇位換到他朱元璋的頭上。

他在派大將北伐的時候,特別要求大將要善待元朝皇室,給予元朝皇室足夠的尊重。同時,他還迅速組織人馬為元朝修史,通過修史,以此更明確對元朝的認可。

既然朱元璋承認元朝的“前朝”地位,因此,照理說,他沒有把前朝的版圖給全面繼承,就實在是一件應該遭到詬病的事情。就像宋朝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而被後世詬病一樣。

(明軍北伐)

不過,事實上,我們其實很少詬病明朝,並沒有覺得明朝沒有全面繼承元朝的版圖,是一件值得指責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明朝多次北伐。

明朝雖然並沒有繼承元朝的全部版圖,但是,正如我們前面說過的,明朝和宋朝比較起來,獲得了吐蕃之地,重新獲得河西走廊以及遼東之地。中華民族的整體骨架不但沒散,而且還略有增加。

另外,明朝為了收復所有元朝的版圖,非常努力。朱元璋曾八次北伐,後來朱棣又五次北伐。最遠的時候,打到了貝爾湖一代,並且對蒙古殘餘勢力給予了摧毀性的打擊。所以,明朝沒什麼值得指責的。

(藩屬國嚮明朝朝貢)

二是明朝並無遺地。

北方在古代大部分時間是不毛之地,苦寒之地。許多少數民族雖然生活在這片區域裡,但是他們並沒有對這片區域真正擁有。他們在這片區域裡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對於這片區域來說,只是行色匆匆的過客。

當蒙古人南下,獲得中原地區以後,這一大片土地,實際上蒙古人也已經放棄了。雖然說名義上這一片土地歸元朝所有,但是蒙古人很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所以說,元朝並不算實際擁有這一片土地。

既然這一片土地並不實際歸元朝所有,明朝沒有收復,也是情有可原的。

三是明朝藩屬政策。

明朝沒有完全把元朝北邊的土地拿下來,其實是想實施藩屬政策。這個政策,也是古代中原國家經常實施的一個政策。因為如果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地全部打下來,不但很困難,而且管理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採用藩屬政策,並不打下來,只要這些地區承認中原國家宗主國地位就行了。這樣的話,反而比收復了這些地方,更有利於中原國家的穩定。

元朝北邊的領土,明朝採用的就是這個辦法。在對蒙古人進行多次北伐,並且分化瓦解以後,蒙古人基本上都承認了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和明朝確立了藩屬關係。所以,也就用不著拿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