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職場怎樣更準確地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愛總結君


在職場中工作的員工,對於自己身邊周圍的同事都能很好的判定是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的。他們對於職場中的人際關係總是能拿捏的很準確,而在一些剛剛入職的職場新人眼裡看來,職場中的同事關係相當複雜,並且職場新人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以及職場社交的經驗。對於職場中的同事,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就讓很多職場新人被一些老員工的負面情緒所影響,認為公司或者老闆都不能幫助自己達到目標。也會被一些老員工欺騙,然而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就是沒能正確的判斷好同事的人品。

1.同事是否講誠信,體現在錢的方面。職場中和同事在一起工作,難免會出現金錢上的交易。同事向你借錢,也是很常見的一件事。這個時候是判斷人品好壞的最直接方式。如果他還錢的時候按照雙方說好的時間還給你。那麼他是一個很講誠信的人,就算有的時候會忘記,那麼它也不會拖太久,說明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你借給他錢之後一直沒有還,等著你張嘴去要,那麼像這樣的人,以後還是少來往。如果再遇到他向你借錢的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借,如果不借的話,那也不好意思直接表達,所以說還是遠離比較好。

2.他是否懂得知恩圖報。在職場上發展,職場不比學校和家庭,別人沒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你。在學校時,當你有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的朋友會主動去幫助你,當你不懂一些問題的時候,你的老師也會過來幫你解決問題。但是在職場上,我們卻很少能遇到願意主動幫助自己的人。因為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和利益爭奪的地方。你用你的能力來換取工資報酬,別人也是用自己的能力來獲得一定的報酬,但是同事之間的競爭區域難免會重合。有的同事為了消除一些潛在的威脅,他們就不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

3.對待員工的事。在這廠裡有些領導看似溫文爾雅,其實內心非常的陰險。他們不希望公司裡的員工有任何出頭的機會,因為那樣就可以威脅到他們的位置。如果你的公司領)導總是處處打壓部門裡的員工,那麼作為職場新人可千萬要注意了。這就說明你們公司部門的領導人品有問題。他們見不得公司一個員工,有出彩的機會。不願處處替員工著想,在這樣的領導的管理下工作,真的是很難混出頭。

在職場中一個人人品如何,看他對上卑微,對下傲慢的人欺軟怕硬;喜歡鑽漏洞的人愛貪小便宜;請假之前沒交接工作的人,沒責任心,不靠譜;於朋友落魄之時,棄之不顧的人,無情無義,不值得交往 。


林海殘雪


當人在利益面前看清他的人品、底線!

利益的衝突就像一塊試金石,往往能映射出人品的真實形態。 誰都有私心,誰都渴望得到最大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但在利益面前還能不紅臉、不紅眼,保持做人的品德,維護道德的底線,這才是人品真正的閃光點。 追逐利益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利益面前喪失掉做人的品德與底線。

母親曾經和一個阿姨走得很近,阿姨嘴巴很甜,說的話非常讓人舒服,我和母親都很喜歡她,可後來她們卻不再來往了。

我問母親,那個阿姨人那麼好,怎麼不再來往了?母親和我說起了一件小事。 她說,她和那個阿姨有一次一起去購物,買了一大袋水果兩個人回家分。後來,母親去她家提的時候,發現她把好的全部分給了自己,一些又小又壞的全部給了母親。她以為母親不會發覺,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

後來,母親又通過幾件小事發現,只要是別人和她有利益衝突,她就會不惜任何代價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和這樣的人交朋友真沒什麼意思。母親也沒有揭穿她,只是不再和她往來了。

母親當時和我說了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 一個人的人品怎麼樣,就看他和你有利益衝突的時候。 這句話,我受用至今。

當你和他面臨利益衝突關係,特別是在利益受損時,他的反應,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人品。

對於生意中到手的利益,你會怎麼看? 網上曾介紹過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的經商特點,其中有條讓人印象深刻: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文中舉了個例子:有人想找李先生合作開發房地產,李先生問對方,你想在項目利潤中分多少比例?這人提出了5%的利潤分成。

對於這個要價,李先生主動提出給對方分10%的利潤,雙倍於對方的要價。 為什麼呢?這就是李先生的高明和過人之處。 他讓別人得到比預期雙倍的收益,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當然會讓對方折服,所以合作方不僅不會在工程管理中去吃回扣,還會選擇盡心盡力地管理好這個工程。這樣不僅達到了李先生的目的,還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做生意即做人,李先生是懂得在誘惑面前,不為利益所動依舊可以愛護自己聲譽的成功商人。

在職場打拼這麼多年,我發現了一個規律: 但凡在利益衝突面前,不為所動保持初心的人,往往內心豁達、品行優良,做事肯為對方考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這種人身上彷彿帶著光,走到哪都是溫暖所在。

人品的熠熠生輝讓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特別順,即使暫時碰到困難,也會有貴人相助,最終走向成功。 而那些喜歡斤斤計較、唯利是圖的人,表面上沒有吃虧,可最終輸掉的卻是自己的人品,口碑。這種人往往缺少優質的合作伙伴,更沒有真心的朋友,很容易走向自己人生的死衚衕。

人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他一生的成敗! 在職場如魚得水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 做事先做人,客戶都是先認可你這個人才會認可你的業務。 如果你的人品不行,根本不會和你談什麼業務生意了。所以,人生到最後,其實拼的就是人品,如果你的人品好,做人成功,那你做什麼都有成功的把握


妤卿湖


很高興回答你問題

我認為以為下幾點可以看的出來:

1、 守時

靠譜之人最大的一個細節就是——守時! 守時,是一個人靠譜的最重要表現,守時代表了對約定的重視,對時間的珍視,是職業道德的基本操守,也是對自己信譽負責的表現!這樣的人一定是很靠譜的!

小編覺得一個方面是守時,如果連時間節點都掌握不好,就更談不上工作如何了……

2、辦公桌整潔

服裝整潔程度,舊而不髒最能體現;辦公桌桌面整潔程度,分類細緻擺放到位。

看看ta工作的桌面,如果太亂就一定不靠譜,如果整潔就是個靠譜的人。

你可以看他的工作臺,把所有的文件都是按照順序排列整齊的人一定是最靠譜的。這種井井有條的習慣肯定是從小養成的,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準確比例達到99%。

3、不佔小便宜

怎樣靠譜難說得清,畢竟可以裝出來!但整天想著如何偷懶,如何賺公司的小便宜,在領導面前就裝模作樣,人前人後一個樣的,這些人就肯定不靠譜!

愛佔小便宜的人,小到盲目領取免費贈送的東西、趁其他人不注意順手牽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人,絕對與靠譜掛不上勾。

4、有始有終

辦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做了一半就不管,讓別人收拾亂攤子,這一點就能判斷這個人靠不靠譜。

5、懂得聆聽

安靜聆聽別人的觀點,再發表自己的看法,不會唐突打斷別人的說話。認真聆聽,不打斷他人說話的人,一般都比較靠譜!

6、請假有交代

即使請半天假,也把自己的工作列得詳詳細細,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職場上通常細節做得比較好的人比較靠譜一點,交接工作非常細緻的,大多擲地有聲。

7、做好計劃

做事不掉鏈子!做好自己的年度、季度、月份規劃!工作內容在電腦上做好分門別類的統計!!對於新同事入職主動貼心給予幫助!

8、主動溝通和彙報

1、主動和自己的上司溝通工作:進展、碰到的問題、預期完成情況等;2、上司交代的工作,不管大小、結果如何,都要主動回覆;3、發送的重要郵件要和對方確認是否接收到。

在領導發出通知時候能積極回覆“收到”!

事畢回覆!

9、保存好資料

交代他的事情,他會很用心做完,交給他的一些報表,幾天後去要,他不會丟棄,還會在,哪怕是曾經開過會議的一些紙張,他都會給留著,這樣的行政助理很靠譜!

10、提前到公司

我的同事,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到公司,當別人急急忙忙來到公司簽到的時候,他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每天都會給辦公室的同事燒一壺開水,等大家想泡茶的時候,總是能喝喝到熱開水。

11、主動學習

對待工作的態度,例如平時交待做的事情,一開始就推說不會做,不想做,還是會抱著學習的態度去慢慢接觸邊學邊做,不懂主動問。

12、主動幫同事

工作中很守時,講信用,效率高,最重要是願意主動幫助其他同事。

13、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個人經驗之談:一個靠譜的人,不會很多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直到deadline到來才去應付。

希望對你有幫助。


方倍思維


這個還真挺考驗一個人的眼力勁的。

湯湯認為可以從很多細節去觀察,但是也不要急於下判斷,最好是結合多方面的。

不過,同事之間,我最關注的是,工作的配合度。

這點很重要,只要這點能做好,別的我覺得問題不大。

比如說,隨便一個事情,假設你到了新公司,需要領用個筆記本電腦。

然後你到IT部去,你誰也不認識,你只好站在門口就問:“您好,我是新來的,我想領個電腦。”

這時候,IT部裡幾個人,有的人肯定看都不看你一眼,有的人就是把頭抬一下,瞧瞧新來的人是什麼樣子,然後又低頭做他的事去了,大概只有一個人會回應你,告訴你怎麼申領。

我會認為這人,就算是這個部門裡麵人品算好的一個了。

當然,也可能他本身就是負責給人發電腦的。

這個時候,如果IT部的老大出來說句話,指派哪個人員給你配合,這個老大的為人應該還可以,不那麼有架子,還是很盡職的,會照顧新同事。

再一個,同一部門裡,每個人的分工不一樣,但是有一天,你手上的事情多了,你想找人幫忙,這時候,誰幫你,誰就算人品好的。

這個工作上配合和協作的素質很重要,你別說那人怎麼學歷高、顏值高、性格好、品味好,只要什麼事都不配合不能協作的同事,都是廢物。

有本事就自己當老闆去,只會在同事之間逞能算什麼東西。

但是這樣的很多,還有很多狗屁倒灶的,你可以想象生活中那是個什麼人。

最後,職場只是工作的地方,大家都是帶個殼,你對別人也別太高要求,差不多,能做同事就行了。

這個是湯湯的真心話呀!


我是綠豆湯


如果我們把人生比做一個大舞臺,那麼,職場就是一面面放大鏡,將我們的舉止人品一一呈現在世人眼前。

在職場中,每個崗位就是一種角色,有時能將人的本性隱藏,但任何細節都經不起日久天長的洗禮,終將其真實的一面展露無疑。

怎樣才能更準確的認識一個人褪去其職業上的偽裝,看清他的人品呢?作為督導的我來談談我的建議。

一、職場中經常重複做的事情

1.晨會

每個企業都要開會,這已經是行業的規矩。公司通過晨會需要解決員工上崗情考勤況、衣著形象情況、領導工作總結及部署情況、員工拋開業績兌現情況。

通過一個月的晨會,員工是否懶惰經常遲到;是否不注重形象邋里邋遢;主持晨會的管理人員是否秉公執法;總結安排問題是否科學合理;員工業績是否公開透明,及時兌現等就在四個類別十二個細節上看出了上自經理下到員工的人品。

2.質檢

每週的交叉質檢既是考核督導人員能否做到秉公執法,又能看到被質檢單位對待上週質檢問題是否重視、光做表面文章,還能看到質檢過程中,負責區域的責任人為了不上質檢名單是否緊隨其後、拍馬溜鬚。對於質檢反饋的問題,督導是否能提綱挈領、把握要害,給領導切實可行的整改建議。

通過一個季度的週期質檢,上述四個問題八個細節就將質檢過程中涉及人員的人品一覽無餘。

二、職場中突發的事件

當公司突然出現一些問題,涉及到相關責任人時,領導是否有應急預案;員工是否相互推諉責任、是否敢於擔當。

職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場所,體現著人性的方方面面,只要細心總結,就能發現你想要的東西。



回到鄉村Li


我闖蕩職場已有15年了,關於怎麼樣準確的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建議如下:

1、考驗法:通過分配一個特別的工作任務,通過他在任務中的表現來考驗他的人品。

2、觀察法:通過觀察他日常的工作表現,觀察言談舉止來判斷他的人品。

3、打聽法:通過打聽他身邊人,旁聽側敲,獲取相關信息來判斷他人品。

4、面談法:直接找他面談,通過你設定的問題,對方的反應及回答,來判斷的對方的人品。

如還有問題,關注我的頭條號,我們接著聊!



1.對待上下級的態度

對待上級,低聲下氣,唯唯諾諾的人。對待下級必然是頤指氣使,傲慢自大。

這種人欺軟怕硬,絕對不是好的合作伙伴。但如果真的要合作,你必然要調整你的心態和姿勢,不要做一個太好說話的弱者,讓他覺得你好欺負。

相反,有些人能做到對上不卑,對下不亢。這種人極其有教養,人品很好。你可以放心地與之合作。

2.是否鑽漏洞

你有沒有這種同事,上班遲到了,不想被扣錢,便故意不打卡。過幾天再寫個申請單,說是漏打卡。領導不知道,也就簽了字。

從這一件小事中,便可知,這個人品性不端,愛貪小便宜,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不懂自律。絕對不是好的合作者。

哪一天如果你和這種愛鑽漏洞的人共事,做點生意之類的。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他便會偷吃油水。到頭來,你賺不到錢,他卻賺到了。

日常中,我們應該學會自律,從小事件做起,不要鑽漏洞,佔些小便宜,自毀形象和人品。

3.請假之前是否先交接工作

突然有急事,需要請假,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可以理解。

但有些人,一請假,便不顧工作,既沒和領導交代工作做到哪一步了,有什麼比較重要或者緊急的工作需跟進。也沒和同事說,讓其幫忙完成。

這種人沒有責任感的,做事不靠譜,讓人沒法放心和信賴!更不是一個好的合作伙伴。

相反,有些人責任感極強。就算遇到再急的事需請假,也會先把自己的工作交代清楚。這種人人品好,做事靠譜,是個很好的合作伙伴。

4.是否有情有義

有句話說的好。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看一個人人品如何,不是看他在你輝煌時怎麼對待你,而是看他在你落魄時,是否願意拉你一把。

職場中,一個人人品如何,看這4件事,便知曉。對上卑微,對下傲慢的人欺軟怕硬;喜歡鑽漏洞的人愛貪小便宜;請假之前沒交接工作的人,沒責任心,不靠譜;於朋友落魄之時,棄之不顧的人,無情無義,不值得交往。


郵輪一點通


現在職場,看一個人工作是否認真負責,工作認真的人,人品一定是在素質的,有教養的,有道德的人!有問題能認真提問的人,這種人不是笨,也不是愚蠢,而是認真,這就是人品!現在社會不注重人格,對人都以金錢為主,工作也就是工資的高和低,沒有標準,也沒有人品!只要有規範管理的方法,把工資與工作有合理的定價,在不剝削員工的前提下,不坑害員工,這樣的員工在工作中才會看出人品,人格!現在基本看不出人品,只有工資高才能養好人,工資低也就是這會事,做了都是人坑人的事,沒有人品而易!


用戶50873537831樂平


在工作中準確的看出一個人的人品,首先是看他對待客戶的態度。

對待客戶有沒有做到誠信責任,其次就是看他對公司有沒有責任感,對團隊有沒有責任感。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對待同事或者朋友,你有沒有包容心。

在對待關鍵事物的時候,能看出他的人品是不是牆頭草兩邊倒 有沒有站在正義的一方。


張晊嘉vlog


1、是否守時、守約。

2、是否具有擔當的精神和行為。

3、處理問你的角度是不是從事情出發,而非人。

4、是否熱愛這份職業,是否友善團結。

5、夠不夠包容。

6、交往不累,簡單易懂。

7、學習力如何,是否夠專注。

8、慷慨大方有莫有。

9、公私分明做不到做到。

10、是不是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