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越痛苦?

四季情感


我曾經接觸過很多來訪者,傾訴她們在家庭婚姻中遇到的煩惱,煩惱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她們“從小到大都是典型的乖乖女”。什麼“乖乖女”呢?一切全聽父母吩咐。

父母讓努力學習,好;不談戀愛,好;大學畢業就回家考公務員,好;相親找個當地的對象,好;結完婚生個乖孫在家帶孩子,好。

什麼都好,父母說一從來不說二,父母讓往東從來不往西,從小就按照父母的意願長大,什麼都不用做,聽話就好了,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人生,這不是活成自己,而是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表達自己,沒有能力證明自己,即使成年了,有成熟的外貌,內心仍然沒長大,無法承受外界的挫折,無法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無法解決家庭婚姻的問題,就會越來越痛苦。

另外,“乖孩子”基本都是討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順從慣了,一直壓抑真實的自我,委屈自己來迎合父母、迎合領導、迎合丈夫/妻子,越不懂得拒絕,就會活得越疲憊。


甜甜圈伐木累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長久以來,因為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也許聽到父母長輩最多的誇讚,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真乖”,或者是一遍遍的強調我們“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那麼,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為什麼長大以後的幸福感卻並不強呢?反而,變得迷茫而痛苦。

說一下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


鄰居娟子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教學嚴謹,對自家孩子的教導也特別嚴格。從娟子幼兒園開始,就不允許她和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玩,小小年紀就關在家裡一心只讀聖賢書,出門在外待人接物也是恭敬有禮,年年學習成績拔尖,是周圍大人嘴裡被誇獎最多的乖孩子。


後來娟子也順利上大學,但畢業後卻遠離父母,戀愛幾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日鬱鬱寡歡。工作雖然順利,卻也是當年順從父母心意學的財會,而她自己內心其實是很抗拒的。她常常和我說,從小到大,她都沒有真正的快樂。


乖孩子的痛苦一般來自兩個方面。


1.乖孩子被固化的人設,埋沒了真實的自己。

當父母給孩子立下種種規矩,按部就班培養孩子達成標配的人生。大人的規劃藍圖裡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甚至剝奪了孩子小時候的自然天性,將孩子嚴格限制於各種條條框框。長大後的乖孩子難以走出被安排的格局,卻又無力反抗,因為他已經習慣被馴化。而內心的聲音也會跳出來,使之迷茫無助而痛苦。

2.乖順的教化,遭遇無法抵抗的現實打擊。

如果乖孩子長大後學業有成,工作穩定能獨立生活也算不辜負父母。


還有一種乖孩子,因為各方面資質平平,又老實聽話,長大後極容易遭遇社會上的人性之惡,此時,他們可能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那一撥,如遭遇了某些不公卻不能自保,甚至只會逆來順受,這樣毫無立場的人生,才是最痛苦的。


當那些乖和聽話完全解救不了他的困境之時,則會導致其原有認知系統的崩潰,他們也許更叛逆,也許反其道而行之,也許找不到答案,向深淵滑落。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我想在此處,這個乖理解為聽話,沒有自己的主見吧。

當一個孩子,不管父母說什麼,都完全聽父母的話,哪怕自己不願意,也會委屈自己乖乖按照父母說的去做的時候,對孩子的傷害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孩子沒辦法做自己。不管父母的話有多麼的正確,那終究不是孩子的人生,有些錯誤必須要自己去犯,有些坑必須要自己去跳,這樣雖然有痛苦,但是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跟著父母走永不犯錯(其實也不可能做到不犯錯)的機器。

所以,生活中我們可能有遇到有些人看上去什麼都很好,上的是名牌大學,做的是父母找的工作,嫁的是父母找的愛人,大家都認為她應該很幸福,可是,她卻很痛苦。

最怕的是,一個人活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有活出自己心中的自己,那麼,就算全天下人都喜歡你,你自己不喜歡你自己,有什麼用呢?

所以,一切成長到最後,都可以歸根為,如何接納自己,一切幸福都源於我們的價值感,我們是否接納喜歡自己。

另一方面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乖?他是想要討好父母得到父母的愛嗎?

父母的愛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因為他乖,所以才被愛,這樣的愛有多悲哀?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沒用了,不優秀了,那父母是否還會愛他?被這樣的“愛”毒害的孩子,安全感、價值感能好嗎?他還能獨立自主的做自己嗎?這樣的他能幸福嗎?


美可親子


基本得看怎麼個乖法了,有的是真乖,有的呢司馬懿式的乖。

  1. 小時候真乖的孩子真有,尤其是現在的小孩都乖出翔了。爹媽一個個像瘋一樣的惡魔,他們敢不乖嗎?你不做作業試試?吼你是最低消費,打你、罵你太普遍了,就算你逃過了父母,第二天老師那的冷暴力等著你。製造乖孩子是我們教育主要手段。以下是真實經驗條友們⏩關注⏩收藏⏩轉發一下謝謝!
    孩子乖了,就能實施填鴨式教育,按大人、老師的理想,把你捏成他們希望的造型。至於這個造型符合未來與否他們沒能力管,只顧眼前。
  2. 第二種司馬懿式的乖,過去有這種人,現在沒了。老師、家長面前乖得甚至有點木訥,成績有點差又不是最差,但當著他們面又在讀書,老師家長想想算了。背後呢?天天策劃著找那些同學出去打球,甚至打架、欺負同學、整個一混小子。
    坦白下其實就是小時候的我,方圓幾里的小惡魔,跟班十幾個,經常欺負同學,老師根本不知道。俗稱“擺得平”。
    直到初三有一次一個跟班到我家玩,不小心說漏嘴,才被我媽知道。怕被老爸揍,媽幫我一直瞞著了。
  3. 確實乖孩子到了高中基本都傻了,我們這群傢伙最後發力後成績遠超她們。反正我和兩個壞孩子,每當畢業考前一個月都是搏命自學的。就看最後誰拿第三名,前兩名有點難,屬於班長和學習委員的。

  4. 乖孩子平時節奏:讀書+讀書,我們這些“乖”孩子:陰謀+策劃+擺平麻煩+組織能力+讀書。到了高中裡,有機化學、立體幾何這兩門,人家靠拼命刷題庫,我們看下書的概念,書幾乎嶄新的,他們翻破了,我們幾乎滿分,他們活在及格邊緣。
  • 兩種乖的區別是,大腦的單一性與多樣性的區別。在今後工作中涉及的職業資格註冊考時,也會有巨大區別。情商等高下落差懸殊。痛苦來源於單一的乖腦子。

真小人筆錄


題主所提問的這一現象並非個例,特別是當下打著愛的名義,實則過分苛責孩子的家長越來越多,也就造成了越來越多小時候乖巧可人的孩子們長大後心理問題反而越來越的根源之一。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心理學界研究的核心內容。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及其周圍事物關係的認識,簡單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完成。

其一,個體對生理我的認識,如自己的性別、樣貌、身高、體重等;

其二,個體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如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情緒等;

其三,個體對自己所處的周圍事物和他人關係清晰而明確的理解和評價,如自己的社會角色、社會定位和社會功能等。

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特性,同時,自我意識對個體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識可以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有效地激發個體潛在的能力和強烈的行為動機,為實現目標不斷努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個體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最終實現自我價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是由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個體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而社會因素則包括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

總而言之,從小被過分限制自我的孩子,內心各種訴求並沒有得到合理的滿足,長大之後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本身具有的逆反心理,就會讓自己遇到各種心理困惑,繼而不斷的去反思自我,否定自我,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迷茫和厭惡中,久而久之機會越來越痛苦。


婚戀心理諮詢師夯七


不知道題主是從哪個方面得到這樣的結論,或者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出這樣的觀點?在我看來,這個觀點也太絕對了,感覺還是有失偏頗的。性格是否感到痛苦,在於自己與環境的適配性,是不是符合他自己對生活的需求了。

就事論事,我們分析早年比較乖的孩子,可能長大後會相對會痛苦一些,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曾經在自己的工作中也碰到過這樣的事例,就是發現有些藥物濫用人員,之所以發生藥物濫用問題,竟然和他母親的強勢有一定關聯性。也就是在父母面前一直唯唯諾諾扮演乖乖兒的角色,等到上了大學,脫離父母的監管,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加之叛逆期心理的爆發導致他們行為的標新立異了。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在他們小時,家中的教養方式是專制型教養方式,這種方式是一種“高要求、低反應”,在生活中,父母往往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去生活,卻不能意識到這種高標準會對孩子個性是一種變相的抹殺和扼殺。他們沒有理會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長需求,不懂得進行及時的回饋和引導,而只需要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在這種生活環境中就容易形成自卑、畏縮、焦慮、依賴等性格,也有的會表現更叛逆的性格特點。

我們說乖乖兒的痛苦主要來自於長期以來原生家庭裡的行為模式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成長所要求的獨立,自我成人意識之間的矛盾了。在他們開始獨立走上社會,發現自己性格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困擾時,自然也就比較痛苦的了。因為這種性格的形成不是他本性發展的結果。


鵜鶘心理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父母老師眼中的乖乖女,學習成績不好不壞,長輩說什麼就是什麼,人人都誇我懂事聽話,這種性格導致我長大後是個沒主見,不善言辭,自卑的人,別人換個環境可以很快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我換環境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常常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事,心裡極度痛苦,我想改變但又無力改變


醉86377649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樣的貼上很乖的標籤的孩子在童年階段,可能會為了滿足家長的願望和老師的要求,壓抑了自己的個性,沒有獨立地展示自己的機會。長大後,有一種補償的願望,也希望能夠活出自我,不被外力操控,但是卻很難掙脫一種慣性的模式。所以小時候的孩子應該要釋放出自己的天性,不能循規蹈矩,要學會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而不是成為一群高分低能的機器人。家長也切莫將自己的一己私立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會毀了孩子原本明媚的一生。


科壇春秋精選


父母的愛不是無私的 因為你乖 才會得到笑臉 性質和養寵物一樣 你聽話乖巧 得到的越多 而父母對你控制就會更多 長大後會更容易遭受挫折 因為你失去了自我!不會選擇害怕選擇!真正的父母是和孩子共同成長 用行動來影響孩子 而不是靠語言!當然父母也是人 只要別溫水煮青蛙 只會給自己洗腦 我都是為了你好 我所做的都是為了你好 當父母失去自我 以後甭管做啥事 甚至是錯的 也會認為是對你好!你若還是一味地孝順 那就是不孝 孝 和順 可是兩個概念!


taiyiying


乖孩子,首先要意識到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這是你在當時環境下的歸因,是由你的能量和智慧決定的,為了生存而做的選擇,在家庭裡面形成的思維模式!父母認同了這樣的你,這是悲劇的開始,父母的層級和境界助長了你!

進入社會中,這樣的思維只能被別人領導,管理,控制,沒有創新力,害怕犯錯,這與本性是違背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而這時候的痛苦恰好是提醒,提示,你去看見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調整過來,痛苦是為了幫助你覺察,覺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