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三)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三)

二、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南歸後的第二個十年,辛棄疾成了朝廷大員,被朝廷頻繁調動,最後遭人彈劾,解甲歸田。人的經歷複雜了,心境與詞境自然也都隨之複雜起來。此期的詠春詞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祝英臺近·晚春》與前面兩首相比,境界大不相同。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三)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三)

《摸魚兒》作於宋淳熙六年(1179),辛棄疾時年四十歲。南歸已十七年,而辛棄疾屢遭排擠,正趕赴湖南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這一去,不但離抗金前線越來越遠,而且離收復失地的理想也越來越遠。這時的"傷春"已不只是普泛的感傷,而有了更具體、更現實的內容:"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遭人嫉恨,被人陷害而不得伸展抱負的痛苦辛棄疾此時已是親身領略。"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休去倚危欄",那斜陽,煙柳,令人斷腸。人生的風雨坎坷讓詞人多了幾分哀婉,也多了幾分冷靜:"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三)

此後一年,辛棄疾即著手修建他的帶湖居第,並以稼軒居士自稱。因此,此句實際體現了辛棄疾對於十多年來官場鬥爭的厭倦,是警告對手,也是警醒自己,"君莫舞",殫精竭慮,煞費苦心,何必呢?"玉環飛燕皆塵土",看透世事,方有這樣的一份清醒和超脫。看透了卻不忍離去,或者不能離去,這種欲去難離的徘徊和痛苦,不正與留春難住,送春不捨的心境相吻合嗎?這是關係到人生進退的問題,這才是最苦的"閒愁"。

祝英臺近·晚春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應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沈謙《填詞雜說》曾評價辛棄疾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暱狎溫柔,魂消意盡,詞人伎倆真不可測。"這首詞以離情寫愁緒,"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首句即描繪了一幅情人分別的場景,為後文的離情別緒張本。"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離別後,陰晴不定,風雨交加,天氣的陰冷加重了心緒的低沉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