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這是辛棄疾刻在骨子裡的理想,北伐金朝,收復失地

生而帶恨,死而帶悔,臨終依舊殺賊二字,這個理想他把欄杆拍遍依舊沒有實現,他不是一個只會哭喊報國的騷包文人,而是一生才學無法施展的壯士,唯南宋無力施展,只有寄情於詩詞。620首,620個痛苦,620個期望。正如範開所言:“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方將斂藏其用以事清曠,果何意於歌詞哉。”辛棄疾的軍事才能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才實學,為將可衝鋒陷陣,萬軍之中擒張安國;為帥深謀遠慮,一月平定茶商軍;更是把對付金軍的戰略思想全方面的展現在《美芹十論》和《九議》當中,他那被詩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更是值得一提。其實換句話說,辛棄疾可以如他所說的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憑藉自己早期的功勞就可以安安穩穩過完富足的後半輩子,而且同樣會青史留名,他為什麼要一直堅持北伐?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為將者勇猛,為帥者老謀

一.力斬僧一端,勇擒張安國

《宋史·辛棄疾傳》詳細記載了辛棄疾年少聚眾2000人,後歸附耿京,三日內斬殺偷耿京印的僧一端;23歲孤軍深入金軍大營,擒住張安國,何等氣魄。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辛棄疾無官無職他能聚眾2000人,其膽識必須過人,不然根本無法服眾;他在年輕氣盛之時,沒有選擇自己的2000人直接抗擊,而是在思考,他知道自己可以如此,因為金軍南下,無力顧及,要想長久的抗金,需要足夠的實力。他選擇歸附耿京,甘居人下,他更是通過張安國的農民起義軍的一敗塗地,看到了抗金大業需要足夠的實力,必須南宋軍民一起,所以他建議耿京聯和南宋。他心中堅定的抗金信念,足以讓辛棄疾衝昏頭腦,但是他深思熟慮,有力的保持起義軍實力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面對僧一端的背叛,張安國的投敵,耿京被殺,義軍的四分五裂,辛棄疾如何抉擇將會影響整個戰局,聯南宋會被猜疑,戰金軍,義軍分裂,本就人心不齊,一戰必土崩瓦解。只有一個選擇,50人孤軍深入五萬敵軍大營,殺死張安國,穩定軍心,解決猜疑。

二.討平茶商軍,創建飛虎軍

1174年,茶商軍先是擊敗湖南安撫使劉珙,後經由湖北聚集再戰湖南,此時湖南安撫使王炎,貪功冒進全軍覆沒,後來的老將賈和仲也接連失敗。南宋屢戰屢敗,一時束手無策。辛棄疾此時上書:“小寇尚爾,倘臨大敵,則將若何。”並提出一個月內蕩平茶商軍,一改之前的全面圍攻,改為重點包圍,採取剿撫兼用,不斷瓦解義軍實力,逐步瓦解茶商軍內部,時用一月。後湖南兩廣地區蠻夷騷動,平居則奸民無所忌憚,緩急則卒伍不堪徵行。至調大軍,千里討捕,勝負未決,傷威損重,為害非細。辛棄疾於是因勢利導創建了飛虎軍。從選址建營,招兵買馬,制定建制到訓練兵士,全由自己一人操辦,至此飛虎軍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帶兵訓練最考驗一個為帥的實力,所有的東西都是嘴上容易,做起來難,無論是早期的岳家軍,還是後來的戚家軍,能留下名聲的少之又少。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可實踐的戰略,願赴死的決心。

為什麼辛棄疾要不斷的提出抗金,南宋實力不足他知道,勝算多大也難說。自己完全可以安貧樂道過完下半輩子,他不是不受重用,只是他所任的位置都不是抗金統領,他只要不說話,高官厚祿一輩子,綽綽有餘,但是他不行,因為他的高瞻遠慮。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他的《論亡虜疏》如此寫道:“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當年遼佔據幽雲十六州,形成宋遼對峙,澶淵之盟何等悲傷;後來金崛起滅遼,先是靖康之恥,後又將宋朝趕於淮河之南,偏安一隅。辛棄疾早年生活在金知道金朝北方還有更強的敵人,就會像遼被金滅一樣,金也會被蒙古滅掉,一旦金朝被滅,蒙古度過長江,那後果如何?南朝還有退路嗎?所以他要奔走,要疾呼,要求一線生機,他不是站在上帝視角的人物,他同樣也是宋朝的一個官,但他跳出來了局限。

所以他寫出了《九議》,說出:“苟從其說而不勝,與不從其說而勝,原就誅殛以謝天下之妄言者。”他願意用生命要為南宋博出一條出路,一條生的道路,可是沒有人搭理他。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美芹十論》虜人之地,虜人之地,東薄於海,西控於夏,南抵於淮,北極於蒙,地非不廣也;虜人之財,籤兵於民而無養兵之費,靳恩於郊而無泛恩之賞,又輔之以歲幣之相仍,橫斂之不恤,則財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馬所生焉;射御長技,人皆習焉,則其兵又……人。辛棄疾憑藉著這些年在金朝生活作戰的經歷,知道金朝形式,得出了:“地廣不足慮,財多不足恃,兵多難遣。”又說本朝形式:“今土地不如虜之廣,士馬不如虜之強,錢穀不如虜之富,賞罰號令不如虜之嚴,是數者彼之所長、吾之所短也。”深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但是南宋兵少集中,擁有廣闊的人民支持,採取聚而攻之,避實擊虛,以奇制勝。與南宋自古以來的的由陝西,河南兩地發起進攻不同,辛棄疾提出的大規模跨海登陸,與陸地匯合作戰,出奇制勝,所以開禧北伐宰臣韓侂冑公然挑釁,更是與之背道而馳,憤懣之下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只能鬱鬱不平的說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被620首詞光輝掩蓋的軍事才能,無意詞人,只想北伐

辛棄疾的悲傷在於一生追求北伐,臨近老矣,只被當作招牌,一生四處調官,飽受著歸正人的身份,高不成。臨死之際依舊殺賊二字,更是滄桑無比,當無數人享受安定,他在憂慮,憂慮宋朝,六十年後的宋朝又會如何,1207年,辛棄疾最後一次看向北方,然後懷著恨離開了想想之後朱熹陸游對於其的稱讚,大材小用更是無盡的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