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豪放詩詞183: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⑴

細把君詩說。恍⑵餘音、鈞天⑶浩蕩,洞庭膠葛⑷。千尺陰崖⑸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⑹。乍一見、寒生毛髮。自昔佳人多薄命⑺,對古來、一片傷心月。金屋⑻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⑼。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起望衣冠⑽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⑾。南共北,正分裂⑿。


豪放詩詞183: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註釋

⑴杜叔高:杜斿(yóu),字叔高,辛棄疾好友。辛有多篇詞給杜叔高,曾贊其“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用前韻,作者前不久寄陳亮同調詞韻。

⑵恍:彷彿。

⑶鈞天:指天空。

⑷洞庭膠葛:《莊子·天運》篇:“黃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司馬相如《上林賦》:“張樂乎膠葛之㝢(yǔ)。”

⑸陰崖:朝北的山崖。

⑹層冰積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zhào)兮蘭枻(yì),斫(zhuó)冰兮積雪。”

⑺自昔佳人多薄命:蘇軾《薄命佳人》詩:“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

⑻金屋:野史《漢武故事》記漢武帝金屋藏嬌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陳氏(小名阿嬌)。

⑼去天尺五:城南的韋曲和杜曲,高得離天只有一尺五寸。這裡稱讚杜叔高。唐代韋、杜兩家,世為望族,住長安城南的韋曲和杜曲。《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杜甫《贈韋七贊善》詩:“鄉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

⑽衣冠:指士大夫。

⑾陣馬簷間鐵:元人陳芬《芸窗私志》:“(晉)元帝時臨池觀竹,竹既枯,後每思其響,夜不能寢,帝為作薄玉龍數十枚,以縷線懸於簷外,夜中因風相擊,聽之與竹無異。民間效之,不敢用龍,以什駿代,今之鐵馬,是其遺制。”簷間鐵,屋簷下掛著的鐵製風鈴,稱為“鐵馬”或“簷馬”。

⑿南共北,正分裂:指北宋、南宋被金兵分裂。


豪放詩詞183: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簡析

淳熙十六年(1189)春,杜叔高到江西上饒探訪辛棄疾,辛作此詞送別。

上片,先評價友人之詩,言其音韻和諧美妙,意境清峻;“佳人”以下,讚美其高潔的品德,以及壯志難酬的痛苦。下片,先寫叔高之懷才不遇而轉及其家門昔盛今衰,接下來作者又對祖國分裂產生悲嘆:曾經衣冠相繼的中原路上,如今卻是一片荒涼,遍地戰骨漸漸銷蝕。統治者大興清談之風,藉以掩蓋他們的無能和懦弱。但詞人的愛國熱情依舊高漲,彷彿又回到了殺敵的戰場。藉此希望友人著眼大局,挺身報國。


豪放詩詞183: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最豪放名句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


豪放詩詞183: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愛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鐵蹄蹂躪下的濟南,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宋,任江陰籤判,後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轉運使、安撫使等職。42歲被彈劾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20年之久。64歲起相繼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他力主抗金,卻不被重用,臨死仍在高呼“殺敵!殺敵!”病逝後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風格沉雄豪邁,情緒激盪多變。辛詞喜用典,意蘊豐厚。有《稼軒長短句》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