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我家门前那条路

我家门前那条路

通往三十二梁的柳朱路

我家门前那条路

四好农村路

我家门前那条路

平昌白衣旅游公路

我家门前那条路

恩阳区"下尹"公路

我家门前那条路

乡村公路

沿着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农村公路,我市农村居民走出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四好农村路”为我市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南江县铁坪村

从“伤心路”到“幸福路”

本报记者 何欢

铁坪村地处南江县桥亭镇,全村平均海拔1300米,属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人均收入低。制约这个深度贫困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问题。

五年前,到村上任“第一书记”的张勇,在村干部袁雅桂的带领下,客运车转摩托车,在离村道路还有4公里的地方,一条泥碎石铺成的机耕道蜿蜒而上,背着行李,张勇气喘吁吁地在路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那时还有条机耕道通向外界,第二年,一场暴雨把道路冲垮了,铁坪村一时间成了‘孤岛’,村民出去难,外面的人进来更难。”张勇介绍,改善交通条件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没路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巨。早上一般5点多钟起身,晚上7点多回来。”村民徐安德说,往年不仅买卖难,孩子上学也不方便,一路都是悬崖峭壁,家长不得不一路护送。

“我们村基本没有种植水稻的,因为土地都是以山林地为主,老百姓都是到山里挖天麻、捡板栗、打核桃,靠山吃山。”袁雅桂说,为打通村民的“致富路”,桥亭镇党委政府、铁坪村“两委”干部想办法、添措施,多方寻找资金,这几年陆续硬化道路近12公里,打通了和外界连接的通道,而且社道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在全力做好道路通畅工程的同时,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分社规划布局实施不同的产业发展项目,确保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

“一社发展银花120亩,二社发展天麻90亩,三社发展大黄120亩。老百姓脱贫增收的信心特别足。”张勇介绍,下一步,铁坪村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开展好查漏补缺工作,对标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产业发展再推动、再深入,确保贫困户增收。

“今年我家能收几千斤天麻,按照目前价格10元一斤来算,今年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贫困户雷青平说。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平昌

车在山中行 人在景中游

本报记者 李云良

“七十四色青山逶迤如千年神龙入江探海,三十二梁绿树参差似百代棋圣布阵行兵”。如此美丽的三十二梁,因为交通不便,“藏在深闺人不知”。

2015年,平昌县三十二梁片区乡村环线公路建成通车,成为云笔镇片区40万群众上下巴达高速、到达县城的一条快速通道,也是助推全县脱贫攻坚的致富通道,更是一条串联起三十二梁AAAA景区、白衣古镇、千佛山、大石村风情小镇等景点的乡村旅游环线。

一路通 百业兴

近年来,平昌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建设作为脱贫奔康“先手棋”的作用,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35亿元,新改建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46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000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当年三十二梁打造景区要开动员大会,云台镇龙尾村只来了30几个人。”三十二梁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金艳回忆,一个千余人口自然村,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几乎成了“空壳村”。

三十二梁片区乡村环线公路的修建成为龙尾村发展转机。道路建起了,产业也可以发展了。在外务工20余年的村民蔡方儒第一个回到家乡,租赁承包茶叶3000多亩,成立了云顶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三十二梁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龙尾村这朵埋没在山旮旯里的“奇葩”悄然绽放,茶香四溢,成了游人热宠的“世外桃源”。

“一路一景、路景相融、路随景转”。走过三十二梁片区乡村环线公路,道路标识标牌、安防设施规范、齐全,沿线村村建成农村淘宝店、设立物流网点,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物流配送班车。

“该路建成后,极大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平昌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线路建成后,先后吸引陕西紫阳盘龙富硒茶叶、秦巴云顶茶叶、秦巴茗兰茶叶、海升集团等企业落户三十二梁片区。

建设好 维护好

四好农村路,如何修、如何建、如何保障资金来源?

“在四好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平昌县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坚持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养、一体化运营、多元化投入。

同时,做到“三个不低于”:国省干道不低于二级沥青混凝土路标准,县、乡道不低于三级沥青混凝土路标准,村道路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同步配套完善公路绿化、安全防护等设施。

一直以来,道路建设“重建设轻养护”。平昌县在建好道路上,县乡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村养护队“四级养护责任”体系。“在平昌,乡村公路采取分段承包、家庭承包和协会养护等方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既确保养护人员落实,又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该负责人说。

乡村面积大、覆盖面广,如何让四好路更好服务老百姓?平昌坚持一体化运营,着力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全面完成43个乡镇客运站升级改造,配套完善新村聚居点、乡村旅游环线550个客运招呼站建设,100%的建制村通农村客运,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输无缝衔接。

巴州区寺岭镇

路通引客来 扶贫路成“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杨佳

“路修通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来我们寺岭观光休闲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说起新建通车的枣(林)寺(岭)路,巴州区寺岭镇的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寺岭镇位于巴州区东北部,距巴中城区27公里,辖17个村(居),65个村(居)民小组,4029户1.4万人,幅员面积77.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高寒边远贫困乡镇,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寺岭镇的发展。

随着枣林至寺岭农村扶贫公路改建工程的实施,寺岭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枣林至寺岭农村扶贫公路改建工程全长26.126公里,项目起于国道G244(原巴乐公路)枣林镇青滩村,途径寺岭场镇,止于寺岭镇南阳场镇。按双车道“四好”公路标准建设,沿途设置招呼站、观景台、停车区及生态厕所,并按旅游公路标准绿化。

枣寺路建成后,有效改善了沿线3个乡镇10个村409户群众出行条件,带动沿线产业发展,缩短巴城至南阳通车里程8公里、通车时间半个小时。同时,形成了国家AAAA级山水化湖景区、南阳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阴灵山风景区的旅游公路快速闭合环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路不通,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一年粮食也卖不出去。”寺岭镇寺岭村村主任周内宗回忆说,为了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村里土地大片撂荒。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寺岭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建成乡、村、组各类道路145.5公里,全力推进住房、医疗、饮水等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寺岭镇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成功创办东博、林波、永宁、顺鑫等专业合作社9家,新培育种植养殖大户118户。同时,采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户”开发模式,建成彩叶苗木基地200亩、五彩生态体验茶园560亩,吸纳当地农民300余人园内务工,其中贫困户2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依托寺岭镇青山绿水、天然氧吧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旅、民宿和康养旅游等产业。

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市实现建制村全通硬化路

本报记者 李俊如

从通江县城出发,从通竹路经九浴溪大桥头,沿着柏油大道行驶10余公里便到了兴隆乡渔池村。

“现在从村部出发,10多分钟到大公路,半个小时到县城,非常方便。”渔池村党支部书记郭汝红说,原来是断头路,仅有的一段路也是坑坑洼洼、绕来绕去的泥巴路。

断头路打通了,泥巴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大道,企业也就进了村,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800亩的茶叶基地生机勃勃。今年4月,第五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在该村游客接待中心举行,上千名游客聚集在这里看风景、品茶香。曾经的穷山村因为断头路的打通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茶旅新村。

渔池村道路交通的变化,是我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据市交通运输局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6500公里,改造县乡道1028公里,实施村内通组路6592公里。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4948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41%的组通硬化路,100%的乡镇、92%的建制村通客车,100%的乡镇设置交管站。

如何“建好”农村公路,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围绕“建好”品牌农村公路,严格落实“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标准严控”“坚持多元投入”的“三个坚持”,将质量把控贯穿于项目规划、建设、交(竣)工验收的始终,倾力打造“品牌工程”,积极探索“交通+”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农村公路与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使农村公路向城镇新区、特色景区、产业园区、边远山区延伸,构建了“外通内连、畅乡通村”的农村交通网络。全市100%的乡镇建立了交通管理站,并按“四级三员”的农村公路管护模式建立了“县级有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和路政员、片区有养护站、乡(镇)有养护班和监管员、村有护路队和护路员”工作体系。同时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加快推进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寄递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实施推进“道路运输+特色产业”、“道路运输+电商快递”,同时依托农村客运站促进运邮结合、鼓励客车小件快送,实现“送城里货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建好四好农村路,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1年,实现两个以上区县创建为国家级示范县、所有区县均创建为省级示范县的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总体目标,并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区县,在部省奖励的基础上,市政府再分别按1000万元、5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