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山丹:向問題“叫板”讓群眾“叫好”

翟繼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山丹縣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邊學邊改、立行立改,聚焦群眾關切,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努力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效取信於民,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擊“痛點” 城市棚戶區改造暖民心

走進位於山丹縣北環影院棚戶區中心位置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區,幾幢高層拔地而起,工地上機器轟鳴,各項工程按建設進度要求穩步推進。

實施棚戶區改造是該縣為有效解決老舊住宅小區、城市棚戶區公共區域地面破損、排水管網不通暢、屋面漏水等困擾居民生活問題採取的根本舉措。也是山丹縣改變城市面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打出的“組合拳”。今年該縣持續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新建東泉南區等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以及城區老舊住宅樓等2個老舊樓改造項目共計672戶,概算總投資1.2億元。老舊樓改造內容包括建築物立面美化,粉飾老舊樓院建築牆體外立面,清除樓道、屋頂、平臺垃圾和積存物等;改造老舊管網、老舊破損管線、上下水管道;完善公共設施,修整小區內破損道路等。目前,新建的東泉南區城市棚戶區48套、西街村城市棚戶區110套以及老舊住宅改造項目和馬場中學改造項目154套已開工建設。

“我們安居小區以前房子很破,現在通過改造,外貌煥然一新,門窗也換成新的了,上下水也改了,我們覺得很舒服,誰都說我們住成新樓了。”山丹縣安居小區居民王繡華樂呵呵地說。

安居小區是2018年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項目小區之一。2018年,全縣共完成老舊住宅小區房屋改造3447套。讓群眾真正“安居”。

疏“堵點” 便捷服務讓群眾得實惠

“我來市民大廳辦理駕駛證審驗,以前需要體檢證明、身份證複印件、機動車駕駛證、交管部門出具的參加學習教育證明,現在只需要身份證,其他資料實現網上共享,感覺現在越來越方便了。”在尚登鵬看來,辦事真的更方便了。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山丹縣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重點之一,其考量標準就是老百姓辦事方便不方便、滿意不滿意。從2018年清理取消涉及社保、學歷證明、工作調動、生活救助、子女收養、設置醫療機構等46項證明開始,到今年聚焦縣級30個高頻事項,進一步精減審批事項、簡化辦證要件、優化辦理流程,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該縣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深切感受速度快、效率高、服務好的政務服務新氣象,

同時,該縣緊扣“為民服務解難題”這一主線,探索建立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有效解決了城區居住的農村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等“堵點”問題。

“以前每年交醫療保險,都得坐班車去鄉里,來回太麻煩。現在有了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就方便多了,把孩子們送到學校裡之後,順路過來就交掉了……”在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前來辦事的李橋鄉西溝村村民黃之株高興地說。為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家門口的高效便捷服務,各鄉鎮、縣司法局選派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幹部專職負責窗口工作,接待來訪群眾、辦理相關業務。自9月12日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各窗口累計接待群眾1100人次,辦理各類實事942件。

破“難點” 深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好不好,落地企業和項目是最好的見證者。山丹縣把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圍繞“放管服”改革主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市場活力激發內生動力。

“以前企業遇到問題,常常摸不到路子,不知道跟政府哪個部門對接,既費心又費力。”這是不少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為此該縣探索推出“首席服務官”制度,54名“首席服務官”走出辦公室、走進企業,傾聽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建設和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以為企業解決難題難事的成效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至目前,共摸排問題205條,解決問題76條。

好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最適宜的“空氣、土壤、雨露和陽光”,也成為好政策落實的聚集區。通過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企業領取營業執照的承諾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開辦時間縮短40%;網上加載“在線辦理”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742項,實現了全縣各類市場主體的設立、變更、註銷等各個業務環節一網辦理;積極幫扶企業融資解困,拓寬融資渠道,累計辦理股權出質登記13件、不動產抵押登記12件,為企業融資5.88億元;嚴格落實社會保險降費政策,至9月底,累計為457戶參保企業降低社會保險費855.54萬元。

理“重點” 全力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真沒想到通過你們監察大隊的工作,我們這麼快就能拿到工資,太感謝你們了!”如數拿到工錢的農民工韓樹兵真誠地說。近日,山丹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及時處理了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為7名農民工討回74700元“血汗錢”。

今年以來,該縣以落實治理農民工欠薪十項制度為抓手,從規範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責任等制度,健全了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將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作為治理欠薪的主要手段,在全縣範圍內定期開展主動巡視檢查,確保巡視檢查面達到100%。積極受理農民工舉報投訴,採取有效措施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至目前,共受理和處置群眾投訴舉報30件,涉及農民工447人,涉及拖欠農民工工資576.5萬元,有力保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有效避免了群體性事件發生,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抓“節點” 暢通監督渠道提升整體效能

為暢通訴求和找問題、提建議、謀策略的渠道,該縣紀委監委建立“清廉山丹”微信公眾號、網絡舉報、手機隨手拍、投訴專線電話等網絡監督平臺,暢通監督渠道。

該縣在抓好來信、來訪、來電、網絡“四位一體”信訪舉報的同時,建立暢通“一網兩微四端口”監督平臺,進一步織密監督網絡,及時受理各類違紀違規舉報。引導群眾通過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網絡鏈接和掃描甘肅廉政“啄木鳥”APP二維碼積極參與惠民惠農監督。推行縣鄉紀檢監察工作“一體化管理、片區化執紀”模式,凝聚監督合力,靈活運用政治監督、日常監督、巡察監督,實現了對“小微權力”運行多層次、精準式監督。將全縣110個村級事務共享共管理事會成員聘請為村級廉情監督員,逐步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委員分別由村級事務共享共管理事會理事長、理事兼任的工作機制,實現人員融合,工資待遇提升,激發了村級監督工作活力。

同時,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作風建設年活動,在“小微權力”清單化管理平臺中植入幹部服務評價體系,群眾在辦理事務後可以對村、鄉鎮、縣直部門單位幹部的服務按照“好”“一般”“差”三個等次進行網絡評價,有效促進了幹部作風好轉,進一步提升了辦事效能,樹立了良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