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孩子背“麻袋”書包上學,畏畏縮縮不敢入隊,表現惹人心疼

現在大部分人家都生活條件富裕了,對於孩子們的養育也是十分“豪氣”,捨不得讓孩子吃一丁點苦,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可實際上在某些偏遠山區,依舊有很多家境貧窮的孩子,他們雖然能夠有書念,有飯吃,但和城市的孩子比起來,生活近況仍不容樂觀。

媽媽把麻袋縫成書包,孩子不敢入隊,可憐得讓人心痛

前段時間網上的一張照片火了,一群五六歲的孩子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準備放學,可其中一個卻站在了隊伍外,突兀得讓人一眼就看到。

孩子背“麻袋”書包上學,畏畏縮縮不敢入隊,表現惹人心疼

孩子穿著灰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褲子,髒兮兮的滿是灰塵,和周圍整潔鮮亮的孩子相比著實扎眼。

更顯眼的是,孩子揹著一隻紅白相間的書包,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用麻袋裁出來的,兩片麻袋,外加兩根揹帶,用密密麻麻的針線縫起來,這樣一個“另類”的書包,讓這個孩子和群體格格不入,也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孩子才會在隊伍外磨磨蹭蹭,不敢上前,生怕被同學嘲笑。

網友們看到圖片對此也是心酸感慨:

  • “太可憐了,家長連個書包錢都沒有嗎?”
  • “這樣會讓孩子抬不起頭來,有誰知道這孩子住哪,我想給他買個新書包。”
  • “這孩子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因為窮,整天受欺負。”

家庭貧困不是孩子的錯,可那些受過窮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呢

自卑:無時無刻想低著頭

窮讓孩子沒了底氣,孩子聽著同學們訴說著見聞,看著同學們炫耀家境,會覺得自己是另類,自己什麼都不如人,這種自卑的感覺讓孩子不由低著頭,恨不得紮根在角落,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易怒:動不動就怨恨父母

《變形計》是一檔角色互換節目,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互換家庭,體驗不同人生。節目的初衷是讓孩子和父母解決矛盾,收穫親情。

可對個別體驗了城市優渥生活的農村孩子而言,生活的反差讓他怨恨起了父母。一個農村男孩在結束互換生活後回到了家,看著自己家的小破房,指著父母哭道:“都怪你們沒本事!”

孩子背“麻袋”書包上學,畏畏縮縮不敢入隊,表現惹人心疼

●拜金:時不時想佔點小便宜

很多家境貧困的家長總不停對孩子說“咱家窮,什麼都要省”“你不要和別人比,咱們比不了”“太貴,不買了”

家長有必要對孩子說明家庭情況,但無時無刻的強調和告誡會使孩子對金錢愈加渴望,在這種“教育”下,孩子不得不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但壓制慾望很痛苦,這時孩子可能就會做出偷拿同學東西,佔點小便宜之類的事。如果家長還不以為意,孩子這種覬覦的毛病也會變得嚴重,這會害了孩子一生。

窮讓孩子步入自卑沼澤,家長們該把孩子救出來了

別總把“窮”放在嘴邊

家庭貧困是事實,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可以體會到。家長不要總把“咱家窮”放在嘴邊,這種緊箍咒式的告誡會讓孩子加深自卑心理。

我的一個朋友,家境不富裕,每當去市場時,他就會和孩子約法三章:玩具只能兩個月買一次,不得超過50元;媽媽很辛苦,媽媽買完菜你要幫媽媽拎。他從沒有對孩子說過一次“咱們窮,要省錢”,而是通過規定預算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家裡的情況,也讓孩子知道錢難掙,不能亂花。

孩子背“麻袋”書包上學,畏畏縮縮不敢入隊,表現惹人心疼

告訴孩子:你有很多無價的閃光點

孩子把眼光放在物質上,自然就會把自己的貧窮無限放大。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應該學會挖掘孩子的長處。

比如孩子手工做的好,圖畫畫得好,又或是唱歌動聽,家長可以主動聯繫老師,讓孩子的特長有用武之地。當孩子得到認可後,會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特長優勢,展現出開朗的性格,自然也就不會把目光盯在物質條件上了。

寶媽們,看完這個圖集故事,你有什麼感慨?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我是貝貝媽,一手帶娃一手寫文的全職媽媽,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文章請點贊評論,收藏一下,對你的育兒生活會很有幫助。

孩子背“麻袋”書包上學,畏畏縮縮不敢入隊,表現惹人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