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人的一生,幾乎都離不開朋友。沒有朋友,身邊就少了一個傾聽的對象,就少了一個分擔痛苦的夥伴,也少了一個一起分享快樂的朋友。有了朋友,不說生活會有多大的提升,但和朋友在一起總是開開心心,吃苦都變得不那麼難受了。

既然有相聚,那就有別離。畢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降臨在每個個體身上的事情都不會那樣的相同,所以,最親的朋友甚至是家人有時候都免不了別離。可能是外出上學,也可能是工作調離,總之生活總是讓人生充滿了戲劇性。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古時候,雖然交通並不便利,但是人們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分離。而為了表達古人對朋友、老師、愛人、親人等等的思念之情,就誕生了這樣一句俗語。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俗語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應該都對這句俗語不陌生,也知道他的含義。也就是一天見不到你,就像隔了三秋那麼久沒見到一樣。

一天的時間像三秋那樣久遠,人們總是很快的理解字面意思,而且簡單的給三秋這個詞一個簡單的定義,那就是時間很長。可是三秋到底有多長呢?有沒有人去真的瞭解過這句俗語的具體含義呢?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是我國著名古書《詩經》裡面的一句詩,這句詩中,採用了排比句的方式,表達了什麼呢?表達的是一個小夥子對一個姑娘的思念之情。

那他到底有多思念這個姑娘呢?詩裡說了,一天沒有見面,就像三月沒見,三秋沒見,三歲沒見了。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三月就是三個月,後面的三歲,指的當然就是三年。中間的三秋,正是我們今天這句俗語的出處,它代指的是九個月。

我們也都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同樣也有四個季節。按照常識來看,一個季節都有三個月的時間。在古代,每三個月也就是一個季節,人們都習慣稱為一秋,所以三秋自然就是三個季節的意思了,那當然就是九個月了。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俗語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一天不見面,就像隔了九個月沒見面一樣。表達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思念之強烈,不過翻譯成大白話之後似乎顯得不那麼文雅了。

關於三秋究竟是多長,自然有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對這個答案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一秋就是一個秋天,過了三個秋天,那自然就是過了三年。如果只看這一句的話,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問題,確實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這樣的,一秋就是一個秋天沒毛病啊。

但是可不要忘了小編在在前面引出了這句俗語的出處,我們來看一下詩經裡面的原句,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了。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不知道

小編也提到了,詩經中這句詩採用了排比句,強調了這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一句比一句更強烈。三月到三秋再到三歲,自然時間是越來越長的,那三歲既然是三年的意思,三秋怎麼可能還是三年呢?所以三個秋天這種說法就顯得有些不妥了。

九個月的時間也是非常長的時間了,把一天比做九個月,足以看出人與人之間思念的強烈了。雖然在詩經中是戀人之間使用的,不過現在在朋友、親人之間也廣泛使用,用途也是越來越廣泛了,這也是後人對古代俗語的一種拓展吧。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這樣讓你思念的朋友呢,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張喜燕主編《俗語小辭典》

江濤主編《老話說得好: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