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精英經濟分析師,因此美國經濟的具體問題,無論是美聯儲還是金融機構都能夠非常清楚的認識到。之所以沒有采取問題是因為美聯儲目前狀況非常兩難,不能夠採取有效手段,而金融機構更希望在波動中謀取更多的利益。

一、美國經濟面臨了什麼問題?

第一,實體經濟陷入週期性下行。

目前從美國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增長週期已經接近結束,未來經濟下行和衰退都有可能出現。最典型的例證就是美國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 I數據都在持續的下滑,製造業PM I數據已經達到了50的榮枯線以下,這是經濟進入下行週期的開始。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勞動市場的先行數據,都佐證了這個觀點,週期的下行將是經濟未來主要的壓力。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進入經濟增長週期末端,關鍵原因來自於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經濟增長強勢時,美國由於資本市場的侷限性,分配更多傾向於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因此,普通勞動參與者獲得的薪資上漲空間逐漸下降,帶來對消費市場支撐的乏力,引發了經濟增速的放緩。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第二,金融市場的風險。

2018年開始,美國股市的風險逐漸上升,根本原因是在經濟增長動力逐漸衰退的情況下,股市卻因為得到了借貸回購的支撐繼續增長,導致市值與經濟實體背離。更嚴重的是,由於長期的上漲,美股中積累了較多的投機資金,這些資金會在美股轉跌,盈利預期下降時,集中撤出,引發美股更大幅度的波動。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另一方面,由於次貸危機後美聯儲大幅度的資產購買注入流動性,美國借貸成本較低,導致公司大量發債,積累了較多的企業債。這些企業債在近些年國際寬鬆環境帶來的資金流入,支持下繼續走高,引發了近期的銀行間流動性短缺問題。預計企業債可能在2020年集中到期,引發更為嚴重的債務危機隱患。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二、美聯儲的兩難處境。

第一,助長借貸回購,推高泡沫的風險。

如果簡單的降息就能化解危機,那麼美聯儲自然可以很容易決定利率決議,而不是現在這麼大的分歧。關鍵在於,正如美聯儲理事的發言,降息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並且對於經濟的支撐作用沒有那麼明顯。降息主要是通過流動性增加降低融資成本,來對實體經濟進行支撐,但是這對週期性的經濟下行作用沒有那麼大,相反還有一定的隱患。

在目前的情況下降息,會導致企業發債借貸的行為更為容易,所以對股市的回購行為仍然持續,雖然能夠維持住股市和債務問題暫時不爆發,但是槓桿會逐漸的積累,使風險進一步增加。未來經濟衰退出現時,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加大,這是2000年和2007年都有過的經驗教訓。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第二,小幅持續的降息是無奈之舉。

既然降息無法緩解面臨的風險,那麼就沒有必要大幅度的採取寬鬆擴張,帶來沒必要的泡沫堆積。從歷史經驗來看,小規模的降息比大規模的降息,更能夠對股市有益。在經濟下行尚未明顯流動性缺口,不確定的情況下,大範圍的降息帶來的資產價格走高,可能拉高泡沫,對股市帶來更大的傷害。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另一方面,從美聯儲的角度看,降息能夠對股市債務風險起到的作用,只能僅僅限於延緩危機到來的時間,那麼儘可能的延長降息週期,將降息的預期緩慢釋放,持續維持市值,就是更可行的辦法了。在這段期間內,如果財政部能夠有有效的財政開支刺激,或者有新的經濟增長點爆發,那麼也許衰退還可以避免。也就是說美聯儲所做的就是在儘可能的爭取時間。

三、金融機構傾向於在危機中博取利潤。

第一,推高泡沫和最後一波利潤。

在每一次的泡沫狂歡當中,金融機構既是最終泡沫破裂的受害人,又是泡沫推高過程中的最大受益人。在經濟下行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金融機構並沒有做出釋放泡沫,到行為反而不斷的推高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從而讓市值繼續拉昇,以求能夠在股市的最後一波狂歡中儘可能的獲取利潤。只要股市還能夠有上漲的空間,金融機構就不會撤離。

在債務問題上,人性的缺點就進一步展現了。我們看到一些高管已經賣出了股票套現,但是作為公司的運營者,他們還在持續的推高公司債務,讓股市的市值能夠繼續上漲。正如2007年之前的情況一樣,只要股票價格能夠維持,高管們的薪資分紅就能夠維持,哪會管之後泡沫破裂,誰來接盤呢?

美國金融機構聯手開黑店?為何對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第二,危機帶來的炒作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了銀行市場,讓金融機構蒙受了較大損失,但隨後隨著財政部的救濟到位,這些金融機構迅速東山再起,並且在金融危機中賺的盆滿缽滿。危機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買漲和賣空,同樣能夠獲益,在危機中從金融市場的抄底和賣空中能夠給予金融機構更多的生存空間,所以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並不擔心危機到來。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金融機構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樣的準備並不是幫助整個經濟體和銀行系統抵禦風險的,而是準備在危機當中大賺一筆的。比如摩根大通的巨量白銀儲備就是如此,在通常情況下,這樣多的白銀儲備,並不能為摩根大通獲取多少利潤,但在危機來臨後,隨著貴金屬價格的走高,這些儲備就會帶來巨量的利潤。可以想象,各金融機構都已經在摩拳擦掌等待這樣的機會了,所以貪婪的資本家們怎麼會去防範危機到來呢?

綜上,雖然美國各界的分析師都能夠準確的理解目前經濟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隱患,但是美聯儲對於現在的形勢處於兩難的境地,政策決議空間較小,不能有效應對;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防範金融危機,反而會去推波助瀾,以求在危機中獲得更多利潤。因此,現在雖然危機是大家所公認,但卻沒有能夠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