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唐朝名將蘇定方後世名氣何以不如薛仁貴?

唐朝名將蘇定方是唐朝戰功卓著但被後世低估抹黑的名將,從功勞上看,蘇定方取得三次滅國大戰勝利,活捉了三位國王或首領,立下“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的不世戰功,一生幾乎沒有敗績。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 ,於貞觀十八年投軍,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但是大非川之戰的敗績成為其武將生涯中抹不去的汙點。但是,從後世的名聲來看,薛仁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遠高於蘇定方。下面筆者就薛仁貴為何能在後世名氣上壓倒蘇定方作一下分析。

蘇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的不世戰功

蘇定方原本是雍州豪族蘇邕的兒子,蘇定方之父蘇邕率鄉里數千人組成地主武裝,協助當地郡守鎮壓農民起義軍,蘇定方先後投於竇建德和劉黑闥的帳下。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消滅了割據勢力,劉黑闥兵敗身死,蘇定方遂迴歸鄉里,過起了隱居生活,直到唐太宗即位才復出為國效力。 到了唐高宗在位期間,開國名將們紛紛凋零,蘇定方得以有機會大顯身手。

第一次是在作為主帥征討阿史那·賀魯叛亂,蘇定方以少勝多,“賀魯率十姓兵十萬拒戰,輕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據高,攢槊外向,親引勁騎陣北原。賊三突步陣,不能入,定方因其亂擊之,鏖戰三十里,斬首數萬級,賊大奔。”最終阿史那·賀魯被生擒,唐高宗為此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高宗皇帝因此封蘇定方為邢國公,並且封他的兒子蘇慶節為武邑縣公。此後,蘇定方又奉命西征西突厥,擊敗突厥鐵騎,活捉了都曼可汗。顯慶五年(660年),蘇定方率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唐軍橫渡黃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鮮半島南部錦江口),大敗百濟。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濟滅亡。由此,蘇定方取得三次滅國大戰勝利,活捉了三位國王或首領,立下“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的不世戰功。 正是因為立下這樣的戰功,貞元五年(公元789年),時任皇帝唐德宗李適在凌煙閣緬懷前輩功臣,有感許多功臣沒有被列入凌煙閣功臣榜,下詔將二十七位功臣增補進入凌煙閣,在這一榜單上,褚遂良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蘇定方。

唐朝名將蘇定方後世名氣何以不如薛仁貴?

唐朝名將蘇定方後世名氣何以不如薛仁貴?

薛仁貴:後世傳頌的名將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 ,於貞觀十八年投軍參加遠征高句麗的戰爭,憑藉單槍匹馬,衝鋒陷陣,贏得唐太宗的賞識,雖然最終沒有徵服高句麗,但在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 在征討九姓鐵勒的戰爭中,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這就是“三箭定天山”的典故由來。 在消滅高句麗的戰爭中,薛仁貴以少勝多,接連取勝,與李績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最終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 在雲州大捷中,臨陣面對突厥人,當告知帶兵而來的是薛仁貴,突厥人不相信,認為薛仁貴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無心戀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一作三萬)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唐朝名將蘇定方後世名氣何以不如薛仁貴?

但是,薛仁貴在咸亨元年(670年)的大非川之戰中戰敗,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並導致吐谷渾淪陷,薛仁貴被革職為民,成為他戰爭生涯中的最大汙點。

蘇定方名氣遠不如薛仁貴的原因分析

一是薛仁貴單兵作戰能力突出,特別是箭法出色。與蘇定方相比,薛仁貴屬於猛將類型,擅長箭法,特別是在征討九姓鐵勒的戰爭中,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動搖對方軍心,一舉掩殺獲勝,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傳奇。這樣的單將決定勝負的傳奇戰績,在民間比滅國大功更容易贏得大家的傳頌。

二是《隋唐演義》等小說廣泛流傳,突出了薛仁貴的戰績,貶低蘇定方。在《隋唐演義》中,蘇定方被抹黑成一個害死羅成父子,妒賢嫉能的白臉奸臣。秦瓊是瓦崗系的代表人物,是《隋唐演義》的主角之一,羅成是他表弟。為了突出顯示瓦崗英雄們的光輝形象,必須樹立對立面的大反派。楊林是隋朝反動勢力的代表,而蘇定方是非瓦崗系的代表。羅成作為一位悲劇英雄,他必定不可能死於一員無名小卒之手,戰功赫赫的蘇定方只好背上了這個黑鍋。以此類推,小說喜歡推崇傳奇英雄人物,有“三箭定天山”和“脫帽退萬敵”傳奇戰績的薛仁貴,自然也要格外突出其光輝形象。由於《隋唐演義》在民間流傳很廣,於是,蘇定方的形象和名聲自然遠不如薛仁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